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1】 _________________ ,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小题2】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
【小题3】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 【小题4】有的港台明星名字也出自《论语》,如苏有朋的“有朋”两字出自“有朋自远方来”那么任贤齐的“贤齐”两字出自 【小题5】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课外现代文阅读(13分) ① “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② “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 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③ “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④ 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地流下来。 ⑤ 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⑥ 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哭,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⑦ 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⑧ 东家跑,西家串,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了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⑨ 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还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作伙食费啊!
⑩ 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⑾ 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⑿ 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⒀ 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了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小题1】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2分)
【小题2】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母亲________品质;她将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____。(2分) 【小题3】第⑧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本文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这三次流泪的不同: 第一次流出的是 的泪。 第二次流出的是 的泪。 第三次流出的是 的泪。(3分)
【小题5】本文采用的主要记叙顺序是什么? (2分) 我的理解:
【小题6】请概括指出本文主要选取了什么材料来歌颂母亲。(2分) 我的理解:
2.课内现代文阅读(18分) 甲段: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得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束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乙段: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小题1】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小题2】乙段文字首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3】“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受了他的影响了。”一句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4】“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中的“他们”指什么人?“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的“他们”又指什么人?作者对后一个“他们”持怎样的态度?(6分)
【小题5】在看电影事件中作者共写到哪几种中国人?讲堂里的“我”和影片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4分)
1.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1】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 :。 【小题2】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A.其妻献疑曰 B.惧其不已也 C.其如土石何 D.帝感其诚 之:A.河阳之北B.以君之力 C.笑而止之曰D.毁山之一毛
【小题3】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__________, 二是。
【小题4】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 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 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 【小题5】“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顶针,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小题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山之一毛:山上的一根草。B.固不可彻:固执得不够彻底。C.孀妻弱子:寡妇孤儿。D.无穷匮:无穷无尽。【小题7】下列句意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不实惠呀。B.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我死了,有儿子存在。D.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一边答应一边逃走了。
1.阅读诗歌,完成下面问题。(6分)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小题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2分) 【小题2】“影入平羌江水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表达效果?(4分)
2.阅读古诗,完成后面问题。(4分)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题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
_______,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选出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A.“浩荡”,“浩浩荡荡”之意,表明诗人与官场决裂的气势。“吟鞭东指即天涯”是说当自己出了北京城门,便从此与朝廷隔绝,也就如远至天涯。B.“落红”比喻辞官归隐的自己,表现一种不甘自弃、继续奋斗的精神,这句表明诗人要在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C.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即景抒情。D.前两句写离京南归时的情形,失落与惆怅之情溢于言表。后两句笔锋陡转,以落红化泥护花作比,形象生动而含蕴沉着。
3.阅读《送友游吴越》(唐·杜荀鹤),完成后面小题。(6分)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小题1】诗中描写吴越之地集市繁华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
【小题2】吴越之地的自然景物有什么特点?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小题3】诗人认为友人游吴越“必经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文。 你可以一辈子 不登山
但你心中一定 要有座山
它使你总往高处爬
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 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 都能看到 自己的希望
—— 刘墉《方向》
请以“方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补充完整后的文题抄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规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