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南省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南阳市第十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来源:爱go旅游网
2022年秋期南阳市十三中线上督导九年级语文试卷

(共100分,8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4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丘壑(hè)呢喃(nán)..

B.喷薄(bó).C.悄然(qiāo).D.主宰(zǎi).

薪金(xīn).

抖擞(sǒu).空旷(kuàng).

目不窥园(kuī).草长莺飞(zhǎng).刨根问底(páo).

语无伦次(lún).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才,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B.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砰砰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C.规划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D.大雁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向每个刚刚熔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2022年5月4日次展,中国科考队向着珠峰峰顶提进。科考设备沉重,天气瞬息万变,高海....拔造成缺氧……困难络绎不绝。但是科考队员们胸有成竹,不惧困难,最终在人迹罕至的峰顶圆............满完成了综合科考任务。

A.瞬息万变B.络绎不绝C.胸有成竹D.人迹罕至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推出线上游览活动,让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也能“走进”武侯祠。B.随着返回舱4月16日成功着陆,意味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C.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冰雪比赛项目,有滑雪、冰球等7个大项109个小项组成。D.劳动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8分)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物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①...。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我们必须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jǐn②

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1)给语段①处填写拼音,②处填写汉字。(2分)

①钥匙..(

②jǐn(

)记

(2)在语段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和B.但C.也D.就(3)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2分)(4)语段中加色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2分)6.古诗文默写。(15分)

(1)从古诗文中,我们可以领略各地的四季风光:从《岳阳楼记》的“①,②”看到了春和景明的季节里的鸟翔鱼跃;从《醉翁亭记》的“③,④”感受到了琅琊山的花香树荣;从《渔家傲秋思》的“⑤,⑥”领略了边塞秋天的不同;从《湖心亭看雪》的“⑦,⑧,⑨”体味了雪天西湖的银装素裹。(2)古诗词中,诗人常常采用的“用典”的手法或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如“⑩,⑪”(《行路难》)李白借以表达自己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情感;或引发联想,创新意境,⑫,⑬”(《破阵子》)辛弃疾运用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的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或简洁精练,内涵丰富“⑭觉得人事全非的感受。,⑮”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和此番回来恍如隔世,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10分)

班级开展了“致敬航天英雄·奔向星辰大海”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各小组的成果汇报资料。【发展历程】

自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以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辉煌成就。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空间交会到天宫合体,从太空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中国航天人一次次突破技术难关,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跨越式发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次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国高度”。

【名称揭秘】

问:为何国外叫“宇航员”而中国叫“航天员”?

答:宇航,顾名思义,带有宇宙航行的概念,而宇宙包括的范围很广。“航天”一词由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首先提出,钱老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的宇宙航行活动只能局限在太阳系内,“宇航”的说法不免夸大。由此可见,“航天”二字中蕴含着一种精神,那就是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问:还有别的原因吗?

答:有,也是受毛主席的诗句“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启发,又从航海、航空“推理”而成。

【精神探源】

【致敬英雄】

(1)同学们的汇报材料中提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次刷新“中国高度”。该怎样理解“中国高度”的含义呢?请你阅读材料,作出解释。(2分)

(2)中国航天精神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得以飞速发展的“精神密码”。中国航天精神具有哪些内涵?请阅读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3)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从戚发轫到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等,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中国航天精神代代传承。成果汇报会接近尾声,请你围绕“致敬航天英雄·奔向星辰大海”这一主题发言,表达对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的敬意,体现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担当。(5分)(写作提示:①结合材料;②不少于80字。)二、阅读与理解(共5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枕头包

①我是1997年应征入伍的。部队第一次发的装备里有一个白色的布袋子:长50厘米,宽30厘米,开口处缝四根带儿。我有点蒙了:“这是干什么用的,不会是个面袋子吧?”班长笑着告诉我:“这个叫枕头包,平时用来装衣服。行军时随身携带,睡觉时可以拿来当枕头用。”我恍然大悟:“还有这操作!”班长说:“当兵时间久了,你们就都懂了。”

②那年冬天,部队迎来了野营拉练的日子。连长动员:“我们这次拉练时间长,任务重,每个战斗员都要认真准备,关注细节,做到万无一失!”连长强调,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死:“当年在中越边境打一场伏击战时,有一名战士参加战前训练,袖口的一粒扣子掉了,可他的枕头包里没放针线包,他也没好意思问战友借,所以他的衣袖就一直缺着这枚扣子……”“后来呢?”有好奇的战士忍不住插嘴问道。连长的目光变得深沉,语气也变得沉重起来:“就因为缺少这枚扣子,后来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悲剧!给你们留个悬念,等拉练结束再说。”

③我没有听进连长的话,装枕头包的时候,心里不以为意:这枕头包里的东西,都没啥用!针线包、冬常服、行军袜、备用毛巾,背着它就是累赘;至于拿它当枕头,我宁愿睡觉不用枕头。拉练时,减轻负重最重要,于是,我偷偷地把枕头包留在了营区的床头柜里。

④三天后,部队按计划开拔。每天要进行三十到五十公里的徒步行军,中间还要穿插夜行军、急行军、遭遇敌袭等多种科目演练,我很快就疲惫不堪。唯一让我庆幸的就是,我比别人少带了一个枕头包,那少说也有三四斤重呢!不过,问题很快就来了。白天行军时走到脚底冒汗,黏糊糊得难受,休息时我洗了袜子,第二天发现,洗的袜子根本不干,我又没多带。幸好战友有带三双的,临时借给我一双,帮我渡过了难关。

⑤第二天下午,部队接到紧急任务,要进行“红蓝对抗”,我们连队是假想蓝军,标记是右肩系一条白毛巾。我没带备用毛巾呀!情急之下,我拽出一截手纸,掖在右侧背囊的肩带下代替白毛巾。还好,没人仔细检查,我算是应付过关,我为自己急中生智暗暗得意。

⑥让我意想不到的事还在后头。那天,连长突然宣布:“任务有变,部队要脱离原定计划路线,转移到附近的大山深处。”拉练所有的计划由上级随机设置,训练难度、强度不断加大,我隐隐感觉到一丝不安。

⑦几天后,连长忽然接到上级通知:所有人员换成冬常服,步行到十公里外的黑山镇剧场集合。原来,我们受到了邀请,前去观看慰问演出。这下我又傻了,我没带冬常服!没办法,只好请假:“连长,我肚子不舒服,能不去吗?”连长看了我一眼,说:“撒谎,没带齐物资吧?等回来我再和你算账!”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临时营区过了好几个小时。待到部队返回时,大家都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节目,连长把我叫了过去,说:“有点遗憾吧?今天,你只是错过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如果是战时,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⑧连长说:“还记得那名参加中越伏击战的战士吗?我提前把故事结局告诉你吧!战斗结束时,战友们发现那名战士还趴在原地,已经牺牲多时了。原来,因为缺少纽扣,他的袖口松开了,一只毒蛇钻进了衣服,狠狠地咬了他几口。他为了整场战斗的胜利,哪怕毒性发作,也坚持一动不动,直到牺牲。如果缝上一枚备用纽扣,他也许就不会死……”

⑨听了连长的话,我的脸红了,郑重地起身,说:“连长同志,请您放心,以后我一定严格遵守连队行军规定,绝不再耍小聪明。”连长拍拍我的肩膀说:“好,我相信你,就再给你一次机会。”

⑩临出门,我有些不解地问连长:“您怎么知道我没带枕头包?”连长笑了:“我当了二十年兵,你那点小把戏还想瞒得了我?我一眼就看出来你的背囊比别人的瘪。臭小子,想骗我,回去再练二十年吧!”

(作者:春之晓晓。有删改)

同学们要把此文改编成课本剧,由你负责编导工作。撰写剧本时,你需要先厘清两个问题:

8.请分条概述“我”所做的“聪明”的傻事。(4分)

9.结合文中加点的词句,探究这些描写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4分)演员排练时,需要你帮参演同学排疑解难:

10.“连长”的扮演者请你帮他解答两个疑问。(共4分)

(1)剧中的“连长”讲一个故事,为什么要分在第②和第⑧两段?(2分)

(2)表演第⑨和第⑩段的对话时,应该如何处理“连长”的人物表情?(2分)

11.剧中“我”的扮演者想给剧本添加结尾,你建议如何补充,说说理由。(4分)(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8~10题。(共12分)

【文本一】

不为物累

①不为物累,“物”者为何?物,是外物,是指人身体之外的任何事物。既包括形而下的,如金钱、权力、名望等,也包括形而上的,如所思、所想,一己之执念等。“物累”,则常常是因为好之过甚,求之过度或者求之不得其道,凡事又放不开,不能淡然处之,而造成的。

②《世说新语•雅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祖士少,就是祖约,东晋名将祖逖的弟弟;阮遥集,就是阮孚,是“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儿子。他们二人,各有所好,祖约喜欢钱财,阮孚喜欢收集木屐,但当有外人突然闯入时,二人的表现,却大相径庭。祖约是慌慌张张,急于掩饰,深恐金钱被别人分享,而阮孚则是“神色闲畅”,意态潇洒从容,并且还由自己的所好之“物”,悟出一番人生哲理——“未知一生当着几两屐!”——感悟人生苦短。

③从“物累”的角度看,祖约显然是为“物”所累者;而阮孚则表现得自然洒脱,可谓“不为物累”者也。

④那么,怎样才能“不为物累”呢?

⑤《庄子•山木》中有一句话,曰:“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也?”意思是说:人若能支配利用外物,而不被外物所支配,又怎会被外物所牵累呢?因之,懂得支配“外物”,成为“物”之主人,方得“不为物累”。其要,就在于要有一份淡泊的襟怀,要学会放下,懂得舍,懂得弃。以追逐“财利”而言,要适可而止,有度而行。财利为何?财利,就是为了养身,用老百姓的一句话来说:“钱,够花的就行了。”若然再淡泊一些,如夫子所言:“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安贫乐道,“物累”自是荡然矣。

⑥法国作家卢梭,有一句名言:“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人的欲望远大于人的能力。”不为物累,方得活出一份人生潇洒;不为物累,亦是一份姿态翩翩的生命境界。

(作者:路来森。有删改)【文本二】

内心的丰盈

①黄昏,看野花满坡,心里浮起一首诗:“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一个人到处找春天,找到草鞋都踏破了,才发现春天是在梅花盛开的内部。原来,植物的内心如此丰盈,不管外部如何寒冷,也能活出人生的好时节。

②丁文江是近代地质巨擘,有一次他感觉左脚大拇指发麻,傅斯年便陪同他去看医生。丁文江问医生:“要紧不要紧?”医生说:“大概不要紧。”他又问:“能治不能治?”医生便说:“不能治。”听到这话丁文江立刻就放心了。傅斯年不解,就问他:“医生说不能治,你怎么反倒高兴呢?”丁文江说:“若是能治,当然要想法子去治,既不能治,便从此不想它好了。”当一个人内心丰盈了,他便像一朵坦然的云,一棵生长的树,一条潺潺的溪水,懂人生参差多态,知万物皆宜顺其自然,这才有了与疾病和平相处的勇气。

③散文家梁实秋先生说:“人生,不过是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懂得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作家林清玄对此也深有感悟,他说:“每个人的心里都需要一个人、一棵树、一片草原、一间木屋、一个故乡,也许不必真实存有,却是一个不变的碑石,在每回想起、每次相遇,有一点光、一点温暖、一点希望。”这点光、这点温暖、这点希望,大抵就是来自内心的丰盈。

④内心的丰盈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生活的姿态。内心丰盈者是思想的强者,是善于活在当下,享受寂寞的清福;是即便明日生命即将凋零,今日也有微笑展颜的坦然;是能跳出尘世的渣滓,让人生拥有从容、自足的光芒;是能在生命的寒冬里,栽花种草,创造出诗意与美好的一种境界。

(作者:麦淇琳。有删改)

12.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量力而行、不求知过度、不好之过甚,就能避免被物所累。B.文本一第④段起推进论证的作用。

C.内心丰盈者更能享受生活,创造诗意与美好。D.文本二第②段主要运用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E.两个文本结构相同,都主要采用纵式结构。13.请简要梳理文本一的论证思路。(4分)

14.两个文本的结尾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写作目的简要分析。(4分)(三)整本书阅读。(11分)

15(1)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4分)

鲜艳的红色的方布上/缀着金色的斧头镰刀

被阳光浸浴着/被风吹拂着

旗,庄严地飘荡着/在亚洲的广阔的土地上人类解放的信号/旧世界崩坍的标记眼泪所栽培的欢笑/血所灌溉的花朵旗,欣喜地飘荡着/在中国的古老的土地上

一九四二年四月

①本诗选自《__________》,书中的诗歌,出现最多的意象是__________和太阳。(2分)②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打破了旧体诗的束缚,上下两节整齐划一,每节用近乎散文的诗行,自由抒发。B.“红色的方布”“金色的斧头镰刀”,意象色彩鲜艳,体现出新诗绘画美的特点。C.通过对“旗”的印象、感觉的捕捉,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给人类带来的光明和希望。D.诗歌每节的最后两句,句式一致,运用了复沓的手法,回环往复,具有音韵美。

(2)《水浒传》中有关宋江的情节,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阎婆大闹郓城县,朱仝义释宋公明②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③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④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⑤张顺凿漏海鳅船,宋江三败高太尉A.①③②⑤④B.④③①⑤②C.②①⑤④③D.③①④②⑤(3)《水浒传》善于从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角度刻画人物。下面是小张同学阅读《水浒传》时所做的相关整理。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水浒英雄的姓名。(4分)①②(四)文言文阅读。(11分)③④【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①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③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⑤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⑥不至,掘野鼠去⑦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注】①白:禀告,报告。②旃:通“毡”,毛织物。③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④羝(dī):公羊。⑤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⑥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⑦去:即“弆”(jǔ)。收藏。⑧节旄(má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16.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感激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益处..C.置大窖中,绝不饮食D.杖汉节牧羊.食:吃.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妻妾之奉/单于愈益欲降之..杖:拿着)(2分)B.此之谓失其本心/别其官属常惠等..C.蹴尔而与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D.是亦不可以已乎/始以强壮出..18.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有力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B.甲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乙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详细记叙苏武被幽禁时忍受的种种磨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苏武这一人物。C.甲文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乙文中的苏武堪称孟子眼中的“贤者”。D.甲文首先阐明了“义”重于“生”,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先从反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继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乙文中“匈奴以为神”表现了匈奴人对苏武的敬重。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0.拓展探究。试用甲文作者的观点,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眼中的苏武(3分)(五)古诗词阅读(6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1.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后者抒发的是。(2分)22.下列对本首词中“狂”内涵的分析不恰当的项是()(2分)A.“狂”在外在。身着锦帽貂袋,手中左牵黄犬,右擎苍鹰。B.“狂”在行为。率千骑“卷平冈”,“亲射虎”“射天狼”。C.“狂”在姿态。尽兴“酒酣”,“胸胆开张”,不惧鬓霜。D.“狂”在志向。期盼着朝廷“遣冯唐”,早日能报效国家。23.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