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探讨

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探讨

来源:爱go旅游网
・52・ l。J~ 材 fc 船,z Buildin  ̄A 砌 2011年第3期 第37卷总第161期 2011年6月 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探讨 方 正 (湖南恒创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湖南长沙摘要:本文结合建筑结构设计实例,对结构的主体、 表1 410001) 主要竖向构件截面变化 I层~4层 基础设计作了探讨,对结构局部设计提出相应措施,并进 层位 基础~1层 4层一7层 7层以上 行了相关总结,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结构设计 中圈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011(2011)03—0052—02 0前言 近年来,高层建筑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使 用功能、城市规划、用地以及投资等因素影响,不仅各大 城市、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大量兴建高层办公建筑和住宅, 各小城市和工业区也兴建了不少高层建筑。从当前影响高 层建筑发展的各种因索来看,在21世纪我国高层建筑还会 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 建筑出现了层数增多、高度加大,结构体系日益多样化, 平面布置与竖向体形日趋复杂,多功能性、综合性,高强 轻质材料推广应用等一系列特点。由于高层建筑的投资大, 施工周期长,因此,如果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方法不当, 将使结构产生薄弱环节,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严重的将造成结构倒塌、人员伤亡、财产受损的重大危害 事故。这就给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给工程设计人员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下面就结构设计中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建筑面积39 617 m ,其中地上部分29 677 m2,地下部分9 940 m 。本工程地面以下平面形状为长方 形,有2层。本工程地面以上l3层,高度为60.2 m,1~ 3层为餐厅和机房,4层以上为办公室。 2工程地质情况 本建筑所在场地地形平坦,表层为人工填土,其下为 一般第四纪冲洪积沉积土层,土层在水平与垂直方向分布 比较稳定。本建筑基底置于层粉质黏土,建筑抗震设防重 要性分类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 度为8度,Ⅲ类场地土,基本风压0.45 kN/Ill 。 3结构设计 3.1结构主体设计 本建筑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 构体系,剪力墙抗震等级一级,框架抗震等级二级。结合 建筑使用功能,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的剪力墙布置在建筑 中部,并形成简体,简体周围设框架柱。因受层高及使用 功能的限制,地上部分楼层主次梁均沿Y向布置,以便减 小主梁高度,增加使用净高,标准层楼板厚110 mm。本工 程结构嵌固端位于地下室顶板,考虑其承受并传递由地震作 用产生的水平力,故其板厚为180 mm,板配筋双层双向满 布。主要竖向构件截面变化见表1,混凝土强度等级见表2。 墙厚 450,350 450,350 450,350 450,350 框架 1 000×l 200 1 000×1 2O0 90O x10o0 800×1ooO 柱 9oo×10o0 900×1000 80o×9o0 70o×9O0 800×I1oo 8o0×I100 800×lOo0 800×8o0 表2 混凝土强度等级 结构构件 剪力墙柱 梁板 6层以下 C50 C30 11层以下 C40 C30 11层以下 C30 C3O 本建筑结构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多层及高 层建筑结构三位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墙元模型)进行 分析计算,计算结果比较合理并符合现行规范要求,有关 结构位移和地震力等电算结果见表3~5。 表3 结构周期 程序 T1 T2 1’3 T扭/T平 SATWE 1.46(Y平动) 1.21(扭) n 83(x平动) 。.82 TBSA 1.39(Y平动) 1.10(扭) 0.87(X平动) 0.79 表4 结构位移 程序 方向 最大层问 最大位移/ 最大层间位移/ 位移角 层平均位移 层平均层问位移 SATWE X向 1/2059 1.1 1.Il Y向 1/1D59 】.07 1.11 TBSA x向 l/1928 1.07 1.12 Y向 I/1010 .15 i.2 Z 表5 底层地震剪力、弯矩、剪重比 程序 方向 底层剪力/kN 底层弯矩/kN・m 剪重ffv% SATWE X向 39262.67 l894910.6 7.96 Y向 26132.42 1109l592.5 5.2 TBSA X向 38730.39 I8l7497.63 7.91 Y向 26520.51 114565.83 5.42 3.2基础设计 本工程根据地质情况通过对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决定 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Y向基础梁尺寸为1 800 x2 000,】 000 x2 000,x向基础梁尺寸为900×1800。因筒体内电梯 基坑及集水井局部下降的影响,主梁不能正常贯通,并且 简体部位竖向荷载较大,故筒体部位四周2 m范围内板厚 1.5 m,其余部位板厚1.0 m。基础计算采用建研院编制的 弹性地基梁板基础软件计算。 因本建筑主体偏向地下室平面右侧,左侧①轴一①轴 为纯地下室,为减小高低层间基础差异沉降对上部结构带 来的危害,在纯地下室与主楼相交部位设置后浇带,后浇 带在主楼结构封顶后浇筑,同时在设计中加大后浇带所在 跨板的配筋,以抵抗结构后期的不均匀沉降。 201 1年第3期 第37卷总第161期 Sichuan Buildine MateriaIs lIJ之材 ・53・ 2Ol1年6月 4局部设计的几点考虑 (1)本建筑的外框架与内简间距较大,为14.5 m,框 架梁端在内筒处负弯矩较大,按常规做法此梁在筒内宜贯 通,以平衡梁端的负弯矩,但建筑设在筒内的楼电梯间以 及通风和水专业的管道井均使框架梁不能正常贯通,这样 在筒体剪力墙上产生较大的平面外弯矩,为此采取以下措 交的框架梁,因在同一平面内的剪力墙刚度相对很大,在 地震力作用下,与剪力墙相交部位的梁端配筋均超筋,为 解决此问题,设计中采取两条途径分别计算:①在不考虑 地震作用时,梁与剪力墙相交处按固结考虑,计算后按结 果配置梁端负筋;②在考虑地震作用时,假设梁与剪力墙 相交处出现塑性铰,计算后按结果配置梁跨中正筋。这样 既能满足正常使用时的强度要求,又能保证地震作用下的 安全。 施:①加大设于筒体墙内楼层处暗梁截面及配筋,形成加 强环梁(见图1),通过此环梁,将作用于X向墙体上的平面 外弯矩分别传递到Y向各墙上;②与框架梁相交的墙体节 点处均设置暗柱,并通过计算配置暗柱内的纵筋和箍筋; ③因剪力墙厚450 mm,按如图2所示进行改进,增加梁端 凸出部分,以便提高粱端在抗震时的锚固。 (2)为减小框架梁的荷载以便减小梁的截面高度,本 建筑的次梁均沿Y向布置,这样就加大了次梁的跨度,为 5设计体会 (1)按规范要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筒体宜设边框梁 与边框柱,框架梁在筒内宜贯通,以便加强整体刚度,承 受平面外弯矩。本建筑由于方案是香港的建筑事务所设计, 港方坚持不设边框梁与边框柱和框架梁在简体内不贯通的 方案。为保证结构安全,特别是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 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对可能出现 控制次梁的挠度和裂缝,在结构布置时尽量将次梁在简体 内贯通,形成三跨连续梁,并通过计算配置梁下部纵筋, 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 的薄弱部位,在设计中采取了一些有利的措施,从而弥补 了方案的缺陷。 (2)本建筑的次梁均沿Y向布置,且梁高受到限制, 经计算,为达到规范要求的挠度和裂缝要求,须配置一定 数量的纵筋,以便提高梁的刚度,这样做不仅增加造价, 互 ………I 丰  。、 I 1 1 \ JU J ]’ 图1框架梁与混凝土墙相交 节点详图 5ol1 450 —. ,一 I l I 筒内 I ffl JI 筒外 而且要求梁上不宜再有较大的集中荷载。所以在今后的设 计中,若楼层允许的情况下,用横向框架方案,次梁沿x 向布置综合考虑更合适。 (3)主体结构应尽量位于地下室平面的中部,使质心 450 I 250 图2 GL一2 与形心尽量重合。 参考文献: [ID:6596】 (3)在设计计算过程中发现,x向轴,轴与剪力墙相 [1]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JGJ 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上接第51页) 3.3灯光布置 除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基本照度要求外,居住小区地下 汽车库局部的照明可作适当的调整以满足特殊的需要,如 主车道上方照度增大,并标示车道方向。适当的照明布置 们重视居住小区的地下汽车库设计中的各种问题,创作出 更多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用户满意的居住小区地下室汽 车库。 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在设计上应重视这一因素,让驾车人 士对车道的流线不会产生错误的理解,避免因此造成的不 便与事故。在车库的各出入I:1处可适当地加大照明亮度, 既可起到引导作用,又可减弱从室内到室外或从室外进入 室内的眩目效应。 3.4 消除地下空间不良的心理影响 (b 地下空间往往给人阴森封闭、压抑等不良印象,由此 产生不安全的惯性感觉。对于住户须每天使用的居住小区 地下汽车库,消除这些不良的心理影响是建筑设计中必须 考虑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地下车库的地面出入口处采取适 当的设计手法,如扩大出入口尺度、减少进入地下室的强 烈感受,并适当地在出人口处把地面绿化向地下空间延伸, 尽量把室外自然的阳光、空气引入室内,消除人的封闭感 和压抑感(见图4)。 (d 圈4几种水平进入地下建筑的方式可以消除人的 封闭感和压抑感 [ID:6598] 参考文献: 4结语 [1] 陈茹,王匡,吉军.人防汽车库设计应考虑的问题[J]. 中国科技信息,2007.(8). [2]童林旭.地下建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沈志敏.地下空问室内设计的依据和特点[J].地下空间, 1995,(1). 随着房地产的发展,居住小区地下汽车库在国内已经 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建筑种类。我根据自已的经验和体会 从设计方面对此作了一些浅显的分析和探讨,但是有关更 多的知识则有待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发掘和总结。希望我 [4] GB5067—19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S]. [5]JGJ100—199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