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孤儿职业学校 车文
【教材分析】
《麦琪的礼物》选自长春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这套省编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
《麦琪的礼物》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一篇小说,文章构思精妙、情节动人,写一对贫苦夫妻,丈夫有一只金表却没有相称的表链;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长发,却没有相配的发梳,而妻子卖掉长发给丈夫买了金表链。两人同时为对方考虑各自干出了动力心魄的“壮举”,使得双方的愿望都落了空。作品以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收尾,凸显了夫妻之间感情的诚笃、深挚。
通过学习,主要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增强他们的生命意识,对美好情感的感悟。本文共分为2课时,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的三要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小说精巧的结构,出乎意料的结局。
能力目标:1. 品味、学习文中的细节描写。
2. 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和提炼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人性美,人情美。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爱,并学会爱他人。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2.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美好品质,思考人生。 【教法分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授课过程中具体的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划正字竞赛法、任务驱动法,达到自主学习,收获快乐的目的。
1.采用个人阅读,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寻找难点,讨论解决,教师补充讲解的方法。学生在这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的参与者,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与合作实现任务目标;教师是协助者,调控者。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是否积极学习,积极参加小组讨论,积极举手发言,参与语言活动。对于积极的学生给以表扬与鼓励,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要为他们创造练习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参与语言实践。 【学法分析】
我担任的九年级孤儿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学生基础薄弱,探究问题的能力不够,学习热情不高,因此力求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抓住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本节课的关键。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法、朗读法,我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互相协作的学习。学生通过组内的合作探究,在分析辩论中完成对知识的融通和内化,使学生能主动感受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而学生朗读的过程,是学生内省的过程,是价值观、人生观不断升华的过程。利用音乐感染学生,达到情感产生共鸣的效果。
教具 采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演讲、导入新课、概括情节、分析人物、走入生活、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8 个环节。
一、课前2分钟演讲,结合本节课所授内容,演讲范围确定为热爱生命,歌颂美好情感。主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现场表现力。教师适当点评。
二、导入新课(叶圣陶先生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
我选择由视频短剧导入新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初三的学生早已不必谈爱色变,爱情是美好的,我们在文学作品里感知这种人世间亘古不变的情感。
(学生畅所欲言讲述知道的爱情故事,比如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梁祝,金岳霖与梁徽因等,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对人性美好品质的遐想,有利于形成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对文本产生兴趣,能主动关注文本内容,进而对生命意义展开初步的思考。)
1
三、整体感知,概括情节
这部分我设置了一系列的任务,通过学生竞答来完成。 小组合作,概括、复述情节。 (一)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围绕小说三要素,我在第一个板块设置了课堂练习,意在让学生通过勾划,很清晰地理清情节,为下一步讨论人物形象做好准备铺垫工作。这个课堂练习比较简单,所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其余问题的设置,紧扣能力目标,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落实教学重点。而小组合作,激发了学生“为小组荣誉而学”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二)教师提出问题,师生朗读课文(可范读,学生朗读,分角色朗读,默读等结合),然后研习课文(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之后,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1.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谁着墨比较多?
2.《麦琪的礼物》叙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落实教学重点 3.这个结局你感到遗憾吗?
落实教学难点,对此问题学生众说纷纭。
明确:虽然两位主人公的好意都落空了,但这并不是一个事与愿违而令人遗憾的结局。因为德拉和杰姆彼此都送给了对方一颗最真挚的心,他们之间体贴入微、相濡以沫的感情,才是彼此间最珍贵的礼物。这是神圣的、充满爱的、放射着人性美光彩的、寓意深远的礼物 4. (播放歌曲《甘心情愿》)
师生共同沉浸在音乐世界里 ,回顾小说的故事情节 ,想象故事情景 ,用心去体会小说层层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四、深入阅读,分析人物
这部分是上一内容的梯次跟进,是本节课的第二个任务板块。我设置了8个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辩论中完成。
1.描写人物的方法有那些? 课文主要采用那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 明确:(略)
2.你认为德拉是个什么样的女性?
明确:(学生可以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3.为什么作者着力地去描写德拉的长发?你觉得主人公德拉漂亮不漂亮?
(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这些文字,并运用再造想像,让美丽的德拉在自己的眼前活起来。) 4.男主人公杰姆在文章中一出场,从外表上看,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5.当见到自己的已经剪掉头发的妻子的时候,杰姆是怎样的表情? (学生找、读课文,筛选课文信息)
6.在这种表情的背后,我们的杰姆在想什么?
教师点拨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这一神情下的杰姆的心理补充出来,这样就可以切身体会出杰姆对德拉的感情。
7.你认为我们的杰姆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你觉得杰姆可爱吗? 明确:(学生讨论回答)
8.请找出课文中细节描写的句子。落实教学重点。
前几个问题较简单,采用接龙比赛的游戏方式,哪个小组说出的最多,就给哪个小组划正字,极大地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后几个问题是上一个问题的梯次跟进,较有难度,组织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合作完成,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巡回指导,积极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为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做好准备。通过播放音乐,也为学生营造一种情境,落实了教学重点 难点。
五、走进生活:生活是学生的生命课堂,走出文本,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指导学生参悟人生的真谛。因此,这一部分是前两个任务的成果反馈。在此我设置这样一个问题: 你身边有哪些像主人公一样的人?你是如何看待的?
2
学生竞答,教师总结。并列举纯美爱情故事,再一次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爱情的正确理
解,进一步落实德育目标。 六、拓展延伸
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欧亨利的小说往往通过对小人物的描写折射出人性美的特点,我设置了一个问题:
1.作者为什么偏向于刻画社会的小人物形象?
(孟子曰: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人论世也。因此,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才能更加理解作者笔下的人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步步设疑,引导学生在疑问中慢慢揭开了欧亨利的面纱,这样学生对欧亨利及其小说的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小说三要素之环境有了深刻的理解,进一步落实了知识目标) 七、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部分我一改常规,决定以学生感言的形式出现。“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既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自我梳理,也是情感上的一次升华。教师最后针对点评,渗透情感教育。《麦琪的礼物》小说通过层层设置悬念的精巧结构叙写了一个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为互赠圣诞礼物而忍痛卖掉引以自豪的长发和怀表,却换来了不再起作用的发梳和表链的故事,赞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相濡以沫的爱情,使我们看到了镌刻在他们身上的“尊重他人的爱,关爱他人”的金子般的优良品德。
八、布置作业
学好语文的终极目标是用好语文。为了让学生都能学以致用,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层次性作业: 1. 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必做)
2. 谈谈你对爱情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列举身边的爱。(选做)
(前一个作业是针对德育目标设定的,难度较低,人人都可完成。后一个作业是针对能力目标设定的,难度较高,因此让学生自由选做。这两个作业的布置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能力与情感,进一步夯实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3、试着依据课文编写剧本,学生演绎剧中人物。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课堂知识的高度浓缩,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条理清晰、把握要点、建构新知。
《麦琪的礼物》
德拉 卖掉 头发 买表链 给 夫
真挚无私的爱
杰姆 卖掉 金表 买发梳 给 妻
【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以任务、合作、竞赛为主线,注重对学生学法的引导,学生的参与性普遍提高,学生乐于探索和表现自我。当然本节课还有需改进之处,主要表现在课堂的收放及时间控制上还需进一步完善。我深知孤儿的情感教育尤为重要,让他们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对于情感问题更需正确的引导。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