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诗成剑》是我校献礼建党百年的重要红色剧目之一。剧目主要讲述了我校著名杰出校友、“左联五烈士”之一——殷夫在动乱时代中投身革命运动,力争自由和独立的故事。剧中用殷夫所作的多首代表诗歌作为联接,形象地描述了殷夫在家乡象山体会到的孩儿塔所反映的社会惨象,并在之后五卅运动中亲眼目睹帝国主义践踏同胞生命的暴行后彻底觉悟,最终选择踏上革命道路的风雨历程。
《铸诗成剑》全剧分为七幕:序幕“珠山歌谣”和”“孩儿塔下”“五卅血路”“风暴之围”“直面死神”“吴淞晨曦”“微光响箭”“血沃龙华”。全剧把同济大学殷夫班学员暑期探访殷夫烈士故乡作为引子,逐步讲述这位优秀的无产阶级诗人短暂而壮丽的革命人生:年少时在家乡孩儿塔下立下“救中国”的志向,在五卅运动中目睹暴行、决心投身革命,再到被捕入狱,被保释出狱,最后在同济大学吴淞校园里坚定了革命理想,把写诗作为武器刺向敌人、鼓舞民众,以直至为革命理想献出自己年仅21岁的生命。
最后一幕,当殷夫与若干共产党人戴着手铐脚镣、走向刑场时,他仍高声吟诵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末了回望一笑,英勇就义。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句经典诗句的翻译者就是同济大学杰出校友“左联五烈士”之一殷夫。在那动荡不安的战火年代,青年殷夫的哥哥在国民党内部已担任要职,但殷夫主动放弃了安定丰厚的生活,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于革
命运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