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选一位其他美术老师的教学设计,写一份教学案例分析。(字数在400字以上,严禁抄袭)
线造型的素描(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比较和练习相结合。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第一课时
(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 。
(2) 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 (3) 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4) 讲授新课
1. 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图形素描是以线图形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 (2) 勾画形体的边界。
(3) 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 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 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 (6) 抒写人的情趣。 (7) 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图形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图形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5)立方体与圆柱体
(1) 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60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
(6) 作业要求
1、 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 用3B、和6B铅笔作画,3、 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4、 结构清晰。 (7) 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
以上是一节初中美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课时部分。就这个部分的设计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之一:教学设计环节缺失。
整个教学设计,关键性环节一共有9个。分别是:1、学情分析。2、教学思路。3、教学目标。4、教学重点。5、教学难点。6、课时。7、教学准备。8、教学过程。9、课后
反思。这里每个环节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不应该有所缺失。本课的教学设计各环节缺失严重。如:没有学情分析,没有教学思路,没有课后反思。同时,既然是需要三个课时来完成,那么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都没有明确提出。所以本课的设计问题是明显的。
问题之二:教学过程描述过于简单,无法体现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整个教学中师生互动学习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应该明确一下几个问题,1、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说包含什么样的知识。2、针对问题,教师采用何种策略或者说何种活动形式来完成这一教学问题。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以什么样的活动形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4、在解决这一问题中,我们最终要达到什么效果。如果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缺少这些环节的设计,那么很容易让我们的教学陷入一种混乱的状况。最终只能无的放矢,大凭经验做事了,上完课后我们也只能得到一个模糊的效果概念,根本无法对整个教学工作进行宏观的把握。
问题之三:教学模式有陈旧的嫌疑。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具有发现性或探索性的教学过程。象本课这种掌握方法,培养能力的教学更应该如此。而本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单向的知识传输,然后是学生拿着这些抽象的所谓的知识去完成相应的作业。它基本丢弃了实践操作课的特征。我们都很清楚,美术的很多理论都是搭建在实践操作体验的基础上的,其中的技法理论更是如此。也即是说,美术理论,几乎都是先有操作,再有发现,最后才归纳产生。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缺少必要的师生互动,缺少必要的操作体验,那么这种学习对学生来说,其艰难程度可想而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