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猫》

来源:爱go旅游网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猫》

执教者:黄家埠镇中 姚薇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6课郑振铎的《猫》

教学目标:1、说说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

力。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体味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 3、鼓励学生探究文章所蕴涵的人生哲理,能大胆发表自己的人生见解。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研读课文,体味文

章包含的思想感情。 2、鼓励学生探究文章所蕴涵的人生哲理,能大胆发表自己的人生见解。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学习

美国纽约世贸大厦废墟底下,一只波斯猫没有任何食物,仅靠一汪水足足坚持了三个星期被救出,真是生命的奇迹!这只小猫也真够幸运的!那么郑振铎笔下的猫的命运又是如此呢?让我们进入郑振铎的《猫》,来聆听关于猫的故事吧!

【 设计意图 】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感受到猫顽强的生命力,并从波斯猫幸运获救的故事中联想到课文中猫的不幸命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检查预习,把握文意。 问:“开头写道: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果总是失踪或死亡。那么,我家养了几次猫?重点写了哪一只猫?”

学生通过预习能明确:我家养了三次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

2、结合练习一,从来历、外形、性情和地位等方面说说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 教师可先作示范,如:从来历上来说,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特地要来的,而第三只猫,本是被人遗弃的,是“我”家出于怜悯而拾进来的。相比之下,第三只猫来得更随意,甚至有些无奈和可怜。 3、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4、教师小结:第三只猫来得可怜,外形不讨人喜欢,性情又不活泼,在“我”家的地位是若有若无的。那么,“我”为什么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呢?

【 设计意图 】通过检查预习,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意。结合练习一,让学生说说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体味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

1、指导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默读课文,体味养猫给我们全家带来的快乐。 学生默读后,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养猫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养猫让我享受到睡眠的安宁,养猫让我领受到亲人般的温情,养猫也能让我有了极好的饭后娱乐„„养猫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而一旦失去后,我的心情又怎样呢?

2、让学生自由朗读抒发“我”失猫之痛的句子,作必要的批注,并分析交流。 学生交流后要求读出痛惜、痛恨、痛悔的心情。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与我相伴的小侣。

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心里十分难过。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3、引导学生研读“我”失去第三只猫前后的过程,体味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 (1)自由朗读课文17至29自然段,师生共同交流阅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提问:第三只猫难看也好,忧郁也罢,但这并不妨碍它的成长。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幸却接踵而来,第三只猫的遭遇如何呢?用一句话概括第三只猫的遭遇。“我”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我”的判断准确吗? 明确: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我”家的芙蓉鸟。“我”的判断不准确。结合课文句子分析交流感受,特别是对“似乎”“凝望”等词的品味。 (2)朗读课文30至32 自然段,加强朗读指导。 学生齐读后教师范读指导。

师生共同交流:真相大白后,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我”补救了吗?为什么没有补救?发生误会时,除了用言语来表白,还可以有别的办法吗? (3)思考:“我”为什么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答案不要求统一,学生只要能说出作者在诉说第三只猫的过程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即可。

(4)教师小结:同学们,作者以非常沉痛懊悔的语气诉说了第三只猫亡失的过程,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并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更好地体味作者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四)探究文章所蕴涵的人生哲理,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投影:

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作品背景:

《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出版《文学周报》第199期上。它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郑振铎正像他五四时期的好友瞿秋白等人一样,是当时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并身体力行的青年,在他20年代初写的作品中,就毫不讳饰地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和心情。他凭着一位正直作家的良心,以热烈、真挚的感情,淳朴、坦率的童心,在努力探讨人生的真谛,并将自己的探索的所感所得奉献给读者。 2、探究: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

学生在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上,能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人生态度:平等公正地对待生命。

3、让学生联系全文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展开讨论,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人生感悟。

【 设计意图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旨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及创作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阅读感受,能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和评价能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通过三次养猫的过程,告诉我们要平等公正,要善待生命,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造成无法补救的过失。通过课文,我们也意识到,我们要扬长避短,不断地完善自我„„

【 设计意图 】让学生复习回顾,加深理解。

(六)作业布置

1、重读整理,探究文章的写作特色。

2、与同学一起交流:怎样才能减少同学之间的误解?

【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并学会探究。

板书设计:

来历、外形、性情、地位 养猫之乐 猫心情 痛惜 失猫之痛 痛恨 痛悔 郑振铎 人生感悟:平等公正、善待生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