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相比较,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媪:老妇人。溪上:溪边。茅檐:指茅屋。亡赖:无赖,这里是顽皮,淘气的意思。
(1)这是一首词,其中哪一句描写出了农家充满生机的环境? (2)如何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的意思。 (3)词中的哪些语句,让你体会到充满情趣的劳动生活?
(4)这首词在内容上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相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 美丽的景色令人沉醉。《三亚落日》中:“夕阳也______,变得______,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______。”《夹竹桃》中:“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______,______,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3. 读一读,按要求做题。
大自然的语言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树桩上一道道的圆圈,一圈就是一年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1)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
(2)从文中我又知道了三种大自然的语言。
4. 诗文填空。
(1)工欲善其事,______。 (2)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3)兴尽晚回舟,______。 (4)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5. 名句填空。
(1)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____,______!
(2)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
6. 默写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夜宿山寺
________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________高声语,恐_______天上人。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①“语”的意思是______。A.语气 B.说话 ②“恐”的意思是______。A.害怕 B.恐慌
(3)《夜宿山寺》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写的。我还知道他写的古诗,如《______》、《______》。
7.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2)《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都是我国古典名著中的故事。
(3)“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指“死去的人”。
(4)说话要注意语调、语音。如在回答“谁喜欢长跑?”这句话时,你说话的重音应该落在“我喜欢长跑。”这两个加点的字上。
(5)“你太聪明了”在不同的语境中会表达不同的意思,既可以赞扬一个人聪明,也可以讽刺一个人傻。
8. 我能默写本学期学过的一首古诗!别忘了写上题目、作者的姓名和朝代,还有标点符号哦!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
(1)《小池》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
(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中的“惜”“爱”用得好,谈谈它们的好处何在?
10. 附加题
(1)下面的一些歇后语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请补写出来。 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______ ②小和尚念经——______
③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______
④此地无银三百两——______
(2)看到下面的词语,你会想起哪些古诗?请选择期中两句写下来。 ①思乡心切:______ ②劳动生活:______
11. 分析下列诗句,选择比较准确的理解。 (1)五岭逶迤腾细浪。( ) (2)大渡桥横铁索寒。( )
12. 我会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拇指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都是出自俄国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之手。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段古文中,“之”字的意思相同。
(3)书信、请假条和通知书的称呼都应该写在第一行的顶格。
(4)“宇宙、太阳系、银河系、月亮、地球”可按“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月亮”顺序排列。
(5)《红岩》《铁道游击队》《红日》《赤色小子》都是革命题材的小说。
(6)《草船借箭》《赤壁之战》《景阳冈》《三顾茅庐》都属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13. 先把诗歌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歌。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描绘________的诗歌。( )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是怎样的景象?( ) (4)请根据诗歌的大意,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______蓝蓝的,______一眼望不到边,______吹过原,牧草______,露出了成群的______。
14. 补充诗句,并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1)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 (2)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 (3)______,拂堤杨柳醉春烟。______ (4)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______
(5)九州生气恃风雷,______。______
15. 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1)王宁平时不爱读书,不注重积累,我用《荀子》中的名言“不积跬步,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告诉他积累的重要性。
(2)2018年央视《经典咏流传》栏目唱响中国。听着主题歌中“走在古城朱雀的小街”,我不由得想起《乌衣巷》中那句“______野草花,______夕阳斜”;“听见太白唱醉的明月”让我想起李白的那句“______,______”;“这是杜甫赞过的春雨”让我想起那句“______,______。”
(3)主持人董卿在2017年第三期《朗读者》中说:“选择无处不在。”“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______,______”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是司马迁眼中的选择。人生难免会遇到困难,请不要哭泣,选择坚强面对吧。因为拉克司内斯说过:______。
16. 根据情境或提示填写诗词佳句。
(1)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自古就有人论述。如“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再如《文心雕龙》中提到的“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2)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我们展现了杭州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他写的词《浣溪沙》,体现出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其中词句“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最令人振奋。还有他写的诗句“______,______”启发人们看问题要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3)松、竹经冬不凋,梅花凌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其中你最敬慕的植物是______,我国古代诗人曾这样赞颂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定修改删除
(1)解释下列文句中划线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18. 课外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领家鞭笋过墙来。
(1)给下列字注音。
膏______ 频______ 晌______ 畦______ 笋______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本课所学的《四时田园杂兴》,描写的是春 季的景色。本诗描写的是春 季的景色,根据诗中的词语绿秀 可以看出,诗中的频 反映景色变化得特别快。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是 ?
19.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句诗是描写哪种花的? ( )
A .梅花 B .梨花 C .荷花 D .桃花
20. 阅读《峨眉山月歌》回答: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21. 分享学习课文的乐趣。
(1)读完《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我想到了成语“尺______,寸______。” (2)“树多成林______,线多搓绳______。”“______不是春,______春满园。”这些谚语让我们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
(3)《赠汪伦》是诗人______写给汪伦的一首送别诗。诗句“______潭水深______,______汪伦______。”表达出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22. 古诗文积累,请把符合要求的选项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下面哪句是描写春天的诗句。______ A.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______,秋收万颗子。 A.四海无闲田 B.春种一粒粟 C.粒粒皆辛苦
③杜牧的《山行》的最后一句是______
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④下面不是出自杨万里的诗句是______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⑤“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中的“四海”指______ A.四个海 B.五洲 C.全国各处
23. 背写《凉州词》,回答问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诗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 (2)这首诗属于 诗。
(3)中“莫”的意思是:______。
(4)首诗主要描写了______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______的情怀。
24. 积累与应用。
(1)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中我们认识了______的扫路人;从《山谷中的谜底》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______这个启示可以用成语______来替代; (2)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
(3)要敢于同坏人坏事坏风气做斗争,于谦的“______,______”就是最好的写照。
(4)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______;但是香气却毫不______,浓浓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______,______,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25. 把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春风花草香。 (2)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 (3)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
26. 古诗积累。
(1)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浣溪沙》) (2)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己亥杂诗》)
(3)天下的事物皆有两面性,我们看人也要客观全面,正所谓“______,天下物无全美。”亦不可因为一两件小事就断定一个人的好坏。
(4)唐代的王昌龄曾经在芙蓉楼对他即将回乡的好友辛渐说“______,______”,以此来表明自己为官的正直清廉。
(5)烟花三月,漫步在柳浪闻莺,看到彩蝶在花间嬉闹,听到黄莺在枝头唱歌,我情不自禁吟诵道:______ ,______ 。柳浪闻莺,名副 其实啊!
27.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的作品,他在诗中将______和______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______之情。
(2)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______”二字描写出春草的茂盛。
(3)人们常用“______ , ______”一句来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______”和“______”两个动词描绘出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______”和“______”点出友人即将经过的处所。
(5)最后两句用______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28. 课内阅读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诗的特点,并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3)“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这个字好吗?请简要分析。
29. 按课文内容填空
(1)红日初升,______;河出伏流,______。潜龙腾渊,鳞爪飞扬;______,百兽震惶;鹰隼试翼,______。
(2)“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句中,“教”的意思是______,“孔明”指的是______(谁)。
(3)学习了《雷锋的故事》一文,我们知道雷锋同志是一个______的人。 (4)《天鹅》一文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30. 课外阅读。
最后一分钟 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1)在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2)作者在这一小节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