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UL758 中文0

UL758 中文0

来源:爱go旅游网
电器布线电线电缆 及其试验方法

Standard for Appliance Wiring Material

UL 758/2000

上海电缆研究所电线电缆信息中心

目录

导论……………………………………………………………………4

1范围.……………………………………………………………4 2总则.……………………………………………………………5 结构……………………………………………………………………7

3总则.……………………………………………………………7 4材料.……………………………………………………………21 5导体.……………………………………………………………21 6光纤元件.………………………………………………………36 7绝缘.……………………………………………………………37 8护套.……………………………………………………………46 9填充物.…………………………………………………………46 10被覆层.………………………………………………………..47 11屏蔽.…………………………………………………………..47 12缆芯.…………………………………………………………..48 13外护套.………………………………………………………..49 性能.…………………………………………………………………..56 热学和化学性能试验….……………………………………………..56

14末老化和空气烘箱老化绝缘和护套的物理性能…………..56 15浸油老化绝缘和护套的物理性能…………………………..56 16耐汽油绝缘和护套的物理性能……………………………..58

17耐日光绝缘和护套的物理性能……………………………..58 18导体腐蚀性试验……………………………………………..58 19变形试验(仅适用于热缩性和XL级材料)…………………59 20空气烘箱处理后柔韧性测试………………………………..61 21热冲击试验(仅适用于热缩性材料)……….………………..61 22低温弯曲试验……………………………...………………..62 23脱层试验…………………………………...………………..63 24绝缘回缩试验-仅用于特种等级电视线…..………………..63 25耐臭氧试验-仅用于特种等级电视线……..………………..64 机械性能试验……………………………………….………………..65

26耐压裂试验(机械损坏等级B)…………………………..65 电器性能测试………………………………………………………..67

27导体电阻试验……………………………………………….67 28介电试验,方法I…………………………………………...68 29介电试验,方法II…………………………………………..71 30介电试验,方法III………………………………………….72 31高压直流线介质耐电压试验,方法I………………………73 32高压直流线介质耐电压试验,方法II……………………...74 33高压切通试验,仅用于特种电视线……….………………..75 34室温水中短期绝缘电阻试验(潮湿场所缴AWM)………77 35室温水中长期绝缘电阻试验(潮湿场所缴AWM)………77 36温度校正糸数(潮湿场所缴AWM)………………………79

37电容和相对电容率试验(潮湿场所缴AWM)…………….83 37A稳定因数(潮湿场所缴AWM)…………………………..83 燃烧性能试验…………………………………………………………..84

38用途等级I的水平燃烧试验………………………………….84 39用途等级II的垂直燃烧试验…………………………………84 40 VW-1燃烧试验………………….…………………………….84 41 FT1燃烧试验………………………………………………….84 42 FT2燃烧试验………………………………………………….84 制造和生产试验………………………………………………………..85

43导体连续性试验……………………………………………….85 44 火花试验………………………………………………………86 标志……………………………………………………………………..88

45AWM的表面标志………………………………………………88 46标牌,线盘或纸箱上的标志………………………………….88 47多重标志………………………………….……………….……89

导论 1范围

1. 1本标准适用于电器布线线缆(AWM),这些布线线缆可以是单芯电线、多芯电缆、光纤或用作多芯电缆构件的绝缘线芯和光纤元件。

1. 2适用于本标准的电器布线线缆(AWM),仅用作工厂安装布线,它们可以是电器或其它设备外壳内的布线(内部布线),或电器之间的互连线(外部布线),或作为多芯电缆的构件用于进一步加工。

1. 3本标准不适用于目前由美国国家电气规程(NEC)NFPA70纳入的任何电线、电缆或软线,如果它们在拟用于的最终产品的安装说明范围外不打算按NEC规程敷设在建筑或结构中的话。

1. 4适用于本标准的电器布线线缆(AWM),最低工作温度为60℃(140°F)干燥环境,最低额定电压为30V。导体规格从50AWG~2000kcmil不等。完全由光纤元件组成的电器布线线缆或由导线与光纤元件复合组成的电器布线线缆,也适用于本标准。

1. 5本标准不涉及任何光纤元件或光纤元件组的光学性能。

1. 6除了上述结构的电线电缆外,本标准还建成立了评件特殊结构电线电缆的导则,这些电线电缆由于拟用于的最终产品的性质不需要满足通用电器布线线缆的全部要求。

1. 7电器布线线缆(AWM)的最终验收,取决于它在符合适用标准的完整设备中的使用。

1. 8如果一种包含新型与本标准要求不同的性能、特性、部件、材料或体系的产品有引起火灾、电击或人员伤亡的危险,应按相应的部件或成品的附

加要求进行评估;这是保持产品达到标准预期的允许的安全水平所必需的。性能、特性、部件、材料或体系与本标准特定的要求可规定矛盾的产品,不能鉴定为符合标准。如果认为合适,可按照本标准的制事实上、修改和实施方法建议和进行标准的修改。 2. 总则 2.1部件

2.1. 1除了2.1.2条注明的情况外,适用于本标准的产品的部件应满足寻于该 部件规定的要求。

2.1.2下列部件不需满足本标准的特定要求:

a) 具有在适用于本标准的产品的部件使用中不需要的性能或特性; b) 被本标准的一项要求代替。

2.1.3部件在使用中应符合为拟订的使用条件而建立的认可额定值。 2.1.4某些特定的部件被认为是结构性能不完整可功能受限制的部件。这类部件只应在限定的条件下使用,例如在不超过规定极限的温度下使用,而肯只能在那些对于它们认可的特定条件下使用。

2.1.5为拟订的用途而评价的聚合物材料,可用于表2.1所列的绝缘和护套。

表2.1电线电缆用聚合物材料及其AWM额定值

AWM额定值 耐日光

W60C(60℃潮湿)

W60C或W75C (60℃或75℃潮湿) W60C或W75C (60℃或75℃潮湿) W60C或W75C或W90C (60℃、75℃或90℃潮湿)

绝缘平均厚度 in 0. 030

0. 030 0. 030

0. 015

0. 015

mm 0. 76 0. 76 0. 76 0. 38 0. 38

额定耐日光720小时的PVC或TPE

外绝缘或护套

额定用于TW型热塑性绝缘线的PVC

绝缘 额定用于THW或THHW型热塑性绝

缘线的PVC绝缘

额定用于THWN型热塑性绝缘线的

PVC绝缘

额定用于THWN-2型热塑性绝缘线的

PVC绝缘

混合料用途和/或额定值

2.2测量单位

2.2. 1如果一个测量值后面跟着括号中的以另一种单位标出的测量值,第二个测量值可以仅是近似值。第一个标出的测量值是标准要求。 2.2.2除非另有规定,本标准所述的所有电压值皆为均方根值。 2.2.3如果一项要求适用于公制单位,则应使用公制单位校验的设备。 2.3未注明日期的参考文献

2.3.1本标准中引用的未注明日期的规程或标准,应视为该规程或标准的最新版本。

2.3.2如果本标准中某处使用“UL1581”一词,应参阅“电线、电缆的软线参考标准”(UL1581)的指定条目。 3结构 3. 1总则

3.1 表3.1和表3.2分别列出了AWM或特定的最终产品的等级和使用参数的代码和代参政的释义。

3.2 表3.3~3.9为典型的AWM导线的结构细则和基本试验方法的索引表。

表3.1

等级和用途代码a

额定用途 机械等级

干燥场所 额定温度

f

特殊性能分

额定电压d

阻燃等级e

级(一种或数种)

I-内部布线b

I-外部布线b

F-进一步加工,仅组装过AWM电缆中

S-特种用途,见标牌上的标志

A-未评估 A-正常搬运 C-特种用途,见标牌上的标志

额定温度以℃表示,最低额定温度60℃

额定电压以V、KV或KVDC表示,最低电压30V

OF-仅包含光纤元件的光缆

VM-包含不同额定电压绝缘线芯的电缆;见标牌上的标志

H-水平燃烧试验

V-垂直燃烧试验

VW-1垂直电线燃烧试验 FT1 FT2 NR

O60C-耐60℃油

O75C-耐80℃油

O80C-耐80℃油

W60C-潮湿60℃

W75C-潮湿75℃

W90C-潮湿90℃

G-耐汽油

SUN RES-耐日光

OFM-电缆除了导电线芯外还包含光纤元件

表3.1(续)

额定用途 机械等级

干燥场所 额定温度f

额定电压d 阻燃等级e

特殊性能 分级

(一种或数种) SHIELDED-(非强制性),采用一层或数层屏蔽的AWM的标志

TAG-见标牌上标志

a. 代码使用例示:I B 80C 300V VW-1 O60C

b. 额定用途I 的AWM可用于额定用途F的场合。

c. 额定用途II的AWM可用于额定用途I和额定用途F的场合。 d. 除非另有规定,指交流均方根值V。适用的额定电压见表44.1. e. 可使用一种或数种阻燃等级。 f. 适用的额定温度见表7.3。

表3.2

等级和用途代码的释义

额定用途

I II F S

内部布线—被设备外壳等完全包围,不封需采用整体式或非整体式 护套,要求阻燃等级H,也可以用于额定用途F的场合。 外部布线—部分或全部暴露在设备外,包括互联电线电缆,需要 采用整体式或非整体式护套,要求阻燃等级V,也可用于额定用 I和F的场合。

用于进一步加工—仅拟组装进额定用途I,II和S的AWM中。 特种用途布线—拟在特种用途场合附设,可能要对特殊性能分级 进行评估或放弃通用I类(内部布线)或II类(外部布线)AWM 的某些线路构性能要求。成品AWM的标志或是线盘上需要标明特 种用途。

不评估

进行正常搬运评估(见7.3.1.3) 附加用途;见标牌标志

干燥场所额定温度以℃表示,AWM最低干燥场所额定温度为60℃, 对于全部由光纤元件组成的AWM,对护层和护套进行额定温度的 评估。

全部由光纤元件组成

额定电压以V,KV或是KV DC表示,所有AWM电线电缆的最低交 流工作额定电压为30V,交流电压峰值限于有效直流电压。 由于不同额定电压的线芯组成的多芯电缆,,见标示牌标志 水平燃烧测验 垂直燃烧测验 VW-1燃烧测验 FT1燃烧测验 FT2燃烧测验 不按阻燃性分级

耐油60C-绝缘评定为可曝露在先60C油中。如果只有护套电线电缆的

护套或是绝缘和护套评定为可曝露在先60C油中,必须在线盘或标志上注明,在这种情况下,代码中必须包含特殊性能分级S。

耐油75C -绝缘评定为可曝露在先75C油中。如果只有护套电线电缆的

护套或是绝缘和护套评定为可曝露在先75C油中,必须在线盘或标志上注明,在这种情况下,代码中必须包含特殊性能分级S。

耐油80C绝缘评定为可曝露在先80C油中。如果只有护套电线电缆的

护套或是绝缘和护套评定为可曝露在先80C油中,必须在线盘或标志上注明,在这种情况下,代码中必须包含特殊性能分级S。

机械等级

A B C ℃

干燥场所额定温度

额定电压

OF -V,-KV -KV DC VM 阻燃等级

H V VW-1 FT1 FT2 NR

特殊性能分级-非强制性(可采用一种或是数种等到级) 060C

075C

080C

W60C W75C W80C W90C G

潮湿场所额定60C-绝缘评定为右长期浸入60C水中。 潮湿场所额定75C-绝缘评定为右长期浸入75C水中。 潮湿场所额定80C-绝缘评定为右长期浸入80C水中。 潮湿场所额定90C-绝缘评定为右长期浸入90C水中。

耐汽油-成品AWM评定为可长期浸入室温的汽油中。

SUNRES或 最外层的绝缘,护套或是护套评定为可长期浸入曝露在日光中。 SUNLIGHT RESISTANY

OFM 表明AWM除了导电线芯外包含光纤元件。

SHIELDED 非强制性–标明成品AWM包含一层或是两层屏蔽的标志。 特殊性能分级–非强制性,除非另有规定(可采用一种或是数种等级)

TGA

特殊性等级–见标示上的用途或是拟定用途,表明AWM评定为标志中 规定的特殊性电压或是额定用途。特殊用途可能需要做不同于本标准规 定的试验,或是放弃本标准规定的一些试验,或二者,依最终用途而定。 特殊性用途,等级和拟定用途的例子:

1》 类似(填入UL列出的型号或是类别:SVT软线,CM通信电缆等)型号

的AWM,除了(填入作为例外的要求)以外–该结构电线电缆已按UL

标准(填入UL标准号的标题:UL62软线和装置线等)的试验要求进行了评估。

2》 电话话筒软线–要求阻燃等级H,即使它是外部用电缆。 3》 密封型布线–该结构电线放弃所有阻燃试验要求

4》 高压电视线–拟用于电视设备绝缘,要求VW-1阻燃等级。 5》 X光设备电缆–该结构电缆允许外护套内容纳不同额定电压的

绝缘线芯。

4材料

4.1 AWM中使用的每种材料应与该电线电缆中所有其它的材料相同

4.2由于材料右能不相容,苯乙烯类热处理弹性体如果可能与PVC直接能性接触的话不适用于软线.隔离层是一种防止直接接触的允许的方法.其它可能不相容的材料组合尚未发现.

表5.2 导体外形尺寸

导体规格 AWG

mil

实心导体直径

标准值

(mm)

mil

最小值

(mm)

cmil

标准值

(mm²)

cmil

绞合导体直径

最小值

(mm²)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0.99 1.11 1.24 1.40 1.57 1.76 2.0 2.2 2.5 2.8 3.1 3.5 4.0 4.5 5.0 5.6 6.3 7.1 8.0 8.9 10.0 11.3 12.6 14.2 15.9 17.9 20.1 22.6 25.3 28.5 32.0 35.9 40.3 45.3

0.0251 0.0282 0.0315 0.0356 0.0399 0.0447 0.051 0.056 0.064 0.071 0.079 0.089 0.102 0.114 0.127 0.142 0.160 0.180 0.203 0.226 0.254 0.287 0.320 0.361 0.404 0.455 0.511 0.574 0.643 0.724 0.813 0.912 1.02 1.15

0.98 1.10 1.23 1.39 1.55 1.74 1.98 2.18 2.48 2.77 3.07 3.47 3.96 4.46 4.95 5.54 6.24 7.03 7.92 8.81 9.9 11.2 12.5 14.1 15.7 17.7 19.9 22.4 25.0 28.2 31.7 35.6 40.0 44.9

0.025 0.028 0.031 0.035 0.029 0.044 0.050 0.055 0.063 0.070 0.078 0.088 0.101 0.113 0.126 0.141 0.158 0.179 0.201 0.244 0.251 0.284 0.318 0.358 0.399 0.450 0.506 0.568 0.637 0.717 0.805 0.904 1.016 1.140

0.980 1.23 1.54 1.96 2.46 3.10 4.00 4.84 6.25 7.84 9.61 12.2 16.0 20.2 25.0 31.4 39.7 50.4 64.0 79.2 100 128 159 202 253 320 404 511 640 812 1020 1290 1620 2050

0.000497 0.000624 0.000768 0.000993 0.00125 0.00157 0.00203 0.00245 0.00317 0.00397 0.00487 0.00621 0.00811 0.0103 0.0127 0.0159 0.020 0.0255 0.0324 0.0401 0.0507 0.0647 0.0804 0.102 0.128 0.162 0.205 0.259 0.324 0.412 0.519 0.653 0.823 1.04

0.980 1.21 1.51 1.92 2.41 3.04 3.92 4.74 6.13 7.68 9.42 11.9 15.7 19.8 24.5 30.8 38.9 49.4 62.7 77.6 98 125 156 198 248 314 396 501 627 796 1000 1264 1588 2009

0.000486 0.000613 0.000765 0.000973 0.00122 0.00154 0.00198 0.00240 0.00311 0.00389 0.00477 0.00603 0.00796 0.0100 0.0124 0.0156 0.0197 0.0250 0.0318 0.0393 0.0497 0.0633 0.0790 0.100 0.126 0.159 0.201 0.254 0.318 0.404 0.509 0.641 0.807 1.02

表5.2(续)

导体规格 AWG

mil

实心导体直径

标准值

(mm)

mil

最小值

(mm)

cmil

标准值

(mm²)

cmil

绞合导体直径

最小值

(mm²)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1/0 2/0 3/0 4/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900 1000

50.8 57.1 64.1 72.0 80.8 90.7 101.9 114.4 128.5 144.3 162.0 181.9 204.3 229.4 257.6 289.3 324.9 364.8 409.6 460.0 / / / / / / / / / / / / / /

1.29 1.45 1.63 1.83 2.05 2.30 2.588 2.906 3.264 3.665 4.115 4.620 5.189 5.827 6.543 7.348 8.252 9.226 10.40 11.68 / / / / / / / / / / / / / /

50.3 56.5 63.5 71 80 90 101 113 127 143 160 180 202 227 255 286 322 361 406 455 / / / / / / / / / / / / / /

1.278 1.435 1.613 1.81 2.03 2.28 2.56 2.88 3.23 3.63 4.07 4.57 5.14 5.77 6.48 7.27 8.17 9.17 10.30 11.56 / / / / / / / / / / / / / /

2580 3260 4110 5180 6530 8230 10380 13090 16510 20820 26240 33090 41740 52620 66360 83690 105600 133100 167800 2116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900 1000

1.31 1.65 2.08 2.63 3.31 4.17 5.261 6.631 8.367 10.55 13.30 16.77 21.15 26.67 33.62 42.41 53.49 67.43 85.01 107.2 127 152 177 203 228 253 279 304 329 355 380 405 456 507

2528 3195 4028 5076 6399 8065 10172 12828 16180 20404 25715 32428 40905 51568 65033 82016 103488 130438 164444 207368 245 294 343 392 441 490 539 588 637 686 735 784 882 980

1.28 1.62 2.04 2.58 3.24 4.09 5.16 6.50 8.20 10.34 13.03 16.43 20.73 26.14 32.95 41.56 52.42 66.08 83.31 105.1 124.1 149.0 173.8 198.6 223.5 248.3 273.1 297.9 322.8 347.6 372.4 397.2 446.9 496.6

表5.2(续完)

导体规格 AWG

mil

实心导体直径

标准值

(mm)

mil

最小值

(mm)

cmil

标准值

(mm²)

cmil

绞合导体直径

最小值

(mm²)

1100 1200 125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750 1800 1900 20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00 1200 125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750 1800 1900 2000

557 608 633 659 709 760 811 861 887 912 963 1010

1078 1176 1125 1274 1372 1470 1568 1666 1715 1764 1862 1960

546.2 595.9 620.7 645.5 695.2 744.9 794.5 844.2 859.0 89.38 943.5 993.1

5. 5接头

5.5.1实心导体或是绞合导体的一根单线的接头,不得改变实心导体单线 或绞合导体的直径。在不需要弯曲的使用场合,绞合导体可作为整 体制作接头或通过每根单线连接制作接头。在需要弯曲使用场合, 绞合导体应通过使每根单线连接制作接头。导体的接头只能在包覆

接头的绝缘应与剥除的绝缘相同用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紧压或压缩绞合导体的接头应在紧压或压缩加工之前制作。

5.5.2对于由中央线芯和围绕中央线芯的一层或几层绞合单元(一次组合)

组成的复绞导体,每个绞合单元应作为整体制作接头,接头的间距应至少为2个节距.

5. 6电阻

5.6.1任何长度的绝缘导体的直流电阻如果以欧姆每千英尺导体(Ω/1000ft)

或欧姆每公里导体(Ω/KM)为单位,导体的电阻不得大于UL1581第30节:“导体直流电阻”列出的20℃(68ºF)或25℃(77ºF)下的最高电 阻(标称值X1.02),按UL1581第三产业7节:导体电阻试验进行测试. 5.6.2 如果导体长度不以5.6.1条规定为单位,电阻的计算应参考表5.1列

出的最新牌本的适用ASTM的标准.

5.6.3 对于不是非曲直100%导电率的导体,将无镀层铜导体的最高电阻乖

以100与该导体的导电率百分之比得出最高电阻值.例如确定期12AWG(6350cmil或是3.31mm²)40%导电率实心铜包钢导体的最高电阻时,方法如下:

a ) R[20℃(68ºF)下12AWG铜包钢]=R(20℃(68ºF)下12AWG铜)x

100/40= R(20℃(68ºF)下12AWG铜) x2.5

b) R(20℃(68ºF)下12AWG铜)=1.62Ω/1000FT或5.31Ω/km c) R[20℃(68ºF)下12AWG铜包钢]=1.62x2.5=4.05Ω/1000F或是 5.31x2.5=13.28Ω/km

5.6.4 允许使用导电率不小于80%的特种铜合金导体,如果成品电线电缆 适合该用途,导体的截面积足以给予该导体不小于80%标准导体的 导电率且标志上注明该导体的标称AWM尺寸的话。

5.7绞合

5.7.1绞合导体使用的绞合方法应满足5.7.2-5.7.6条的要求。

5.7.2 组成绞合导体的单线一般应制成相同的直径,但不一定等于任何

AWG号或是其它标准线规号的直径。同心绞合导体的各单线不要求

具有相同的直径。

5.7.3本节所述的软退火铜或是铝合金19根组合圆线单一节距绞合导体,应

具有圆形截面积和如下结构: a) 一根直线状中心单线

b) 由6根单线组成的内层,这6根单线节距相同且单支线径相同。 c) 由12根单线组成的外层,其中6根具有相同的外径,这6根单

线与另外地人6根具0.732x中心单线直径的单线交错,外层所有 12根单线具有与内层6根单线相同的节距和绞合方向(UL1581表20.6)

不要求任何其它绞合导体具有特定单线组合,但简单束绞合(单线不扭绞)方法不得用于全部或是部分导体结构。单束合束绞导体中的单线的节距不得大于表5.3所列的数值。单束合束绞导体中的单线的绞合方向应为左绞。UL1581表 210.2列出的任何绞合方式除紧压绞合和单束合束绞外,应满足5.7.5或5.7.6的要求。在所有的情况下,外层的绞合方向应为左绞。

表5.3

单束合束绞铜导体的最大节距

AWG规格 28或以上

26 24 22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In 0.5 0.50.6 0.60.7 0.70.8 0.81.25 2.0 2.0 2.0 2.0 2.5 3.0 3.5 4.0

(mm) 13 15 18 20 32 51 51 51 51 64 76 89 102

5.7.4紧压绞合导体应为圆导体,由一根中心金属线(单线)和一层或数层螺旋状绞合的金属线(单线)组成。紧压绞合铜导体应由无镀层的单线组成。紧压绞合铝导体的各绞合层应具有相同的绞合方向(单向左绞)。紧压绞合铜导体就要么为单向左绞要么使相邻绞合层绞合方向相反(同心绞合且外层左绞),每个绞合

层应通轧制、拉制或其它压制方法使原先为圆形或部分预成型的单线变成密切配合的形状以便基本上填充单线间原先存在的空隙。每个绞合层应先进行紧压然后再包覆下一个绞合层。每个绞合层(包括最外层)应具有基本上光滑、圆整的外表面。对于1AWG~1000kcmil规格的导体,最外层单线的节距应为该层外径的8~16倍。对于50~2AWG规格的导体,最外层单线的节距应为该层外径的8.0~17.5倍。

5.7.5压缩绞合导体应为圆导体,由一根中心金属线和一层或数层螺旋状绞合的金属线组成。可使相邻绞合层绞合方向相反或采用单一节距绞合或单向绞。在所有情况下,最外层的绞合方向应为左绞。一层或数层的单线应通过轧制拉制或其它方法略微压缩使原先为圆形的单线变成其它各种形状以便部分填充单线间原先存在的空隙。

5.7.6除紧压绞合导体或单束合束绞导体外,UL1581表210.2所列的每种绞合导体应满足下列各项条件:

a) 对于规格为6AWG~2000kcmil除复合单一节距或压缩单一节距或压

缩单向绞导体外的导体,相邻合层中的单线、绞合单元或复绞单元的绞合方向应相反。由束绞或同心绞单元组成的复绞导体,可为单向绞或换向绞。所有单向绞和换向绞的最外层应为在绞。

b) 对于复绞导体中的束绞单元,如果它们预先加工成复绞构件然后绞

合成成品导体,则构件中的各束绞单元的节距不得大于束绞单元外径的30倍。

c) 对于复绞导体中的同心绞单元,一个绞合单元中的各单线的节距为

该层外径的8~16倍。各绞合单元中单线的绞合方向应使得相邻层绞合方向相反。

d) 19根组合圆线单一节距绞合铜或铝导体的两层中的单线,均应具有

成品导体外径8~16倍的节距。此外37根以下同心绞或压缩绞导体中每层的单线,应具有如下规定的最大节距: 1) 对于30AWG或更细的导体,导体外径的40倍; 2) 对于29~15AWG导体,导体外径的30倍; 3) 对于14~6AWG导体,导体外径的20倍; 4) 对于5AWG或更粗的导体,导体外径的16倍;

e) 37根或以上同心绞导本最外两层的单线,应具有该层外径8~16倍的

节距。

f) 复绞导体最外层的绞合单元或复绞单元,应具有该层外径8~16倍的

节距。

5.8隔离层

5.8.1应设法(通过工艺或为拟订用途制伯隔离层)防止热固性绝缘渗入绞合导体的单线之间。

5.8.2剥除绝缘后,导体与绝缘之间采用的隔离层应为导体明显可区分。隔离层的颜色应为绿色或黄-绿以外的颜色,但单色加条纹或其它图案的隔离导符合该项要求。 6光纤元件

6.1电缆可以完全由光纤元件组成或由导电线芯和光纤元件组成。电缆中的

光纤元件应要么单独成缆或要么以相同绞合方向和节距与导电线芯一起成缆。对电缆进行性能评价时,每个光纤元件应看作是一个填充件。可采用不含任何导电线芯但包含一个或数个非载流金属元件(例如金属增强件或金属挡潮层)的光纤元件组。这类部件的结构不作规定。每个这样的部件与电缆中任何无绝缘的接地线芯在物理和电气上隔离,且电缆敷设后这类部件应接地。 7绝缘 7.1总则

7.1.1导体应在全长在绝缘,绝缘应 a) 直接包覆导体或隔离层表面; b) 完全覆盖导体或隔离层;

c) 无肉眼可见的缺陷(正常或校正视力不用放大镜)。 7.2材料

7.2.1从成品绝缘上截取的单层实心挤包绝缘和多层挤包绝缘每层绝缘的试样,应符合表7.1和7.2列出的未老化和烘箱老化后抗张强度和伸长率值,或UL1581第50节:“特定材料”规定的数值。试样应按本标准第14节:“绝缘和护套未老化和烘箱老化后物理性能”的规定做试验,或按UL1581第481节:“长期老化”的规定进行评估。

7.2.2泡沫绝缘和泡沫成绝缘以及非挤包绝缘,应按本标准第20节:“烘箱外理后柔韧性试验”的规定进行评估。

7.2.3被UL1581评定为可在75℃(167°F)下使用的材料,可进行80℃(167°F)下使用的评估,老化条件应为7天×113℃(235°F)或60天×

87℃(189°F),物理性能要求应与75℃等级相同. 7.3厚度

7.3.1平均厚度和任意一点最小厚度.

7.3.1.1应按UL1581第240节“:热塑性和热固性绝缘电线电缆的绝缘厚度”的规定进行测量以确定平均厚定。

7.3.1.2任意一点最小厚度应至少等于平均厚度的90%,四舍五入至0.001in(0.025mm)

7.3.1.3对于具有机械损坏等级B的电缆,适用表7.4~7.6所列的厚度值.对于比表列薄的厚度,可按第26节:“压裂试验(机械损坏等级B)”做试验以评估电缆是否符合机械损坏等级B。

表7.1

绝缘和护套材料末老化物理性能

末老化物理性能 最小平均值

聚合物名称

聚合物类型/试验速度

抗张强度PSI

伸长率,%

(kgf/mm²)

MFA-甲基氟烷氧 PU-聚氨酯 TPES-热塑性聚酯

热塑性/20±2in/min 热塑性/20±2in/min 热塑性/20±2in/min

200 100 100

2500(1.76) 1500(1.05) 1500(1.05)

表7.2

绝缘和护套材料空气老化物理性能

空气烘箱老化物理性能

干燥场所额定

聚合物名称

温度ºC(ºF)

烘箱处理条件 烘箱温度

ºC±2(ºF±3)

最小末老化值百分数 伸长率

百分数

老化时间

天数

抗张强度

百分数

MFA-甲基 氟烷氧

200(392) 250(482) 60(140)

260(500) 287(549) 100(212) 100(212) 113(235) 100(212)

4 7 7 10 7 7

85 85 65a 65a 65a 65a

85 85 70 70 70 70

PU聚氨酯 75(167) 80(176) 60(140)

TPES-热塑 性聚酯

75(167) 100(212) 10 65a 70

80(176) 113(235) 7 65a 70

A :对于哑铃试验,45%伸长率符合该项的要求

表7.3

非挤包绝缘和老化条

干燥场所额定温

空气烘箱老化条件 烘箱温度

ºC 60 75 80 90 105 125 150 180 200 250

(ºF)

ºC±2

140 167 176 194 221 257 302 356 392 482

100 100 113 121 136 158 180 213 232 287

(ºF±3)

212 212 235 250 277 316 356 415 450 549

7 10 7 7 7 7 7 7 7 7 老化时间天

对于大于250ºC(482ºF)的额定温度,应使用下列公式计算7天老化温度 Tc=1.02(Tr+296)-273 式中:Tc为老化温度,单位ºC Tr为额定温度,单位ºF

表7.4

挤包非氟类聚合物绝缘材料的厚度要求

绝缘的最小平均厚度(平均)和任意一点最小厚度(最小)

导体 规格 AWG

导体 规格 mm²

额定30V 电线 in(mm) 平均 最小

50-31 30-25 24-20 19-15 14-12 11,10 9,8

0.01 0.05-0.1

0.50 0.65-1.5 2.5 4.0 6.0

0.006 (0.15) 0.006 (0.15) 0.006 (0.15) 0.006 (0.15) 0.006 (0.15) 0.006 (0.15) A

0.005 (0.13) 0.005 (0.13) 0.005 (0.13) 0.005 (0.13) 0.005 (0.13) 0.005 (0.13) A

额定60,90,125,和150V电线 in(mm) 平均 最小 0.012 (0.30) 0.012 (0.30) 0.012 (0.30) 0.015 (0.38) 0.020 (0.51) 0.030 (0.76) A

0.011 (0.28) 0.011 (0.28) 0.011 (0.28) 0.013 (0.23) 0.018 (0.46) 0.027 (0.69) A

额定300V 电线 in(mm) 平均 最小 0.012 (0.30) 0.012 (0.30) 0.012 (0.30) 0.015 (0.38) 0.020 (0.51) 0.030 (0.76) 0.030 (0.76) A

0.011 (0.28) 0.011 (0.28) 0.011 (0.28) 0.013 (0.23) 0.018 (0.46) 0.027 (0.69) 0.027 (0.69) A

额定600-1000V

电线 in(mm) 平均 最小 0.030 (0.76) 0.030 (0.76) 0.030 (0.76) 0.030 (0.76) 0.030 (0.76) 0.030 (0.76) 0.045 (1.14) 0.060 (1.52) 0.060 (1.52) 0.080 (2.03) 0.095 (2.41) 0.110 (2.76) 0.125 (3.18)

0.027 (0.69) 0.027 (0.69) 0.027 (0.69) 0.027 (0.69) 0.027 (0.69) 0.027 (0.69) 0.041 (1.04) 0.054 (1.37) 0.054 (1.37) 0.072 (1.83) 0.086 (2.18) 0.099 (2.51) 0.112 (2.84)

额定1000V以上

电线 in(mm) 平均 最小 A A A A A A /

A A A A A A /

7,6 10.0 A A A A / /

5-2 1-4/0 250-500 kcmil 501-1000 kcmil 1001-2000 kcmil

16.0-25.0 35.0-95.0

/ / /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 / /

/ / / / /

A:采用特种用途等级S

表7.5

挤包氟类聚合物绝缘材料的厚度要求 ECTFE,ETFE,FEP,MFA,PFA,PTFE,和PVDF

绝缘的最小平均厚度(平均)和任意一点最小厚度(最小)

导体 规格 AWG

导体 规格 mm²

额定30V 电线 in(mm) 平均 最小

50-31 30-25 24-20 19 18-15 14-12 11,10 9,8

0.01 0.05-0.1

0.50 0.65 1.0-1.5 2.5 4.0 6.0

0.005 (0.13) 0.005 (0.13) 0.005 (0.13) 0.005 (0.13) 0.005 (0.13) 0.005 (0.13) 0.005 (0.13) A

0.004 (0.10) 0.004 (0.10) 0.004 (0.10) 0.004 (0.10) 0.004 (0.10) 0.004 (0.10) 0.004 (0.10) A

额定60,90,125,和150V电线 in(mm) 平均 最小 0.006 (0.15) 0.006 (0.15) 0.006 (0.15) 0.009 (0.23) 0.009 (0.23) 0.012 (0.30) 0.012 (0.30) A

0.005 (0.13) 0.005 (0.13) 0.005 (0.13) 0.008 (0.20) 0.008 (0.20) 0.011 (0.28) 0.011 (0.28) A

额定300V 电线 in(mm) 平均 最小 0.009 (0.23) 0.009 (0.23) 0.009 (0.23) 0.009 (0.23) 0.009 (0.23) 0.015 (0.38) 0.015 (0.38) 0.015 (0.38) A

0.008 (0.20) 0.008 (0.20) 0.008 (0.20) 0.008 (0.20) 0.008 (0.20) 0.013 (0.33) 0.013 (0.33) 0.013 (0.33) A

额定600-1000V

电线 in(mm) 平均 最小 0.020 (0.51) 0.020 (0.51) 0.020 (0.51) 0.020 (0.51) 0.020 (0.51) 0.020 (0.51) 0.020 (0.51) 0.030 (0.76) 0.030 (0.76) 0.030 (0.76) 0.030 (0.76) 0.030 (0.76) 0.045 (1.14) 0.060 (1.52)

0.018 (0.46) 0.018 (0.46) 0.018 (0.46) 0.018 (0.46) 0.018 (0.46) 0.018 (0.46) 0.018 (0.46) 0.027 (0.69) 0.027 (0.69) 0.027 (0.69) 0.027 (0.69) 0.027 (0.69) 0.041 (1.04) 0.054 (1.37)

额定1000V以上

电线 in(mm) 平均 最小 A A A A A A /

A A A A A A /

7,6 10.0 A A A A / /

5-2 1-4/0 250-500 kcmil 501-1000 kcmil 1001-2000 kcmil

16.0-25.0 35.0-95.0

/ / /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 / /

/ / / / /

A:采用特种用途等级S

表7.6

带尼龙护套的PVC绝缘材料的厚度要求

导体 规格 AWG

24-19

导体规格 mm²

0.50

额定300VPVC

电线 in(mm) 平均 最小 0.009 (0.23)

0.008 (0.20)

尼龙护套 厚度 in(mm) 最小 0.002 (0.05)

额定600VPVC

电线 in(mm) 平均 最小 0.015 (0.38)

0.013 (0.33)

尼龙护套 厚度 in(mm) 最小 0.004 (0.10)

18-15 1.0-1.5

0.009 (0.23)

0.008 (0.20)

0.002 (0.05)

0.015 (0.38)

0.013 (0.33)

0.004 (0.10)

14-12 2.5

0.009 (0.23)

0.008 (0.20)

0.002 (0.05)

0.015 (0.38)

0.013 (0.33)

0.004 (0.10)

11-10 4.0

0.012 (0.30)

0.011 (0.28)

0.003 (0.08)

0.020 (0.51)

0.018 (0.46)

0.004 (0.10)

9-8 6.0

0.015 (0.38)

0.013 (0.33)

0.003 (0.08)

0.030 (0.76)

0.027 (0.69)

0.005 (0.13)

7-6 10.0

0.030 (0.76)

0.027 (0.69)

0.005 (0.13)

0.030 (0.76)

0.027 (0.69)

0.005 (0.13)

5-2 16.0-25.0

0.040 (1.02)

0.036 (0.91)

0.006 (0.15)

0.040 (1.02)

0.036 (0.91)

0.006 (0.15)

1-4/0 35.0-96.0

0.050 (1.27)

0.045 (1.14)

0.007 (0.18)

0.050 (1.27)

0.045 (1.14)

0.007 (0.18)

8护套

8.1允许采用护套或是护套包覆绝缘芯线,绝缘线芯组成或是同轴件。但

在需要满足阻燃或使用等级的要求时,护套或是护层是必需的。

8.2 总编织可以是包覆绝缘,屏蔽或是其它非金属编织的密织编织。编织

应覆盖成品电缆的全长且应在全长上均匀一致。每根经纱应由相同种类,支数和股数的纱线组成。每英寸纬纱数或每厘米纬数不作规定。玻璃丝编织应涂油漆或是采用其它处理方式以防止织物磨损。采用编织的成品电线电缆的额定温度不得超过表8.1规定纱线的温度极限。

表8.1

纱线栈料和温度极限

纱线种类

玻璃丝,芳族聚酰胺纸

芳族聚酰纤维 聚酯纤维 聚对苯二甲酸乙酯 丙稀酸纤维或尼龙

任何形式的棉纱或人工丝或棉纱 和/或人工丝与玻璃丝聚酯纤维丙

稀酸纤维或尼龙的组合

8.3 8.2条规定的密织编织的意思是要求编织完成全覆盖直接位于编织下 方的材料。

90(194)

电线电缆最高额定温度℃(°F)

450(842) 20(482) 200(392) 125(257) 105(221)

9填充物

9.1不要求电线电缆中采用非导电体和非金属填充物.填充物可与任何

内护套或是电缆外护套连成一体或是分开.如果填充物与护套连成 一体,护套下的缆芯应容易与填充物剥离. 10被覆层

10.1电缆内整个缆芯或是任何线芯组(和/或光纤元件)或若干这样 的线芯组可被纳入屏蔽,编织.绕包带或其它末规定方式的被覆层 中.

11屏蔽

11.1屏蔽不是必需的.但可以使用屏蔽包覆单根绝缘线芯,一个 或数个线芯组(每个线芯组可包含或是一个或数个光纤元件) 或整个缆芯.一根电线电缆中也可使用数层屏蔽. 11.2屏蔽可由金属丝编织,绕包层,护层或金属带组成. 11.3金属带应螺旋状绕包或纵包,可附带或是不带加屏线. 11.4由涂覆金属的纸或是聚酯带组成的屏蔽,应螺旋状绕包或是 纵包,可附带或不带加屏蔽.

11.5由导电层聚合物层组成的屏蔽应为黑色应具有绝缘额定温度 11.6屏蔽结构细则及其包覆方式不作规定没有对屏蔽电磁性要求 11.7由绕包层,护套或是带子组成的屏蔽不可用作电线的最外层 除非该电线拟用于用途等级F。采用这类屏蔽的电线应具有外 护套。由金属丝编织或导体电挤层组成的屏蔽,不要求外坊层。

12缆芯

12.1除了标作VM的电缆外,所有动力线芯和绝缘的接地线芯应 具有相同的额定电压。对于不同的额定温度的线芯的电缆,如 果电缆额定温度取最低的绝缘线芯的额定温度,则电缆符合该 项要求。绝缘线芯不得标上比成品电缆额定温度更高的温度。 12.2电缆中所有的动力线芯应由相同的金属材料组成,电缆可包 含不同规格的线芯包含12.4所有述的预绞合线芯组。 12.3对于二芯电缆,动力线芯和任何接地线芯可绞合在一起(圆 电缆)或平行排列(扁电缆)。

12.4圆电缆包含的动力线芯应以在整个电缆长度上均匀一致的节 距绞合在一起。不要求将动力线芯绞合成对,三线组,四线 组或其它绞合单元。绞合方向可在整个电缆长度上改变。对 于绞合方向改变的电缆。

A:在每节已经完成若干(一般10个)完整的向或是右向扭 绞(完整的360度循环)的电缆上,绝缘线芯组的节距不得 大于12.1列出的数值。

B在左绞与右绞之间的过渡上,每个节距的长度不得超过12.1 所列出的最大节距的1.8倍。如果包含若干个线芯或是线芯组 绞合层的电线电缆方向不改变,相近的绞合层的方向不作规定 。(左绞定义为离观察者去的反时针方向扭绞)。

表12.1

额定30V以上电缆的绝缘线芯和绞线芯组的节距 电缆芯数

2 3 4 5或以上

电缆各内层的线芯的节距不作规定

注;额定30V电缆的绝缘线芯的节距不作规定。

A线芯组中每根线芯的节距应满足对于电缆要求的相同的数值。电线电缆中 每个线芯组成的节距应满足对于线芯要求的相同的数值。 B线芯直径指电缆中最大的成品线芯的测量直径。

13外护套

绝缘线芯和绞合世芯线最大节距A 成品绝缘线芯直径的30倍b 成品绝缘线芯直径的35倍b 成品绝缘线芯直径的40倍b 缆芯计算直径的15倍。对于多层电缆

13.1外护套应采用表7.1和7.2列出的材料,或采用UL1581第50节特定

材料所述的任何一种材料其它材料应接UL1581第481节长期老化的规定进行 评估,外护套应直接包覆缆芯。

13.2内部便用的电缆(用途等级I)不要求使用护套。如果用的话,护套应为整体式或非整套体式结构。护套材料应符合7.1和7.2或UL1581第七50节特定要求。护套的厚度不作规定,但必须通过上述要求所述的试验。 13.3 外部使用的电缆(用途等级II)必须使用护套。护套应为整体式或非整体式结构。护套材料应符合7.1和7.2或UL1581第七50节特定要求。护套

的厚度应满足13.1-13.3,而电线电缆应满足第39节:用途等级II的垂直燃烧试验的要求。

13.4在一些情况下,必需采用表13.1-13.3,规定以外的护套以确保电缆满足本标准所述的阻燃或其它试验。在这种情况下,厚度护套的任意一点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该厚度护套的80%。对于比表13.1-13.3,规定的厚度。可能需要做压裂,冲击,磨损和其它试验以评价其性能。

表13.1

外部用(等级II)AWM电缆的非整体式非氟聚全物护套的厚度a

非氟聚合物护套125V以下电缆 非氟类聚合物护套2类电缆

最小平均厚度 任意最小悲观 最小平均厚度 任意最小悲观

非氟聚合物护套125V以下电缆

最小平均厚度 任意最小悲观

护套下圆缆芯的计算直径或护套下扁缆芯的等效计算直径b

0-0.400in 0.401-0.700in 0.701-1.0in 1.01-1.500in 1.501-2.500in 0-10.16mm 10.17-17.78mm 17.79-25.4mm 25.41-38.10mm 38.111-63.50mm 0.024in 0.030in 0.045in

不适用

0.61mm 0.76mm 1.14mm 0.020in 0.024in 0.036in

不适用

0.51mm 0.61mm 0.91mm 0.005in 0.005in 0.010in

不适用

0.13mm 0.13mm 0.26mm 0.004in 0.004in 0.008in

不适用

0.01mm 0.01mm 0.02mm

0..030in 0.045in 0.060in 0.080in 0.76mm 1.14mm 1.52mm 2.03mm 0.024in 0.036in 0.048in 0.064in 0.61mm 0.91mm 1.22mm 1.63mm

A:可采用更厚的护套以使电缆满足本标准所述的一项或几项试验。

B:扁缆芯的等效直径按如下方法计算:1.1284X(TW)1/2式中T:为厚度W:为宽度。

表13.2

外部用(等级II)AWM电缆的非整体式氟聚全物护套的厚度a

氟类聚合物护套30-600V电缆

最小平均厚度 任意最小悲观

护套下圆缆芯的计算直径或护套下扁缆芯的等效计算直径b

0-0.250in 0.251-0.350in 0.351-0.500in 0.501-0.700in 0.701-1.500in 0-6.36mm 6.37-8.91mm 8.92-12.72mm 12.73-17.80mm 17.81-38.10mm 0.008in 0.010in 0.013in 0.020in 0.020in 0.20mm 0.25mm 0.33mm 0.51mm 0.51mm 0.006in 0.008in 0.010in 0.016in 0.016in 0.16mm 0.20mm 0.25mm 0.41mm 0.41mm

备注:1.501-2.500in或是38.11-63.50mm厚度不适用此标准

A:可采用更厚的护套以使电缆满足本标准所述的一项或几项试验。

B:扁缆芯的等效直径按如下方法计算:1.1284X(TW)1/2式中T:为厚度W:为宽度。

表13.2

2.3或是4芯平行扁线的整体式绝缘(实心)和护套的厚度和300V和30V电缆的导体间距

电缆类型和规打格

/ 22-12AWG 300或600V 24-12AWG 30V

标准厚度

撕裂最小厚度

撕裂任意点最小厚度

铜导体之间最小厚度

In A (mm) In B (mm) In C (mm) In D (mm) 0.030 0.76 0.020 0.51

0.027 0.69 0.018 0.46

0.013 0.33 0.010 0.25

0.047 1.19 0.030 0.76

A:尺寸A-D的图示见图13.1。

图13.1整体式电缆示例

性能

热学和化学性能试验

14末老化和空气烘箱老化绝缘和护套的物理性能

14.1除了泡沫绝缘和泡沫皮绝缘外,无论是末老化还是烘箱老化绝缘,护层和护套的物理性能(抗张强度和伸长率),应符合表7.1和7.2或是符合UL1581第50节所述的任何材料的要求。泡沫绝缘和泡沫皮绝缘应按第20节:空气烘箱处理后韧性测验进行评估。如果一种材料的额定温度不同上于表7.2或UL1581第50节的规定,应使用7.3的老化条件。

14.2应同时采用末老化和烘箱老化状态的试样做试验。表7.1和7.2或是UL1581第50节中的表规定了空气老化箱的条件。

14.3经过空气烘箱处理后,应将试样放在室温的静止空气中冷却16-96小时然后再做试验。冷却结束后,末老化试样和烘箱老化试样都要做试验。应分别记录末老化试样和烘箱老化试样的最高抗张强度和最大的伸长率值。

14.4应分别计处算和记录末老化试样和烘箱老化试样的最高抗张强度和最大伸长率值的平均值。

15浸油老化绝缘和护套的物理性能

15.1耐油绝缘和/或是护套的试样应按UL1581第480.6和480.7条和表15.1进行处理。

例外1:7AWG和更细的成品电线的试样应在中心弯曲形成狭窄的U形然后垂直悬挂在油中使得试样的端头伸出油面。护套试样应使用模子冲切并采用类似的方式浸油。

例外2:尼龙护套线应保留尼龙护套浸油,然后剥除尼龙坊套做抗张强度

和伸长率试验。

15.2浸油后,耐油绝缘和/护套的试样应满足表15.1的物性要求。

表15.1

浸油老化后绝缘和护套的物理性能

浸油老化物理性能

额定耐油

浸油条件

聚合物名称

温度

油温

℃(℉)

℃±2(℉±3)

CR-聚氯丁二烯 CP-氯磺化聚乙烯 CPE-氯化聚乙烯 NBR/PVC-丁腈橡

胶/聚氯乙烯

最大末老化百分数

时间 小时 18 18 18 18 96 1440 1440 168 96

伸长率 百分数 60 60 60 60 50 65 65 75 50

抗张度百分数 60 60 60 60 50 65 65 75 50

60 60 60 60 60

140 140 140 140 140 167 176 140 140

121 121 121 121 100 75 80 60 100

250 250 250 250 212 167 176 140 212

PVC-聚氯乙烯

75 80

TPE-热塑性弹性

体 XL-交联热固性材

60 60

16耐汽油绝缘和护套的物理性能

16.1耐汽油绝缘和/护套的试样应按UL1581第480.9条浸入23±1℃(73.4±1.8℉的17%+83%ASTM燃油C的混合液中30天。

16.2对于浸油后的绝缘和护套抗张强度和伸长率值大于末老化前的80%。

17耐日光绝缘和护套的物理性能

17.1耐日光绝缘和/护套的试样应放进碳缴获或氙弧人工曝晒机中处理72小时,并按UL1581第1200节:碳弧和氙弧试验进行评价。

17.2对于人工曝晒机处理后的耐日光绝缘和/护套的试样,抗张强度和伸长率值应大于等于末老化试样值的80%

17.3SUNRES(耐日光)等级适用于完整的成品电线电缆。评定为SUNRES等级的成品电缆中的绝缘线芯末评定为SUNRES等级,除非装运标志上特别注明。

18导体腐蚀性试验

18.1只有无金属镀层的裸铜导体需做该项试验。绝缘线试样应按照UL1581第500节:导体腐蚀做试验。应将保留导体的试样放进烘箱中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与温度应与第三者14节末老化和烘箱老化绝缘和护套的物理性能中特定材料及额定温度和物理性能要求所述的相同。如果材料末规定,应按表7.3进行老化。护套电缆的绝缘线芯应取出后独立于成品电缆做试验。

18.2经过空气烘箱处理后,应将试样泠却至室温。一旦试样达到室温后,应剥除试样的绝缘,然后用肉眼检查导体是否有腐蚀的迹象。检查时除了检查者校正视力的眼镜外不得使用任何工具。

18.3用肉眼(正常或是校正视力不使用放大镜)仔细检查时如果发现试样上有蚀斑或是腐蚀物,则试样评定为合格。非绝缘引起的正常变色忽略不计。

18.4末通过导体腐蚀性试验的导线试样,需要镀锡或是其它金属。

19变形试验(仅用于热塑性和XL级材料)

19.1只有热塑性弹性体(TPE),热塑性材料(氟类聚合物除外)和XL材需做该项试验。成品绝缘线试样应按UL1581第560节变形和本标准19.1对于特定结构线规材料和试样的额定温度的规定做试验。应试验绝缘线芯和护套电缆的护套。

表19.1

变形试验用负载,温度和厚度减少率 导体规硌

材料

实心 HDFRPE LDFRPE LDPE HDPE

任何分离 护套 绝缘

20-12 / 30-21

绝缘或整体式

PVC或是SR-PVC

任何分离 护套

TPE

绝缘 任何分离 护套 绝缘和护套

20-12 10-7 6-1 1/0-4/0 / 30-21 20-12 / 30-21

实心 XLPO 实心 XL

任何分离 护套 绝缘或整体式绝缘和护套

20-12 10-7 6-1 1/0-4/0 /

400 2000a 250 400 500 1600 2000 2000a 250 400 2000a 250 400 500 1600 2000 2000a

3.92 19.61 2.45 3.92 4.90 9.80 19.61 19.61 2.45 3.92 19.61 2.45 3.92 4.90 9.80 19.61 19.61

121.0±1.0 249.8±1.8 121.0±1.0 249.8±1.8 121.0±1.0 249.8±1.8 121.0±1.0 249.8±1.8 121.0±1.0 249.8±1.8

50%

121.0±1.0 249.8±1.8 212.0±1.8 100.0±1.0 212.0±1.8

负载 gf

250

试验温度 最大厚度

N

2.45

样品

AWG

30-21

℃℉

100.0±1.0

减少率%

A:如果护套直径太小无法大于是等于(测量仪)压脚的直径的试样,应采用管状试样直接插入护套管中。

20空气烘箱处理后韧性试验

20.1将挤押的试样放入空气烘箱中处理,处理时间和烘箱温度应如特定材料和额定温度的物埋性能要求所述。非挤押的试样应按表7.3进行老化。 20.2空气烘箱处理后,应将试样放在静止的室温空气中冷却16-96小时。 20.3圆电线电缆的试样应绕在直径等于成品电线电缆直径2倍的试棒上6个紧密相连的圈。扁电缆应围绕直径等于短径2倍的试棒弯曲成U形并与试棒接触至少80%。

20.4然后目测检查试样外表上是否有裂纹。目测检查时求得使用放大镜。试样上求得有任何开裂的迹象。 21热冲击试验(仅用于热塑性材料)

21.1如20.3条所述将试样应绕在直径等于成品电线电缆直径2倍的试棒上6个紧密相连的圈。扁电缆应围绕直径等于短径2倍的试棒弯曲成U形并与试棒接触至少80%。采用耐热带或是其它有效的方法使试样牢牢地固定在位置上然后放进循环空气洪箱中处理1小时,烘箱温度按表21.1对于特定材料和额定温度的规定。绝缘线芯和成品护套电缆应单独进行试验。只有热塑性材料才需做该项试验。

21.2空气烘箱处理后,应将试样放在静止的室温中冷却30分钟或以上。然后用肉眼检查绝缘、护套或两者的表面和内部是否有裂纹。 21.3检查时,绝缘、护套或两者的表而和内部不得发现裂纹。

表21.1

热冲击试验的烘箱温度

电缆的额定温度,

材料

℃(°F)

PE(聚乙烯) TPE(热塑性弹性体)

所有其它材料

60(140)、75(167)和80(176)、90(194)和105(221)、60(140)、75(167)、80(176)和90(194). 105(221) 125(257) 150(302) 200(392) 250(482)

22低温弯曲试验

22.1按UL1581第580节:“低温弯曲”的规定将成品电线电缆的试样和直径为成品电线电缆直径2倍的试棒放进低温箱中处理4小时,低温箱温度为 -10±2℃(-14±.3.6°F)。扁电缆应围绕直径等于短径2倍的试棒弯曲成U形并与试棒接触至少180°。绝缘线芯和成品护套电缆应单独进行试验。

22.2经过低温处理后,以每圈3秒的均匀速度将试样绕在试棒上。试样绕在试棒上的圈数应按表22.1r规定。扁电线电缆围绕直径等于短径的2倍的试样弯曲成U形并与试棒接触至少180度。

22.3然后检查试样的外观是否有裂纹。试样上不得出现裂纹的迹象。

±1.0℃(±1.8°F) 100.0(212.0) 150.0(302.0) 121.0(249.8)

136.0(276.8) 158.0(316.4) 180.0(356.0) 232.0(482.0) 280.0(536.0) 烘箱温度,

表22.1 低温弯曲试验规范

电线电缆外径

小于或是等于0.625in(16mm) 大于0.625in(16mm)扁电线电缆 23脱层试验

23.1从各种颜色和绝缘厚度的层合扁电线电缆上截取一根12in长的试样做试验。将试样放进烘箱中处理。处理时间和烘箱的温度应如第14节末老化和空气烘箱老化绝缘和护套的物理性能所述。经过烘箱处理后应将末老化和老化试样放在32℃(80℉)温度和85%相对湿度的空气中两周。两周后,检查试样是否脱层。

24绝缘回缩试验-仅用于特种等级电视线

24.1采用成品高压直流电视线的试样按24.2-24.5条所述的方法做试验。包含多层绝缘的成品电线仅作为成品电缆做试验。

24.2取一根12in(305mm)长的成品电线试样,切割试样使得在试样两端绝缘与导体齐平。

24.3然后用手校正直试样,并将试样放进循环空气烘箱中的或是加热滑石粉层或是玻璃珠上下班18小时,烘箱温度按表24.1规定。

24.4处理时期结束时,从烘箱中和占床或是滑石粉珠层上取出试样,并放在室温中冷却1小时。如果绝缘发生收缩,试样一端或是两端的导体会暴露。使用标尺可是标尺测量绝缘的回收长度(由裸导体的长度指示)。 24.5试样任一端的回缩不得大于0.12in(3.0mm)。

试样卷绕试棒上的圈数 紧密围绕试棒的6个相连的圈

试棒弯曲成U形并与试棒接触至少180度。

表24.1

回缩试验烘箱处埋温度

电线电缆的额定温度(℉) 60(140)75(167)80(176)90(194)

105(221) 125(257) 150(302) 200(392) 250(782)

烘箱的处理温度±2℃(±3℉)

121(250)a 136(277) 158(317) 180(356) 250(482) 300(572)

A:额定温度60。75和80℃的LDPE ,HDPE, FRLDPE,和FRHDPE的试验温度应为100±2℃(212±3℉)

25耐臭氧试验-仅用于特种等级电视线

25.1采用成品高压直流电视线的试样桉25.2-25.8的条所述的方法做试验。包含多层绝缘的成品电线仅作为成品电缆做试验。 25.2取两个4-8in(102-203mm)长的合适试样做试验。

25.3试验设备包括可产生受控数量臭氧的臭氧发生器和一种任何在受控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使用含臭氧空气流过盛有试样和试棒的试验箱的设备。还要配备测定臭氧浓度,温度和湿度的仪器。关于试验的设备详情,请参考阅ASTMD470电线电缆交联绝缘和标准试验方法。

25.4每个试样应绕在试棒上一圈,试棒直径按表25.1在试样与本身叉处,应使用带子可或是细蝇将试样固定地围绕试棒的拉置上。其中一个试样应顺着试样现有的弯曲方向绕在试棒上,另一个试样应逆着试样现有弯曲方向绕

在试样上。

25.5试样固定在试样上以后,用干净的布擦拭试样的表面以除去污秽,汗迹或是油迹。然后将试样放进干燥烘箱中30-45分钟以除去潮气。

25.6从干燥箱取出试样以后,将固定在试棒上的试样产进臭氧试验箱中,试验箱臭氧的浓度为0.0010-0.0015%,温度为25±0.2℃(77±0.3℉)试样曝露在试验箱中的时间为3小时。在将试样转移到臭氧试验箱中的过程中注意不要触及试样。

25.7在处理时间结束时,从臭氧试验箱中取出试样和试棒。当试样固定在试棒上时,检查试样弯曲部分有无裂纹。记录试样弯曲部分任何裂纹或其它损坏。目检时除了观测者校正视力的眼镜(若需要的话)外,不得使用任何工具。

25.8通过检查确定试样是否合格。试样弯曲的部分不可呈现人任何裂纹或是其它损坏180度弯曲部分以外的试样忽略不计。

表25.1

耐臭氧试验用长工棒的尺寸

电线外径

0-0.500in(0-12.70mm) 0.501-0.750in(12.71-19.10mm) 0.751-1.250in(19.11-32.00mm) 1.251-1.750in(32.01-44.50mm) 1.751in及以上(44.52mm及以上)

试棒直径 4X电线外径 5X电线外径 6X电线外径 8X电线外径 10X电线外径

26耐压裂试验(机械损坏等级B)

26.1所有机械损坏等级B的导线符合下列之一的要求: a)表7.4、7.5的要求或 b)本节所述的压裂试验要求.

26.2采用5个14AWG成品电线试样按下文所述的方法做试验.应试验绝缘线或从护套电缆中取出的绝缘线芯。在护套电缆的场合,应从电缆中取出绝缘线芯并独立于护套做试验。实心导体绝缘线的试验可代表绞合导体类似结构的电线。

26.3除出(泡沫)皮层外所有护层的绝对值芯应使用手指校直。从校直的绝缘线芯上截取7in(180mm)长的试样。5个试样应分别做试验。试验时将试样放在压力试验机的两块2in(50mm)宽的扁平、水平的钢板之间受挤压2次。压力机的夹头以0.2±0.02in/min(5.0±0.5mm/min)的速度接近。钢板的边缘应磨圆。每个试样的长度应与钢板的2in(50mm)的尺寸平行。试样在一端伸出钢板1in(25mm),在另一端伸出钢板4in(100mm)。

26.4两块钢板应相互接通、接到试验机的金属部件上并接地。在整个试验期间,试样、设备和周围空气应在24±8.0℃(75±14.4℉)的温度下达到热平衡。启动试验机并使试样受到相互接近的钢板的越来越大的压力,直至试样中的导体与一块或两块接地的钢板短路。记录短路发生前施加在试样上的最大压力,该压力应作为试样该端的压裂力。

26.5短路发生后,应使机器反转以便使钢板分开,然后将试样调头,旋转 90°,并将与原先插入端相对的一端插入两块钢板之间受挤压。对于每个试样,求出两个压裂力的平均值。求出5个试样获得的所有10个压裂力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与表26.1进行比较。 26.6试样的平均压裂力应符合表26.1。

26.7机械损坏等级B适用于符合要求的绝缘线或采用符合要求的绝缘线芯的护套电缆。在护套电缆的情况下,仅对绝缘线芯进行评价就可确定完整的成

品电缆是否符合机械损坏等级B的要求。机械损坏等级B的护套电缆中所有的绝缘线芯均应符合本节所述的试验要求。

表26.1 压裂试验要求

电缆的额定电压

30V 125—300V 600V及以上

最小平均压裂力 300 Ibf(1334N或136kgf) 600 Ibf (2668N或272kgf) 1000 Ibf(4446N或453kg)

电气性能试验 27 导体电阻试验

27.1应按UL1581第220节:“导体直流电阻”对试样进行电阻测量。对于20和25℃(68和77℉)以外的温度,应按UL1581表220.1采用温度校正系数进行校正。

27.2对于14AWG—2000 kcmil规格,导体电阻应小于等于UL1581表30.1—30.11:“导体直流电阻”规定的最大电阻值。对15—32AWG规格,导体电阻应小于等于本标准表27.1规定的最大电阻值。对于细于32AWG的规格,导体电阻应小于等于ASTM B 174和B738规定的最大电阻值。

表27.1 最大直流电阻

标称导 体尺寸 AWG 32 30 28 26 24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实心导体

20℃(68℉)

Ω/1000ft

Ω/km

同心绞或束绞导体

20℃(68℉)

Ω/1000ft

Ω/km

25℃(77℉)

Ω/1000ft

Ω/km

25℃(77℉)

Ω/1000ft

Ω/km

171.78 110.09 69.32 43.53 27.25 16.5 13.0 10.3 8.21 6.52 5.15 4.10 3.24 2.57 2.04 1.62 1.29 1.02

563.49 361.13 227.39 142.79 89.39 54.3 42.7 33.9 26.9 21.4 16.9 13.5 10.6 8.45 6.69 5.31 4.22 3.34

178.7 112.30 70.76 44.40 27.79 16.8 14.5 10.5 8.37 6.64 5.25 4.18 3.30 2.62 2.08 1.65 1.32 1.04

575.00 368.38 232.11 145.65 91.16 55.3 43.6 34.6 27.4 21.8 17.2 13.7 10.8 8.61 6.82 5.42 4.30 3.41

171.7 114.4 72.0 45.2 28.3 16.7 13.3 10.5 8.37 6.64 5.27 4.18 3.30 2.62 2.08 1.65 1.32 1.04

588.85 376.96 237.25 148.94 93.25 55.0 43.6 34.6 27.5 21.8 17.2 13.7 10.9 8.62 6.82 5.43 4.30 3.41

182.34 116.73 73.45 46.12 28.87 17.0 13.5 10.7 8.54 6.77 5.38 4.26 3.39 2.68 2.12 1.68 1.34 1.06

601.78 385.24 242.02 152.21 95.28 56.1 44.5 35.3 28.1 22.2 17.7 14.0 11.1 8.78 6.97 5.53 4.39 3.48

28介电试验,方法Ⅰ

28.1应采用成品电线的试样按28.2—28.9所述的方法做试验。应试验绝缘线、绝缘扁电缆或护套电缆的绝缘线芯。在护套电缆的情况下,应取出绝缘线芯并独立于护套电缆做试验。

28.2对于每个需进行评价的电线样品,应取6个绝缘线或护套电缆的绝缘线芯试样做试验。每个试样应长24in(610mm)。其中3个试样在未老化状态下做试验,另3个试样应经过烘箱处理后做试验。

28.3三个用于烘箱处理的直线状试样应放进烘箱中进行处理,处理时间和

烘箱温度应与本标准第14节:绝缘和护套末老化和烘箱老化后物理性能所述和试验一致。

28.4烘箱处理以后,应将这3个试样放在室温的静止空气中泠却16-96小时然后做试验。泠却期结束以后,同时采用末老化和烘箱老化的试样做试验。采用金属箔包每个试样中央的12in(305mm)的部分。

28.5除了扁电线外,应将每个试样的金属箔绕包部分绕在金属试棒上6个完整的紧密相连的圈。试棒直径应为试样外径的2倍或是0.19in(5mm)取二者中较大者,每个由此形成地螺旋线的端头应松松地缠绕在一起或是采用粘接带固定在一起以防止退绕。扁电线试样应围绕直径等于短径2倍的试棒弯曲成U形并与试棒接触至少180°。

28.6介电试验机应能提供50或是60HZ连续可变从零至电线试样额定电压5倍的输出电压。电路中接上试样后,输出电压的峰值因数(峰值除以均方根值)应等于纯正波上半部输出范围峰值因数的95-105%。应使用电压表连续临测输出电压,该电压表的响应时间在规定的升压速度下不会造成大于1%满盘的滞后的误差。其总电压精度不会造成大于5%的误差。试验机变压器可输出的最大电流应保证可进行试样的击穿试验而示发持加载电流引起断路器跳闸现象。

28.7将介电试验机的一根试验引接到作为一个电极的试样的导体上,并另一根试验引接到作为另一个电极的金属试棒上,电压应从零开始上升至28.1 规定的试验电压。升压速度不得超过500V/s如果达到水平无击穿,电压应保持在该水平60秒。

28.8试验电压在规定电压水平上维持60秒后,应以不超过500V/S的速度

继续升压至击穿。应分别记录末老化试样和烘箱老化试样的介质击穿电压并分别求出末老化试样和烘箱的老化试样的介质击穿电压的平均值。 28.9末老化试样和烘箱老化试样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末老化试样和烘箱老化试样应耐受28.1规定的试验电压60秒不击

穿;

b) 烘箱梅化试样的介质击穿电压的平均值不得小于末老化试样平均值

的50%。

表28.1

介质耐压试验的试验电压

导体尺寸,AWG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2及更细 1- 4/0 250-500 kcmil 500-1000 kcmil 1100-2000 kcmil

所有 所有

a符合表3.4的300V电线应在1500V下做试验。

额定电压,VAC

30 60,90 125,150 250 300ª 600 600 600 600 600 1000-10000

3KV DC 及以上

介质试验电压,VAC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2×额定电压+1000V

AC或DC

2×额定电压+1000V

AC或DC

29 介电试验,方法II

29.1应采用成品电线的试样按29.2~29.7所述的方法做试验。应试验绝缘

线、绝缘扁电缆或护套电缆的绝缘线芯。在护套电缆的情况下,应取出绝缘线芯并独立于护套电缆做试验。

29.2对于每个需进行评价的电线样品,应取6个绝缘线或护套电缆的绝缘线芯试样做试验。每个试样应长24in(610mm)。其中3个试样在未老化状态下做试验,另3个试样应按表7.2或UL1581第50节:“特定材料”的规定进行烘箱处理后做试验。非挤包绝缘应置于表7.3所述的老化条件下进行处理。 29.3烘箱处理后,应将这3个试样放在室温的静止空气中冷却16-96小时,然后做试验。

29.4将未老化和烘箱处理后的缠绕金属箔的试样放进循环空气烘箱中1小时。烘箱时,烘箱的温度应等于被试试样的额定温度。

29.5介电试验机应能提供50或60Hz连续可变从零至电线试样额定电压5倍的输出电压。电路中接上试样后,输出电压的峰值因数(峰值除以均方根值)应等于纯正弦波上半部输出范围峰值因数的95~105%。应使用电压表连续监测输出电压,该电压表的响应时间在规定的升压速度下不会造成大于1%满盘的滞后误差。其总精度不会造成大于5%的误差。试验机变压器可输出的最大电流应保证可进行试样的击穿试验而不会发生加载电流引起断路器跳闸现象。当试样在循环空气烘箱中处于规定的温度时,将介电试验机的试验引接线穿一个孔进入循环空气烘箱中或采用其它方式使引接线接到试样上。 29.6将介电试验机的一根试验引接线接到试样的导体上,并另一根试验引接线接到金属箔上。当试样在循环空气烘箱中处于规定的温度时,使电压从零开始上升至表28.1规定的试验电压,升压速度不得超过500V/s。如果达到该水平后无击穿,电压应保持在该水平60秒,然后降至零,降压速度不作规定。

29.7未老化样和烘箱老化试样耐受表28.1规定试验电压60秒而不击穿。

30介电试验,方法III

30.1应采用成品电线的试样按30.2~30.6所述的方法做试验.应试验绝缘线或护套电缆的绝缘线芯。在护套电缆的情况下,应取出绝缘线芯并独立于护套电缆做试验。

30.2取一根25ft(7.6m)长的绝缘线或护套电缆的的绝缘线芯试样,将试样浸在室温的自来水水箱中24小时或更长。试样浸水的方式应使得试样中央20ft(6.1m)的部分浸在水中而两端各伸出水面2.5ft(0.76mm)长部分。

30.3将介电试验机的一根试验引接线接到试样的导体上,并另一根试验引接线接到插在水中的金属板或金属盘上。如果水箱是金属制成的,可将负极试验引接线直接接到水箱上。

30.4介电试验机应能提供50或或60Hz连续可变从零至电线试样额定电

压5倍的输出电压。电路中接上试样后,输出电压的峰值因数(峰值除以均方根值)应等于纯正弦波上半部输出范围峰值因数的95~105%。应使用电压表连续监测输出电压,该电压表的响应时间在规定的升压速度下不会造成大于1%满盘的滞后误差。其总精度不会造成大于5%的误差。试验机变压器可输出的最大电流应保证可进行试样的击穿试验而不会发生加载电流引起断路器跳闸现象。

30.5经过至少24小时的浸水后,使电压从零开始上升至表28.1规定的试验电压,升压速度不得超过500V/s。如果达到该水平后无击穿,电压应保持在该水平60秒,然后降至零,降压速度不作规定。 30.6试样应耐受表28.1规定的试验电压60秒而不击穿。

31高压直流线介质耐电压试验,方法Ⅰ

31.1应采用成品高压直流电线的试样按31.2~31.6所述的方法做试验。由多层绝缘组成的成品绝缘线仅作为成品电缆做试验。 31.2

将试样放进湿度箱中处理24小时(如果在工厂做试验处理6小时),湿度箱温度至少为30℃(86℉)相对湿度至少为80%。

31.3从湿度箱中取出试样后,立即用清洁的干布擦去表面的水份。然后将试样绕在金属试棒上9个密圈,试棒直径按31.1每个由此形成的螺族线的端头松松地缠绕在一起或是采用粘接带固定在一起以防止退绕。

33.4介电试验机应能提供连续可变从零至至少被试电线的试验电压的直流输出电压。应使用电表连续临测输出电压,其总精度应不会造成大于5%的误差。试验机变压输出的最大的电流应保证可进行试样的击穿试验而不会发生加载电流引起断路器跳闸现象。

表31.1

高压直流线介质耐电压试验试棒直径(方法I和II)

成品电线外径in(mm) 0-0.150in(0-3.81) 0-0.151-0.200in(3.84-5.08) 0.201in及以上(5.11及以上)

试棒的直径,in (mm)

0.50(12.7) 0.75(19.1) 1.00(25.4)

31.5将介电试验机的一根试验引接作为一个电极的试样的导体上,并另一根试验引线接到作为另一个电极的金属试棒上。电压应从零开始上升至试样直流额定电压的2倍,升压速度不得超过500V/S。如果达到该水平后无击穿,电压应保持在该水平30分钟,然后以同样的速度降至零。 31.6如果试样耐受试验电压30分钟而不击穿,则证明合格。

32高压直流线介质耐电压试验,方法II

32.1应采用成品高压直流电线的试样按32.2~32.6所述的方法做试验。多

层绝缘组成的成品绝缘线仅作为成品电缆做试验。试样应在末老化状况下和烘箱老化后做试验。用于烘箱老化后做试验。用于烘箱处理的试应放进烘箱中进行处理,处理时间和烘箱温度应按本标准第14节:绝缘和护套末老化和烘箱的温度老化后物理性能所述的试验一致。

32.2取1个末老化试样和1个烘箱老化试验样按如下方面军法做准备:将一个5ft(1.5m)长的成品绝缘线试样绕在金属试棒上9个密圈,试棒直径按31.1每个由此形成的螺族线的端头松松地缠绕在一起或是采用粘接带固定在一起以防止退绕。

32.3将绕的电线试样和试棒放进循环空气烘箱中,烘箱温度等于电线的额定温度。

32.4介电试验机应能提供连续可变从零至至少被试电线的试验电压的直流输出电压。应使用电表连续临测输出电压,其总精度应不会造成大于5%的误差。试验机变压输出的最大的电流应保证可进行试样的击穿试验而不会发生加载电流引起断路器跳闸现象。当试样在循环空气烘箱中处于规定的温度时, 将介电试验机的试验引接线穿过一个孔进入循环空气烘箱中或是采用其它方

式使引接线接到试样上。

32.5将介电试验机的一根试验引接作为一个电极的试样的导体上,并一根试验引线接到作为另一个电极的金属试棒上。电压应从零开始上升至试样直流额定电压的1.25倍,升压速度不得超过500V/S。如果达到该水平后无击穿,电压应保持在该水平7小时,然后以同样的速度降至零。 32.6如果末老化和烘箱老化试样耐受试验电压7小时而不击穿,则证明该试样合格。

33高压切通试验,仅用于特种电视线

33.1应采用成品高压直流电视线的试样按33.2~32.7所述的方法做试验。由多层绝缘组成的成品绝缘线仅作为成品电缆做试验。

33.2取一根至少12in(305mm)长的成品绝缘线试样,在试样的两端各糸上一个重物。重物的重量对于20AWG或是更细的电线为1lbf(4.5N或是0.45kgf)对于19AWG或是更粗的电线为2lbf(8.9N或是0.91kgf)。试样的一端应剥去绝缘以便介电试验机的试验引接线可与试样的导体连接。

33.3将试样的中央部分悬挂在一个开口朝上的U形的金属上使得它恰好与U形金属贴合。然后提升U形金属并使用支架或是其它固定装置将它固定在水平位置使得重物在U形金属的两端悬挂。U形金属槽的上绝缘应磨圆成具有0.015in(0.038mm)半径,或是直径0.032in(0.08mm)的钻杆沿U形金属槽的上缘固定在位置上,见图33.1。

33.4将糸上的重物悬挂在U形金属槽上的电线试样放进循环空气烘箱中,烘箱温度与电线的额定温度相同。

33.5介电试验机应能提供连续可变从零至至少被试电线的试验电压的直流输

出电压。应使用电表连续临测输出电压,其总精度应不会造成大于5%的误差。试验机变压输出的最大的电流应保证可进行试样的击穿试验而不会发生加载电流引起断路器跳闸现象。当试样在循环空气烘箱中处于规定的温度时,将介电试验机的试验引接线穿过一个孔进入循环空气烘箱中或是采用其它方式使引接线接到试样上。

33.6当试样和U形金属位于设定在电线额定温度下的烘箱中时,将介电试验机的一根试验引接作为一个电极的试样的导体上,并一根试验引线接到作为另一个电极的金属试棒上。电压应从零开始上升至试样直流额定电压的1.5倍,升压速度不得超过500V/S。如果达到该水平后无击穿,电压应保持在该水平7小时,然后以同样的速度降至零。

33.7如果试样耐受试验电压7小时而不击穿,则证明该试样合格。 34室温中短期绝缘电阻试验(潮湿场所级AWM)

34.1成品绝缘线(除去任何护套,屏蔽和护套)应具有大于2.5MΩ.1000ft导体(0.75MΩ.KM)的绝缘电阻。应按UL第920节的规定做试验。 35高温水中长期绝缘电阻试验(潮湿场所级AWM)

35.1评估为水中的成品绝缘线,在浸水的任何时间应具有不小于下列合适的公式指示的自来水中绝缘电阻值。自来水应具有50±1.0℃(122±1.8°F)或是75±1.0℃(167±1.8°F)的水温,浸水时间为:

a) 12周或是以上,如果在浸水的整个最后6周时间期内绝缘电阻大于

10MΩ.1000ft导体(3MΩ.KM导体)的话。

b) 24-36周如果绝缘电阻小于10MΩ.1000ft导体而大于下列合适的公

式指示的数值(小于3MΩ.KM导体而大于下列合适的公式指示的数

值)的话。

c) 除了读取绝缘电阻数值的时间外,所有浸水时间内均应施加50HZ或

是60HZ正弦波形成相当于绝缘额定的电压的试验电压,关于绝缘电阻最大减少率的要求,见36.4条。

35.2对于PVC和热固性材料,绝缘电阻应采用下列之一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a) 英制IR50℃=K15.6℃x6.63x10-4xlogD/d b) 式中

c) 分别表示曝露在60℃(140F)或是75℃(167F)水中的电线的绝缘

电阻,单位MΩ.1000ft导体

d) K为15.6℃(60F)下绝缘材料常数,单位MΩ.1000ft导体6.63x10

-4

为将PVC在 15.6℃(60F)下的K值缩小成50℃(122F)或是75℃(167F)试验温下数值必需的因数。6.63x10-5为将热固性材料在 15.6℃(60F)下的K值缩小成规定试验温度下数值必需的因数。 e) D为绝缘外径,单位in而d为金属导体的直径单位in。 f) 公制:IR50℃=K15.6℃x2.02x10xlogD/d

g) 式中IR50℃(122F)或是IR75℃(167F)分别表示曝露在60℃(140F)

或是75℃(167F)水中的电线的绝缘电阻,单位MΩ.1000ft导体K为15.6℃(60F)下绝缘材料常数,单位MΩ.1000ft导体2.02x10-4为将PVC在 15.6℃(60F)下的K值缩小成50℃(122F)或是75℃(167F)试验温下数值必需的因数。1.94x10为将热固性材料在 15.6℃(60F)下的K值缩小成规定试验温度下数值必需的因数。 h) D为绝缘外径,单位mm而d为金属导体的直径单位mm。

-5

-4

35.3 IR50℃(122F)或是IR75℃(167F)水中长期浸水为60℃(140F)或

是75℃(167F)水中的电线的加速老化试验。虽然这类电线额定曝露在这样的水温下,但是使用时不希望电线同时长期曝露在60℃或75℃温度的水中。

35.4 在12周或是24-36周浸水时期的后半部分,每连续3周画出的覆盖该

浸水时期且表示绝缘电阻测试读数平均值的平滑曲线,不得以大于下述的速度率下降:

a) 每周4%如果单个绝缘电阻读数至少等于10 MΩ.1000ft导体(3M

Ω.KM导体);

b) 每周2%如果单个绝缘电阻读数大于按35.5条的计算绝缘电阻但少

等于10 MΩ.1000ft导体(3MΩ.KM导体);

35.5为了确定满足本节的要求,成品绝缘线应以以下方法做试验:使用每个

浸水的试样两端远离水箱,水箱的水保持在规定的温度绝缘电阻降低速率(在长期浸水期间)比35.4规定值更大的成圈电线可继续浸水1周,然后根椐最后12周有浸水情况对该电线进行评估。

35.6进行绝缘电阻试验的设备和程序应与许多电缆制造商使用的设备和程序

一致,但是实现目标的方法不作规定。该试验采用的M欧桥应: a) 量程合适和校准正确: b) 读数精度为3%满盘或是以下; c) 具有100-500V或是以上的开路电位:

35.7 55FT(22M)长的成品圈绝缘线的中央55FT(22M)部分应浸入规定温度的

自来水。在测量绝缘电阻之前6小时可或是以上的整个时期内,水温

应恒这定地保保持在10.0-26.7℃(50-60F)范围内的任何温度的水平上,每个电线圈的端头应伸出水面2.5in(1m)。

36温度校正糸数(潮湿场所级AWM)

36.1 取两面个试样(最好是平均绝缘厚度为10-15mil或是0.25-0.38MM

的16-20AWG实心导体电线)作为被考虑的绝缘代表。试样的长度(至少200FT或是60M)应使得绝缘电阻值在最低水温度下在测试仪器的校准范围内保持稳定。

36.2将这两个试样浸入配备加热。泠却和循环装置的水浴中。试样的两端

头应伸出水面至少24in(600mm)以减少漏电。试样应留在室温下的水中16小时,然后将水浴调节10℃(50F)或将试样转移到10℃的水浴中。

36.3 以合适的时间间隔量金属导体的直径流电阻,直至温度在至少5秒钟 的时间内保持恒定。在水中浴温度计指示水浴温度下测量绝缘电阻。 36.4按36.3条所述使两个试样中每个试样依次曝露在

10/16.1/22/2/27.8/和35℃(50/61/72/82和95°F)的水温中,然后反过来依次曝露在27.8/22.2/16.1和10℃(82/72/61/和50°F)的水温中。在上述每个温度下达到热平衡后,读取绝缘电阻读数。

36.5 求出两个试样两个读数(同一温度下共读取了4个读数)的平均值。

将4个平均值和在35℃(95°F)下的浪个读数的平均值绘在半对数纸上。通过这5个点可画出一条连续的曲线(一般为直线)。然后从该曲线上读出15.6℃(60°F)温度下的绝缘电阻值。

36.6 将从曲线上读出的15.6℃(60°F)温度下的绝缘电阻值除以16.1℃

(61°F)温度下的绝缘电阻值求出0.55℃或1°F温度变化的电阻率系数,精确到两位小数点。然后采用表36.1中相当于计算机电阻率的数值调15.6(60°F)温度下的绝缘电阻值。

表36.1

将绝缘电阻校准至15.6℃(60°F)下数值的乖法因子Ma

温度 ℃ °F 40 4.4 41 5.0 42 5.6 43 6.1 44 6.7 45 7.2 46 7.8 47 8.9 48 8.3 49 9.4 50 10.0 51 10.6 52 11.1 53 11.7 54 12.2 55 12.8 56 13.3 57 13.9 58 14.4 59 15.0 60 15.6 61 16.1 62 16.7 63 17.2 64 17.8 65 18.3 66 18.9 67 19.4 68 20.0 69 20.6

1.03 0.55 0.57 0.59 0.60 0.62 0.64 0.66 0.68 0.70 0.72 0.74 0.77 0.79 0.81 0.84 0.86 0.89 0.92 0.94 0.97 1.00 1.03 1.06 1.09 1.13 1.16 1.19 1.23 1.27 1.30

对于0.55℃(1°F)的温度变化的电阻率系数C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0.46 0.38 0.31 0.26 0.22 0.18 0.15 0.12 0.48 0.40 0.33 0.28 0.23 0.19 0.16 0.14 0.49 0.42 0.35 0.30 0.25 0.21 0.18 0.15 0.51 0.44 0.37 0.32 0.27 0.23 0.20 0.17 0.53 0.46 0.39 0.34 0.29 0.25 0.22 0.19 0.56 0.48 0.42 0.36 0.32 0.28 0.24 0.21 0.58 0.50 0.44 0.39 0.34 0.30 0.26 0.23 0.60 0.53 0.47 0.42 0.37 0.33 0.29 0.26 0.62 0.56 0.50 0.44 0.40 0.36 0.32 0.29 0.65 0.59 0.53 0.48 0.42 0.39 0.35 0.32 0.68 0.61 0.56 0.51 0.46 0.42 0.39 0.35 0.70 0.64 0.59 0.54 0.50 0.46 0.42 0.39 0.73 0.68 0.63 0.58 0.54 0.50 0.47 0.43 0.76 0.71 0.67 0.62 0.58 0.55 0.51 0.48 0.79 0.75 0.70 0.67 0.63 0.60 0.56 0.54 0.82 0.78 0.75 0.71 0.68 0.65 0.62 0.59 0.86 0.82 0.79 0.76 0.74 0.71 0.68 0.66 0.89 0.86 0.84 0.82 0.79 0.77 0.75 0.73 0.93 0.91 0.89 0.87 0.86 0.84 0.83 0.81 0.95 0.94 0.95 0.94 0.93 0.92 0.91 0.9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08 1.10 1.12 1.14 1.17 1.19 1.21 1.23 1.12 1.16 1.19 1.23 1.26 1.30 1.33 1.37 1.17 1.22 1.26 1.31 1.36 1.41 1.46 1.52 1.22 1.28 1.34 1.4 1.47 1.54 1.61 1.69 1.27 1.34 1.42 1.50 1.59 1.68 1.77 1.87 1.32 1.41 1.50 1.61 1.71 1.83 1.95 2.08 1.37 1.48 1.59 1.72 1.85 1.99 2.14 2.20 1.42 1.55 1.69 1.84 2.00 2.17 2.36 2.56

1.12 0.10 0.12 0.13 0.15 0.16 0.18 0.20 0.23 0.26 0.29 0.32 0.36 0.40 0.45 0.51 0.57 0.64 0.71 0.80 0.89 1.00 1.12 1.25 1.40 1.57 1.76 1.97 2.21 2.48 2.77

22.2表36.1(续)

70 210.6 1.34 1.48 1.63 1.79 1.97 2.16 2.37 2.59 2.84 3.11 71 21.7 1.38 1.54 1.71 1.90 2.10 2.33 2.58 2.85 3.15 3.48 72 22.2 1.43 1.60 1.80 2.01 2.25 2.52 2.81 3.14 3.50 3.90 73 22.8 1.47 1.67 1.89 2.13 2.41 2.72 3.07 3.45 3.88 4.369 74 23.3 1.51 1.73 1.98 2.26 2.58 2.94 3.34 3.80 4.31 4.89 75 23.9 1.56 1.80 2.08 2.40 2.76 3.17 3.64 4.18 4.78 5.47 76 24.4 1.60 1.87 2.18 2.54 2.95 3.43 3.97 4.59 5.31 6.13 77 25.0 1.65 1.95 2.29 2.69 3.16 3.70 4.33 5.05 5.90 6.87 78 25.6 1.70 2.03 2.41 2.85 3.36 4.00 4.72 5.56 6.54 7.69 79 26.1 1.75 2.11 2.53 3.03 3.62 4.32 5.14 6.12 7.26 8.61 80 26.7 1.81 2.19 2.65 3.21 3.87 4.66 5.60 6.73 8.06 9.65 81 27.2 1.86 2.28 2.79 3.40 4.14 5.03 6.11 7.40 8.95 10.8 82 27.8 1.92 2.37 2.93 3.60 4.43 5.44 6.66 8.14 9.93 12.1 83 28.3 1.97 2.46 3.07 3.82 4.74 5.87 7.26 8.95 11.0 13.6 84 28.9 2.03 2.56 3.23 4.05 5.07 6.34 7.91 9.85 12.2 15.2 85 21.7 2.09 2.67 3.39 4.29 5.43 6.85 8.62 10.8 13.6 17.0 A:根椐公式M=C(t-60)计算式中:C为UL1072中电力电缆第59节确定校准绝缘电阻用乖法因子的试验方法所述的方法进行试验。 T:为电缆的温度°F

37电容和相对电容率试验(潮湿场所级AWM)

37.1按UL 1581第1020节;电容和相对容率的规定对插入自来水中的电线试样施加1000HZ正弦波的电流。对于额定60℃(140°F)的防水的电线绝缘(剥除护套,屏蔽和其它护层)应具有下电容感和电容值。

a)试样浸水24小时后测定的电感电容率(相对电容率或是介电常数)应等

于10或以下。

b)试样浸水落14天以后测定的电容值不得超过浸水24小时测定的电容值

的10%以上。

C)试样浸水14天以后测定的电容值不得超过浸水7天后测定电容值的5%

以上。

37.2按UL 1581第1020节;电容和相对容率的规定对插入自来水中的电线试样施加1000HZ正弦波的电流。对于额定75℃(167°F)的防水的电线绝缘(剥除护套,屏蔽和其它护层)应具有下电容感和电容值。

d)试样浸水24小时后测定的电感电容率(相对电容率或是介电常数)应等

于10或以下。

e)试样浸水落14天以后测定的电容值不得超过浸水24小时测定的电容值的

10%以上。

f)试样浸水14天以后测定的电容值不得超过浸水7天后测定电容值的5%

以上。

37A稳定因数(潮湿场所级AWM)

37.1将热固性绝缘线的试样浸入水中连续14天,水温对额定75℃的材料为75±1℃(167±1.8°F)对于额定90℃的材料为90±1℃(194±1.8°F)然后按UL1581的规定做稳定因数试验。试样应满足下述要求:

a)经过14天浸水后测定的稳定因数(施加60HZ平均场强为80和40V/MIL或是3150和1575V/MM的电流进行测量时,功率因数百分数的数字差)应等于1.0或是以下。

b)14天浸水后测定的稳定因数减去第一天浸水后的稳定因数,应等于0.5或是以下。 燃烧性能测试试验

38用途等级I的水平燃烧试验

38.1用途等级I的成品绝缘线或是成品电缆的试样,应按UL1581第1090节;电器布线水平试验燃烧试验的规定进行评估。

38.2阻燃等级H适用于成品电线或电缆,成品电缆中的绝缘线芯末作等级H的评定,除非标志上特别注明。 39用途等级II的水平燃烧试验

39.1用途等级II的成品绝缘线或是成品电缆的试样,应按UL1581第1061节;电器布线水平试验燃烧试验的规定进行评估。

39.2阻燃等级V适用于成品电线或电缆,成品电缆中的绝缘线芯末作等级H的评定,除非标志上特别注明。 40VW-1燃烧试验

40.1成品绝缘线或是成品电缆的试样,应按UL1581第1080节;VW-1(垂直试样)燃烧试验的规定进行评估。

40.2阻燃等级VW-1适用于成品电线或电缆,成品电缆中的绝缘线芯末作等级VW-1的评定,除非标志上特别注明。 41FT1燃烧试验

41.1成品绝缘线或是成品电缆的试样,应按UL1581第1060节;(垂直试样)燃烧试验的规定进行评估。

41.2阻燃等级FT1适用于成品电线或电缆,成品电缆中的绝缘线芯末作等级FT1的评定,除非标志上特别注明。 42FT2燃烧试验

42.1成品绝缘线或是成品电缆的试样,应按UL1581第1100节;热塑性和絷固性绝缘电线缆水平试样燃烧试验的规定进行评估。

42.2阻燃等级FT2适用于成品电线或电缆,成品电缆中的绝缘线芯末作等级FT1的评定,除非标志上特别注明。

制造和生产试验 43导体连续性试验

43.1每根动力线芯和接地线芯的导体应在成品电缆上的全长连续。电缆制造商应在工厂里试验成品电缆的每根10AWG或是更细的导体的连续性。只有那些火花试验后线芯又经过了进一步加工的电缆,才必须做该项试验。 43.2为了确定电缆是否连续,应依次将每根线芯与灯,蜂蜜器电铃或其它指示器和电源串连。如果灯发亮,电铃或是蜂蜜器发声或其它指示器的信号被触发,则导体在电缆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

43.3对于工厂生产的电缆连续性试验,制造商可选择符合43.4和43.5条的连续涡流试验代替43.2的规定的试验。

43.4连续涡流试验应采用符合下述各条的试验设备:

a)该设备应能对试验线圈施加1-125KHZ范围内的一种或数种频率的电流,试验线圈用于使以生产速度通过线圈的导线感应出涡流电流。

b)该设备应能检测出一根或是数根导线上每个断线点引起的线圈的阻坑变化。

C)该设备应能为操作者提供视觉显示。

43.5电缆的纵轴应与试验线圈的电气中心重合。电缆通过试验线圈时应没有或是很少振动。电缆与线圈的距离应不大于1/2in或13mm。通过试验线圈的电缆的速度变化,应限于加上50%和减去任何保持信号幅度在检测断线水平以上的百分数(最大50%)对于每种规格,绞合方式和导体材料的电缆,应分别进行校准,平衡精度调节。最大信号噪比调节。和信号干扰(指示直径渐渐改变或其它缓慢变化)调节。至少每日一次应进行无电缆通过的试验线圈

校准,以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沿被试电缆长度方向上的温度可与对于该规格,绞合方式和导体材料和电缆进行设备校准。平衡等操作时间的温度有偏高,如果温度变化是渐渐发生的且电缆上没有导致错误信号的过热或过冷的话。 44火花试验

44.1作为例行试验,制造商应地工厂里对100%成品电线电缆做火花试验,试验时应按UL 1581第900节;火花试验和第900节:功率限制电路电缆和功率限制防火电路电缆的火花试验的规定和本标准44.2所述的方法。应试验绝缘线和护套电缆的绝缘线芯。在护套电缆的场合,绝缘线芯应在包覆外护套或是护层之前做火花试验。

44.2应在电缆即将剪切成装运长度之前的生产阶段做火花试验。做过火花试验的电缆在经过下述加工后不需要重做火花试验。

a) 剪切成小于200FT(60M)的短经线, b) 采用经过专门评价的材料划上条纹; c) 采用经专门评价的材料包覆护层;

44.3任何电缆缺陷点应剪去或是修复。修复点和绝缘应再做火花试验对于 额定30V电缆,任何装盘长度的单根绝缘线如果平均每3000FT(915M)至于多一个缺陷点,则绝缘线符合本条要求。

表44.1 火花试验电压

额定电压 30VAC

60VAC 90VAC 125VAC 150VAC 250VAC 300VAC 300VAC 300VAC

600b-1000V AC 600b-1000V AC 600b-1000V AC 600b-1000V AC 600b-1000V AC 600b-1000V AC 600b-1000V AC 600b-1000V AC 1001b-5000V AC

7500VAC 10000VAC 15000VAC 3KVDC

5KVDC 6KVDC 10KVDC 15KVDC 20KVDC 25KVDC 30KVDC 35KVDC 40KVDC 50KVDC 60KVDC

AWM规格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绝缘厚度小于15MIL)

19及更细 18及更粗 24及更细 23-20 19-16 14-9 8-2 1-4/0 235-500KCMIL 501-2000 KCMIL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所有

火花试验电压 500V AC

750V 1000V 1500V 1500V 2000V 25500V 4000V 5000V 4000V 5000V 6000V 7500V 1000V 12500V 15000V 17500V 1000V 15000V 20000V 30000V

7.5kvDC或3kvAC 12.5kvDC或5kvAC 7.5kvDC或6kvAC 15kvDC或10kvAC 25kvDC或12.5kvAC 37.5kvDC或15kvAC 50kvDC或17.5kvAC 62.5kvDC或20kvAC 875kvDC或22.5kvAC 100kvDC或25kvAC 125kvDC或30kvAC 150kvDC或3kvAC

A:额定1000V以上的电线仅在10AWG和更粗规格上认证

B:符合表3.4的300V电缆应在1500V下做火花试验:符合表3.4的600V电缆应在 2000V下做火花试验

标志

45AWM的表面标志

45.1电器布线电线电缆不要求表面标志

45.2如果使用涉及AWM的标志:该标志应包含如下内容:

a) 电线电缆名称:AWM;

b) 符合表3.1的适用的AWM代码;

c) 制造商名称,商品名或是其它合适的标志或档案号。如果制造

商在一家以上的工厂生产AWM电线电缆,应添加识别特定制造厂的标志。

d) 如果电缆包含导电聚合物屏蔽该屏蔽为黑色,且护套表面应标

上黑色材料为导电屏蔽;包含黑色导电聚合物屏蔽之类的标志其它诸如导体规格,芯数等数据的标志,如果不会引起误解和混淆的话,被认为满足本条要求。

46AWM的表面标志

46.1电器布线电线电缆要求在标牌、线盘或纸箱上标上标志。这类标志应出现在最小装箱单元上。如果AWM从一个线盘或线轴上复绕至若干较小的线盘或线轴上,应复制标牌上的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伴随复绕在最小装箱单元上的电缆。

46.2标牌、线盘或纸箱上的标志应包含如下内容:

a) 电线电缆名称:“AWM”; b) 符合表3.1适用的AWM代码;

c) 制造商名称、商品名或其它合适的标志或档案号。如果制造商

在一定以上的工厂生产AWM电线电缆,应添加识别特定制造厂的醒目的标志;

d) 导体规格和芯数。除了单芯电缆外,应提供电线或电缆的芯数

和导体的AWG号或公制尺寸mm。如果电缆包含不同规格的绝缘线芯或线对,应提供每种规格导体的芯数和规格(例如:2/18AWG和4/24AWG);

e) 导体材料例外:对于非合金铜,导体材料不需标出。 f) 导体导电率,以非合金铜的百分数表示,参阅IACS(国际韧铜

标准)例外:非合金铜或61%IACS铝不适用。

g) 绝缘和护套材料和平均厚度(例如:绝缘SRPVC 0.009in;护套

PVC0.030in);

h) 对于特种用途等级S的电缆,合适的特种等级或拟订用途(见表

3.1和3.2);

i) 制造日期(年和月),作为一种选择,日期代码也可印在电缆表

面;

j) 对于包含一根或数根光纤的电缆,下列说明文字:“电缆的光纤

部分只能设在辐射能量不超过I级激光辐射的场所(CFR第1040部分21款)”

k) 对于包含一个或数个光纤元件或光纤元件组的电缆,如果光纤

元件或元件组包含金属或其它导电部件,下列说明文字:“电缆的光纤部分包含非载流金属或其它导电部件。”

l) 如果电缆包含导电聚合物屏蔽,该屏蔽应为黑色,且标牌上应

2

包含如下文字说明:“黑色材米为导电屏蔽”或“包含黑色导电聚合物屏蔽”。

m) 对于含不同电压等级线芯的电缆(VM),应提供每种线芯的电压

等级。

除了上述标志外,包含其它标志的电缆只要不会引起误解或混淆,也符合本条要求。

47多重标志

47.1电缆除了满足本标准一种型号的要求外,还可同时满足下列一种或数种型号的要求:

a) 一种或数种美国国家电气规程(NEC)所述的型号(例如:CM

型通信电缆、SJT型软线、MTW型机床线等);

b) 一种或数种符合加拿大电气规程(CEC)的电缆型号(例如:TR-64

型无线电引接线、TEW型设备线等);

c) 一种或数种欧洲电缆型号(例如:H05VV-F软线)

d) 一种或数种美国军用规范型号(例如:RG-59/U同轴电缆)。

47.2对于满足47.1规定的多重要求的电缆,制造时应使得附加的电缆型号以及电压等级、温度等级和其它必须的标志出现在电缆表面、标牌、线盘和纸箱上。这类标志的顺序不作规定,但每种额定值和相关的标志应:

a) 清楚地与其适用的电缆型号联系在一起;

b) 与标出的所有其它电缆型号和/或亚型号明显隔开。

47.3在电缆表面标志中,各种电缆型号和亚型号及其相关标志应以文字“或 ”、长破折号或空白相互隔开。

47.4在标牌、线盘或纸箱标志中,各种电缆型号和亚型号及其相关标志应通过放在不同段的说明文字中相互隔开。每段说明文字应以句号结束,且应与相应的标志出现在一起。

中国电线缆网专业服务行业先峰

www.cwc.net.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