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写出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4分) 1.雨雪霏霏( ) ..2.行道迟迟( ) ..3.莫知我哀( ) .4.当春乃发生( ) ..5.天街小雨润如酥( ) ..6.出没风波里( ) ..7.泊船瓜洲( ) .8.游园不值( ) ..9.小扣柴扉久不开( ) ..10.才始送春归( ) ..11.寂寞无行路( ) ...12.因风飞过蔷薇( ) ..13.但爱鲈鱼美( ) .14.渭城朝雨浥轻尘( ) .二、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6.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三、用“/”表示出《泊船瓜洲》诗句的朗读节奏。(8分) 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间, 钟 山 只 隔 数 重 山。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 四、默写诗句。(12分) 1.在《采薇》(节选)中写景叙事的诗句是 。 2.杜甫在《春夜喜雨》一诗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春雨滋润万物的诗句是 。 3.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柔和、浅淡这一早春特有景色的诗句是 。通过对比衬托,表明早春之景优于晚春的诗句是 。 4.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作者把水比作眼波,把山比作眉峰的诗句
。作者巧妙地把“惜春”和“惜别”联系在一起,表现美好情怀的句子是 。 五、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理解有误的一项( )。(5分) A.诗中真正写景的是一、二两句,作者抓住早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6分) 春特有的景物小雨中的草色来写,富有诗情画意。 B.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以此景写早春最为恰当。 C.后两句转入议论、对比手法,指出满城烟柳之景是早春最迷人的景象。 D.作者将此诗送给好友张籍是希望他能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早春气息,最是一年春好处也含着激励人们珍惜早春这一美好时光的意思。 六、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七、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12分)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八、诗词阅读。(26分)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 时节,表现了强烈的 之情。(4分)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6分) 词的上片,一个“ ”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 ”,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 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6分)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10分)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参考答案
一、1.下雪
2.迟缓的样子 3.没有人
4.使植物萌发、生长 5.京城街道 6.若隐若现 7.停泊 8.没有遇到人 9.轻轻地敲 10.方才
11.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12.借着风势 13.只 14.湿润,沾湿
二、1.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2.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3.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4.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5.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6.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三、京 口/瓜 洲/一 水 间,
钟 山/只 隔/数 重 山。 春 风/又 绿/江 南 岸, 明 月/何 时/照 我 还。
四、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五、C 六、C
七、1.拟人手法。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深刻的印象。
2.这首诗赋予春雨无私地滋润万物,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八、1.初夏 惜春
2.若 因风飞过蔷薇 惋惜或“喜爱”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或比拟);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奏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
4.奇妙的想象:词人运用想象,将春天拟人化,表达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美丽悠长的情味:词人不知春归何处,一心向人请教;无人知晓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不语,问鸟鸟百啭。在这妙趣横生的抒写中,词人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