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的起承转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总7页)(
诗文的起承转合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起 春日凝妆上翠楼。——承 忽见陌头杨柳色,——转 悔教夫婿觅封侯。——合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起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承
22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转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合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起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承 而今惟有鹧鸪飞。——转、合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起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承
33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转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合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起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承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44
——转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合
秋声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起
55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承
66
“嗟呼!草木之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能及,忧其智之所不能行,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转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合
兰亭集序
王羲之
77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起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承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
88
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转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合
99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起”。
于是“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欣赏幽美朦胧的荷塘美景 ——“承”。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 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转”
1010
“这样想着, 一抬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合”
1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