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复习题
(第6、7章)
判断题
1、( √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2、( ×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15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30日)
3、( √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4、( × )事故调查组不可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可以)
5、( √ )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6、( √ )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事故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7、( × )在分析事故原因时,应从间接(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直接(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
8、( √ )事故资料归档是伤亡事故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9、( √ )不确定和突发性是各类公共安全事故、灾害与事件的共同特征。
10、( × )公共安全事故、灾害与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后果一般较轻。(较重)
11、( √ )制定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12、( √ )专项预案是针对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
13、( × )现场处置方案是在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编制的。
14、( √ )危险分析应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15、( √ )公众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减少重大事故伤亡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16、( √ )应急响应包括应急救援过程中一系列需要明确并实施的核心应急功能和任务。
17、( √ )应急响应中事态监测与评估在应急救援和应急恢复决策中具有关键的支持作用。
18、( √ )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
19、( × )在事故现场恢复的过程中在不存在(仍存在)潜在的危险。
20、( × )应急预案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文件,不具有(具有)法规权威性。
21、( √ )桌面演练的特点是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一般在会议室内进行。
22、( √ )功能演练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
23、( √ )应急响应演练方案必须与辖区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需求和资源条件相适应。
24、( × )应急演练中参演人员(观摩人员)是指来自有关部门、外部机构以及旁观演练
过程的观众。
25、( × )应急演练结果评价中改进项(整改项)应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
单选题
1、 根据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30 )人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
伤的事故。
2、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3、 单位负责人接到发生事故报告后,应当于( 1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4、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 7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补报。
5、( 重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6、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 )指定。 7、事故调查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 )事故调查期限。
8、一般情况下,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60 )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9、事故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事故)。
10、对较大事故,一般情况下,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 15 )日作出批复。
11、在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2、在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为保证迅速对事故作出有效的初始响应,并及时控制住事态,应急救援工作应坚持(属地化)为主的原则。
13、针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专业化)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重大事故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专业检测力量和专业应急技术与信息支持等的建设。 14、(事故应急预案 )是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
1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颁布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于( 2001 )年11月1日实施。
16、(综合预案)可以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底线”。
17、(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对其信息应实施有效的管理与更新。
18、在应急响应中,决定实施疏散时,应通过(紧急公告)确保公众了解疏散的有关
信息。
19、应急预案演练的重要作用是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20、(桌面演练)完成后,除采取口头评论、书面汇报外,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
21、应急演练中,(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度的人员。
22、在应急演练实施过程中,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是成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的关键。
23、在应急演练评价结果中,(不足项 )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
24、在应急演练评价结果中,改进项(不必 )要求予以纠正。
25、根据我国最新制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要求,任何生产经营单位都应制定(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多选题
1、 事故报告应当( 及时 准确 完整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
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2、 事故原因分析包括事故( 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的分析。
事故处理原则中“四不放过”原则指( 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 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3、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
( 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环境破坏 )等。
4、 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贯彻落实(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的方
针,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5、 事故应急预案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综合预案 专项预案 现场处置方案 )。
6、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按相应的过程可分为以下( 方针与原则 应急策划 应急准备 应急响应 现场恢复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一级关键要素。
7、 应急策划包括( 危险分析 资源分析 法律法规要求 )二级要素。
9、危险分析包括( 危险识别 脆弱性分析 风险分析 )。
10、应急训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基础培训与训练 专业训练 战术训练 其他训练 )等。
11、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应急预案应对公众教育、应急训练和演习做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其(内容 计划 组织与准备 效果评估 )等。
12、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是( 检验 评价 保持 )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13、应急演练的参与人员包括( 参演人员 控制人员 模拟人员 评价人员 观摩人员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