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下基地心得体会

下基地心得体会

来源:爱go旅游网


大学生“下基地”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年 级: 姓 名:

别样的旅程

-----下基地心得体会

一路走来一路风景,一路景色一路不同,尽管有些是走马观花,有些是流连忘返,但总归享受了旅游的乐趣.只是,这次所谓的“下基地”实践活动在我膨胀的旅游欲望里狠狠地撞击了我的心灵。这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放松心情的旅游,它是一次严严谨谨的红色教育。也许,这次不一样的旅游,才是我们这些整日无所事事的现代人应该进行的一次旅程。

根据《临沂大学红色育人工程实施意见》(临大发〔2011〕10号)要求,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文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进行了一次总时间为四天,以“传承沂蒙精神 强化责任担当”为主题的下基地实践活动。

七月,天气晴好,适值党的生日,在7月1号这样的特殊日子里,我们来到临沂华东烈士陵园举行“下基地”启动仪式。我校丁凤云同志在仪式上作了亲切的讲话,并就本次活动对同学们提出了希望。听着丁的讲话,感受到了学校领导对这次活动的重视愈发的知道这次活动的对于我们的重大意义。于是,那颗无所谓的心沉静下来,想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这项任务。在启动仪式完成后,我们集体参观了华东烈士陵园。

华东烈士陵园建于1949年4月,占地15万平方米有塔、堂、馆、亭、墓、廊等大型纪念建筑物18座。、刘少奇 周恩来、朱德、任弼时、江等1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陵园题词。1986年10月,被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牺牲的英雄长眠于此,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沂蒙老区的人民,是沂蒙这片热土养育的儿女。他们用青春,用热血,用一颗对党对人民炙热的心保卫了这方净土,保护了淳朴的乡亲们。参观华东烈士陵园,是对我们的第一站教育,也是一个实践活动的良好开始,那座英雄纪念碑的名字每一个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敲打着我们的脑袋,还有那麻木的心灵。云山苍苍,沭水泱泱,烈士之风,山高水长。出了烈士陵园,收拾起残败的,痛楚的心情,对着阳光微微笑,我们将要开始别样的旅程。

当一切都准备停当,当漂亮的队服穿在身上,庞大的大巴来到了我们的身旁,载着我们进入了一场旅行。7月2号,我们出发。没有喧嚣,没有吵闹,同学们安静地坐着,享受那

2011级 王洁

专 业: 学 号:

文化产业管理四班

201102810411

一路的清风。大巴停在一处纪念馆前,抬头看到是纪念馆,位于临沭县的苍马山。此处的风景很好,有一种天然的美在一草一木一石之间,拾级而上,到达山的最高峰,一览无疑的是一片古木青松。埋葬在此处的是烈士,是一个个曾经鲜活却为了家国民族而陨灭的生命。松枝颤动,让我们默默致敬!辗转,我们又来到了滨海烈士陵园,这是一座位于临沭县城东北五公里的省级自然风景区,陵园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层峦叠嶂,风景秀丽,素小中山陵之称。占地1亩,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同内建有烈士墓403座、红军墓11座、烈士名录1213名。陵园大门至叠翠峰顶端纪念塔为中轴线,共有8个坡段。进入仿古穿堂式大门踏上宽20米的甬道,两边绿树成荫。处于陵园中心位置的是滨海斗争史陈列馆,馆内陈列着临沭县斗争史、烈十谱、著名烈士事迹等,陈列馆前方为寓意“工农兵联合起来”的群雕,西侧一一五师纪念亭掩映在松柏丛中。无名烈士墓碑造型似四把尖刀直冲蓝天,象征着“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烈士纪念塔耸 立在山的顶峰,周围松柏树似绿色的海涛,衬托着烈士纪念塔更加雄伟壮丽。那些迎风飘动的松枝,给本来就静寂林园增添了些许的肃穆。这些人,是可爱的,因为他们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开创者。看着这些碑,我们的心中应该自问,自问自己的崇敬与价值。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你活了多长时间,而在于你在有限的时间里奉献了什么,无私的烈士用生命诠释人生价值,我们这些安乐的人呀,也该好好想想自己的价值了。我想,我以后不会在迷茫了,因为我要体现我的人生价值。

下一站,莒南大店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和山东分局、山东省诞生地,位于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总面积4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1996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少奇、罗荣桓、朱瑞、陈光、黎玉、肖华、陈仕榘、谷牧等老一辈家长期在莒南生活、战斗、工作过。莒南一度成为山东省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为“小延安”。1945年8月13号,中国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政权组织—山东省在莒南县大店镇成立,在此驻扎的八路军115师在此之前早已同人民情同一家。在115师离开此地要往临沂时,当地的百姓唱起了跟着学会的歌:“秋风凉,树叶儿黄,战士杀敌在前方,我为战士缝棉装„„”一首质朴的歌唱出了军民鱼水情。现在,我们站在了这个充满深情厚谊的土地上,耳畔歌声仿佛还在回响,那一声声一句句仿若是一句句问句,鞭策着我们现代人,向着党向着党的领导奋力向前走。如今中国已经逐渐安定下来,要想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必须紧紧围绕在以党为核心的领导班子上,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爱党爱军”绝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要成为真正的 指引人们前进的核心。

“陋室铭”里的豪情谁说无法真实演绎?在山东省旧址(八路军115司令部旧址),那简陋的办公室及办公设备很好的诠释了陋室不陋的含义。一张地图,一把木头椅子,一部

电话机,一张只铺着草席子和薄褥子的床,这就是办公室加卧室。这样的简陋是现代的办公室人员无法想象的,也正是这样的陋,才描绘了那样一种艰苦奋斗的沂蒙精神。现在,我们作为大学生就应该学会这种艰苦奋斗,生生不息的精神,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傍晚回到学校,同学们都累了,夜幕渐渐降临,一切都在安睡中。压下旅程带来的悸动,我们在黑夜中安静。一夜的修整,天明,我们背上行囊继续我们的行程。这次我们来到了河东新四军旧址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位于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前河湾村内,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1946年至1947年间,新四军将军部设在此达一年之久。陈毅、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家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等,了叛匪郝鹏举,形成了孟良崮战役的战术思想。1947年1月,遵照党、的指示,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在前河湾村组建完成,至此新四军完成了其光荣的历史使命,前河湾村也由此成为新四军最后一个军部驻地和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这里有老一辈家陈毅的办公室及其卧室,条件依然是那么的简陋,可是站在那座小屋子里,仿佛千军万马都在他的沉静中。门前的三位领袖的雕像是那么的逼真,气定神闲中自有威武。油然的崇敬之情更加让我明白此行的意义:学习沂蒙精神,勇于担当。

红色沂蒙,并不只有红色。在全国文化浪潮澎湃的时代,深厚的文化内涵才是繁荣文化发展的硬道理。临沂在此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有书圣王羲之的故居,更是孔明先生的老家。这一站我们就来到了诸葛亮城。诸葛亮城位于山东省沂南县,紧邻诸葛亮文化广场,占地面积53567平方米,是依托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由县委、县重点支持、由山东欧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巨资所开发的一个动漫文化产业项目,同时也是一个动漫文化产业项目,同时也是一个旅游地产商业综合体项目。诸葛亮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大大加快了沂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素有北方义乌的临沂,这无疑又为临沂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在沂蒙精神培育下的沂蒙人民,艰苦创业是他们的生存之道。对于当代大学生乃至当代的年轻人,这样的精神是要被牢牢领悟的。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为社会贡献一份力,这是家之幸,国之幸,民族之幸。

在参观完临沂影视基地之后,我们来到我们的同胞学校里留宿—沂水分校。月亮刚刚爬上了山头,洒下清冽的月光,湛蓝的天空里升起了火的跳跃,篝火晚会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天下相亲与相爱,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辅导员与我们在一起载歌载舞,院里领导为我们欢呼鼓掌,一片和乐,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别样的旅程里,

这样的欢乐是我们一生的回忆。每个人之间的距离都拉得很近,我想这是无意中收获的一种亲近吧。当月亮慢慢升到最高空时,我们嬉闹着睡去。

7月4号,旅程的最后一天。第一站来到了沂蒙山根据地。沂蒙山根据地红色旅游景区包括以现有遗迹为基础建设的“沂蒙山根据地纪念馆”,以沂蒙红嫂精神为主题建设的“沂蒙精神园”,以沂蒙老百姓参军支前、无私奉献为背景创建的“沂蒙支前村”等。大众报刊纪念地也坐落于此,便随之也参观了。最后一站,便是那顶有名的孟良崮。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属蒙山山系,主峰海拔575.2米,面积1.5平方公里。相传宋朝杨家将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故名。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一举歼灭了的精锐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共32000余人,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孟良崮由此而名扬海内外。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为山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在孟良崮纪念地我们看到了粟裕将军的墓碑并且再一次听到了陈若克的故事。心痛,悲愤袭来,默哀的头低下泪水顷刻间流出。婴儿那么小就陪妈妈牺牲了,要谁能不心痛呢?幸福真的来之不易,擦干泪水,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当旅程快要结束时,天空飘起了雨,似是纪念或是哀悼。走出孟良崮,坐上大巴,我们回校结束旅程。

这次下基地我学到的东西很多,在这一系列的红色教育中,更加了解了红色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深深地了解到临沂的历史文化基础,真正懂得大美临沂的魅力所在。在这次实践中学到的东西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提供给我无尽的动力,鞭策着我不断向前发展。以后,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工作生活上,我都将以沂蒙精神作为一个精神方向,为社会,为他人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有用之人。

临沂大学是一所红色的大学,一直把培育具有沂蒙特质的的学生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在“三三”工程中的下基地实践活动充分地展现了学校对于培养学生沂蒙精神的大力重视。从我们所接触到的沂蒙精神到现在真实所见的沂蒙老区的伟大,更加坚信了沂蒙精神对我的重要影响,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弘扬沂蒙精神,做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沂蒙特质的新时代合格大学生。

别样的旅程里收获颇多,跃动的心灵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因为这次旅程,因为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