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fNWInst.ofArch.Eng.(NaturalScience)
Dec.,2001 Vol.18No.4
西安市发展秦岭北麓农业休闲观光旅游
应注意的问题
郭 威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秦岭北麓不仅是陕西省乃至全国旅游资源密集带之一,一直被称为古长安的“后苑”,而且还是我国传统的农业耕作区,农业经济发达,具有从事林果种植、淡水养殖的优良条件,非常适宜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通过对西安市发展秦岭北麓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优势及可行性的分析,提出了西安市发展秦岭北麓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秦岭北麓;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69(2001)04-0101-04
Theproblemsofdevelopingagriculturefallowandsightseeingtourism
attheNorthernfootofQinlingMountaininXi'an
GUOWei
(CollegeofEarthScience&LandResources,Chang'anUniversity,Xi'an710054,China)Abstract:TheNorthernfootofQinlingMountainisalwayscalledthe“backyard”ofoldChang'ancity.ItisnotonlyoneofthedenseareaintourisminShaanxiProvinceevenalloverthecountry,butalsothetraditionalcultivationareainChina.Withtheadvancedagriculturee-conomiesandgoodconditionsforpomicultureandfreshwaterbreeding,thisregionissuitabletodevelopagriculturefallowandsightseeingtourism.Basedontheanalysisofadvantagesandfeasi-bility,theproblemswhichshouldbesettledin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efallowandsightsee-ingtourismattheNorthernfootofQinlingMountaininXi'anarepresented.
Keywords:theNorthernfootofQinlingMountain;agriculturefallowandsightseeingtourism;development
我国旅游发展的初期是以单一的文化观光旅游作为主导产品.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市郊度假、农业观光及形式多样的专项旅游产品应运而生,不但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而且使我国旅游产品从单一制走向完整的配套体系.
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是以广义的农业资源为基础的所有旅游产品的统称,主要形式包括农业观光、瓜果采摘、务农活动、乡间度假等.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欧洲,逐渐遍布欧美等发达国家.1997年美国有1800万人赴农场观光度假.我国农业旅游
[收稿日期]2001-09-10
[作者简介]郭 威(1963-),男,陕西西安人,长安大学讲师,从事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02(自然科学版) 第18卷起步于90年代初,目前仅局限于部分省区,市场规模、产品类型都亟待拓展[1].
1 西安市发展秦岭北麓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优势
1.1独特的资源优势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其北坡是陕西省乃至全国旅游资源密集带之一,秦岭也一直被称为古长安的“后苑”.著名的人文旅游资源有:西周丰镐遗址、西周车马坑、古子午栈道、兴教寺、香积寺、楼观台、净业寺、常宁宫、仙游寺、草堂寺、杨虎城将军陵园等;自然景观主要有:太白山、南五台、翠华山、嘉午台、黑河、鲸鱼沟、高冠瀑布及汤峪、东大温泉等.这些景观或历史积淀丰厚、或自然景色秀丽、特色鲜明、知名度高、颇具魅力.
秦岭北麓相继建立了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西安野生动物园、西安秦岭野生植物园、园艺博览园以及我国最大的植物园——秦岭植物园等.
秦岭北麓是我国传统的农业耕作区,农业经济发达,具有从事林果种植、淡水养殖的优良条件,特别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更加丰富了该地区的农业旅游资源.
1.2 良好的区位优势
秦岭北麓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区依托中心城市——西安,极为接近目标市场.西安是我国内陆中心城市之一,是西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随着西安—沣峪口一级公路、环山公路、西安—汉中高速公路等相继通车,秦岭北麓的公路交通十分便捷.特别是经过多年的旅游开发,该地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为发展秦岭北麓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1.3 市场的需求与较高的效益
现代旅游者追求“生态”与“个性”多样化的需求,促使现代旅游业的经营触角不断向未知领域延伸.伴随着近年来全球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传统农业正成为倍受旅游业关注的一个新兴领域,于是地域农业文化与旅游边缘交叉的新型旅游项目——观光农业旅游应运而生.
今天,已拥有了辉煌工业文明的后工业社会,却正在失去与自然的和谐相依: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楼大厦疏远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距离,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于是“生态热”、“休闲热”成为城市人的追求和渴望,而与此强烈对照的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一望无垠的大地、纯朴的农民、清新的绿色食品则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高效益的观光农业,为我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发展农业是我国的国策.观光农业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的思路拓展到关注人—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背景之中,这也正好契合了长期以来农民渴望脱贫致富的愿望.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第4期 郭 威:西安市发展秦岭北麓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103 的新型观光农业,将成为我国传统农业向高精尖、高附加值深度开发转移的农业现代化主流方向之一.秦岭北麓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开发对秦岭北麓山前各乡镇的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都具有示范带动效应,配合生态工程的建设,不但可以促进山前绿化、而且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致富.
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社会资金寻找新投资领域的必然选择,并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观光农业旅游因其开发项目的农业特色,直接受到国家投资政策的倾斜优惠.城市周边农村地带正是基于这种地缘加血缘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纷纷进入,使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区可能成为下一轮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地区[2].可见,观光农业旅游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1.4 良好的契机与政策优势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也给西安社会、经济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西安地处我国西部与中东部的结合部,是连接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和通讯枢纽,是西部经济区域与东中部经济区域的各类商品、劳务和生产要素融通的最便捷的市场,是西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西部地区的商贸、科技、旅游、文化、金融、信息中心,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桥头堡”的地位和作用.
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是江泽民同志对西北各省区殷切的希望,作为自然环境条件本身相对较好的秦岭山前地带,应该确立更高的生态恢复和重建目标,将退耕还林(草)切实有效地实施起来,让山绿起来、水清起来、天蓝起来,将秦岭北麓与山前地带真正建成西安的“后花园”和氧气输送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及新的节假日制度的实施,中国旅游业,特别是国内旅游得到迅速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将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新的市场,也将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位于西安近郊的秦岭北麓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应该切实发挥良好的区位和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规划,将秦岭山前地带建设成西安市民休闲度假,夏日避暑,购置“第二家园”的理想之地.
2 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在农业休闲观光旅游项目的开发中产品类型组合要丰富、避免单调.“冬季看花、秋季摘果”是无法长久吸引客人的,应该按照农业生产规律,结合当地自然优势,统一规划设计,种植、养殖、畜牧配合开发.
秦岭北麓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区,农作物品种繁多,既有小麦、玉米、水稻和苹果、梨、猕猴桃、柿、核桃等果树,还有鱼、牛、羊等养殖业,更有一批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可以在高山区发展中药材、干果生产,开发绿色食品,在低山和平地大力发展粮、棉、油、果、养殖等传统农业,以及观赏性的动植物生产,同时要借助关中地区农耕史的丰厚文化底蕴,“后稷嫁穑”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可以利用的资源,在开发中要具有超前意识,利用现代农业科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04(自然科学版) 第18卷学技术,对产品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通过间插种植成熟期不同的品种,配合开发不受季节性影响的养殖、畜牧项目等手段,最大限度的减少由于项目单一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发展西安近郊的秦岭北麓农林休闲观光系统工程.
在农业休闲观光旅游项目的开发中提高参与性、把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与城市学生的修学旅游相结合,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把该地区建设成西安市城镇学生的第二课堂.
在农业休闲观光旅游项目的开发中避免低层次重复建设,发展民间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农业科研基地发展高科技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要能体现农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在旅游产品开发上要追求“新、特、土”.
把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开发与农村小城镇建设及房地产开发相结合,不但可以改善当地农民的居住条件、完善当地的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还可以满足西安市城市居民安置“第二家园”的市场需求.
开发农业旅游的地点多处于城郊和农村,许多观光点都存在卫生状况差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不但周边环境不如人意,就是在景区内部也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一些农业旅游点尽管地处城郊,可进入性强,但景点周边的道路却颠簸不平,有些甚至根本没有车道,游览区内没有厕所、自来水等配套设施,接待客人就餐的地点也过于简陋.作为追求接近自然的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虽然希望能看到、感受到与自己日常生活差异较大的农家事物,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其在住宿、饮食等方面,却希望能保持原有的日常生活习惯,即使作为特色项目,也应保证最基本的安全、卫生等条件.若不能保证有优良的环境和配套完善的设施,便无法吸引大量游客.
在开发秦岭北麓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时,如能把旅游开发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不仅可以改善农业旅游景点的旅游环境和当地农民的居住条件,而且还可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
分时度假(分时销售系统),或称旅游分时度假及交换系统,最初是指人们在度假地购买房产时,只购买部分时段的产权,几户人家共同拥有一处房产,共同维护、分时使用的度假形式,后来逐渐演变成每户人家在每年只拥有某一时间段的度假地房产使用权,并且可以通过交换系统对不同房产的使用权进行交换[1].如果将“分时销售系统”引入既可以增加商品房的销售,又可以解决旅游旺季住宿的困难,同时也可能给购房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要依据自然、文化优势,适应游客回归自然的旅游需求,在开发建设应尽量突出原始自然美与浓厚的关中地方特色.在西安秦岭北麓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区的建设中要突出“农”字,观农景、食农味、宿农舍、玩农趣,发展田园式旅游.
[参考文献]
[1] 魏小安.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2] 马 勇.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方法、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