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设备 220kV GIS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 靳英 (广东电网公司梅州供电局变电管理所,广东梅州 514021) [摘要] 针对一起220kV GIS故障进行分析,从产品质量、安装质量、工程验收、运行管理等方面查找故障成因,并 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希望引起业内人员重视。 关键词 GIS故障解体检查电弧局放动静触头安装质量 0引言 GIS与传统敞开式电气设备相比具有可靠性高、检修 周期长、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施工周期短、对外界 无干扰等优点,如今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城市供电系统 中。但是,由于其所有元件被封闭在金属壳体内,无法直 兴线、嘉梅乙线、#2主变变高挂2M运行;雁梅乙线(正 常挂于2M)正处于冷备用状态。 2故障后检查及处理情况 2.1故障后检查情况 短路故障发生后,现场检查GIS设备外观无异常。化 学检查发现,除220kV雁梅乙线29022刀闸A相气室S()2 达393.4/zI…/i H:S为1 70.34/ ̄I /i 外,其它气室气体分 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只能通过各种信号、机械位置指 示、局部放电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等手段来判断GIS内 部元件的实际工况;同时,由于GIS备品备件问题,一旦 发生故障,修复时间一般较长,对于进口GIS则需更长时 间,因此导致的后果也很严重。这就要求运维人员具备相 当高的专业水平,采用更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加强GIS 运行维护,提高GIS的运行可靠性,避免GIS发生故障。 解物均正常。于是初步判断220kV雁梅乙线29022刀闸A 相气室存在故障且是唯一故障点。 经核查,220kV雁梅乙线两侧保护未动作,220kV梅 县站220kV母差保护一和二装置的“跳I1母”灯亮,母 差保护动作;所有二次保护动作正确;短路电流约为 14kA(最大差电流为l1.91A,TA变比为1 200:1)。 1故障概述 2012年7月6 El,梅州局220kV梅县站22OkV雁梅 现场检查发现故障刀闸仍能进行正常分、合闸操作, 但在操作机构合闸完成后,通过拐臂定位孔检查 相刀闸 发现A相合闸严重不到位,A相刀闸位置孔与拐臂的定位 乙线2902线路按计划停电检修,进行线路玻璃绝缘子更 换及开关检修工作。工作结束后,于当日19时∞分按调 孔之间中心偏离半个圆,位置销无法插入,如图2所示。 度令恢复线路送电,操作29022刀闸合闸时发生了放电闪 络,导致22OkV 2M跳闸失压,所幸未造成严重负荷损 失。 为弄清此次事故原因,现场对故障GIS回收气体,并做好 防护措施后解体进行详细检查。 220kV梅县站为GIS站,其220kV部分采用双母线、 设专用母联断路器的接线方式,如图1所示。故障跳闸 梅 线嘉梅 厂梅线 甲线 嘉梅 乙线雁梅甲线 雁梅乙线 图2现场检查故障刀闸定位子L位置图 检查雁梅乙线间隔事故刀闸及母线伸缩节气室,末发 现此气室的外壳内表面有明显严重的集中拉弧点,气室壳 体的内表面比较均匀分散着电弧的分解物。故障29022刀 图1 梅县站220kV GIS主接线图及故障位置示意图 闸动静触头均被高温气流烧黑且覆盖深绿色放电粉末;动 静触头屏蔽罩、静主触头及静弧触头有烧伤痕迹,刀闸中 间电连接导体部件结构完好无缺损,仅外表面被深绿色的 前,220kV 1M、2M并列运行(母联2012开关合);雁梅 甲线、嘉梅甲线、#1主变变高挂1M运行;厂梅线、梅 收稿日期:2014—03 04 作者简介:靳英(1983),研究方向为高压试验、变电设备检修,研究课题为变压器中段电感补偿及避雷器带电测试技术现场应用、局 放在线监测应用及判断。 28l WWW.chinaet.net I中国电工网 PLC技术 板。 段,其中M170.0开始的12字节用于发送,M234.0开始 第二步,精炼炉主PLC侧硬件配置。先在项目中添 的12字节用于接收,发送与接收都是12字节,与步骤二 中设定的数字量点数和模拟量点数之和相对应,不一致会 加风机房PLC站,具体做法是在西门子Step7主界面内将 原风机房S7项目中整个风机S7—300 PLC站复制到主体 PLC项目,然后打开主PLC硬件配置,增加类型为 CP342—5的DP从站,存储区暂定为DI/D()各4个字节, AI/AO各8个字节,DP地址设定为21。数字量起始地址 为IW0和QWO,模拟起始地址为PIW528和PQW528。 第三步,风机房从站PLC硬件配置。打开风机S7— 报通信错误。根据第五步的设定,M234.0起始的6个点 为精炼炉炉况信息。 第六步,风机房触摸屏画面修改。在原TP170画面上 增加炉况信息显示,这需使用ProTool软件进行相关编 程。炉况信息与相应地址对应,显示于触摸屏上,便于风 机操作人员及时调节风机转速。 300 PI C硬件配置,增加模板CP342—5,网络连接为同一 条Profibus—DP网络,板子工作模式为Slave,地址为21, 与步骤二主站中设定的地址值保持一致。 第四步,精炼炉程序修改。把主PLC内精炼炉炉况 第七步,精炼炉主控室画面修改。在精炼炉主控室 WinCC项目中增加画面,对步骤二中在主PLC中增加的 变量建立变量连接,并在WinCC画面上指示,在相对应 的I/O表中写入,完成风机的启停、升降速。由于WinCC 的报警、趋势记录比触摸屏完善,因此在WinCC上增加 相应的除尘风机转速、电流等的记录,以提高对设备的掌 控能力 相关信息发送到风机PLC。风机房需要显示的精炼炉炉况 信息主要有“A车工作位”、“B车工作位”、“没有钢 包车在位”、“有车而且炉盖已压下”、“正在送电”、 “送电已超过2000kW・h”几个数字量点。对应于步骤二 中地址,在主PLC内采集相应的钢包车限位信息、冶炼 断路器状态信息等,并写人QW0的前6个点地址,即可 4结束语 精炼炉除尘PLC系统与精炼炉本体PLC系统建立通 信后,能够根据精炼炉冶炼情况进行风机调速,从而降低 电能消耗。本次精炼炉除尘PLC系统改造,充分发挥了 设备的软件功能。 完成炉况信息的发送。 第五步,风机房程序修改。在PLC中增加存储区 域,用于保存精炼信息。CP342—5作为从站必须使用西门 子功能块FC1、FC2完成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增加程序 (上接第29页) 零件,到现场后再重新安装A相本体及刀闸连杆,由于现 场安装时间短、厂家技术人员指导不到位,未使用定位销 安装技术人员询问如何判断刀闸是否分合到位,但因安装 工期紧、与厂家沟通不到位等原因未能及时掌握正确的验 收方法,导致验收时遗漏缺陷,未将其列入验收整改通知 单中。 核对分、合闸位置,从而为此次故障埋下了安全隐患。为 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故障,在GIS安装、验收及运维管理 等方面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GIS安装质量,需专门的技术人员现场指 3.4运行管理因素 (1)检查接地开关气室无放电现象,可排除带接地开 关送电的因素;结合调度命令记录、五防流程及送电操作 步骤,可排除因人为误操作而导致短路放电故障。 (2)局放检测手段不够先进实效。该故障GIS设备的 盆式绝缘子为全金属屏蔽且无开窗,内部局放产生的特 高频信号无法传播到外部被外置式传感器采集到,平时 的局放检测只能采用超声局放测量,而超声局放测量无 论在检测灵敏度、有效性及局放类型上均与特高频局放 存在一定差距,可能无法及时监测到疑似存在的局放故 障。 导,由专业施工队伍严格按照GIS安装作业指导书及厂方 提供的安装质量检验卡进行安装,并签名落实到具体的责 任人。 (2)应加强验收环节管理,要求厂家对工程验收人员 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提供验收质量控制作业卡,确保参 与验收的专业班组人员了解验收标准,具备在验收过程中 发现问题的能力。 (3)做好GIS运维管理。预埋GIS特高频局放内置式 传感器,其数量应满足监测要求,建立GIS特高频局放在 线监测系统,以便进行实时监测。 (4)加大运行监测力度。GIS运维部门要加强巡视, 4结束语 通过现场检查及分析,大致找出了此次GIS故障的原 因:故障29022刀闸的三相操作连杆在现场安装过程中A 相联杆未调整到正确位置。据了解,目前绝大部分220kV 利用红外测温、特高频及超声波局放、SF。气体分解产物 测试等相应的检测手段进行测试,严防故障发生。 (5)将问题反馈给上级部门,要求在设备招投标的技 术规范书中明确GIS的整体运输及现场安装要求,确保 质量关键点的可控,防止类似因现场安装导致的故障发 生。 GIS都是整体、整个间隔运输到现场的,现场只进行对接 母线安装;而梅县站GIS运输时拆掉了最高的A相及部分 (编辑 曼宁) 电工技术J 2014 J 8期I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