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声音就消失。
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
________。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 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____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________。
8.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诗中的名句。船上的客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寒山寺的大钟受到撞击发生了 。
9. [2005•大连]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又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_而产生的。 二.选择题
10、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1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12、夏季的一个雷雨天,小明同学在闪电过后5s的时刻听到雷声,此时温度约为25℃,你认为雷鸣之处离小明同学的距离约为( )
A、1.7km B、1.73km C、1.66km D、17km
13.《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叙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
A.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B.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C.睡在地上能感觉地面振动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14.人要想听到自己喊叫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 ) A.17m B.34m C.170m D.340m 三.简答与计算
13、请看下列声速表中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空气3海水(15℃) 40 (25℃) 1 空气3(25℃) 46 煤油 324 蒸馏水 497 11铜(棒) 0 大理石 0 铁(棒) 0 520153375381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至少写出2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西游记》第68回中写到孙悟空利用“悬丝诊脉”之法治好了朱紫国国王的病。你能说出“悬丝诊脉”的原理吗? 现代医学中,医生一般用听诊器听音来了解病人脉搏和心脏跳动的情况,听诊器又是利用了什么原理呢?
15. 1827年在日内瓦湖上第一次测定水中声速的实验中,实验人员将两只船开入湖中,两船相距6930m,甲船上人员在水中敲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乙船上人员利用一个放在水
中的收音装置来听取水中的声音,结果乙船上人员在看见火药闪光后约5s后听到钟声。 (1)求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2)请你设计实验粗略测定15°c时空气中的声速。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 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2、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他用一根棒来听取钢琴的演奏,他把棒的一端触在钢琴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当琴弦发出声音时,振动就经__________传至内耳。
3、 间谍在偷听隔壁房间的主人说话时,总是把一个坚硬的物体放在耳朵边,使其听得更真切一些,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吗?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面上,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__________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 5、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__________.
6、双耳效应是指人们依靠听觉能够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声源定位的主要因素是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差异.
7.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的错误:(1) ;(2) 。 二.选择题
8、 玻璃鱼缸中盛有金鱼,若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则会看到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鱼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水-鱼
9、 有关人的耳廓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没有耳廓很难看,所以主要作用是美观 B.耳廓是为人遮风挡雨的
C.耳廓主要防止杂物进入耳道中
D.耳廓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清楚 10、 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
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
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11、 当人用手指将双耳堵住后,可出现的情况是:( ) A.完全失去听觉 B.对听觉没有影响
C.可以听见外界极微弱的声音 D.可以听见外界较强烈的声音
12、 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他的眼睛根本就没有失明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D.是一种巧合
13.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俗称燕子泥。这是为了( )
A.装饰、美观 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以上都对 14.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 ) 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C.大象判断声源的位置比人判断更准确 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5.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
A. 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 B.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C. 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6.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
A.有声源 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C.有正常的听觉器官 D.以上三者缺一不可
17.用左手握住一支铅笔,放在眼前约10 cm处,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然后把左手中的铅笔用牙咬住,再用另一支铅笔敲击它。比较两种不同情况下人听到的敲击声,声音较大的是( )
A.用左手拿住时 B.用牙齿咬住时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三.简答题
18、把铅笔放在嘴里(不要碰到牙齿),轻轻的敲击一下,听一下声音,然后再用牙咬住铅笔,用手指轻轻的敲击一下,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的大小,并说明为什么?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一.填空题
1、小明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2、往热水瓶中灌开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 变化来判断水是否灌满;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按键实质是改变电视机发出声音的 3、 如图12甲所示,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轻敲鼓时看到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________ ,比较图12甲、乙两次敲鼓的情况,两次鼓面上的纸屑振动幅度不同,说明两次鼓发出声音的 ____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4、小雨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制作了一种发声装置。他在纸筒的开口端打两个孔,并用一根绳子穿过这两个孔后系紧。如图2所示,他抓住绳子的一端,以平稳的速度在头的上方转动此装置,筒中空气柱由于 发出声音。当转速增大时,他发现纸筒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了,这是由于_______(填“振幅”或“频率”)变大的缘故。
5、在学校的联欢会上,同学们听到的琴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_传播的。能区分是小提琴发出声音是利用 这个特性。
6、发声体在振动,音调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____________决定.
7、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
8、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定的。
9、每一首乐曲都有一部乐谱,演奏家们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他们的 相同。通常人们说:“这个人说话嗓门大”。你觉得这个人嗓门大是说话时的 大. 二.选择题
10、声音在传播过程中( )
A.音调会逐渐降低 B.响度会逐渐减小
C.音色会逐渐改变 D.音调、响度、音色都会改变
11、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
是依据(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12、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13、夏天,挑选西瓜时,有经验的人会拍拍西瓜,判断它的好坏,这做法的依据的是(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频率 C.声音的音色 D.音乐的节奏
14、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里氏7.1级特大地震灾害。在抗震救灾中,广播里传来“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亲切话语,我们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温家宝总理的声音,这应用了声音的哪种性质(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15、欣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是用二胡还是小提琴演奏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节奏不同 16、乐队合奏一段乐曲时,细心的人能分辨出其中二胡及小提琴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 节奏不同 D.音色不同 17、如左下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震动幅度大致相同,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振动和发声的关系,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音色与波形的关系 D.声音传播的条件
18、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20年后重新聚首,演唱了他们的经典歌曲。在演唱时,观众能分辨出三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歌声的什么不同?(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19、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者放松琴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传播方向
三.简答题
20、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梳子齿上划过,如图所示,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你发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21、用复读机录下自己读书时的声音,听一听,听起来不像自己的声音,可别人听起来与直
接听自己说话没有多大差别,这是为什么?你能找到其中的原因吗?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填空题
1. 噪声是发声体做_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通常噪声是靠________传播的。
人们以______(符号是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_____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__________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__________dB就会影响人们谈话;长期生活2. 在______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3. 到很嘈杂的马路边去感觉一下,估计这时声音大约在_______dB。
4. 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考虑:在摩托车上加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这是在____________减弱噪声;在工厂的工人戴噪声耳罩,这是在__________减弱噪声。
5.图1-5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由图
可知图甲是 的波形,理由是 ;图乙是 的波形,理由是 。
6.居民区,清晨有一家饭店大声播放优美动听 甲 乙 的流行音乐,这种音乐______(填“属于”或“不属 图1-5 于” )噪声。
7.现代城市里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检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3.26的数据,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当有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在地震来临之前,常常会看到一些动物烦躁不安甚至恐慌,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原来是
因为它们听到了来自地下的震动声,但此时的人却一无所知,原因__________ _ _ _ 。
9.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D.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10.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环境声音不超过:( ) A.110dB B。50dB C。70dB D。90dB
11. 如图是某市区矗立的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可知:( ) A.此处的噪声能使人失去听力 B.此处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此时的噪声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12. 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属于噪声
B.机床车间的机器工作产生的声音属于噪声 C.优美的音乐人人爱听,它不可能是噪声
D.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3. 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广州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B.市区内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14. 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15.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车辆刹车声 B.冲击钻发出的声音 C.优美的小提琴声 D.音响设备发出的震耳的歌声
16. .有一闹钟正在响铃,将闹钟用泡沫塑料垫起,使其响铃声音减弱,这是( ) A.在发声处减弱噪声 B.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为了使闹钟的使用寿命延长 17. .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
A.给摩托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B.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C.利用声呐探测海水的深度 D.在纺织车间工人带上耳罩
18 .假如跟你住对面楼的邻居经常大声播放音乐,干扰你的学习和休息,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 A.赶快将门窗关紧 B.用棉花塞住耳朵 C.将窗户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使声音跑出去 D.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19. 由于洗衣机没有放稳所产生的振动噪声,最好的处理办法是( ). A.调节洗衣机的脚旋钮,使其平稳着地 B.室内的人带上耳塞
C.把放置洗衣机的卫生间门窗关上 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
20.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上课了,学校附近的卡拉OK厅播放出十分响亮优美动听的音乐 B.清晨,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琴声,伴随着老年人的晨练,令人心旷神怡 C.看电影时,几个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表现十分开心 D.公路上机动车辆的鸣叫声,发动机的排气声 三.简答题
21. 李华的家在马路边,人来车往的噪声严重地影响着李华在家学习。请你想办法来帮助李
68 dB 华减弱干扰他的噪声。(至少要想出两种可行的具体办法)
第五节 声的利用
1、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某同学听到校园的钟发出“铛、铛铛”的声音时,就知道上课了。这些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表明:只有回声比原声晚0.1s到达人耳,人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这时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要_________________m。(声速取340 m/s)
3、 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B.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C.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D.利用声呐测海深
5、 蝙蝠夜间出来活动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蝙蝠的眼睛有夜视功能 B.夜晚有月光
C.蝙蝠的嗅觉很好,可以嗅出前面是否有物体
D.蝙蝠发出超声波可以在物体上返回,根据回声就可以判定物体的位置和距离 6、 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7、 人民大会堂四周墙壁都做成有许多针孔状(像蜂窝似的小孔),这主要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加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礼堂、美观好看 8.跟“回声”无关的现象是( )
A.夜深人静时说话声特别响 B.蝙蝠利用超声波捕蚊子 C.船只利用声纳测定冰山距离 D.下雨时雷声总比闪电晚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割加工 B.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厅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C.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的方法,即在地面上埋好炸药包,放上一个探头,把炸药
引爆,探头就可以接受到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 D.利用超声波能够预报地震、侦察台风和大气中的核爆炸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听不见超声波和次声波,但有的动物能听见 B.次声波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C.通过监测超声波,可以监测火山爆发 D.用超声波照射过的种子发芽期会推迟,生长期会延长
11.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 A. 声音的响度太大
B. 声音的音调太低
C. 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 围 D. 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
12.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1-7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3.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在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摇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14.频率很高的超声波具有很好的方向性(即集中在一定的方向上传播),坚硬物(如石块)容易吸收超声波而被粉碎,松软的物质则能让其通过.目前医学上治疗肾结石,可以不必做外科手术,只需用超声波碎石的办法,无损伤地将石块击碎而自然地从人体内排出,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我们的耳朵听不到 B 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我们的耳朵能听到
C 发生超声波的物体的振幅比发出次声波物体的振幅大
D 如果发出超声波的物体振动的振幅很大,我们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三.应用题
15.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器接收到. ⑴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
⑵估算出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
⑶若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轮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将一只氢气球凑近耳朵听了听,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一只氢气球怎么能预报海上的风暴呢?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物理学依据是什么?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1、振动 振动 2、介质 液体 固体 空气 3、液体 4、真空 5、声速 340m/s 6、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 7、2 钢管 空气 3 8.振动 9.空气 振动 10、C 11、B 12、B 13.D 14. A
15、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16、固体可以传声
17、(1)S=6930m/s×5s=34650m (2)略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同步练习
1、鼓膜 听小骨 听觉神经 听觉神经 2、棒和牙齿 3、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4、骨传导(或固体传声) 5、头骨 颌骨 骨传导 6、时刻 强弱 7.(1)先看到火光再听到声音(2)真可不能传声 8、C 9、D 10、A 11、C 12、C 13 C 14 A 15 B 16 D 17 B 18实验题提示:用牙咬住铅笔时听到的敲击声,比不用牙咬住时听到的响得多。用牙咬住铅笔时,声音是经过牙齿、颌骨、肌肉传到鼓膜的,不用牙咬时声音是经空气传到鼓膜的,这个实验说明骨骼、肌肉的传声性能比空气的好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1、振动、音调、空气 2、音调;响度.3、振动;响度 4、振动 频率 5、空气 音色 6、频率 7、响度 音色 8、振动 音色 9、音调 响度 10、B 11、B 12、D13、C 14、C 15、C 16、D 17、A 18、C 19、A 20。用同样的力在梳子上快速划过和慢速划过时,响度(即振幅)都不发生变化,只有音调(即频率)发生变化,划的越快音调就越高 21。因为用录音机录下的是说话人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别人平时直接听到的说话人的声音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没有什么差别,而我们听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来传递的,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听起来感觉也就不一样了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无规则 空气 2。分贝 dB 0 30-40 70 90 3。90 4。声源处 传播过程处 人耳处 5.乐音 波形是有规则的振动 噪声 波形是无规则的振动 6. 属于 7. 分贝(dB) 变大 8. 也为这是次声波,认识感觉不到,而动物能感觉到 9。B 10。B 11。C 12。C 13。B 14。B 15. C 16. A 17.C 18. C 19.A 20. B 21. 关闭门窗 戴上隔音耳罩
第五节 声的利用
1.声音能传递信息 2.17 3.摇摆 声波能传递能量 4.C 5.D 6.A 7.A 8.D 9.D 10.A 11.D 12.D 13.D 14.A 15..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搞清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以及应用速度和路程的关系. (1)超声波 方向性好 (2)459m (3)风暴来临前一般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引起气球内空气振动,人耳能听到球内气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从而推测出风暴是否来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