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

2、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重难点】重点:古代民族政策、边疆管理制度及对外关系的体制 难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基础知识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1.秦朝

(1)设立官职: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2)边疆管理: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2.汉朝

(1)设立官职: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2)边疆管理 汉初,对北方的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89年,窦宪出北方 击北匈奴 西面 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 东北 西汉设乌桓校尉 (3)边疆开发: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3.隋朝

(1)民族关系: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统治。 (2)边疆管理:推行郡县制,但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3)对外关系: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4.唐朝 (1)民族关系 西北各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时设安西都护府,五则天时设北庭都护族 吐蕃 府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数次会盟 南诏 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2)边疆管理:主要机构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5.两宋时期

(1)民族政权并立:先后与辽、西夏、金长期并立。 (2)民族交流交融: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未中断过。 6.元朝

(1)民族关系:“行汉法”,同时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

(2)边疆管理: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 7.明朝

(1)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 (2)边疆管理

①北方:修筑长城,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 ②东北、西北和西南:设都司、卫、所、土司等机构进行管理,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

③西藏: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8.清朝

(1)管理机构: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2)民族管理

①联姻: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

②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

③册封: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等。

④“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1.先秦: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 2.秦汉

(1)汉朝对外已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 (2)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 3.隋唐

(1)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西域商路畅通,海路交流活跃。 (2)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4.宋朝: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 5.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 6.明清

(1)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是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屡禁不绝。 (2)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

(3)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但清政府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考点探究】

理解唐朝的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作用。 (1)原因

①唐朝的农耕文明发达,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唐朝海陆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朝统治者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包容的心态。 (2)作用

①唐朝对外关系的发展使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②通过对外交往,进一步推动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丰富了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达标检测

1.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继位后,心怀“廓定四表,混一戎华”之志;元世祖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改成“大元”,取意“天下一家”。这些反映出( ) A.少数民族有华夏认同观念 C.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B.少数民族与汉族同源同祖 D.民族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

2.雍正时期,西南大规模改土归流后,少数民族要求改剃满族发型,官员还上奏建议归流区域“分设里长甲首”,“令百姓轮流充当”,实行与汉地一致的基层治理模式。这反映了改土归流

A.使中国疆域进一步扩大 C.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融

B.解决了边疆的安全问题 D.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历史的重要主题。下列反映唐朝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 )

A.“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 B.“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 C.“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D.“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4.在新疆阿克苏境内的遗址中,曾陆续发现“汉归义羌长印”“常宜之印”(常宜为汉代官职名)等文物(如图1、图2所示)。这些文物可用来印证汉代( )

A.对西域的管辖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与匈奴的和亲 D.刺史制度的推广

5.朝贡贸易是周朝“诸侯朝聘”礼制在外交上的延伸。与邻国“宗藩关系”确立后,“厚往薄来”的怀柔政策,使入贡者获得丰厚的“回赐”。据此可知,推行朝贡贸易旨在( ) A.促进了双向经济文化交流 C.维护同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B.展现中原王朝的富庶 D.获取大量的奇珍异宝

6.《国语》记载,祭公谋父曾以“先王耀德不观兵”谏止周穆王伐犬戎。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慎用武力、偏重怀柔的思想,影响深远。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上层分子采取笼络办法的是

①设置羁縻府州 ①册封哲布尊丹巴活佛 ①设置鸿胪寺 ①扩建避暑山庄 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

7.下列关于清朝前期实行海禁闭关政策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外国侵略有一定的抵御作用 C.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B.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影响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