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古诗词竞赛试题(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5分)。
1.《次北固山下.王湾》,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不给分)。
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_______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行”字为线索(春行也可)早春美景
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深秋晚景图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5.《夜雨寄北.李商隐》中______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_______这两句诗是由当前离别愁苦相聚的欢乐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的憧憬。
6.《泊秦淮.杜牧》中哪两个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两个“笼”字
7.《浣溪沙.晏殊》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______ ,浣溪是___________。词 ;词牌名
8.《望岳.杜甫》诗中的“阴”“阳”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 山北 ;山南
9.《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0.《春望.杜甫》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_________”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国破或破
11.《春望.杜甫》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破 ; 满目凄然
12.《使至塞上.王维》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13.《观书有感》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 南宋;朱熹
1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富有哲理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言下岭便无难,一山放过一山拦
17.《赤壁.杜牧》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_________。诗人杜牧和____________合称“小李杜”。周瑜;李商隐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它是__________________(谁)写的__________________(哪首诗)。 文天样《过零丁洋》
19.《水调歌头.苏轼》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_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0.《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
21.《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中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22.《龟虽寿.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3.默写《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4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4.与“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5.“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或《诗》《书》《礼》《易》《春秋》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A )1、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 C )2.《游山西村.陆游》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 D)3.在《中国历代女作家》这本书里,“找不到”哪位女作家的相关作品?
(A)李清照 (B)刘侠 (C)潘希珍 (D)彭端淑
( A)4.老师要每位同学选读一本小说,开学后上台发表读书心得。请问下列哪一位同学的报告,不但让一旁的老师听了摇头,还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A)《论语》读后感 (B)《三国演义》读后感
(C)《老人与海》读后感 (D)《世说新语》读后感
(B )5.为了自然科报告的需要,婉容上《鸟类百科大全》网站搜寻资料。请问她所打的四组关键词中,哪一个是查询不到内容的?
(A)鸿鹄 (B)鸿儒 (C)鸱枭 (D)昏鸦
( A)6.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请问他们不可能看到什么景象?
(A)小斋幽敞明朱曦 (B)提灯的萤火虫
(C)在松针稀疏处闪烁的小镇灯火 (D)慈乌夜啼
( B)7.为更加了解小令、中调、长调在字数上的相关规定,佳燕依照国文老师的推荐,到图书馆借《草堂诗余》这本书来当参考。请问佳燕应该往哪一类的书架上去找,才能找到这本书?
(A)近体诗 (B)词 (C)曲 (D)新诗
( A )8..慧禅创作了一首五言绝句投稿《东峰青年》,己知稿费是以每字5元来计算,请问慧禅一共可以获得多少稿费?
(A)100元 (B)140元 (C)200元 (D)280元
(D )9.下列哪组服饰和配件,最有可能是古代女子的打扮?
(A)玄端章甫 (B)羽扇纶巾 (C)拖鞋汗衫 (D)云鬟花黄
(A )10.“四书”指:
A.《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B.《大学》、《春秋》、《论语》和《孟子》
C.《大学》、《中庸》、《史记》和《战国》
( C )11.“知音”一词来源于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故事。
A.马致远、孟浩然 B.俞伯牙、孟浩然 C.俞伯牙、钟子期
( C )12.古代年龄的别称:八九十_____________ 期颐__________ C.耄耋;一百
(A)13.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 B)14.对《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 C)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A.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C )16.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 C)17、选出与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同的一项是
例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A、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空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B、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一点粉色。 C、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D、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D )18.下列作家、作品、年代、体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曹操——《观沧海》——东汉末年——古诗 B、王湾——《次北固山》——唐朝——五
律
C、辛弃疾——《西江月》——宋朝——词 D、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元代——词
( A)19、下列关于《论语》与孔子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体的散文集,属于先秦诸子散文,作者是孔子。
B、《论语》包括《学而》《为政》等20篇,篇与篇没有逻辑联系,每篇内有若干章。
C、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D、《论语》以简洁凝练的语言、生动深邃的警句与具体形象的描绘,开创了一代艺术风貌。
(C )2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词,又称长短句,因而辛弃疾的词集就叫“稼轩长短句”,《西江月》便旋自此。
B、《观沧海》的作者是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C、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字或五字,绝句则每首只有四句,《钱塘湖 春行》便是五律。
D、《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元代的马致远,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D )21、选择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枯藤/老树/昏鸦 D、明月别/枝惊鹊
(B )22.下列对加线词语的理解,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苏东坡见金华佛手果千姿百态,果形别开生面,妙趣横生,不觉流连忘返。
B、 古老而崭新的磐安县城尽首眼底,一座座建筑物鳞次栉比。
C、 龙游为何多塔?今日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 衢州要名副其实地奔向小康,就必须将衢州的水网率先修通。
( A)23.为下面词语中加黑字选择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准备着 着火了 没着了 着落
A、zhe zháo zhāo zhuó B、zháo zhāo zhè zhuó
C、zhāo zhuó zháo zhe D、zhuó zhāo zháo zhè
( A)24.选出作家、作品、国籍搭配有误的一项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中国——《野草》
B、《伤仲永》——王安石——北宋——《临川先生文集》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普希金诗集》
D、《丑小鸭》——安徒生——丹麦——《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
(C )25.从备选项中选择相应的答案填入空格中。
两千多年来,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以其特有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短小的故事中往往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如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违背规律的( );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的( );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的( )。
(1)《狐狸和山羊》 (2)《两只口袋》 (3)《乌龟和老鹰》
(4)《农夫和蛇》 (5)《狼和小羊》
A.(1)(4)(3) B.(2)(3) (5) C.(3)(5)(1) D.(2)(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