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尔雅通识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尔雅通识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中西文化比较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

1. 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D:文革时期

2. 关于人对事物的好恶,说法错误的选项是〔〕。C:人的好恶是无法被自身控制的

3.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说,〔〕更具有内在的高度。A:格律诗

4.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

5.审美递增递减规律指的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

1.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选项是〔〕。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2.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是为〔〕服务的。A:大众

3.长期来看,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C:接触的频率

4.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来提高自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身的审美水平。×

5.审美活动中既存在效用递减律,也存在递增规律。√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

1. 村山节和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年一转折。C:

2.《易经》运用的是数与〔〕的结合。C:象

3.《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D:日月

4.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往往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5.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在欧洲出现的时间要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万物五象选择律

1.事物的发展更倾向于向〔〕个方向发展。D:5

2.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是〔〕。A:环境:语文:社会

3.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C:互助律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4.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拼合互补。√

5.莱布尼茨对于中国的文化了解不多,主要集中于太极的相关内容。×

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概述

1.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包括〔〕。B:地质 包括地形气候资源

2.导致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的是〔〕的循环。B:太阳系与银河系本星系团

3.最近一次冰期结束后,中国进入〔〕时期。A:母系氏族

4.在中国远古时期,如果气候变冷,人类主要向〔〕迁移。A:东方

5.地理环境可能影响到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内部细节等较为细小的方面,对于其生灭的影响不大。×

文化的兴衰与地理气候变迁

1.一万年来,中国的气温明显上升是在〔〕年前。B:8000

2.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于〔〕。C:第四冰期结束

3.近5000年中,中国第三个暖期是在〔〕时期。C:唐朝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4.商末的气候由温暖转为寒冷,农业发展受到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商朝的衰亡。√

5.元朝前期气候由寒冷转为温暖,有助于农业发展。×

中西气侯变化与文化关系比较

1.《易经》中象数之学的整体规定不包括〔〕。D:极数则亡

2.中国的文化发展与气候变化关系逐渐脱离是在〔〕之后。D:鸦片战争

3.世界各地的文化从大体上看都是〔〕。A:不断循环的

4.明朝的文化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而言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气候温暖适宜农业发展。×

5.《易经》通过“进去诸神,远取诸物”的方式展示其中道理的方式。√ 中

西纪年方式与文化关系比较

1. 日本“和魂汉才”中居于核心的是〔〕。C:民族精神

2. 2.日本的历法中,第二个公元纪年是〔〕。D:大正纪年

3.根据辜正坤老师的观点,中华文化大概存在了〔〕左右。C:7000-9000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4.中国的阴历主要契合的是中国传统思想。×

5.在朔日,地球处于月亮和太阳之间,地球的引力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从而可能影响到人的自身状况。×

中西地形特点与文化关系比较

1.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之间。A、北纬30°-40°

2.针对于西方来说,分析地形对文化的影响时应该选取的区域是〔〕的产生区域。A、古希腊罗马文化

3.关于中西方文化核心区域的地理环境说法正确的选项是〔〕。C、中国整体地理环境较为封闭

4.西方地理环境的隔绝机制造成这个区域的民族难以互相交流,进而形成了很多比较小的民族群体。×

5.在分析地形对文化的影响时,该文化影响到的全部区域的地理环境都应该考虑进来×

古代中国资源及经济文化取向

1.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带的肥厚土壤主要是受到〔〕的影响。C:西伯利亚冷气流

2.中国中原一带属于〔〕。D:阔叶林文化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3.《尚书·禹贡》认为,当时土壤等级最高的地区是〔〕。A:陕西甘肃一带

4.中国土地肥沃适宜农业耕种,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5.地形因素不仅仅会对民族文化造成影响,也会对民族共同心理造成影响。√

西方资源及经济文化取向比较

1.关于中国家族主义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家族主义反对帮派

2.西方商业文化倾向较强,促进了西方民族〔〕的性格。C:追求进取精神,提倡帮派主义

3.中国农业文化倾向较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性格。D:追求天下太平,提倡家族主义

4.选择家族中的家长最重要的是要考量人的智商,这样才能促进家族的发展壮大。×

5.西方的土地较为贫瘠,不适于农业耕种,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中西资源与政治文化取向比较

1. 中式的民主强调〔〕。C:以民为本

2. 西方的帮派主义不提倡〔〕。D:以民为本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3.中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会采用〔〕的形式。C:礼法结合

4.古代西方对于遗产主要采用均分制。×

5.中国古代王权的强化其实是中国文化中家长制的表达。√

中西资源与政治文化取向比较

1.不属于中国儒家价值系统的是〔〕。D:德 智恭廉

2.中华文化中的“爱”的根源来源是〔〕之中。B:孝

3.西方文化中排名首位的因素是〔〕。C:勇敢

4.辜正坤教授认为,文化先进的民族更容易征服文化落后的民族,这是促进世界文化进步的方法之一。×

5.中原文化强调礼治为主,法治为辅;西方文化强调法治为主,礼治为辅。×

中国如何不受西方列强的欺负

1.辜正坤教授认为,从逻辑判断的角度来说,防止鸦片战争悲剧的途径是〔〕。D:以上都正确

2.马克斯主义被〔〕所接纳利用,成为拯救中华文化的方法之一。B:理想西化派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3.中国不受列强欺负的方法应该强调〔〕。C:节制性

4.全盘西化派产生于戊戌变法时期,强调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抵抗侵略。×

5.理想西化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最为彻底,契合的方面远少于现实西化派。×

对“进化”概念的中西讨论

1.严复确定翻译出版《天演论》的主要原因是〔〕。C:社会情况需要

2.赫胥黎认为,伦理上最好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是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宇宙自然过程〔〕。B:对立的

3.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是因为有了〔〕。A:伦理

4.《天演论》中提出的关于反抗西方列强武力侵略的方法至今看来依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5.《天演论》中关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的内容是严复在翻译过程中自行添加进去的。√

西方奴隶制度发达的原因

1.西方文字意义上的“文明”主要强调的是〔〕。D:技术成就

2.根据辜正坤教授的考证,在传统的中国历史记载中,商朝属于〔〕D:封建社会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3.古希腊罗马创造文明的主要群体是〔〕。D:奴隶阶级

4.西方文化中的征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D:军事工业

5.辜正坤教授认为,超过人类正常生活需要的技术发展通常会阻碍德行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奴隶制度

1大体上看,秦朝以后的朝代对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的态度是〔〕。B:反对

2.几千年来,中国皇帝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A:分权与集权的平衡

3.东汉时代的奴隶与西方古代的奴隶差异在于〔〕。C:是否有较高收入

4.中国古代史书记载的隶农:隶工等称呼证明中国古代是有奴隶的。×

5.中国历史上确定存在的是奴隶现象,而非奴隶社会。√

中国历史上南北周期性战争产生的原因

1. 辜正坤老师认为,中国没有产生大量的奴隶的原因是受到〔〕思想的影响。A:家族主义

2清朝八旗子弟要参与科举考试时,〔〕。C:没有参加资格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3中国古代对于官员着装:行为的规定主要是为了〔〕。C:做出表率作用

4 辜正坤老师认为,长城在历史上是中国闭关锁国的重要符号象征。×

5.辜正坤老师认为,中国有周期性的南北战争主要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冲突。√

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 提问与解答

1.关于阴谋诡计,说法正确的选项是〔〕。C:中国主流思想对阴谋诡计持否认态度

2.孔子说“君子群而不党”中的“党”指的是〔〕。A:以自身小团体利益为重的群体

3关于格律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C:格律诗包含不同的格律

4.艺术强调个性的创造和表达,不受社会标准的制约。×

5.古代史书因为受到当政者意志的影响,主要记录大量有利于社会安宁稳定的事件,而会忽略一些灾难。×

中西语言文字与中西文化走向关系

1.语言文字最关键的四个方面不包括〔〕。B:语调

2.一个民族的思维结构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的控制。A:语言文字结构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3.西方文化中倾向将象形文字符号化是因为符号化后〔〕。D:书写上节约时间

4.民族之间存在的不同观念会造成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一种语言中的某些词汇所蕴含的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是不存在的。√

5.形声字可以同时表达形象和发音,是汉字自创造以来所特有的传统特色。×

中西文字形式比较及文化效应〔一〕

1.西方印欧语系的特点决定了西方的文学更倾向于〔〕的风格。 A:叙事性

2.汉字的象形特点有助于训练人的〔〕。 A:形象思维

3.中国汉字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文学更倾向于〔〕的风格。 C:华美性

4.中国诗歌重在表达情感,所以很少会出现篇幅很长的诗歌。√

5.西方印欧语系的特点会着重培养人的线性思维。×

中西文字形式比较及文化效应〔二〕

1.与英语相比,汉语的记忆书写速度特点是〔〕。 A:先慢后快

2.在思维方面,受到语言的影响,中国人更倾向于〔〕。 D:整体综合思维

3.中国的思维形式映射到传统文化中的表达是〔〕思想。 D:中庸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4.索绪尔认为,语言文字的任意性是语言学的根本所在。√

5.西方语言更为抽象,所以文字的产生和变化就有了必然性。×

中西文字形式比较及文化效应〔三〕

1.根据辜正坤教授的理论,在同等条件下,中国学者往往比西方学者博学的原因在于〔〕。

C:中文表达较为简短

2. 中国学者在翻译西方诗作过程中容易把译文变得更加〔〕。 C:华美=-

3.日本文字的特殊之处在于〔〕。 A:既非象形文字又非符号文字 错了

4.中文能够较为简短地表达特定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人记忆力的发展。√

5.相较于西方学者,中国学者缺少的是理性的逻辑梳理能力。√

中西语音比较及文化效应

1.影响印欧语系语言押韵的音节是〔〕。 C:多音节

2.中文的语音特点是〔〕。 C:一韵一字,音义象构性强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3.印欧语系的语言特点是〔〕。 B:一字单音或多音,多向性

4.印欧语系中的语言可能同时包含单音节和多音节。√

5.玄奘法师提出五不翻原则是因为一些梵语中的词汇没有对应的中文词汇。×

中西语义比较及文化效应

1 中文的在语义上的特点是〔〕。 C:字义简洁,多综合义

2.相较于西方,中文受到语意的影响表达于它更具有〔〕。 D:综合性

3.印欧语系在语义上的特点是〔〕。 D:多清晰义,可选择的音节多

4.中文可以通过组合现有的单字来表达新的事物,防止创造过多的新字和发音。√

5.文字的含义包含诱导性和暗示性,可能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

中西语法比较

1.关于词法,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D:印欧语系语言词法上更为随意

2.关于权威学者或舆论的话语结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D:能够促进民族思想地发展

3.关于催眠术,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C:催眠性的语句只有被充分相信了才能起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到相应的作用

4.所谓的科学其实是一种真理,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方法。×

5.不同于印欧语系,传统的中文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系统。√

中西语法比较及文化效应

1.中国古代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最可能采用的方法是〔〕。B:亲身体验

2.受到语法的影响,印欧语系语言具有〔〕的特点。 C:定位功能,比类条分

3.受到语法的影响,中文具有〔〕的特点。 B:直观综合,一语中的

4西方的科学搜到语言语法严谨性的影响,更倾向于逻辑性的科学。√

5.德里达认为,印欧语系的逻辑性可能会造成人的思想的机械化。 √

中西语言文字比较小结

1.印欧语系的语言不可能引导文化向〔〕发展。 D:理论型

2.中国现阶段数量最多的文字类型是〔〕。 D:形声字

3.汉语不可能引导文化向〔〕发展。 D:听觉型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4.汉语最终会按照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最终演化为符号文字。×

5.相较于中文,印欧语系的语言容易形成以语音为中心的文化。√

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关系比较小结

1.在年龄较小的人群中适宜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的原因是他们〔〕。 A:机械记忆能力强

2.西方人小时候不适宜采用死记硬背方法的原因在于〔〕。 C:文章篇幅长,语法复杂

3.关于语言和文字的关系,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B:西方人以语言来标准文字

4.中国人适于死记硬背的方法,应当大力弘扬强调,完全不必学习西方人的理念。×

5.印欧语系的语言侧重于逻辑思维,所以造成使用印欧语系语言的人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过程。×

中西语言:文字学比较概述

1.宋朝欧阳修以来,“小学”的内容不包括〔〕。 D:礼教

2.以下表现近古音的语音著作是〔〕。 C:《中原音韵》

3.如果一个汉字没有声母,在反切中声母用〔〕代替。 C:乌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4.从汉学的本意上讲,汉学和汉朝是没有关系的。×

5.早期的婚姻指的是结婚的男女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中西语言学理论概述

1.胡适认为,17世纪人类历史进入新学术时代,西方学者运用的是〔〕。A:自然材料

2.萨皮尔-沃尔夫假说中提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A:语言决定思维

3.解释原始印欧语到前日耳曼语三套塞辅音发展规律的是〔〕。 D:格里姆定律

4.在进行思考的时候,相较于语言思维,形象思维更直观,更快捷。√

5.洪堡在《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对人类精神发展的作用》中认为,语言对思想是没有影响的。×

中西语音学理论

1. William Jones在1786年提出〔〕是同源的。 D:梵语:拉丁语:希腊语

2. 2.〔〕主要强调某些汉字如果发音很相似,那么他们的含义也很相似。C:音转学

3. 属于Saussure所指概念的是〔〕。C:概念

4. Saussure提出语言符号具有确定性。×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5.辜正坤老师认为词语的发音响亮程度和其含义是有对应关系的,这和Saussure的理论相应和。×

汉语音义对应规律

1.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第一原则指的是〔〕。A: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2.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第二原则指的是〔〕。C:能指的线条特征

3.以下四个方面中,除〔〕以外,都具有阴阳对称美。D:语感

4.与索绪尔的观点不同,辜正坤老师认为,在一切社会机制中,语言是最不适宜于创制的。×

5.人类在表达自己情绪时,心理活动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心理的情绪于是会借此通过生理发声器官的状态表现出来。√

索绪尔: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

1.乔姆斯基认为,所有的句子具有〔〕。 A: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2.乔姆斯基提出描写语言学的缺陷在于〔〕。 D:描写主观性

3.索绪尔的〔〕主要强调的是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变化。 C:共时语言学

4.白话文更适用于传输科学技术类的内容,并不适用于文学艺术。√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5.中国古人认为,白话和文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诗词创作中完全不能加入白话的内容。×

历来中西方学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的讨论

1. 以下人物中,对于汉字持肯定态度的是〔〕。D:德里达

2. 关于乔姆斯基的语言习的机制,说法正确的选项是〔〕。D:人天生能够不断创新句子,也能够判断句子是否合乎语法

3.关于语言学转向,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语言学转向是指语言学影响到了哲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

4黑格尔认为,中国的文字对于科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5.李约瑟认为,相较于印欧语系,汉字更具有文化功能。√

哲学的概念:起源及中西方对哲学的看法

1.西方人研究哲学的三大课题不包括〔〕。B:方法论问题

2.关于中国人的哲学,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C:有追求但是没有实际的行动

3.一般来说,关于西方人和中国人对哲学看法的异同,说法正确的选项是〔〕。C:西方首先强调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其次才是对人生的看法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3. 哲学研究中,笛卡尔和洛克属于理性主义的代表,坚持经验是不可靠的。×

5.康德认为全部哲学就是“语言的批评”。×

中西人生哲学比较

1.不争:节欲:处柔:知足常乐是〔〕的观点。 D:老子

2.相较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更强调〔〕的研究。 A:客观世界

3.人的三大欲望不包括〔〕。 C:财

4.黑格尔认为,中国哲学是安宁而快乐的人生哲学。×

5.西方哲学给人类造成的主要影响之一就是引导人们学会痛苦,恐惧死亡。√

快乐人生哲学的实际用途

1.关于智性科学,说法错误的选项是〔〕。D:它是经验性的科学 2.西方的哲学家一般也是〔〕。C:科学家

3.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教育人获得〔〕的方法。C:快乐

4.快乐源于自身的修养,与承载的形式与价值无关。√

5.西方哲学与理性同源。×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中西哲学源流性质比较

1.关于康德的纯粹理性,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D:人类通过理性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

2.认为一切知识当以数学为范型,肯定理性为正确知识的来源的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是〔〕。A:笛卡尔

3.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是〔〕。 C:洛克

4中国哲学与道德伦理同源。√

5.牟宗三先生认为,儒家的学说是性理之学,道家的学说是玄理之学,佛家的学说是空理之学。√

中国哲学与气功

1.辜正坤教授认为,西方人无法彻底理解气功理论的重要原因在于〔〕。A:翻译的误区

2.道家作为验证真理的工具的是〔〕。 C:自己的身体

3.相较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除了理论外还强调实践。√

4.中国哲学是和气功紧密相连的。√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中西哲学概念比较

1. 西方哲学倡导〔〕。C:原子论

2. 中国哲学是倡导〔〕。A:气一元论

3.中医中所说的经络,其实就是〔〕。D:气血的通道

4.西方思维重在强调逻辑分析之后的合二为一。× 5.中国式的思维主要强调直观性的东西。√

中国哲学中的心物关系论

1.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观点是〔〕提出来的。 B:佛家

2.提出学道者须先明了万物与我为一体之理,不重视观察外物的是〔〕。A:程颢

3.陆九渊认为,〔〕是宇宙之理的完满表现。 D:人心之理

4.相较于西方,中国注重讨论精神与物质的主次关系。×

5.佛教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众生自己创造的。√

中西哲学中的唯心主义

1.佛教认为,唯心所现的〔〕。D:无生无灭 2.黑格尔提出的唯心主义提倡的是〔〕。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D:精神

3.相较于中国的唯心主义,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强调的是〔〕。 B:原型

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唯心和西方的唯心主义其实是不同的。√

5.恩格斯认为,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中西哲学中的心物关系论

1.释迦摩尼提出的五蕴是〔〕。 C:色:受:想:行:识

2.占有欲望发展到最高峰时形成的结果就是〔〕。 B:战争

3.中国文化中讲究的体证的缺点在于〔〕。 C:所得的观点难以验证

4佛教中的色其实指的是物质性的东西。√

5.相较于西方人,中国人说征服自然中的自然强调的是内在的自然。√

中西哲学中的真理观

1. 西方哲学基本出发点是〔〕。B:物

2.〔〕的思想与庄子的思想最为接近。D:法耶尔阿本德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3.彭加勒认为基本原理来自〔〕。C:社会约定 D:实际实践

4.鲁迅先生提出,汉字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起到关键作用,不能全盘西化为拉丁化文字。×

5.西方的二元对立思想导致他们对事物的判断标准是由绝对的正确和绝对的错误。√

西方的民主思想

1. 关于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D:民主制度有利于遏制中央集权

2.〔〕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A:亚里士多德

2. 柏拉图认为,做最高统治者的人应该是〔〕。C:哲学家

4.亚里士多德主张贵族中产阶级转正。√

5.西方人普遍认为,民主是最适于现代社会的形式。×

西方式的民主制度

1.认为选举出来的精英与传统的统治者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两样的人是〔〕。C:帕累托

2.关于尼采的民主思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A:大众统治是讲文化降低到大众水准的一种精神堕落形式

3.社会达尔文主义冲上的原则是〔〕。B:丛林法则

4.法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认为事物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朝向组织化:有序化和规则化。×

5.罗伯特·米歇尔斯认为社会就是应该不平等,上等人就是应该统治下等人。√

中国的民主思想

1.儒家大同社会的思想中主张选贤与能,其中贤指的是〔〕。 C:品德高尚的人

2.中国古代的乡校除了办学以外,另外一个作用是〔〕。B:论政

3.关于辜正坤教授对于社会和法律的见解正确的选项是〔〕。A:社会越安定法律的作用越小

4.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反对民主思想的代表流派。×

5.儒家的大同社会主张锄强扶弱。×

中西民主内涵及文化的比较

1. 西方的利益集团不包括〔〕。D:阶级利益集团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2.中国政治的实施路径采用的是〔〕。D:德主

2. 关于西方社会的民主,说法错误的选项是〔〕。D:自觉自发的民主

4.西方的民主形式内涵与法家的思想类似。×

5.中式的民主强调的是基于血亲关系及天性的宗法式民主。√

中西政治制度的比较

1.中国传统社会主义主张的民主政治其实是强调从前〔〕来操纵政治。B:钱财较少

2.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其实是〔〕。C:帮主政治

3.基本上符合严格意义上民主的历史阶段是〔〕。D:中国1949年建国以后

4.中国共产党的政体被西方宣传为最专制的政体其实是因为共产党自身纲领的原则表述问题。√

5.家族社会结构是解释文化先进与落后的最初级的形式。×

中国的政治制度?

1有可能剥夺人民的生命的是〔〕。

A、政治专制B、经济专制C、思想专制D、文化专制 我的答案:B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2中国政治强调为官者或者为皇帝者的德行,主要是受到〔〕思想的影响。 A、民主B、集权C、民本D、官本位 我的答案:C

3〔〕认为中国实现了圣君与良臣政治。

A、黑格尔B、康德C、叔本华D、法耶尔阿本德 我的答案:A

4为了保证皇位继承人拥有足够的能力,中国人在两晋时期就开始进行胎教。〔〕 我的答案:×

5.科举制度可以看作是一种实现民主的方式。√

中国政治传统的特殊性及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约机制

1.中国古代社会能够产生最好的统治者是因为中国社会的〔〕。C:大家族社会结构的影响

2.中国近一千三百年来主要的社会形式是〔〕。A:知识分子精英官僚社会

3.中国古代政治社会三大制约机制不包括〔〕。C:血缘制约机制

4.中国古代不强调自由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自由比较普遍,所以不会特别强调这个方面。√

5.中国古代因为皇帝的集权导致缺乏权力监督机制。×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万物自协调理论及其中西方民主制度的比较

1. 民主社会鼓励社会成员由〔〕。C:克己利人的心态转换为损人利己的心态

2.西方产生了帮主制主要是为了约束太强的〔〕。C:专制心态

3.中国产生了专制皇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制约传统中国太强的〔〕。C:平等民主心态

4.万物自协调理论是指一切政体假设能抑制其弊端,均可成为较好的政体。√

5.一个国家应该采用什么政体,主要需要考虑历史文化积淀和政体需要。×

中西政治文化比较与中国政治的出路

1.中国当代提倡年轻化的重要原因是把〔〕代替了政治传统。A:军事传统

2.现代社会的君主或统治者是以〔〕为主。D:武治

3.合乎当代的自由竞争模式的真正的民主应该是用〔〕的方式遴选社会的绝大多数官员。B:考试

4.相较于中国,西方更强调代购,关注对立的青年和老年。×

5.阿Q精神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也是一种自主创新的精神。√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