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作者: 名字:叶绍翁 年代:宋代
描述: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翻译: 原文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却久久没有人来开。 原文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早已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间难以确证,其创作动机也有很大争议。刘永生《千古名诗千家诗》认为这就是纯粹的记游之作,蔡干军《诗艺引谈》则认为是为赞美高人隐士而作,而林方直、陈羽云《唐宋诗词浅释》则认为是反封建独裁、反压迫的政治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
诗歌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
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云淡风轻的时节。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诗人猜想,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他在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时,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赏析三:艺术特色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很多好处。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突出了重点。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比如“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小扣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动人遐思。其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赏析四:诗歌结构
一、二两句描述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三、四两句讲述诗人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 考点: 一、必背名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解释:
关键词:应怜
大概是感到心疼。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关键词:屐齿
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关键词:小扣
轻轻地敲门。 关键词:柴扉
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