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期 (3月下旬)
宜昌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熊 珊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
摘要:宜昌市是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点,处于长江经济带的节点位置,也是连接重庆和武汉的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国家层面及湖北省层面都从生态经济合作、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港口型物流承载城市等方面对宜昌进行了功能定位。但从现实发展来看,一方面宜昌城区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不高,带动性不强,难以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产业转型的压力大。另一方面生态经济发展方向不明确,借鉴城市转型发展的经验,按照城镇化发展规律,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中心实现产城融合;加强全市统筹,创造经济发展的良好软环境;挖掘宜昌城区比较优势,以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依托建设生态功能城区是宜昌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宜昌;转型;发展
二、宜昌城市转型发展的难点
(一)中心城区产业发展规模不足
城区第二、三产业发展都比较滞后,市场主体太少,经济总量太小。就第二产业而言,中心城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以及工业总产值远不及其下辖的县级市。其中,高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跟其他高新区相比也严重不足。
(二)土地城镇化模式使得产业发展空间受限
产业的集聚是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但从宜昌城区近十多年的城镇化发展历程来看,存在对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挤出效应,实为土地的城镇化,即表现为城镇建成区面积的增加,卖地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新一轮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东山片区、点军片区、东站片区,均已发展成为住宅区,产业用地所剩无几,使得招商难、项目落地难。在发展第三产业过程中,由于建成区基础设施配
一、宜昌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套不足的矛盾突出,产业发展缺乏良好的空间和场所。
(三)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从国家层面来看,2018年习总书记视察长江经济带,
宜昌从目前中心城区第二产业来看,化工、食品等传
提出“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引领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统产业占比仍较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
以来,长江沿线主要城市也提出要争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
业还未起到支撑作用。在当前强力推进化工企业“关改搬转”
发展的生力军。宜昌市是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点,处于长江
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压力大任务重。
经济带的节点位置,也是连接重庆和武汉的一个区域性中
由于缺乏强大的第二产业做支撑,第三产业的发展也
心城市。历来被称为“川鄂咽喉”,它也是三峡工程所在地,
缺乏后劲。仅就传统的商贸物流业来看,由于缺乏能够支
在长江大保护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从国家层面来看,
撑消费的人才资源,没有产业做基础,没有与相关产业的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个五年
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和上下游产业延伸,使得招商引资难
规划纲要》《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
度较大,国内核心高端品牌企业难以入驻,传统商贸物流
规划》等重要发展规划都有提及宜昌。从国家层面以上几
企业向现代商贸物流企业转型较慢。
个规划来看,宜昌主要承担了三峡库区生态保护功能;长江航道整治和三峡水利枢纽新通道建设、完善三峡综合交三、促进宜昌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径通运输体系、港口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的交通运输功
(一)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中心实现产城融合
能;生态旅游功能;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等战
1.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略性新兴产业和山区特色农业的产业功能。
对接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响应长江经济带、
从湖北省省级层面来看,在湖北省“一主两副”区
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
域发展布局中,宜昌与襄阳同处于省域副中心的地位。在
高端装备、精细化工、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全省“一芯驱动 两带支撑 三区协同”战略布局中,宜昌
同时加快食品饮料、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
处于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鄂西绿色发展示
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体系。结合城区现有的精细化工、先
范区。
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产业为主导,按照
从宜昌市市级层面来看,2018年宜昌市委明确提出实
全市工业发展的科学定位和产业布局,结合城区工业发展
施“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同发展”战略,一是以主城
的规律和特点,以轻型、环保和低耗的劳动密集型、技术
区为重点,发挥高新区和自贸片区先行先试体制机制优势,
密集型、研究开发型都市工业为方向,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
强化宜昌新区、三峡枢纽港区、三峡旅游新区、三峡临空
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军民融合等新兴产业。
经济区的产业功能,强化城区经济龙头作用;二是以东部
2.产业发展空间——加强城区与外围县域协同发展,
经济发达县市为重点,突破性推进改革创新,用长江生态
通过产业新区或“飞地经济”拓展城区产业空间
大保护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山区县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对于产业空间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在城区外围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文化旅游和“飞地经济”,构建
产业新区或者利用发展飞地经济的做法来解决。在这方面,
现代生态经济体系,形成多点支撑的协调协同发展格局。
武汉市、宜昌兴山县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武汉
立足全国、全省的功能定位,以城区和外围县域为“两核”,
市曾出台支持“飞地经济”发展指导意见,武汉开发区、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195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东湖高新区、临空港经济开发区与周边地区合作共建“园外园”二十多个。武汉经开洪湖新滩产业园、随州产业园、等重点园区都成为了区域产业协作的重要载体。宜昌就目前城区工业发展来看,在集约利用现有土地的基础上,可以向外围拓展。
(二)打造宜昌制造业发展隐形冠军
制造业的发展依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亦是如此,制造业强的国家更能经受住风险的考验,经济发展得更稳更实。近年来宜昌市涌现出了长机科技、安琪酵母、人福药业、三峡制药4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了省级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64家。应以此为契机,坚持立足地方特色资源和已有的产业基础,积极对接省“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十大重点产业”,力争打造成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创造经济发展的良好软环境发展城区经济并不仅仅是经信部门或者发改部门的任务职责,需要党委政府高度统筹,全市一盘棋。首先,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上要做好统筹和科学规划,避免城区产业发展与县市区产业发展的同质化与恶性竞争。城区产业规划建设先进装备制造经济区、精细化工经济区、电子信息经济区、食品生物医药经济带、绿色建材经济带、农产品加工经济带;县市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有选
择地集中发展1—2个优势产业和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次,需要各部门全力配合,突破体制机制的束缚。加强市直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区与县域之间的统筹协调。在推进“降成本”改革、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努力提升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水平,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软环境。■
四、结语
实现宜昌城市转型既基于国家和湖北省对宜昌城市的功能定位,又基于宜昌城市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以上途径力争实现宜昌经济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
[1][美]保罗·诺克斯,琳达·迈克卡西.城市化[M].顾朝林,汤培源,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吴传清.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2017)/长江经济带产业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3]文乐.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武汉市城区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
[4]黄磊,吴传清.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及其空间驱动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8).作者简介:熊 珊(1980—),女,土家族,湖北五峰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上接194页)
户体验反馈,较为经典的例子就是匹克态极1.0,在这双跑鞋刚出炉的时候,因为它格外软弹的中底科技受到了一致的好评,但是这双跑鞋的稳定性、耐磨性和包裹性都有着很大的诟病,匹克马上听取顾客的意见,结果不到半年的时间,匹克就发布了升级版的产品。晋江经验的“六个始终坚持”中提到,以市场为导向,转型期的体育用品公司要注意用户体验意见的反馈,听取消费者的需求,研究消费者的偏好,基于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二是运用联名款的吸引力。联名款可以丰富产品的设计,也能给产品本身带来更多的关注。转型期的体育用品公司要善于运用联名款的优势,通过联名的品牌或者动漫本身的流量,再加上联名款限量的噱头,这一对策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品牌本身的知名度也提高了。
三是用户个性化需求。转型期的体育用品企业也要重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对于部分消费者,他们主张个性化、差异化,企业可以通过个性化的产品改造或者产品定制来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个性化的定制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风格的设计,以此来丰富企业的设计。
(二)政府支持1.产业集聚
泉州晋江在产业集聚方面有着自己的经验。在安踏、匹克等大企业的带动下,许多周边配套的中小企业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在产业集聚方面,政府对于转型期的体育用品公司可以通过引进其他的体育用品行业巨头,通过产业的集聚实行一带一发展,且大企业能够为中小企
业的转型提供一些经验帮助,再者,大企业把握着潮流的风向标,能够起到带头作用,引领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
2.招募人才
人才同样是体育用品公司转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这些公司走向智能化的同时,公司对于高层次的设计人才、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等都是较为缺乏的,而单凭企业自身也难以招募到这等数量的高层次人才,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引进外来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培养并集聚本土的高层次人才,还可以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产学研对接平台,从多个方面吸引高层次人才,便于转型企业招募人才,加速企业的转型。■参考文献:
[1]方春妮.体育产业集群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博士论文,2009.[2]谢洪伟.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区域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升级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硕士论文,2010.
[3]白震.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审视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以我国晋江运动鞋业集群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博士论文,2011.
[4]林昌华.政府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对“福建晋江经验”的探索[J].金融经济,2011(18).
[5]洪肇卡.县域经济视野下福建晋江体育鞋服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6]陈伟荣,陈文敬.在崎岖中造就“晋江经验”[J].福建党史月刊,2018(6).[7]马峰.“晋江经验”:国家治理理念之变[J].中国发展观察,2018(14).作者简介:翁诗棋(1999—),女,福建泉州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读本科。
196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