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地理综合思维的“关联法”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地理综合思维的“关联法”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9 年 第 19 期教学经验基于地理综合思维的“关联法”教学模式探究张永芳 廖富强 江 丰

(江西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22)

*摘要: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其中之一是综合思维素养。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综合思维的培养值得教师思考。高中地理知识点繁多,运用关联思维将整堂课教学内容串联起来,既有助于教师抓住课堂主线和重点,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关联法”教学模式课前通过教师提供核心要素,学生根据关键词进行预习和查阅资料,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课中通过学生之间小组讨论合作、师生交流、教师讲解引导等环节完成教学内容,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课后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总结方式归纳要点达到灵活运用和领会知识的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课前到课中延伸到课后,全程既有教师指导也有学生相互帮助,更有自主思考机会,这符合培养学生课后主动学习的能力要求。

关键词:“关联法”教学模式;综合思维;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最新课程标准提出了重点培养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广大科研工作者纷纷对此展开讨论研究。地理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但是中学课堂中教师讲解时经常会忽略知识点内在联系,喜欢分条逐句归纳要点从而导致课堂结构松散,特别是讲解人文地理部分,很难围绕一条主线进行教学。没有核心与主线的地理课堂教学很难培养出具有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生,因此,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综合性,要让地理学科成为交叉学科的核心而不是边缘,就要强化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关联法”教学模式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部分地理知识点繁多的问题,帮助学生培养综合思维和逻辑思维,非常适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见图1)。

归纳总结要点

学生为主: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

的描述方式对学习要点进行归纳,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特点差异

运用地理表达

教师引导:教师运用简洁的地理专业术语语言,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内容用地理语句表达出来

建立知识联系

师生互动:结合课标要求和课本重难点内容,师生一起建立要素与地理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

寻找相互关系

师生合作:教师和学生根据课本和学生的汇报结果,共同寻找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

关联其它要素

生生互动:小组合作根据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和自身经验展开联想

确定核心要素

教师主导:根据课程标准内容和课堂教学目标,确定核心要素,数量控制在1-3个

一、“关联法”教学模式的步骤与方法

1.确定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往往是一节课的重难点,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很难抓住课堂中心的关键要点,需要教师提前给出关键词,也就是实施关联法教学的核心要素,一般不宜超过三个,太多的关键词容易让学生偏离课堂主线。

图 1 “关联法”教学模式步骤图

最关键的是围绕核心词汇展开联想,联想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否则在短暂的课堂学习时间中学生很难进行全面的联想。课堂的重点是要教师来把控的,如果完全放手有可能让学生偏离课堂中心。因此,建议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出关键的核心词,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查阅资

* 本文系2017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项目编号:JXJG-17-2-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48

教学经验料,相较于无目的的预习,这有利于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和攻克课堂重难点。

2019 年 第 19 期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益处非常大。

6.归纳总结要点

根据所学,学生在课后自主归纳要点,这是锻炼学生总结知识框架和地理表达的关键。虽然规范的地理术语课堂上已经呈现,但是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教师应该给予一定范围内表达的自由。试卷题目虽有标准答案,但是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千篇一律,只要答案合情合理即可,因此建议课后让学生归纳出适合自己的地理总结方式。

2.关联其它要素

关联法教学的最重要环节就是寻找关联要素,关联要素通常没有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这时候需要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作用,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得出关联的要素。课前部分学生是个人学习,完成查阅资料和预习的工作,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这个环节使能力得到最大发挥。通过交流分享,学生初步对课堂学习内容有了了解,为下一步教学展开准备了条件。

二、“关联法”教学模式的优势1.增强地理知识点的记忆

将关联的思想运用于英语单词记忆已经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将一些看似无关的单词通过一定的桥梁建立起联系,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法。用一个核心关联出整堂课的知识点,由点到线,连线成面,对于学生来说无疑减轻了记忆负担。比如人教版“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节中,就可以从“河流”这个核心要素联想到许多相关的要素,然后借助关联图可以很清晰地展现出课堂涉及到的知识点,关联要素如图2所示。

3.寻找相互关系

核心要素和关联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完成,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对教材知识点的把握不能很准确,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各要素间的关系。这一步骤最好采用引导谈话法进行教学,效果更佳。

4.建立知识联系

学生寻找的要素有一些可能无法与课本内容联系在一起,因此需要丢弃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内容。这一步骤目的是将小组讨论的结果与教材相结合,筛选后的内容将真正进入到地理教学中。作为进入地理教学的关键一步,教师的合理引导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5.运用地理表达

地理科目有其专业术语表达,但很多学生可能理解了知识,往往不能很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培养学生地理语句的表达能力。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很多学生会用口语化的词汇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容易形成习惯,所以学生在试卷答题时也常常写出啼笑皆非的答案。在地理课堂上就应该加强对地理术语的表达训练,学生只有将自己的想法变成地理教师可读的地理术语,才能展现地理水平。将所学的知识在每节课都变成符合规范的,甚至可以直接在地理答卷上书写的语句,对于

图 2 以“河流”为核心要素的关联图

49

2019 年 第 19 期2.方便构建知识点间的关系

教师通过课堂运用关联思想寻找了知识点间的联系,学生学会了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关联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然后自我构建知识点框架。

教学经验通过最后一步的要点总结,学生对内容的逻辑关系了解得更加透彻。比如从四方面梳理荒漠化的知识,图3展示的是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知识框架图(见图3)。

图3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知识框架图

3.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关联的思想本身就是拓展与核心知识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找到地理问题的核心,然后从相关要素出发找到更加全面的信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来说,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看问题的思维,而不是片面、孤立地看地理问题。未来高考模式强调的是“知识抽样,能力覆盖”,在课堂上加强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地理解题能力[1]。在知识爆炸时代,知识学习方面课堂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课堂加强地理能力培养是地理学习的关键。

[2]

部分后进行的,学生对该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有一定了解的,加上之前的初中地理知识的储备,能够理解人口和城市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见表1)。

表1 “乳畜业”新旧地理课标对比

旧(2004年)

新(2017年)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位因素。

根据2017年版课标可以看出,对农业区位因素要求是通过实例展开说明,因此课堂中应该要突出区域特点,不能泛泛而谈,教师最好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其它案例形成对比,加深学生对农业区位的理解,重在区位因素,而不是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或某一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3]。

【关联法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核心要素

教师课前提供核心要素图(见图4),要求学生根据之前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进行资料收集。

三、“关联法”教学模式的课堂应用——以

高中“乳畜业”为例

高中地理中人文地理部分不仅融合了区域知识,而且与生活联系密切,非常适合开展课堂实践教学。基于此,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选取“乳畜业”为例,采用“关联法”进行教学设计,将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乳畜业”是“以乳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中的一部分,该部分内容是安排在学习完必修一的自然地理和必修二的人口和城市

图4 “乳畜业”核心要素图

50

教学经验乳畜业的核心是奶制品、奶牛和牧草,为了记忆分别简化为奶、牛和草,任何时候发展生产都是为了人类,因此可以加上一个关键要素:人。

◆ 第二步:关联其它要素

将全班学生按实际情况分成若干个小组,围绕核心要素分别展开讨论,寻找关联要素,然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从牧草、奶牛和奶制品出发进行关联,可以得到许多与区位相关的要素。牧草质量好,需要很多相关的条件支持,可以联想到气候、水源、土壤等。奶牛质量与生存环境、品种等相关。奶制品的质量高低与加工、保存等条件相关。人要获得奶制品,需要付出一定成本,比如运输、储存成本,但反过来人为奶制品生产提供了需求。根据核心要素得出关联要素,进一步建立关联图,如图5-8所示。

2019 年 第 19 期等技术,可以视为递进关系。而人具有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归为包含关系,数量影响乳畜业生产全程所需的劳动力和奶制品消费市场,质量也即人口素质,决定了生产过程技术使用程度和机械操作水平高低。根据所学发现乳畜业会涉及到不同生产阶段,可以将全部相关要素尽量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生产阶段划分,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制成关系图(见图9)。

图5 以“草”为核心的关联要素图

图9 各要素相互关系图

◆ 第四步:建立知识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将各要素与课本内容进行对接,此时要结合课堂目标抓住重点和难点,避免脱离教

图6 以“牛”为核心的关联要素图

材教学。

结合课本知识结构,需要将这些要素与乳畜业发展需要的条件相联系,同时建立这些知识点间的关系图(见图10)。这时可以适当加上定语描述,或者直接换成课本出现的地理词语表述。

图7 以“奶”为核心要素的关联要素图

图8 与“人”相关的关联要素图

地形平坦◆ 第三步:寻找相互关系

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各要素关系,尝试按照一定逻辑关系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

奶是由牛生产而来的,而牛的饲料是草,这三者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人是最终的受益者,虽然对奶牛、牧草也会产生影响,但究其原因都是为了获得奶制品,所以这四者之间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一环扣一环。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决定了牧草质量,而奶牛的生存环境和品种决定了奶制品质量,也可以理解为因果关系。奶制品最终要到达市场,需要经过加工、运输等环节,其中涉及到灭菌、包装、保鲜和冷藏

图10 各要素与“乳畜业”课本知识点联系图

51

2019 年 第 19 期◆ 第五步:运用地理表达

运用地理语句描述生产过程相关的环节,或者用扩充的方法将地理词汇换成一句话,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尽量做到各句之间不重复。表达语句可以是多样的句式,比如阐明原因,解释原理,现象描述,展示结果和观点评价。有部分学生虽然地理知识掌握得很好,但由于地理考试答题表述不规范,书写出来的卷面语句总感觉缺乏地理味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平时教师课堂教学不注意引导所致,因而“关联法”教学模式特意强调地理表达这一步骤。

如表2所示,展示的是与“乳畜业”相关的地理术语表达。

表2 不同要素地理术语表达对照

要素名称气候水源土壤牧草环境品种加工保存运输劳动力市场技术

地理专业术语表达举例

处于中纬度,临近海洋,气候温和湿润。

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湿润,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气候温凉,多云雾,日照少,适宜多汁牧草生长。空气湿润质量好,适合奶牛生长。

育种技术先进,奶牛品种优良(多优良品种)。工业基础雄厚,生产技术先进(机械化生产程度高)。

灭菌包装、保鲜冷藏技术发达。

交通线网密度大(交通线网密集),交通发达。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且质量高。城市化程度高,喜食奶制品,市场广阔。多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

教学经验2.多发达国家,机械化程度高,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3.工业基础雄厚,保鲜冷藏技术先进。4.科技发达,育种技术先进,多优良品种。

四、结论与思考

“关联法”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学生在教师构建的情境下发挥想象空间,然后关联其它相关要素。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学习知识是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该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情境下根据提示,比如图片或视频等,联系相关的要素,然后从生活或已有的认知中开始建构新知。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地理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结合其它课程知识展开一定的联想,然后围绕核心要素建立起知识框架。

“关联法”教学模式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提议“注重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融合”,结合其它学科知识也是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符合国家提出的培养新时代综合性人才。

“关联法”教学模式是基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而设计的,通过地理教材核心要素关联其它相关要素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生记住的知识点由“一”到“多”,连“点”成“线”,无论是按照时间的纵向拓展还是空间的横向扩张,都能做到运用自如。

“关联法”教学模式的六个步骤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取舍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使用其中一部分或其中一个步骤,但是不能脱离关联的核心思想,这是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体现的关键所在,因此最重要的一步是教师引导学生寻找关联要素。

参考文献:

[1] 汤国荣.地理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9):4-6.

[2] 包崇贵,张艳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编制[J].教育现代化,2018,5(10):134-136.

[3] 卢晓旭,陈昌文,陆静,等.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8, 38(1):103-108.

(责任编校:宋晓东)

◆ 第六步:归纳总结要点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我思维方式和习惯结合所学内容,自由选择总结的表达方式,比如要点式、短文式、图表式、框图式等,但是内容应该涵盖所学,突出重难点。以下呈现的总结内容是按照要点式进行的。

结合西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整合,按照一定分类形成条理清晰的总结要点。

自然条件:

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利于饲料作物生长。

2.气候温凉潮湿,多云雾,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多,城市化程度高,有消费奶制品习惯,市场广阔。

5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