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评价有感
作者:王鹭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02期
摘 要:教师可以在教学评价中总结得失、提升自我。品德课中的教学评价可以促使授课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内容、步骤和环节,从而改进教学。一堂优秀的品德课,要求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材资源的合理化运用、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处理。只有评价者对课堂的这四个要素进行全面的综合评定,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参数,有助于师生的共同提高。
关键词:品德课堂;教师;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就是评价者对授课教师教学的过程及课堂下的效果,根据授课者教学目的的达成度和教学原则的实施度的完成情况,利用多种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变化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多方面的评定,从而给授课教师提供信息,帮助其改进教学。教学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被评价对象作出了某种资格证明。
要想汲取他人所长,从他人的教学评价中获益,那么自身对教学评价就应该有所认识。而这种先决条件是自身对品德课的教学评价内容有所了解。那么,评价一堂品德课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或者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去接受评价者的诚恳意见与建议呢?思索良久,我认为评价一堂品德课是否优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评价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规定:一堂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划分为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三个层面。三者之间呈现的是一种梯度向上的态势。也就是说对学生的要求是层层上升,而不是平行无坡度的。假如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那就像给执教者点亮了一盏明灯,使这堂课有了清晰的方向指引。所以,我们在对一堂课进行评价时,首先关注的就应该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不同也就直接导致了教学环节安排的差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结合本课特点及大纲对一年级学生的教育要求,才能突出其教学目标的重点,上出具有学生年龄特色的课。
二、评价教学重点难点是否准确
教学重点是一堂课的灵魂,在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是一堂课的核心。它能带动全面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难点是指教学中学生由于受到现有知识基础、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而不容易认知和理解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它在一堂课中往往扮演一根难啃的肉骨头角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尝到骨髓的精华。所以,执教者在设计时,必须斟酌思量,抓住课堂的重难点。
三、评价教材资源利用是否合理
本着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的题材上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我们除了利用好课本上的教育资源外,还应围绕教学目标积极挖掘新的教育资源。如,《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
此,品德课在教学设计上本着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通过创设不同方面的“情境感受”,来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学习快乐。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利用教材资源。现在的品德课堂要求教师在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情境感受”,创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儿童进入或重新进入自己真实的生活,进行有意的观察、感受、体验、分析与反思。借助活动,淡化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的界线,还原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感受”,引导学生关注与创造自己的生活,让教学变得真实而有效。 四、评价教学过程是否最优化
同样的教材资源如果组合不同,那么起到的效果可能会大相
径庭。品德课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个促进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这种过程需要优化的教学过程来实现。那么,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呢?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环节应该遵循小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所以,教学过程应是“激趣导入—学文明理—激情深化—拓展导行过程”的有机统一。这样就能使教学思路明晰、一脉相承,就能使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联结顺畅,就能使教学结构完整,有明确的教学环节,形成教学高潮。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面和手段的相配合,追求最优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上好一堂品德课,让品德教学发挥它的最大作用,使品德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的提高,教师就一定要认真做好品德课的评价工作,不管是自我评价还是他人评价。通过教学评价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使自身的教学水平一步一步踏上新的台阶。只有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品德课堂才会焕发出生机,我们的学生才能接受一次次纯净的教育,思想品质得到不断的提 高与升华。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0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方晓波,陈光全.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6.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前店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