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难点问题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33卷第1期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Vo1.33.No.1 2017年3月 Journal of 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 Mar.2017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难点问题 王言锋 (大连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l6021) 摘要:提高我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水平,必须在深刻全面理解媒介素养教育目标前提下,抓住教育难点问题并予以解决。目 前突出的难点问题包括:了解媒介是如何构建“真实”的,解决对媒介“真实”与客观现实的辨别问题;了解媒介的意识形态属性,解 决对媒介传播中西方意识形态的抵抗力问题;认识媒介的商品化性质,解决媒介使用上的迷惑性问题;培养适当使用媒介的意识, 解决限制使用与过度使用媒介问题;培养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识,解决对负面信息的免疫力问题;提高对媒介传播多元文化的认 识,解决传统文化弘扬传承问题;学会正确利用媒介的开放性,解决媒介利用中的社会责任感淡化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难点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8X(2017)01—0021一O4 媒介素养教育自2O世纪3O年代在英国提出以 国内外有不少学者专家对其教育的目标进行过研 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 究,并予以阐述。虽然观点不尽一致,但是归纳起 后期,媒介素养教育传人我国,在一些学者的积极推 来,主要是指培养公民了解、辨析、判断和使用各种 动下,逐渐引起教育界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 媒介及其信息的四种能力。一是培养媒介认知能 果,如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高校开设相关选修课, 力。形成主动了解媒介的意识;了解生活中存在的 新闻专业设置相关的必修课,有关教材开始出版。 各种媒介的性质、功能、特点、发展历史等;了解各种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起步 媒介之间的异同;了解社会各种因素对媒介的控制 晚,目前还处于推广阶段,总体研究水平还不高,许 和影响,以及媒介对社会的操纵和影响。二是培养 多关注者、推进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解还不深入 对媒介信息的选择、获取能力。形成利用媒介查询、 不全面,因此,当前实施的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着针对 检索信息的意识;了解各种媒介在查询、检索信息上 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尤其是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的特点;掌握不同媒介查询、检索的方法;能根据自 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教育内容较片面、教育形式较 己的需要选择恰当的媒介进行查询、检索信息;形成 单一、教育手段较简单等现象。随着媒介的快速发 对信息筛选的意识;学会有效地选择有价值的信息, 展,青少年因媒介产生的心理问题、思想问题、成长 满足个人的需求。三是培养媒介信息的感知 、欣赏、 问题、社会问题甚至犯罪问题等越来越突出,以往泛 分析、评价能力。了解不同媒介的表现形式和呈现 泛、简单的教育已经不能有效地解决当前青少年媒 特点;对媒介常用技巧和手段所产生的效应有正确 介素养问题,教育者应学会抓住青少年媒介素养教 的认识和判断;了解媒介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异与 育中的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研究和解决。只 联系;对媒介信息具有辨识意识;能够正确理解、分 有通过难点问题的解决,才能大幅度地提高我国青 析媒介信息的真实意图;能够辨别信息性质,批判性 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水平。 地接收信息;能够感受、欣赏不同媒介的美学形态。 一、全面深刻认识媒介素养教育目标。发现青少 四是培养制作、传播和处理信息能力。了解不同媒 年媒介素养教育的不足 介信息资源的生成过程,对媒介组织与运行模式有 要想抓住影响当前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教育难 全面的认识;具有利用媒介制作、传播和处理信息的 点,有效解决青少年因媒介素养教育不足而出现的 意识;能够选用恰当的媒介进行制作、传播和处理信 问题,除了要掌握青少年的认知、心理等特点,了解 息,实现自己意图;了解并遵守制作、传播和处理信 当前我国青少年媒介素养及其教育情况,更要对媒 息的法律、道德、文本规范等;能够较为熟练地使用 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有正确、深刻和完整的理解。 媒介相关技术,进行信息制作、传播、处理等。 媒介素养作为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一种素养,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起步晚,总体水平不高,因此 收稿日期:2016-1卜O5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策略研究》(JGl6cB3l9) 作者简介:王言锋(1969一),女,辽宁大连人,教授,博士。 ・ 22 ・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媒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甚至有人提出 无论对于媒介素养的理解、研究,还是媒介素养的教 育实践,都很难涉及到上面全部内容,未能很好地实 现媒介素养教育的全部目标。而青少年媒介素养教 育的难点问题也多是因为对媒介素养教育目标的理 解不全面而产生的,因此,只有在深刻全面理解媒介 媒介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其本身就是一种意识 形态。既然媒介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它就会受到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它也会对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反作用力。可以说,媒介 既受到控制,也具有操纵性。媒介的受控性和操纵 素养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结合青少年实际和媒介发 展实际,才能抓住新的媒介环境下我国青少年媒介 素养教育的难点问题,予以研究和解决。 二、抓住媒介素养教育难点问题。切实提高青少 性往往采用比较隐秘的方式进行,普通受众如果不 用心一般感受不到。例如,社会组织、集团等通过资 金投入控制某些媒介,使媒介为其宣传、服务,达到 年媒介素养水平 基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要求,针对当前青少 年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媒介教育的现实,青少年媒 介素养教育要围绕亟待解决的难题。 1.了解媒介是如何构建“真实”的——解决对媒 介“真实”与客观现实的辨别问题 众所周知,媒介通过各种方式来反映现实,但是 媒介反映的现实与真实的客观世界是有差别的。这 是因为,媒介是基于自己的立场,通过对现实素材进 行加工、选择等手段来对现实世界进行反映的,因 此,它并不是对现实客观世界原封不动、可靠真实的 再现,而是构建了一个看似真实却又与真实现实有 别的世界。而媒介的这个所谓“真实”世界的构建因 为具有隐蔽性,不易为人们所认识到,所以常常被人 们视为真实的客观世界。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展和媒介的丰富,人们对世界的了解,更多的不是依 靠亲身经历,而是通过各种媒介传播。人们在长期 接受媒介传播的过程中,越来越将媒介反映的世界 等同于现实世界,因此,受众对现实的认识往往是媒 介所反映的“现实”,而不是客观世界本身。 青少年由于社会阅历少,对媒介制作运行等缺 乏了解,因此,相较于成年人更容易将媒介构建的 “真实”世界等同于现实真实世界,难以分辨,于是相 信媒介,接受媒介,模仿媒介,追随媒介,甚至沉浸在 媒介的虚拟世界中。在媒介的长期浸染和潜移默化 之中,青少年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等也都会发生不 同程度的改变,影响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判 断,对现实问题的认识与解决,容易脱离现实、否定 现实、不适现实,生活中会出现交际困难、情感淡漠、 个人中心、不切实际、悲观厌世等问题。 媒介素养教育要让青少年深切懂得媒介“真实” 并不等同于客观现实的真实,媒介展现的所谓“真 实”是媒体构建起来的;要看到媒介“真实”与现实真 实的差别,学会辨别媒介的虚拟世界和现实的真实 世界,学会理性地看待媒介和处理现实问题。 2.了解媒介的意识形态属性——解决对媒介传 播西方意识形态的抵抗力问题 其目的;媒介通过内容的选择、编写,语言的使用,频 率的控制等多种手段,将自己的意图渗透到受众心 里,逐渐改变受众的认识和观点。 在现阶段,随着新媒介的发展,尤其是网络这一 开放性、交互式媒介的发展,为各种不同思想、观念 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得传播主体大众化,打 破了以往媒介对主流信息的控制权,不同阶级、组 织、集团等都可以通过媒介直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 观点,达到让受众认可、接受的目的。这就造成了信 息环境的更加复杂,意识形态的表达更加多样。国 家媒介信息传播中存在的意见一致性、主流意识形 态的控制性等都受到严重的削弱。于是在媒介中, 各种观点交汇,呈现出丰富多元芜杂的状况。特别 是西方势力一直不断地在媒介上对我国加强意识形 态渗透,宣扬一些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 和所谓的“普世价值”等思想观念,诋毁我国社会主 义制度和建设,减弱了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 响力,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思想建设。 青少年对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认识还很有限,对 于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也缺乏了解,面对媒介时,容 易盲从相信,看不到媒介后面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 作用,也难以识别出媒介的真实意图,在不自觉中受 到媒介的影响。因此,对西方势力有目的、有策略的 思想渗透,缺乏警惕,久而久之有可能减弱对社会主 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媒介素养教育要通过让青少年了解媒介与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意识到媒介是人类意识的 载体,媒介信息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代表着某个阶 级、集团、组织等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以此增强青少 年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减少 对西方意识形态的盲从,自觉抵制西方等意识形态 的影响。 3.认识媒介的商品化性质一一解决媒介使用的 迷惑性问题 毋庸置疑,媒介具有商品性,但媒介也具有自己 特殊的经营模式、消费模式和赢利模式,其特殊性就 是它并不都直接进行商品价值交换,而是常常通过 王言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难点问题 ・ 23 ・ 提供无偿的媒介产品来聚集受众,产生影响,甚而形 成品牌效应,以此吸引广告商的投人,达到赢利的目 的。因此,它的商品性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和隐蔽性。 青少年因为对社会经营等缺乏了解,对具有间 接性和隐蔽性的媒介商业运作模式缺乏认识,所以 在使用各种媒介时,只看到了媒介产品无偿使用的 表象,以及媒介各种策划的新鲜与热闹,而看不到其 实质。随着媒介的发展和媒介市场竞争的激烈,为 了聚集更多受众,产生更大影响,媒介会采取更加隐 蔽、更加巧妙、更加多样、更加引人的营销策略和商 业手段,对受众的迷惑性也更强。青少年在媒介使 用过程中,如果不了解其商品性特点和真实的商业 目的,容易被表象所蒙蔽。因此,媒介素养教育要通 过讲授媒介的营运特点、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赢利 手段等,让青少年能够充分理解媒介的商品性质,认 识到任何商业运作形式都暗藏着商业动机,丰富多 样的媒介表现往往与其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看到媒 介包含的商业竞争,进而理性地对待媒介,不为其所 迷惑。 4.培养适当使用媒介的意识——解决限制使用 与过度使用媒介问题 随着媒介发展速度的加快,可供人们选择的媒 介越来越多,媒介的容量、功能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 的开发。今天,不仅报纸、广播、电视走进干家万户, 电脑、手机人均数量也达到了极高的程度,接触、使 用各种媒介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一项内容。但与此同 时,也引发了新的问题。一方面,媒介功能愈加便 捷,信息更新更加快速,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 中对媒介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新媒介环境 下,各媒介特别是网络媒介内容不断翻新,花样层出 不穷,鱼目混杂,甚至有的媒介为了获得利益,充斥 着暴力、色情、游戏等内容,这些内容都对受众具有 很强的吸引力。在这种媒介环境下,如何引导青少 年端正媒介使用态度,培养他们恰当地使用媒介的 意识尤为重要。 早期媒介素养教育多是以保护青少年不要受到 媒介消级影响为目的,但是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媒 介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发显著,“保护主义”媒介 素养教育已让位于“参与式”媒介素养教育,即在了 解媒介的基础上,让受众以积极参与的态度,学会与 媒介融洽相处,正确地选择、利用媒介为自身服务。 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 家长、教师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保护主义”阶段,主要 采用控制方法,即以减少青少年使用媒介产品作为 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这种“堵”而不“疏”的教育思 路,虽然限制了青少年对媒介的使用,但也引发了青 少年对媒介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如使用上有不正当 感、畏惧感、好奇感等。而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媒 介也致使一些青少年流连忘返,沉溺其中。青少年 由于自控力差,辨别意识不强,在缺乏约束、指导的 情况下,较难做到有度使用媒介,于是出现了过度使 用媒介的现象,有的出现网瘾,有的成为手机控等, 不但消耗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也损害了身心的健康。 因此媒介素养教育要帮助青少年理性客观地看待媒 介,既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而大胆地使用;又要看 到其过度使用的危害,提高对媒介使用的自我控制 能力,减少对媒介的依赖性,形成恰当使用媒介的心 理与行为习惯,真正发挥媒介对生活、学习、成长的 有利作用。 5.培养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识——解决对负面 信息的免疫力问题 各种媒介为了获取更多的受众,实现自己的目 的,总是以各种手段使受众相信它、追随它,甚至不 惜以恶劣的手段迷惑、欺骗受众,因此,受众在五花 八门的海量信息面前,具有批判和质疑能力,能够清 醒地分析、准确地甄别信息,是十分重要的。美国学 者阿尔特・西尔弗布拉特(Art Silverblatt)认为: “媒介素养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在媒介信息的强说 服力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保持自己对问题的个人 思考。”_1 德国学者Gerhard Tulodziecki曾针对15 至16岁青少年“如何看待媒介信息”进行调查,调查 显示,“大部分青少年在评价一则新闻是否可信时, 都没有正确的评价标准。在回答‘当我在决定一则 新闻是否可信时,我主要关注哪些因素’时,大部分 学生主要关注以下几点:‘其他媒体是否也发布这则 消息;我之前不知道这个消息;这个消息是否符合逻 辑;是否有证据如照片等证明这个消息;我相信我的 直觉;我的第六感’等,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正确看 待媒介新闻。这个调查印证了青少年相对不成熟的 选择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而正确评价媒体消息的能 力却是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2 青少年处于人生成长关键期,其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等还都没有完全形成,心理不稳定,对社 会和世界充满了好奇,吸取知识的愿望强烈,很容易 受到外部影响。丰富的媒介内容对青少年具有强大 的吸引力,他们沉浸其中,往往身不由己,对于媒介 信息缺乏分析、甄别、批判意识,不能做到独立思考、 去芜取精、去伪存真,容易被媒介绑架、左右,对媒介 传播的内容不假思索地相信、照搬和追随。由此看 来,培养青少年对媒介的自觉分析、甄别、批判能力 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对 媒介传播的目的、意图的揭示,媒介表现手段的解 ・ 24 ・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7.学会正确利用媒介的开放性——解决媒介利 析,典型案例的剖析,逐渐提高青少年对媒介的认 识,培养青少年的批判意识,提高他们对负面信息的 免疫能力。 6.提高对媒介传播中的多元文化的认识——解 决传统文化弘扬传承问题 用中的社会责任感淡化问题 网络的出现实现了媒介的开放性。在网络媒介 环境下,每个人不但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享受到海 量信息,而且每个人自身也可以在媒介中不受限制 地自由表达个人观点,个人的观点也会不受时空限 制地被广泛传播。媒介的这种开放性,也给青少年 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他们一方面容易接触到 网络上极端性、鼓动性、反动性等言论和色情、暴力 媒介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极大地 扩展了受众的视野。受众足不出户便可以浏览全球 信息,只要愿意就可以打开任何一个网页。互联网 的发展,可以说是为受众打开了一个广阔、无限的世 界。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原有的地缘性被打破,地 等负面信息,影响他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的形成,消解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他们又 有可能利用媒介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在网络上不负 责任地肆意发表不当观点、揭人隐私、实施诈骗、散 球变成了“村”,其中文化的隔离性更是明显减弱,其 传播突破了民族、国家和疆域的界限,文化的融合性 明显增强。但与此对应的是,文化的民族性、传统性 逐渐减退,世界各国、各民族都将面临着如何传承、 弘扬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问题 我国具有悠久、优良的传统文化,青少年是我们 布黄色视频、制造病毒、充当黑客等。随着网络利用 的开放性、自我性、自由性日益强烈,青少年社会责 任感和道德意识会越来越淡化,个人主义、利己主 义、自由主义将日益蔓延,难以担负起国家与民族未 来发展的重任。因此,媒介素养教育要让青少年了 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优良 传统的使命。但是,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一方面 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理解不深,往往难以有意识地 主动学习、吸收、维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而另一方面, 青少年求知欲强,对媒介中形形色色的新事物新信 息,充满好奇;对外来文化也会不加辨别地接受。针 对青少年这一特点,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先进的媒 解媒介信息中的不当议论、负面信息等对社会和国 家的危害,帮助他们树立法治观念、责任观念,培养 他们的网络道德修养和自律意识,增强他们自我管 理、自我控制的能力,促使他们自觉传播正能量,主 动维护健康安全有益的网络环境,进而成长为一名 介技术、雄厚的资金及其在媒介的主导地位,不断在 媒介中宣传西方文化,扩大和强化其影响,使得我国 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因 此,在新媒介环境下,媒介素养教育要提高青少年对 媒介中多元文化的辨析能力,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 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 [1]江宇.媒介素养家庭培育对策刍议[J].新闻知识,2009 (11):39. E2]张晓寒.教师媒介素养的建构与策略研究EJ].教师发 展,2014(6):53. 冲击,培养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保 护、传承意识。 [责任编辑:惠人] On Difficult Problems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for Teenagers WANG Yan—feng (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J1602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edia literacy of young people in China,we must grasp the difficult problems of education and solve them under the premise of understanding the goals of media liter- acy education.The prominent difficulties include:Understand how the media construct the“real”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real”and the objective reality:understand the ideological attrib— utes of the media to gain the resistance to the western ideology in media propaganda;understand the eom— mercia1 nature of the media eliminate confusion in the use of media;cultivate the awareness of using the media properly to overcome underuse or overuse Of media,develop the critica1 awareness 0f media informa— tion to gain the immunity of negative information,improve the multicultural awareness of media commu— nication to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learn how to make use of the opening of the media cor— rectly to solve the weakening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teenager;media literacy education;difficult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