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学院韩朝学院 姜 哲
一、汉语修辞教学的目的
关于修辞的定义有很多,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提出:“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总是着力探讨下列三个问题,即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修辞部分讲述修辞和语境,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锤炼词语、调整句式的方法,常用修辞格、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语体等。讲授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注意选词炼句,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原则、方法和规律,不断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精练、得体的要求。由此可见,修辞是对语言的加工,力求取得好的表达效果。修辞同语境的关系密切,因此,在修辞教学过程中,语境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修辞同语言的三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要在掌握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好修辞知识。修辞格是修辞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修辞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
二、汉语修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已经明确了修辞教学的目的,但实际教学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一)偏重修辞格的教学,比较突出的有下以三点。修辞格属于积极修辞,忽视其他修辞内容的教学
在教学中比较受重视,学生也比较感兴趣。我们的课堂教学偏重修辞格的教学,对消极修辞重视不够。二)模式化,大学授课课时有限,只重视对个别有代表性例子的分析
教师普遍侧重讲解有代表性的实例,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必须掌握书中的例子,而很少去拓展其他事例,尤其是生活中遇到的鲜活的例子。但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修辞教学要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经典实例的基础上,学会解释生活中遇到的修辞现象,三)学以致用。缺乏对修辞与传统文化关系的分析,不管是积极修辞还是消极修辞,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底蕴不够
某方面的特质,我们应把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到修辞知识的教学中,挖掘修辞的传统文化内涵,使修辞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更具民族性。
(三、一)汉语修辞教学的途径
强调消极修辞知识的教学
修辞包括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方面。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了“修辞和语辞使用的三境界”,即“记述的境界”“表现的境界”和“糅合的境界”。“记述的境界”是“以记述事物的条理为目的”的,使用的常常是消极的手法。消极修辞的特征是:性质是记述的,内容是客观概念,目的只在使对方懂得。正因为消极修辞有这样的特征,所以其必须重理知、1.贵理解,对语言文字的要求必然是平实清真。
从词汇的角度来说,词汇与消极修辞词语的锤炼就属于消极修辞的研究内容。“词语的锤炼,古人叫作 ‘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使语句的表达更加完美,即不仅要求词语用得准确,还要求词语用得得体。”
词语的锤炼还包括同义词的选择。汉语中有很多同义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种类型,同义词存在着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包括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色彩方面的差别以及词性方面的差别。
2.消极修辞要求语法准确无误,语法与消极修辞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准确讲解语法知识,使学生准确掌握词的语法分类、句法成分等知识。在语法单位中,词是造句单位,在语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另外,还要重视同义句式的选择。汉语中的同义句式有: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常式句和变式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选择句式主要根据上下文语境、表达的目的和表达的内容以及句式的修辞功能。我们应引导(学生根据语境恰当选择句式。二)强调修辞知识的运用,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修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辞教学讲理论、讲实例,教师讲的时候学生表示很理解,尤其是一些例子,好多学生都能背下来。但一做习题,或者遇到生活中的修辞现象,学生就很没自信,抓不住重点,这在学生写的论文中就能看出来。究其原因,学生做的练习还是较少,(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三)强调修辞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通过其他方式来拓展练习。语言是文化的镜子,语言是一定民族的精神创造活动的发展传统文化
结果,是人所建立的蕴含着人的全部精神创造的关于特质世界的镜像,传承历史离不开语言。修辞是对语言的加工和调整,我们可以从修辞中探求传统文化。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汉民族的共同心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无不对汉语产生影响。不管是消极修辞还是积极修辞,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某方面的特质。
(((教育探索┆教育教研ASIA-PACIFICEDUCATION117摘 要: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课标、备教法、备过程,还要注意备自己、备细节,“微”也足道。本文从备课细节入手,阐述如何把握细节,提高备课质量,成就有效课堂。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备课;关注细节“微”也足道——关注细节,提高备课质量福建省建瓯市川石乡中心小学 任荣花一、都是耳环惹的祸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年轻的课程,我们是第一批参与者、实践者。一路走来,我们通过各类培训、学习、备课、开课、听课、探究、研讨、交流,不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迷茫,有汗水,也有沉痛的领悟。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大大小小的各类公开课中,有许多的课是因为一些细节而影响效果的。因为“微”,教师在备课中常常忽视;也因为“微”,让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备好的课,最终换来的却是失败。因此,在教学中细节不能忽视,“微”也足道。2011年5月,南平市的“课程教学观摩评比活动”在邵武实验小学开展。其中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远离毒品”,具体内容怎么讲的笔者已记不清,但开课教师那对不断晃动的耳环仍记忆犹新。那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戴着一对银白色的有着扇形吊坠的耳环。教师的课很有激情,随着她的讲解,那对耳环不断地晃动着。课后,笔者和同伴开玩笑说,这节课那对耳环可能惹祸了。果不其然,这节课在评选结果中排名最末。这个结果虽不排除课本身的原因,但就从教师的衣着打扮来说确实不合适,听课教师、评委整节课就看那对银光闪闪不断晃动的耳环了,更何况自控力差的学生呢?教师服饰无小事,“微”也足道。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如果教师穿得过于“新潮”,比如衣服和饰物太过夸张,就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中小学教师职1.消极修辞的文化特征首先,消极修辞是中华传统文化“求实精神”的体现。中国修辞学历来注重实用。“求真务实”是儒家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周易·乾·文言》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里的“修辞”与儒家道德紧密相连。消极修辞强调“明白精确”,追求适用,不计华质和巧拙,这恰好是中华传统文化“求实精神”的体现。其次,消极修辞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抽象思维方式。我国上古汉语的句子都很简单,但战国以后的句法比春秋的句法复杂多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尤其是唐代,人们“逻辑思维的发展在语言结构形式中的具体表现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把要说的话尽可能概括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结构;另一方面就是化零为整,使许多小句结合成为一个大句,使以前那种藕断丝连的语句变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复句中分句的结合就越发严密了。五四运动以后,句子的长度大大增加,一个句子中可以分析出多层定语或多层状语。复句内部分句与分句的意义关系也呈现多层次特点,说理更加严密了。2.积极修辞的文化特征积极修辞指的是修辞格。我们可以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哲学、美学等方面来探索修辞格的传统文化特质。以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为例,模糊性思维、具象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整体性思维、有序性思维等都对汉语修辞格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借代体现了整体性思维和具象性思维。以传统哲学思想为例,婉曲格体现了儒家“致中和”的哲学思想,析字格体现了实用理性哲学,层递格体现了中国人的三元连环辩证思想等。杨荣祥编著的《汉语修辞格文化特征论析》对54个修辞格进行了分类,这54个修辞格包括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归纳的38个和吴士文先生在《修辞格论析》中确认的16个。这本著作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每个修辞格的传统文化特征,找寻修辞格产生与功能发挥的文化依托,角度非常新颖,对修辞教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总之,在高校的修辞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内容讲授的全面性,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修辞水平。参考文献:[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宋振华.现代汉语修辞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陈炯.中国文化修辞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姜哲(1973—),女,满族,辽宁丹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汉语言文学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