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历史故事--关于唐高宗的故事

历史故事--关于唐高宗的故事

来源:爱go旅游网
历史故事--关于唐⾼宗的故事

  唐⾼宗李治是⼀个⽓场很弱的⽼好⼈,却爱上了史上最强势的⼥⼈武则天。下⾯我们就来看看关于唐⾼宗的故事吧!  永徽之治

  因为李治本性善良,⼜有些优柔寡断,所以并不是皇帝的理想⼈选,⼀⽣也没有什么⼤的作为。幸好他的⽗亲唐太宗为他留下了丰厚的基业,⼜有长孙⽆忌、褚遂良等得⼒忠⾂辅佐,才在即位初期维持住了太宗留下的局⾯,使得朝野上下呈现出⼀⽚治世的光景,因为⾼宗在位前六年年号为“永徽”,所以也称其为“永徽之治”。

  唐太宗是⼀位⾮常具有开拓精神的英主,在位时期创建了各种制度,完善了唐王朝的官僚。⽽李治虽然才能远不及其⽗,却并不是暴虐⽆道之君,虽然见识不⾼,做⼀个守成的君主倒也可以胜任。

  即位之初,⾼宗李治和那⼀班⾂⼦谨守太宗遗训,继续执⾏太宗制定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并且牢记“⽔能载⾈亦能覆⾈”的道理,关⼼民⽣疾苦,⼴开⾔路,在即位时便对群⾂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每天,⾼宗都要接见刺史,向他们询问百姓的⽣活状况,以便及时调整,并且以⾝作则,崇尚简朴。⾼宗⼀⽣没有什么特别的癖好,既不经常外出围猎,也不到处搜罗珍奇异宝。为了防⽌⼿下进献宝物,他还特意下令:“⾃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马者罪之。”所以,李治统治初期,天下⼀直太平⽆事,⼈民安居乐业,据史载,⼈⼝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了三百⼋⼗万户。

  唐⾼宗在位时期,朝鲜半岛⾼句丽、百济和新罗三权分⽴。⾼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打新罗,新罗便派⼈向唐⾼宗乞援。于是,唐⾼宗先后两次发兵出击⾼句丽和百济。到了龙朔三年(663),唐朝的⼤将刘仁轨在⽩江⼝打败了⽇本与百济的联军,并且⼀举灭了百济国,迫使百济的国王逃向⾼句丽。总章元年(668),唐军和新罗联军⼀起⼜攻占平壤,⾼句丽随之灭亡。朝鲜半岛⾄此全部⾂服于唐王朝。

  除此之外,在⾼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破⼄毗射匮可汗,⾃号沙钵罗可汗。永徽六年(655),唐太宗派⼤将程知节西击沙钵罗可汗,开始向西域⽤兵,直⾄显庆⼆年(657),唐⼤将苏定⽅等⼤破西突厥。沙钵罗本想逃往⽯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都塔什⼲⼀带),结果在途中被擒,西突厥灭亡。唐⾼宗遂在当地设置了昆陵、蒙池⼆都护府。次年,徙安西部护府于龟兹(今库车)。所以,唐代的版图,在⾼宗统治期间达到了最⼤,东起朝鲜半岛,西邻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越南横⼭,⼀直维持了三⼗⼆年。所以,如果说唐⾼宗⼀⽣都了⽆作为,也是不公正的,只不过⾼宗统治后期的局⾯,政局⼤都是靠武则天主持的。

  爱上⼀个不该去爱的⼈

  唐⾼宗李治和武则天之间的爱情,严格意义上讲是违背伦理道德的,因为论辈分,李治应该喊武则天⼀声庶母,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的妃⼦,⽐李治要长⼀辈。那么,李治怎么会爱上⽗亲的妃⼦呢?这就要从唐太宗⽣病说起。

  武则天进宫的时候,唐太宗已经垂垂⽼矣。加之朝廷中风传“帝传三世,武代李兴”的谣⾔,使得唐太宗想除掉武则天,幸好武则天聪明,以苦⾁计博取了唐太宗的信任,逃过了⼀劫。但之后,唐太宗对她⼀直敬⽽远之,所以武则天⼀直不受宠,只是个⼩⼩的才⼈。

  在唐太宗晚年病重的时候,孝顺的李治经常侍奉床榻,偶然的机会便结识了武则天,并且⼀见钟情,不能忘怀。武则天本来以为没有出头之⽇了,⽆意间邂逅了太⼦李治,看到他眉⽬之间流露出的温情,便意识到这是⼀个绝处逢⽣的机会。两个⼈正值情窦初开的年龄,⼀来⼆去,便擦出了⽕花。李治也不管⽗亲怎么想了,直接和武则天私通起来。但是,唐太宗驾崩之后,按照规定,武则天没有⽣⼦,就要被发往感业寺做尼姑。武则天不⽢接受如此的命运,⼀⽣默默⽆闻,天天与青灯古佛相伴。于是,她便频频向李治暗⽰,李治本来就⼼软,早已坠⼊了武则天的温柔乡,便不顾外界的风⾔风语,三天两头地跑去感业寺与武则天幽会。每次总是相见时难别亦难,武则天⼀定会拉着他的⾐袖哭得梨花带⾬,甚惹⼈怜。但是要将先帝的遗孀娶回家,这可是违反祖制的,肯定会召来⼀⽚反对声。

  正当李治为此苦恼的时候,王皇后知道了这段艳遇。她本来正在与萧淑妃争宠争得不可开交,便想到了⼀招借⼑杀⼈之计,主动提出将武则天接回宫,以此来对付萧淑妃,⾃⼰坐⼭观虎⽃,等到她俩两败俱伤之际,便坐收渔⼈之利。可是她太低估了武则天的⼿腕,反⽽引⽕上⾝。武则天回到后宫之后,很快就博得了⾼宗李治的专宠,并且不惜掐死⾃⼰的亲⽣⼥⼉来构陷王皇后,加上巫蛊之术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都送进了冷宫。

  后来,⾼宗念及旧情,曾想将王皇后和萧淑妃放出来,却被得知消息的武则天提前⼀步斩去四肢,泡在酒中,称之为“⾻醉”,可怜两个千⾦之躯的弱⼥⼦就这样被活活折磨⽽死了。此事之后,⾼宗对于武则天的阴毒也有些忌惮了,想起当初那个楚楚可怜的武媚娘,⾼宗只能感叹⾃⼰识⼈不明了。

  剪除了后宫中的两⼤强敌之后,武则天顺利登上了后位,但是,后宫的天地已经不能满⾜她的野⼼。武则天从⼩被当男孩⼦养⼤,饱读诗书,博通经史,对于朝政⾮常关⼼。起初她常向⾼宗提出⼀些施政建议,⾼宗觉得这个⼥⼦颇有见识,还很乐意听取她的意见。渐渐地,他发现这个⼥⼈野⼼⼗⾜,回想起⽗亲在世时那个谣⾔,他有些害怕了,便⼀度产⽣了废后的念头。

  武则天本来就不受关陇贵族集团喜欢,宰相上官仪便帮助⾼宗⼀起拟定废后的旨意,结果墨迹还未⼲,消息灵通的武则天

便闻讯赶来,阻⽌了他们的计划,并且设计将上官仪⼀族灭门。这件事后,⾼宗更加知道了武则天的⼿段狠毒,便不敢再压制她了。因为他素来有眼疾,不便长期批阅奏章,就⼲脆将政事交给了热衷政治的武则天,看到武则天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宗觉得也不错,⼲脆想,就这样吧,我也乐得清闲。  被架空的皇帝

  对于丈夫的忍让包容,武则天则是得⼨进尺,野⼼进⼀步膨胀了。她不满⾜于当个能⼲的贤内助,⽽是希望像真正的皇帝⼀样君临天下,让整个唐朝⾂服于她,承认她的能⼒。不过,当时她还没有公然称帝之⼼,便撺掇唐⾼宗和⾃⼰⼀起封禅泰⼭,借机给百官赐爵加阶,笼络⼈⼼。当时,因为武则天经常陪伴⾼宗⼀起处理政务,朝廷便将⼆⼈并称为“⼆圣”。  后来,⾼宗得了头风病,常常头晕⽬眩,不能外出接见,眼疾也进⼀步加重,⼏近失明。鉴于⾃⼰的⾝体状况实在难以操持政务,⾼宗便有了让皇后摄政的想法。武则天早就等这句话了,可是宰相郝处俊坚决反对,并向⾼宗进谏道:“陛下奈何以⾼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孙⽽委之天后乎!”意思就是说,你这个不肖⼦孙,难道要把祖宗基业拱⼿让与别⼈吗?这迎头棒喝似乎让⾼宗清醒了不少,便收回了这个念头。

  武则天得知此事后,对这个碍⼿碍脚的宰相恨得⽛痒痒,便召集了⼀些“⽂学之⼠”撰《列⼥传》、《⾂轨》、《百僚新戒》、《乐书》共千余卷,并且密令参决百官疏奏,以分宰相的权⼒。不久,⾼宗下诏:“朕⽅欲传位皇太⼦,⽽疾速不起,它申往命,加以等名,可兹为孝敬皇帝”。并且诏谕天下,由武后摄政。于是,在676年⼗⼆⽉,武则天正式统领国政,改元仪凤,布施⼤赦天下。由此直⾄⾼宗驾崩,朝政⼀直掌握在武则天⼿中。⽽唐⾼宗只是空有皇帝之名,虽然在位三⼗多年,但后来的朝政都是由武则天代为主持的。作为⼀个⼥性,武则天在治国上表现出来的才能并不亚于男⼈,甚⾄⽐很多男⼈更为英明。

  在⾼宗驾崩之后,武则天对⾃⼰的⼏个亲⽣⼉⼦都不甚满意,便⼲脆⾃⼰当起了皇帝。最终,她⽤⾃⼰的⽂治武功和⼀代盛世证明了⼥⼈也可以做皇帝,⽽且⽐很多男⼈要更圣明,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前⽆古⼈后⽆来者的奇迹。但是,作为⼀个妻⼦,她的强势和对家庭亲情的漠视,则让丈夫李治⾮常不满⽽⼜⽆可奈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