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爱go旅游网
教学创新|教学内容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运用因李军杰

摘要:思维导图,属于表达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有效思维工

具,并以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实现;

既简单,又有效,应用于工作与学习当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鉴于此,本论文针对“思

维导图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具备一定的价值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古诗在传统小学古诗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让学生采取的是

的方式学习古诗,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古

诗的效率。因此,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

优化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便引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展开学习,使学生

结合思维导图巧学、善学,达到深入了解古诗的目的,

进一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一)改善传统古诗教学的不足。传统古诗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

通常是由教师对学生下达背诵古诗的任务,然后学生对古诗进行死记硬背。而对于思维导图来说,将古诗的

内容、作者背景以及名句等重要信息有效串联起来,

并以图像、不同颜色的形式冲击着学生的视觉感官,便能够增强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并提高背诵古诗的效

率。所以,总结起来思维导图的应用,

有助于改善传统古诗教学的不足。

(二)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古诗教学单一、

呆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而在古诗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古诗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或学生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便能够清晰地了解到需学习的古诗内容,以及思维导图中有关古诗的关键句子及疑难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古诗学习的效率。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思维导图的形式多样,

包括了树状图、概念地图以及灵感触发图,当学生看到教师绘制的古诗思维导图之后,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然后师生合作、

或生生合作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

而每一位学生的思路不一样,绘制思维导图内容及形式也会不一样,这正好培养了学生的发

散思维,体现了学生的个性,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一门高效学习古诗的方法技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利用思维导图,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在古诗教学过程

中,最为忌讳的就是“死记硬背”。教师需充分明确这一点,

在古诗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过程中,注重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对此便可

以利用到思维导图,这主要是因为思维导图具备图像、

文字、颜色为一体的效果,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及理解,从而不至于在古诗学习过程中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

例如:在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古诗教学过程中,

便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上配上人物、

松树、云雾、诗句、作者,并用不同的颜色描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猜一猜、

说一说这首诗将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样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观察,

便能够一目了然知道本古诗的作者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然后加深诗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理解。

(二)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对“诗言”的鉴赏。诗贵含蓄,

诗歌的语言精炼、具有形象性。往往一字一词便能刻画出事物的特

征,深刻地反映丰富的内涵。为此,古人很重视炼字,自古便有贾

岛“推敲”的典故,苏小妹练字超苏黄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

如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绿”字,可以是这首诗的诗眼,“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最后选定了“绿”字。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

发散思维,除了这个“绿”字,还可以用什么字?学生可以把自己

想到答案用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出来,看谁想得又多又好。由于学

生每个人积累词汇量不同,

每个人绘制成的思维导图就不一样。不少好词被一一列举出来:“吹”“过”“到”“来”“入”……但当思

维导图将图像、文字、颜色绘制出来进行对比:一个绿字,瞬间将

万物复苏的春天写活了。真是点睛之笔!这一对比答案不言而明。

(三)利用思维导图,拓宽对古诗的积累。现在不少学校没有专门的古诗词课程设置,学生所学习的古诗词散见于各册教材

之中,学时分散,教学缺乏系统性,

而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怎中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多积累一点古诗文呢?在古诗学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根据诗词类别,开展主教一篇带一组自

生主学习古诗的办法,抛砖引玉,

拓宽学生古诗积累空间,让学生作感受中华古诗文博大、

精深。文指如学习白居易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我们便利用思维导导图联想到一系列的送别诗: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山中送别》

;王勃的《送杜少2021.1府之任蜀州》;高适的《别董大》;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先给出一个导图的框架,再让学生讨论后自行填补内容,通过这样的填补游戏,构建了学生有关送别诗这类别诗歌的

体系,拓宽了学生学习古诗空间,

丰富学生对古诗积累。同样方式,让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归类学习爱国类诗歌、思乡类诗歌、四季诗、山水诗等,以一篇带一组类型诗歌的学习

方式高效的习得古诗,打破课堂教学诸多,

从而积累丰富古诗,提升学生诗词文化素养。

三、结语

在小学古诗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融合了图像、

文字、颜色,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改善传统古诗教学的不足,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

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诗意的理解,提升学生对古诗语言的鉴赏能力,

拓宽学生对诗词积累,进一步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1]张静.如何巧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

[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20

[2]段天喜.以思维导图为指导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

[3]段天喜.以思维导图为指导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语文

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18

(作者单位:河南平顶山高新区皇台小学

)周刊┆115“死记硬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