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指导书
实验课程编号:0731zk11 实验室名称:多媒体技术实验室 系(院):数计学院 实验室地点:N5-406 实验课学时:28
实验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 是否独立设课:否
执笔人:李文新 审批人: 一、实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数据结构与算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光靠读书和做习题是不能提高实践能力的。
《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实验与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的实验不同,后者更多的强调语言方面的功能实现,而前者更接近实际,需要同学们自己分析问题,设计模型和算法,再上机调试完成。 《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实验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1)深化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将书本的知识变“活”(为已掌握,为已活用);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会将相关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据结构的应用能力和软件工程所需要的实践能力。
h
《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实验类型
1)验证性实验—主要是验证教材中已有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2)设计性实验—针对具体问题,应用某一个知识点,自己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培养对数据结构的简单运用能力。
3)综合性实验—针对具体问题,应用某几个知识点,自己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培养对数据结构的综合运用能力。 《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实验安排 项目 一 二 实验题目 顺序表的保序插入操作 单链表的保序插入操作 学时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说明 设计 设计 设计 验证 设计 验证 验证 设计 设计 验证 设计 设计 验证 三 循环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栈与队的操作 栈与队的的应用 对称矩阵的压缩存储 二叉树的操作 二叉树的应用 二叉树的应用 图的操作 图的应用 图的应用 查找操作
h
十四 十五 十六
查找应用 排序操作 排序应用 2 2 2 设计 验证 设计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的一般步骤
1)需求分析:要对简单的问题描述进行详细的分析,充分理解问题,明确问题要求做什么,有什么数据,边界条件……。
2)概要设计:针对问题描述中涉及到数据定义抽象数据类型,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模型。本部分不必考虑实现的细节。
3)详细设计:设计具体的存储结构(用C++实现抽象数据类型对应的类)。此外,还要设计对象间的调用关系及输入输出。 4)上机调试(运行代码,修正语法及逻辑错误) 5)结果与总结
《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实验要求: 1)完成实验预习; 2)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 3)完成电子设计文档 预习/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实验内容及要求 4)概要设计:ADT
h
5)详细设计:C++类或C函数 6)调试分析: 7)结果与总结
实验一: 顺序表的保序插入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与算法实现; 3)掌握顺序表的逻辑插入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主函数、构建n个整数的顺序表函数、保序插入函数、输出函数。
提示:主函数中调用构建n个整数的顺序表函数并调用输出函数;
调用保序插入函数实现插入操作并调用输出函数输出。
实验二: 单链表的保序插入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表的链接存储结构与算法实现; 2)掌握线性表的逻辑插入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主函数、构建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A(值为整数并有序)的函数、保序插入函数、输出函数。
h
提示:主函数中调用构建单链表A函数并调用输出函数;
调用保序插入函数实现插入操作并调用输出函数输出。 结点结构: struct Node { int data; Node *next;
};
实验三: 循环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线性表的链接存储结构; 2)掌握循环单链表及其基本操作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用头插法(或尾插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循环单链表; 2)在采用尾指针(rear)表示的循环单链表中,查找元素为x的结点,如果有则删除该结点;如果没有则插入到循环单链表的尾部。
操作接口 :T LinkListLDI(T x)
实验四: 栈与队的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栈和队的顺序与链接存储结构; 2)掌握栈和队的操作特性;
h
3) 掌握顺序栈和链队列的基本操作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分别建立一个空的顺序栈和空的链队列;
2)对已建立的顺序栈和链队列实现插入、删除、取栈顶元素、取队头元素及输出等基本操作。
3)利用栈的基本操作完成十进制数n向P进制数(P在2-9之间)的转换。
实验五:栈与队的的应用(括号匹配问题)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栈和队列的存储结构; 2)掌握栈和队列的操作特性; 3)掌握栈和队列基本操作的实现。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括号匹配问题
在算述表达式中,可能出现嵌套的大、中、小括号,设计一个算法,可以判断给定的表达式串中的括号是否是匹配的。
要求:首先,分别先定义一个栈和一个队;其次,将表达式串中的各种括号字符依次入队(其它字符不予考虑);最后利用栈来判断队中的括号是否是匹配的。
无论是什么括号,最后出现的左括号,必须与其后最先出现的右括号匹配,这符合栈的后进先出的特点,故我们可以用栈和进行匹配
h
性判断
h
。
根据要求,串(括号) 队 栈 操作接口:bool match(char *s) 主要操作:
队,栈初始化
括号字符入队 出队为左括号:进栈 出队为右括号:弹栈 匹配?
注:利用实验五栈和队列基本操作
实验六:对称矩阵的压缩存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对称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 2)掌握对称矩阵的压缩存储的寻址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建立一个n×n的对称矩阵; 2) 将对称矩阵用一维数组存储 三、实现提示:
首先建立一个n×n的对称矩阵A并初始化矩阵的元素。对称矩阵只须存储下三角部分,即将一个n×n的对称矩阵用一个大小为n×(n+1)/2的一维数组SA来存储,则对称矩阵中的元素aij(i≥j)在
h
SA中的下标k与i、j的关系为k=i
h
×(i+1)/2+j,元素aij(i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结构; 2)掌握二叉树的建立方法; 3)掌握二叉树的遍历操作的算法实现。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 利用扩展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 建立一个含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采用二叉链表存储; 2) 进行各种遍历(先序,中序,后序,层序)该二叉树; 3) 遍历算法分别用递归和非递归算法。 实验八:二叉树的应用 求二叉树叶子结点个数和深度 一、问题描述: 已知一棵二叉树,求该二叉树中的叶子结点的个数和深度。 二、基本要求: 1) 采用二叉链表存储结构; 2) 设计算法求二叉树中的叶子结点的个数和二叉树t的深度。 h 三、设计思想: 在实验七(二叉树的操作)的基础上设计算法求二叉树中的叶子结点个数和二叉树t的深度。 分别用递归和非递归算法。 实验九:二叉树的应用(哈夫曼编码) 一、问题描述: 设某编码系统共有n个字符,使用频率分别为(w1,w2,…,wn)。设计一个不等长的编码方案,使用该编码系统的空间效率最好。 二、基本要求: 1) 设计数据结构; 2) 设计编码算法; 3)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三、设计思想: 利用Huffman编码树求得最佳的编码方案。 根据哈夫曼算法,建立哈夫曼树时,可以将哈夫曼树定义为一个结构型的一维数组Huffman,保存哈夫曼树中各结点的信息,每个结点包括权值、左孩子、右孩子和双亲。由于哈夫曼树中共有2n-1个结点。并且进行n-1次合并操作,所以该数组的长度为2n-1。 weigth lchild rchild parent 在哈夫曼树中,设左分支为0,右分支为1,从根结点出发,遍历整棵哈夫曼树,求得各个叶子结点所表示字符的哈夫曼树编码。 h 实验十:图的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存储结构; 2)掌握构造邻接矩阵的方法; 3)掌握图的遍历算法的算法实现。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按给定的任一连通无向图构造邻接矩阵,再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 实验十一:图的应用 求无向连通图的生成树 一、问题描述: 求无向连通图的一棵生成树。 二、基本要求: 1)采用邻接矩阵存储; 2) 求深度优先生成树; 3) 输出该生成树的每一条边。 三、设计思想: 在一个连通无向图G=(V,E)中,如果从任一个顶点开始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必定将边集E分成两个集合T和B,其中T是遍历过程中经历的 h 边的集合,B是剩余的边的集合。显然,边集T和图G所有顶点一起构成连通图G的一棵生成树。因此,修改深度优先遍历算法,输出遍历所经过的边。 实验十二:图的应用 求有向图的路径 一、问题描述: 对于有向图G=(V,E),任意vi,vj (i≠j),判断从顶点vi到顶点vj是否存在路径。 二、基本要求: 1)有向图采用邻接矩阵存储; 2) 设计算法完成问题求解; 3) 设计存储结构存储从顶点vi到顶点vj的路径。 三、设计思想: 可以利用深度优先遍历,从顶点vi出发进行深度优先遍历,如果在遍历过程中,访问到顶点vj,则从顶点vi到顶点vj存在路径。 因此,修改深度优先遍历算法,判断在遍历中是否访问顶点vj。 实验十三:查找操作 一、实验目的: h 1)掌握顺序查找技术和拆半查找技术; 2)掌握查找的算法实现;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产生n个随机整数用顺序查找的方法进行查找操作,并统计查找的次数。 2、给定n个有序整数用折半查找的方法进行查找操作,并统计查找的次数。 要求分别用初始化函数,顺序查找函数,折半查找函数及输出函数来完成。 实验十四:查找应用 散列表的建立和查找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散列查找的基本思想; 2)掌握闭散列表的构造方法; 3) 掌握线性探测处理冲突的方法; 4) 掌握散列技术的查找性能。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 对于给定的一组整数和散列函数,采用线性探测法处理冲突构造散列表; 2) 设计查找算法,验证查找性能。 实验十五:排序操作 h 一、实验目的: 1)深刻理解各种排序算法的设计思想; 2)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执行过程; 3)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设计实现。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产生n个随机整数分别采用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和冒泡排序的方法进行排序。 要求分别采用各排序函数和输出函数来完成。 实验十六:排序应用 一、问题描述: 一个班有n个学生,每个学生有学号(no)、姓名(name)、年龄(age)、成绩(score)。定义数据结构来描述学生信息。并按成绩进行降序排列。 二、基本要求: 1) 可任用一种排序算法,按成绩进行降序排列。 2) 输出已排序的学生数据;要求输出整齐。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