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篁堡鱼! 卫生经济研究2015年1期总第333期 北京市康 复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研究 马朝霞 ,赵琨 ,肖月 (1.中国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辽宁沈阳 110001;2.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191) 摘要:探索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提炼其主要措施,并从政策环境和自身建设两个方面分析 其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健全政策、实施双认证制度、加强康复培训、完善医保政策及考核体系、建立以功能改 善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等建议。 关键词: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双向转诊 中图分类号:R19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778(2015)01—0046—03 1.优化政策环境,探索多部门合作机制 原卫生部201 1年颁布了《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 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北京市作为试点之一,初步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建设,将其纳入当地公立医院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 规划,并结合《综合医院康复医疗学科建设与管理指 南》,从市级和区级层面保障康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2012年初,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 发展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康 复护理床位达到0.5张的目标。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根据试点要求积极与财政、 建立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已初现成效。本文总结了 试点评估研究团队2011—2013年对北京市朝阳区康 复医疗服务体系的考察情况,既有经验,也有问题, 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现状 截至2012年,北京市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 机构数和康复床位数均有所增长。201 1年北京市只 有1.16%的医疗机构开展康复服务,2012年上升至 1.25%,新增11家,环比增长12.62%,其中以二级医 疗机构增长最为显著(见附表)。201 1年北京市康复 床位数占比1.98%,2012年上升至2.07%,环比增长 l0.56% 人社等部门沟通合作,组织发改、残联等部门共同探 讨康复体系建设,制定了150项康复评定和治疗收 费项目。 2.盘活区域康复资源,建立服务联网 (1)推动部分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和社区护理 附表 北京市开展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数 院。北京市提出“十二五”期间,将一些医院改建成康 复医院和社区护理院,从2010年开始一些经营状况 欠佳的二级综合医院收治从大医院分流出来的康复 后期患者,提高其床位利用率。北京市小汤山医院转 型后将拿出100张床位作为康复床位,已被确定为 市属大医院中的首家“康复医院”。 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双向转诊模式主要分 为两类:一类是以医联体形式开展双向转诊,如朝阳 区卫生局组建了朝阳医院、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等参加的医疗联盟;一类是以协议形式开展双向 转诊。 二、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亮点 通讯作者。 (2)以二级医疗机构为切入点,三级医疗机构为 龙头,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北京市通过扩建现有康复 医院或改建其它专科医院,在南、北、西三个区域形 成了三个大型康复专科医院,同时规定每个试点区 县至少设置一家试点医院,建立区域医疗共同体,探 索形成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新型服务模式。 46 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研究\马朝霞等 卫生经济研究2015年l期总第333期 以朝阳区朝阳医院和英智康复医院为例,2006 年两家医院以协议形式建立了双向转诊协作机制。 英智康复医院康复治疗师巡诊于朝阳医院临床病 6.采取措施,规范保障机构间双向转诊 (1)制定政策,规范医疗机构间对口支援合作和 双向转诊合作,以保障机构间合作的质量和有序。 房,为患者制定康复治疗计划;临床医师在制定治疗 计划时也邀请康复治疗师参加。朝阳医院和英智康 复医院各自收取患者的治疗费用。 3.弓1进社会资本,开展康复医疗服务 2007年,原北京市卫生局要求北京市所有二级、三级 医院都要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对口支援关系, 将诊断明确、可以在社区进行康复治疗的病人及时 转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3年,原北京市卫生局确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积极引入民营医疗机构开展 定北京博爱医院为北京市康复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 康复服务,并鼓励其发展为康复专科医院。目前,北 中心主任委员单位,并下拨工作经费,鼓励其组建专 京市康复试点医疗机构中有两家民营医疗机构(占 22.22%),有效缓解了政府的资金压力和经营压力, 也激活了康复医疗服务市场,为康复医疗服务市场 提供多种经济主体,促进竞争。 4.关注伤残人群,建立特色残疾人康复保障机制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于201 1年出台了《关于印 发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补助办法的通知》《关于 印发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补助办法实施细则的 通知》,规定残疾儿童少年应接受康复训练与服务, 每月康复费用不足(含)500元的,按实际发生费用给 予补助;每月康复费用超过500元且在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接受康复服务的,其超出部分按实际发生费 用的70%给予补助;在康复服务指定机构接受康复 服务的,其超出部分按实际发生费用的50%给予补 助。北京市及各个区县卫生部门和残联大力宣传,积 极落实。例如大兴区2011年通过了95名16岁以下 残疾儿童进行社区康复训练的补助审批;朝阳区残 联与区卫生局联合启动了“精神残疾人居家与社区 康复项目”,计划为300名精神残疾人提供居家与社 区康复服务、指导工作,帮助精神残疾人重返社会。 5.结合多点执业,开拓多种合作方式 原北京市卫生局于2010年制定了《北京市医师 多点执业管理办法》,明确指出鼓励康复科、精神科、 儿科等专业的医师到综合医院和传染病医院多点执 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力资源利用率。北京市医 疗机构开展双向转诊协作机制的主要方式为专业康 复医师多点执业以及免费床旁早期介入。2009年9 月到2010年7月期间,英智康复医院深入到朝阳医 院开展康复功能评估的患者数为143人,床旁康复 治疗的患者数为1003人;2011年8月到2012年6 月期间开展康复功能评估的患者数为244人,床旁 康复治疗的患者数为1455人,环比分别增长70.63% 与45.06%。 家组开展质控中心的相关工作。 (2)从财政经费上保障双向转诊的开展。北京市 城八区患者在双向转诊过程中可免除挂号费。西城 区财政局拨付了500万元的康复医疗体系专项经 费;区卫生局鼓励建立康复诊疗收费项目,探索支付 制度改革,双向转诊机构之间转诊不设起付线,鼓励 患者在机构之间流动IlJ。 (3)机构之间也积极制定标准,确保双向转诊工 作的质量。朝阳区朝阳医院和英智康复医院制定了 双向转诊的标准,尤其制定了由英智康复医院转回 朝阳医院的标准。 三、存在的问题 1.康复医疗机构严重不足 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等中间性医疗机构发展严重 不足,康复床位紧缺,无法及时、有效地分流大医院 康复期病人和需要长期护理的病人,影响了医疗服 务体系的整体效率。根据北京市卫生“十二五”规划, 康复护理床位数为每千人口0.5张,按2013年常住 人口21l4.8万人计算,应设置康复床位10574张,据 北京市2013年卫生统计报表,全市合计康复床位 3263张,因此尚有69%(7311张床位)的缺口,远不 能满足现有的康复需求。 2.康复专业人才缺乏 康复医学长期不受关注,导致学科发展缓慢,技 术相对薄弱,专业人员稀缺,一方面因为康复专业毕 业人员少,另一方面因为临床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转 岗培训、考取康复医师专业职称所需时间长。根据 2013年人力资源调查表f截止时间为2013年8月22 日)的统计,北京市康复医学专业的执业(助理)医师共 211人,平均每千人口只有0.01名,远不能满足临床 需求。就医疗机构而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才缺 乏较为严重,如朝阳区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医 面积有余,但因无康复专业人才,难以开展康复工 47 北京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研究\马朝霞等 卫生经济研究2015年1期总第333期 作。 3.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识不足 试点调研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和社会对康复医 疗服务的认识不足。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医务人员对临床治疗与康复治疗结合的重要性认识 不足,忽略了早期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康复治疗是一 个长期的过程,部分患者还未意识到康复的重要性, 仍存在“重临床、轻康复”的现象。 4.缺乏绩效考核机制 北京市目前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多为协议式, 如英智康复医院和朝阳医院,两者之间并未建立早 期介入和双向转诊考核机制,仅靠临床医师的自发 转诊。 5.价格机制不健全 首先,康复治疗项目少且价格低,许多康复项目 如持续被动运动仪、减重跑台、电动起立床等尚无相 应的服务项目及价格,许多康复项目尚未列人医保 目录,参保患者使用受到限制。其次,康复治疗的占 比仍较小,药占比很大,英智康复医院患者的药占比 为27.99%。再者,康复医师提供的专业服务价值完全 没有在医疗费用中得到体现,如物理治疗的价格一 般仅4~5元,康复评价和治疗的价格一般仅l0~20 元。 6.医保政策有待完善 一是大部分康复治疗项目未纳入基本医疗报销 范围,部分医保付费机制不符合康复医疗临床需求, 如医保规定部分评估7天或14天才报销一次,而现 代康复理念要求随时评估,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 二是医保定点医院的限制以及医保报销的结算方式 等制约了转诊。三是康复专科医院医保报销政策、平 均住院日和患者次均费用均按综合医院的标准执 行,造成很多康复患者未康复就被迫出院回家,或中 断治疗一段时间后再次人院。 7.功能评分标准有待统一 目前北京市试点医疗机构使用的功能评分量表 尚未统一,使用较多的是Barthel指数量表或改良 Barthel指数量表,但大部分中医医院未使用量表评 定患者的功能改善情况,不便于协调管理医疗机构 之间的康复工作。 四、建议 l-力 强对康复医疗人才的培养 以需求为导向规范康复人才培养模式,有计划、 有步骤地开展康复专业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在职 人员培训等。首先,规范康复专业学历教育,建议政 府及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协作制定符合我国国 情的人才培养计划;其次,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 增加康复医学的内容[21,尝试双认证制度,其他临床 专业的医务人员在康复岗位实习3—5年后若通过相 关理论和实践考试,可补发康复医师证。 2.完善医保政策,合理调整康复医疗服务价格 首先,尽快增补、调整康复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31, 建议医保部门兼顾工伤康复、残疾人康复及老年病康 复等医保报销康复项目的调整、增补。其次,定期评审、 授予符合条件的康复专科医院医保定点机构资格,并 确定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支付方式。再次,学习发达国 家经验,建立以功能改善为导向的康复评定体系,将功 能改善程度与医保报销比例相结合网。 3.加强宣传 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 于学科建设,需要体制改革、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多 个部门联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应利用媒 体增强社会各界、患者及其他人士对康复的认识,充 分认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建议各 级政府真正考虑辖区人口的切身利益,将康复医疗 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 参考文献: [1】肖月,赵琨.关于建立三级康复医疗体系 的思考——基于北京、云南、黑龙江的试点实践 卫生经济研究,2012,(1 1):10—12. [2】王崇一,吴力勇,陈实,等.关于我国康复医 学创新发展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2): l0一l1. [3]马跃,袁雁,许苹,等.浅谈我国康复医 疗服务体系发展现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3,20(1 1):1090—1092. [4]William,J,Haffey,Mark,V,Johnston.A Func- tional Assessment System for Real-World Rehabilita—— tion Outcomes[J1.Foundations of Neuropsyehology, 1999,(2):99-123. 作者简介:马朝霞(1991一),女,回族,河南人,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卫生经济、卫生政策评价、卫 生技术评估。 收稿日期:2014—09—19 (责任编辑叶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