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辰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调查试卷(二)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卷(共27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暂时(zàn) 拘泥(ní) 相形见绌(chù) ...B. 哺育(pǔ) 干涸(hé) 戛然而止(jiá) ...C. 怂恿(sǒng) 伫立(zhù) 鲜为人知(xiān) ...D. 胆怯(qiè) 旁骛(Wù) 惟妙惟肖(xiào)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020年10月1日天津美术馆展出的《国家荣誉-中国女排精神展》,生动 了 中国女排为祖国征战,为民族争光的光辉历史与拼搏之路,全面 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激荡起巨大的爱国热情, 出强大的奋进动力。
A. 展现 解释 引发 B. 展现 诠释 焕发 C. 展望 诠释 引发 D. 展望 解释 焕发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③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礼仪意识,及时摆脱不讲文明礼仪的行为。④这样我们就能逐步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成为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A. ①B. ②C. ③D. 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们看过2021年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吗,同学们口老师边问边打开视频。屏幕上,一群圆润讨喜的唐朝少女跳啊口唱啊,我们跟着小姐姐的舞姿一秒穿越大唐,领略鬓云欲度香腮雷,衣香袂影是盛唐口的景象。
A. ? ” , “ ” B. 。” 、 《 》 C. \"? 、 “ ” D. ”。 , 《 》 5、下面对《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关塞迢迢,烘托孤寂的心境。
B. 颔联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心情。 C. 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D. 尾联写诗人在萧关遇到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将军正在前线呢,表现出诗人的惆怅、激愤和抑郁。
阅读《什么样的外衣让“嫦娥”比钻石还刚》一文,回答6~8题。
什么样的外衣让“嫦娥”比钻石还刚
①嫦娥五号返回地球时,进入大气层后高速摩擦将使探测器表面温度高达3000℃以上,而这样的温度下几乎连金刚石都会熔化,如果高温被传导到返回器内部,将对携带的月球“土特产”产生影响。为此,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系列措施保证嫦娥五号返回器平安回家。
②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会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从而在航天器表面产生超高温,如果不使用防热材料,在高温作用下,航天器表面材料很快就会出现变形、熔化和消失的现象(也称烧蚀后退),最后像流星一样消失在天际。
③防热材料,顾名思义,作用就是防止产品内部的结构被外界的高温所熔化,航天器的防热材料需要在耐高温的同时发挥其结构承载性能,是航天器的“骨骼”。
④据介绍,由于航天器不同的部位对防热材料的需求不同,需要选择不同耐热温度的材料。比如,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可耐受120℃左右的温度,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应用于火箭整流罩、卫星结构件等;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可以耐受200℃以上的温度,主要应用于火箭防热底板、仪器舱舱段等;而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则可耐受500℃左右的高温,可应用于火箭及航天器的耐高温部件。
⑤为减轻航天器载重负担,科研人员要确保嫦娥五号返回器防热材料每1克重量都用在刀刃上,最终他们根据各部位受热情况的不同,在大底迎风面、大底背风面、大底拐弯角环、侧壁迎风面、侧壁背风面、侧壁舱盖与边缘防热环、稳定翼七大部位分别应用了7种不同成分的防热烧蚀材料。比如,气动加热最严重的大底结构,采用的是新型轻质低密度烧蚀防热材料,其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0. 5克,每平方米可承受6兆瓦(MW)的热流环境;拐角采用连续纤维增强中低密度结构材料;侧壁结构采用的是超轻质的蜂窝增强防热材料,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0. 36克,每平方米可承受1. 5MW的热流环境,这7种材料相互配合、和谐相处,
防热减重两不误。
⑥此次嫦娥五号返回器还采用了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再入模式;半弹道跳跃式再入,形象地说就是打水漂式返回,让返回器先高速进入大气层,随后借助大气层提供的升力“跳”起来,再以第一字宙速度重新进入大气层返回地面。
⑦具体来说,在进入返回轨道时,返回器一开始是以第二宇宙速度,即每秒11. 2公里的速度进入大气层,以这个速度从北京到上海耗时不到100秒。当以第二宇宙速度移动时,材料温度将达到3000℃以上。
⑧进入大气层后没多久,为了减速,返回器会向上跳跃回到太空,这时外部温度约是 -120℃.接着又以每秒7. 8公里的第一宇宙速度进入大气层,这时材料表面温度约为1800℃.
⑨打个比喻,如果把返回器比喻成一口锅,那么上述过程相当于锅先经大火爆炒,然后被放进冰块里,再被从冰块里拿出来经历小火慢炖。因此,这次的防热材料不但要经历冷热交变,更要同时经受“大火爆炒”和“小火慢炖”的双重考验,对最外层的防热材料提出了极高的高温烧蚀强度要求。
⑩为此,研发团队开展了集中攻关,最终创新性地研制了以碳为主的材料体系,并顺利解决了烧蚀后退等问题。
6.下面对嫦娥五号返回器防热材料特点的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七大部位分别应用了7种不同成分的防热烧蚀材料。 B. 要防热减重两不误。
C. 要经历冷热交变,不必同时经受“大火爆炒”和“小火慢炖”双重考验。 D. 对最外层防热材料提出极高的高温烧蚀强度要求。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防热材料在耐高温的同时发挥其结构承载性能的特点。
B. 使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防热材料在耐高温的同时发挥其结构承载性能的特点。
C. 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骨骼像防热材料一样,既耐高温又能发挥其结构承载性能的优势。
D. 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防热材料在耐高温的同时发挥其结构承载性能的特点。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写高温下,嫦娥五号顺利返回地球,引出下文对嫦娥五号返回器的防热材料的
说明。
B. 第⑤段写嫦娥五号返回器拐角采用连续纤维增强中高密度结构材料,防热减重两不误。
C. 文中加点词“几乎”“左右”“约”,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特点。
D.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主要运用了逻辑顺序,介绍了嫦娥五号返回器的防热材料。 阅读《出师表》选文,回答9~11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 .B. 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 ..C.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D. 以咨诹善道 诹:讲解、讲述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
B.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 先帝知臣谨慎 ..D.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追述先帝当初三顾茅庐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患难与共。 B. 第②段交代了出师前思想基础和物质准备还不够充足,不能出师北伐。 C. 第③段分别阐述了自己、朝臣以及后主刘禅的责任。
D. 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
染力。
第II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13题,共93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8分)
(1)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2) .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3)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灏《黄鹤楼》) (4)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6)先天下之忧而忧, 。 (范仲淹《岳阳楼记》) (7)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登高抒怀,既体现他“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学思考,同时又表明自己政治理想与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 。”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郑穆,宇闳(hóng)中,福州侯官人。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①,进退客止必以礼。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既而连年水溢,民逋②(pū)官租积万缗(min),穆奏免之。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每讲益,无问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廷接,以礼送迎。诸生皆尊其经术,服其教训。故人张景晟(shè.ng)者死,遣白金五百两,托其孤,穆曰:“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长.之。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栉沐:梳头洗面。②逋:拖欠。③万缗:数百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虽童子必朝服廷接 虽: (2)反金而收其子 反: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
译文: 15.请结合文中事例说说郑穆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又到油菜花开时》一文,回答16~19题。
又到油菜花开时
王继怀
①春日暖阳,与朋友相约去郊区踏青,站在阳光下的田野里,开得正艳的金黄的油菜花随风摇曳,一阵阵带着泥土清新的花香扑鼻而至,“嗡嗡”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美丽的蝴蝶飘在花中翩翩起舞····让人心旷神怡,顿感温馨惬意。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情景,让我不由地想起儿时的家乡,想起关于油菜花的那一段段美好的记忆。
②我的老家在湘西一座大山的深处,那里山高林密,复岭重岗,祖祖辈辈在大山里开垦了很多梯田,儿时的老家,每到入冬前夕,乡亲们就见缝插针地在梯田里、山野间播下油菜籽。每年花开时节,盛开在梯田里、山野间的一片片、一块块、一簇簇、一畦畦的油莱花将村庄铺成了金色,映衬着如黛的山峦,汇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春景图,把乡村点缀得如诗如画。
③油菜花地也是儿时我们的乐园。每当油菜花开,我和小伙伴们就会去梯田里、山野间感受这无边的金黄,或在花丛中捉迷藏,快乐地奔跑,追逐,在田埂边追赶蝴蝶,演绎着一幕幕“儿童急走追黄蝶”的村戏;或在油菜地放牛,牵着牛绳让老黄牛啃着刚刚露头的鲜嫩小草,当然还有一边打猪草,一边放开歌喉尽情歌唱;或伴随着暖暖的春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 . .
④关于油菜,有资料显示,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里,就有陶罐里碳化了的菜籽,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也有不少关于油菜花的名句诗篇,西晋诗人张翰就有诗:“青条若总翠,黄华如散金。”诗里的黄华即菜花。唐代诗人刘禹锡亦有“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的诗句。宋代诗人杨万里更有入选儿时语文课本的,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明代王守仁也曾写诗描写油菜花:“油莱花开满地金,鹁鸠声里又春深。”
⑤莱籽油也曾是乡亲们最主要的食用油。家乡曾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家有菜籽油,吃油不发愁。”油菜花谢后结成菜籽,待到油菜籽成熟时,整个乡村都弥漫着香喷喷的味道。乡亲们把晒干了的油菜籽送去榨油坊,榨出清亮亮的菜籽油,清香醉人的香气充盈整个油坊。
⑥菜籽油还是乡亲们送给客人的礼物。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淳朴善良的乡亲们很好客,有客人上门,常用空酒瓶装一瓶满满的菜籽油送给客人,记得很多年前,一位乡亲来广东打工,顺道来看我,也给我带来一瓶家乡的菜籽油,我把它收藏起来,至今都舍不得用。
⑦儿时的我很喜欢吃菜籽油炒的菜,让我记忆特别深刻的一道菜,是用菜籽油泡红辣椒粉炒鸡蛋。记得儿时,母亲时常给我们兄妹炒这道莱,记忆中也特别香,每次菜还没出锅,香味就溢满了整个屋子,来城里工作生活后,我也经常做这道菜,但吃起来,总觉得没有母亲做的那么香。
⑧又到油菜花开时,站在田野里,看到眼前这一片金色的海洋,倾听着油菜花开的声音,微风刮过,泥土的芬芳和油菜花的清香迎风飘来,这醉人的春天的味道,令人沉醉。 16.作者为什么说油菜花地也是儿时我们的乐园?请结合文章第③段的内容概括。(3分) 17.请结合语境,品析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每年花开时节,盛开在梯田里,山野间的一片片、一块块、一簇簇、一畦畦的油菜花 将村庄铺成了金色,映衬着如黛的山峦,汇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春景图,把乡村点缀得如 诗如画。
18.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借油菜花寄托了哪些情感。(4分)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开篇写与朋友踏青,看到金黄的油菜花,触发情思,勾起美好的回忆。 B. 第④段引用古代文人墨客关于油菜花的名句,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意蕴美。 C. 第⑥段中写客人们经常把菜籽油当做礼物送给乡亲们。
D. 第⑧段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角度描写油菜花,既点明题旨,又照应开头。 E. 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写往事,抒发感悟,感情真挚。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伟大成绩,赢得了全世界的高度评价。为此,某班开展以“中国 脱贫攻坚的成绩与经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 你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表(单位:万人)
【材料二】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坚持实行精细化管理、精确化配置、精准化扶持,建立了全国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
【材料三】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注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动能,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
【材料四】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坚持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
21. 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中国脱贫攻坚”的经验。(3分)
(二)名著阅读(8分)
22.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4分)
经典名著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读《朝花夕拾》,我们认识了“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A ;读《海底两万里》我们了解到 B 这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读《艾青诗选》,让我们走近了诗人艾青在牢狱中挥笔写下的赞美母爱、饱含浓浓深情的诗篇《 C 》;读《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结识了斯诺笔下的 D ,他面容瘦削、看上
去很像林肯,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徜徉书海,我们的精神得到滋养,我们的思想变得深刻。
A. B. C. D. 23.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批判了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也塑造了杜少卿等正面人物形象,请结合具体事例阐释杜少卿的形象。(4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作文(50分)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和道理,一开始我们并不明白。通过《背影》,我们明白了父爱的伟大;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明白了信心的重要;通过《孤独之旅》,我们明白了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炼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坚强......
请以“终于明白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7分。1~4小题,6~7小题,每题2分;5小题,8~11小题,每题3分。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D 2. B 3. C 4. A 5. D 6. C 7. A 8. B 9. D 10. C 11. B 二、12.(1)山岛竦峙(2)黑云压城城欲摧(3)芳草萋萋鹦鹉洲(4)弓如霹雳弦惊
(5)蜡炬成灰泪始干(6)后天下之乐而乐(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每句1分,错字漏字不给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13.(1)虽:即使(2)反:同返,返还(共2分)
14.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共2分,意对即可)
15.①性情醇厚,严谨好学,读书读到忘记梳头洗面,进退时仪容举止一定遵循礼仪;②关爱百姓,减免百姓赋税;③为师尽责,讲课时穿着朝服在廷署接待;④为人重义,不爱财,慨然担当朋友把儿子托付给他的大事。(共3分,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可)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16.在花丛中捉迷藏,快乐地奔跑,追逐,追赶蝴蝶(嬉戏);在油菜地放牛,一边打猪草,一边尽情歌唱(劳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学习)。(共3分。意思对即可)
17.“铺”运用动词(拟人手法),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油菜花的繁密,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金”“黛”色彩鲜明,渲染了一个美丽的意境,表达作者对油菜花汇成的乡村春景的喜爱之情。(共4分。意思对即可)
18.(1)对童年生活的怀念;(2)对淳朴善良的乡亲们的感激;(3)对浓浓母爱的赞美;(4)对故乡的眷恋。(共4分。意思对即可)
18.(1)对童年生活的怀念;(2)对淳朴善良的乡亲们的感激;(3)对浓浓母爱的赞美;(4)对故乡的眷恋。(共4分。意思对即可)
19.C D(共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20.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直至2020年为零(全部脱贫)。(共2分)
21.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共3分)
22.A.藤野先生 B.尼摩 C.大堰河-我的保姆 D.毛泽东(毛主席)(共4分)
23.示例:①他讲求孝道,对父亲的门客娄老爹极为敬重,娄老爹病重时他亲自服侍;②他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如帮鲍廷玺重置戏班子;③他淡泊功名,傲视权贵,皇上征辟,装病拒绝出仕;④他尊重妇女,反对礼法,携妻游园、支持沈琼枝逃婚抗婚、反对纳妾。(共4分。意思对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