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出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金卷共6页,有四大题,19小题。满分120分(含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 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祝你成功! 一 、学校开展“中医药进校园”活动,班级将制作主题展板进行宣传,请你完成任务。 ( 3 2 分
展板内容 任务
前言 中药入查坛,寻mì(1)▲天地之律。此展如画卷,邀你 共赏草木诗行,领lüè(2)▲本草生灵的曼妙。我们将献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补写育 斑lán(3)▲多姿的植物图谱,诠释《本草纲目》丰厚内涵 言。 (3分) 领你徜徉于中药文化的璀璨宝殿。 【展板一 诗草药韵】 ◎诗文中的草木 (1)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2. 请将展板中的诗句补充 完
整 。 ( 7 分 )
(2)松: A _ ,瑟瑟谷中风。 (刘桢《赠从弟(其二)》) (3)菊: A o (陶渊明《饮酒(其五)》) (4)薇:饿死真吾志, (文天祥《南安军》) (5)柳: (许浑《咸阳城东楼》) ◎药书中的草木 (1)莲产于淤泥,而不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为水没。根、 茎、花、实,凡品难同;清净济用,群美兼得。 (2)松叶、松实,服饵所须;松节、松心,耐久不朽。松脂则 3.展板同时呈现诗文和药 书 又树之津液之精华也。在土不朽,流脂日久,变为琥珀,宜其 中的草木,请以莲或松为例, 可以辟谷延龄。 (节选自《本草纲目》) 简要说明其目的。 ( 3 分 ) 【展板二 药草诗语】 决明 [明]吴宽Q 黄花隐绿叶,雨过仍离披②。 不为杜老③叹,未是凉风时。 服食治目肯°,吾将采掇之。 不须更买药,园丁是医师。 【注释】①吴宽:明代弘治年间礼部尚书 负责礼仪、人才选拔等。②离披:张开,散开。③杜老:指杜 甫。④皆(shěng);眼睛生翳。 语文试题 第1 页(共6页)
4.阅读诗歌和注释,参考习 贴士,为药草“决明”写一贝1 解说词。 (4分)
小贴士:内容包含植物特征、 药用价值和咏物用意等。
【展板三草本华章】 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达尔文 5.补全展板中的注释。 (3 分 ) 6.依据画线句,为本草“白 菊”写一则解说词。(3分) 〔主治〕风眩,能令头不白(弘景)。染髭发令黑。和巨胜、 7. 《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 茯苓蜜丸服之,去风眩,变白不老,益颜色(藏器)。 药学名著,并具有一定的文学 〔发明〕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 色彩。请以展板节选材料为 不落,花槁不零②,味兼甘苦,性秉平和。昔人谓其能除风热, 例,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益肝补阴……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其苗可蔬,叶可啜, (5分) 花可饵,根实可药,囊③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④ 提示:可从体例(编写格式), 有功。宜乎前贤比之君子,神农列之上品,隐士采入酒犟⑤, 语言等角度进行阐述。 骚人餐其落英。费长房言:九日饮菊酒,可以辟不祥。《神仙 传》言:康风子、朱孺子皆以服菊花成仙。《荆州记》言:胡 广久病风羸,饮菊潭水多寿。菊之贵重如此,是岂群芳可伍哉? (选自《本草纲目》,有删减) 【注释】①弘景:与下文的藏器均为古代医家。②零:▲ ③ 囊 :▲④罔不 :▲⑤犟(jiǎ):古代盛酒的器具。 白菊 〔气味〕苦、辛,平,无毒。 结语:中医药与语文 8.关联任务完成的过程,结 合相关材料,写一则结语,概 述中医药与语文的关系。(4 分 ) 二、班级准备编写《小说阅读小词典》,请你参与。(25分)
小 说 阅 读 小 词 典 一、人物形象 1.看客看客是鲁迅笔下常见的人物形象,比如《孔乙己》中的“酒客”、《示众》中的“围 观者”等,这些形象通常都是冷漠、麻木、缺乏同情心和思考能力的旁观者。在其他名著中, 也有看客形象,比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围观群众”。看客形象的刻画,既揭示人性的阴 暗面,也反映当时社会的冷酷。 推荐阅读:《孔乙己》《示众》 2.变色龙 推荐阅读:《变色龙》《合二而一》 …… 二、讽刺笔法 1.白描 ……… 编者:九年级鸿鹄班 语文试题 第 2 页 ( 共 6 页 )
推荐阅读:
合二而一
(俄)契诃夫
您不要相信那些犹大,那些变色龙!在我们这个时代,失掉信心倒比失掉旧手套还容易。 我就失掉了信心!
那是一天傍晚。我坐在公共马车上。我是个地位很高的人,不宜于搭乘公共马车,不过这 一次我穿一件肥大的皮大衣,可以把脸藏在貂皮衣领里。再者,您知道,坐这种马车可以省点 钱。 ……尽管时间很晚,天气很冷,车厢里却坐满人。谁也没认出我来。貂皮衣领使得我成了 incognito\"。 我坐在车上,时而打盹儿,时而打量乘客。 ……
“不,那个人不是他!”我瞧着一个身材矮小、穿着短小的兔皮大衣的人,暗自想道。“那 不是他!不,那就是他!就是他!”
我暗自想着,相信了,却又信不过我的眼睛。 ……
那个身穿短小的兔皮大衣的矮子,非常像我办公室里的一个工作人员伊凡·卡皮统内奇。 ……伊凡·卡皮统内奇是个身材矮小、猥琐而窝囊的人,活在世上无非是为了拾起别人掉在地下 的手绢,为了给人拜年拜节而已。他年轻,然而脊梁已经弯成弓形,膝盖老是往下弯,手上肮 里肮脏,手心恭敬地贴紧裤缝。 ……他的脸似乎被房门夹痛,或者被人用湿抹布揍了几下。那 张脸无精打采, 一副哭丧相。谁瞧见他,都想唱《松明》这首歌,心里不好受。他一看见我, 就索索地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倒好像我要把他吞下肚去,或者活活杀死似的。每逢我责备 他,他总是呆若木鸡,四肢颤抖。
比他更卑贱、沉默、渺小的人,我还没见过。就连比他更安分的动物我也没见过。 …… 身穿短小的兔皮大衣的矮子使我强烈地联想到伊凡·卡皮统内奇:完全跟他一样嘛!只是 这个矮子不像那个那么伛偻,也不显得窝囊,反而举止随便。最可气的是他在同邻座的乘客谈 政治。全车的人都在听他讲话。
“甘必大0死了!”他说着,不住转动身子,挥舞胳膊。“这在俾斯麦倒正中下怀。要知道 甘必大很精明!他会同德国人打仗,要德国人拿出赔款来,伊凡·玛特威伊奇!因为他是天才 嘛!他是法国人,然而他有人的灵魂。很有才能!”
嘿,这个无聊的家伙!
等到售票员拿着车票,走到他跟前,他才不再谈俾斯麦。
“为什么你们的车里这么黑?”他对售票员发脾气说。“你们没有蜡烛还是怎么的?怎么 会乱成这样?可惜没有人来教训你们!要是在国外,你们早就挨骂了!乘客不是为你们服务的, 应该是你们为乘客服务!见鬼!我不明白长官大人们对这种事会怎样看!”
过了一分钟,他要求我们大家都挪动一下。
“你们挪动一下,让出地方来!我跟你们说话呐!给这位太太让出个位子来!你们要有礼 貌!售票员!到这儿来!售票员!你们收了钱,要给人找位子嘛!这太可恶了!”
“这儿不准吸烟!”售票员对他嚷道。
“这是谁不准?谁有这个权利?这是侵犯自由!我不容许任何人侵犯这我的自由!我是自 由人!”
嘿,这个畜生!我瞧着他的嘴脸,不相信我的眼睛了。“不,这不是他!不可能是他!他 不懂‘自由’和‘甘必大’之类的字眼。”
“不用说,这儿的规矩妙得很!”他丢掉纸烟,说道,“跟这些先生一块儿生活简直要命! 他们拘泥形式,死抠条文!形式主义者,庸俗之辈!他们要把人活活地憋死!”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 他听见我的笑声,对我瞥一眼,嗓音颤了一下。他听出我的笑声,大 概也认出我的皮大衣了。 一刹那间,他的背脊弯下去,脸上顿时露出一副哭丧相,说话声停住, 胳膊耷拉下去,手心贴紧裤缝,腿发软。他的模样立刻全变了!我再也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这 个人就是伊凡·卡皮统内奇,就是我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他坐在那儿,把小鼻子藏在兔毛里。
这时候我瞅着他的脸。
“这个猥琐而窝囊的小人物,”我暗想,“难道能说出‘庸俗之辈”和‘自由’之类的字 眼?啊?难道有这种事?是的,他居然说出来了。这种事没法叫人相信,然而又是真的。 ……嘿,
语文试题 第 3 页 ( 共 6 页 )
这个无聊的家伙!\"
经历过这样的事以后,看你还相信不相信这些变色龙的可怜相! 我是再也不相信了。得了吧,你骗不了我!
【注释】①拉丁语:隐姓埋名的人。②甘必大(1838-1882),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内阁。
(选自《契诃夫文集》第2卷,汝龙译)
【人物建档】
9. 阅读小说,将小说人物档案(01号)补充完整。(3分)
伊凡·卡皮统内奇 出处:作家契诃夫《合二而一》 小说 身份: 小公务员 人物 外貌特征:(1)(1分) 档案 相关事件:在公共马车车厢内高声谈论政治、举止随便,看到上级 (01号) 后又变回在办公室的可怜模样。 人物性格: (2)(2分) 【讨论交流】
为完成词条“变色龙”的撰写,同学们展开讨论。
10. 同学建议:小说中的“动词”能传神地刻画人物,我们一起去品味吧!
赏析画线句,分享你的体会。 (4分)
11. 同学提问:文中伊凡·卡皮统内奇和《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都是“变色龙”,作者对
他们的情感态度一样吗?
请结合小说内容做出解答。 ( 5 分 )
12. 同学补充:其他名著中也有“变色龙”式的人物。
根据你的阅读积累,选择一位合适的人物进行阐述。(4分)
温馨提示: 《水浒传》 《儒林外史》 《红岩》 …… 【撰写词条】
13. 参考“看客”词条,综合以上过程,撰写“变色龙”词条。(4分)
14. 在《小说阅读小词典》“讽刺笔法”条目中,你觉得还可以增加哪个词目?请结合本文与
读过的其他讽刺作品阐释该词目。 (5分) 三、班级开展思辨性阅读活动,请你参加。(20分)
以专家意见作为证据可靠吗 [美]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
(1)你每天都会遇到诉诸各种类型的专家意见的论证,你别无选择,只有依赖他们,因为面 对纷繁复杂的生活,我们只能在某几个方面有所作为,要深入探究其他方面的信息,我们既没 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2)你要记住,专家常常也会犯错误,并且他们内部也常常意见不统一。下面这些取材于《专 家如是说》一书的例子就清楚地表明专家观点的不可靠。
“我想电脑在全球大概只卖得出去5台。”
——托马斯·沃森,IBM 董事长,1943年
“录像机占领任何市场不会超过6个月。人们很快就会厌倦每天晚上盯着个央板箱看。”
——达里尔F. 扎努克,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总裁,1946年 语文试题 第 4 页 ( 共 6 页)
(3)上述引用的话提醒我们,当立论者引述专家意见的时候,我们需要问一些批判性问题。 我们要问一问:“我们为什么要相信这个专家?”说得更具体一点,我们应该对专家追问下面 这些问题。
(4)对于所谈论的主题,该专家拥有的专长、训练或特别知识到底有多少?这个主题是不是 他潜心研究多年的主题?或者,这个人有没有与此主题相关的丰富经历?
(5)这个专家所处的地位是否使其有特别好的渠道来获取相关事实?比如说,对于他所断言 的事,他是否涉足其中并拥有第一手资料?总体而言,比起通过第二手资料获得信息的专家, 你应该对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专家更有信心。
(6)有没有较好的理由让人能够相信,相对而言,专家更难遭受各种歪曲的影响?可能影响 证据呈现方式的因素非常多,包括个人需求、先前的预期、 一般看法、态度、价值观、相关理 论和意识形态,等等。例如,如果一所公立大学的校长被问及削减教育经费是否会对大学造成 不利影响,他十有会回答“有影响”,并给出一大堆过硬的理由。也许他对现状的见解不 偏不倚,但由于他所处的职位,我们需要考虑,有没有可能他找出这些理由只是为了证明他自 己的偏见。
(7)我们所说的抱有偏见或心存歧视,意思是我们在寻找证据之前,就先对事情的好坏有了 强烈的个人感受,以致干扰了我们公正地评价证据的能力。因为几乎在我们所有的判断中都会 有很多让我们产生偏差的因素,所以我们很难期望一个专家完全不带任何偏见。不过,我们从 某些专家那里可以比从其他专家那里少得到一些偏见,并且尝试通过搜寻关于专家在这个主题 上个人利益的信息来确定这类偏见。例如,如果一个专家从他提倡的某些行动中获得较大的经 济利益时,我们就要特别当心。
(8)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怀疑专家的个人利益有可能影响到他的公正性,就断然抛弃一个断言。 我们可以采取的有效步骤是检查一下,看看那些持不同观点、不同预期、不同价值观和有不同 利益的各路专家是否同意他的断言。因此,问一问这个问题会有好处:“这个专家是不是因为 经常做出可靠的断言而名声在外?”
(9)当你在互联网上遇到事实断言时,你会特别关心专家的可靠程度。在网上,几乎每个人 都可以变成潜在的“权威人士”,人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断言满天飞。电脑并没有内置的处 理器来评价这些断言。这显然是个“买方注意,上当自负”的情况!
00对书籍、家居产品、餐饮、度假胜地、酒店、公司和服务质量的评论日益给人们带来一 种关于其可靠性的幻觉,尽管很多评论常常是通过伪造和买卖的手段得来的。研究发现,在很 多网站,多达1/3的评论都是伪造的,换句话说,评论者对自己评论的东西根本就没有直接的 知识,或者对它有着强烈的个人偏见。图书的作者可以花钱购买好评。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评 论的主要目的是推广产品,而不是客观告诉消费者具体的情况。因此,你需要寻找一些标志, 证明那些证言和专家说法是值得相信的,而不是假冒的。
(ID你应该努力了解网站的建设目的、信誉以及相关的发帖者的经历,并了解他们提供的那 些用来支持其结论的论证的质量。尤其要注意他们的论证结构。检查一下网站是不是与其他声 誉较高的网站有关联或者有链接。
02网站可能不可靠的线索还包括一概而论情绪化而非小心求证的断言,完全一边倒的观点, 缺乏第一手证据,将道听途说的证据拿来就用,以及大量的论证谬误。最后,你应在不同网站 搜寻有关同一主题的证据。
(选自《学会提问》,有删改)
语文试题 第 5 页 ( 共 6 页 )
本文选自《学会提问》 一书,请推测本文可能出自下列哪个选项中的章节,并结合文章内 容阐述理由。 (4分)
A. 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B. 证据的效力 C. 正确提问的益处和方法
在书的第七版中本文只有前9段,后续版本增加了40至02段,联系全文分析作者这样增加 的原因。(4分)
下图是某同学在自媒体平台搜到的关于学习方法视频的截图。请运用本文所学,从不同角 度追问两个问题,帮助他辨识该专家意见的可靠性。 (4分)
我的追问
其续
语文基础抓这两点就够 了1.养成定期复习的…
〇151
读完本文,你有阅读全书的意愿吗?联系你阅读本文的体验与生活实 际,写一段话阐述你的想法。 (8分)
要求:①观点明确,条理清晰;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 云用语言;③150字左右。
班级开展写作活动,请你参与。 (40分) 根据要求写作。(40分)
一支笔加上一张纸,可以创造出什么?
一个学科与另一个学科相遇,跨学科学习能带来怎样的收获?
“东鹏特饮”携手“帆书”(原樊登读书)开启联名新玩法,通过跨界联名能否为品牌增值?
……
“1+1>2?”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选择以下一个任务进行写作。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发挥联想与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任务三】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 (1)标题自拟,文体自选; (2)不少于600字; (3)不得套作、抄袭; ( 4 ) 不 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语文试题 第 6 页 ( 共 6 页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