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及对策
(一)误解词语,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许多源自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有些成语的理解能够利用“先分析后综合”的方法进行,如“巧夺天工”,主谓结构,“夺”,胜过,“天工”,天然的精巧,那么“巧”必然不能是天然的了。
例题:
1、就在公安部门准备收网时,这帮家伙为虎作伥,毫不收敛,在罪行簿上又添新笔。(╳)
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几乎万人空巷,街上静悄悄的。(╳)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4、这个小毛病不足为训,下次改掉就行了,何必大动干戈呢?(╳)
5、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得到好
1
处)
6、北大荒虽然天荒地老,但经农垦战士的开发,已经成为商品粮基地。(╳)(天荒地老:指经过的时间很久)
7、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邯郸学步:比喻生硬的模仿,不但学不到人家的本领,反而连自己原有的长处也丢掉了。)
8、“9.11”事件之后,美国股市势如破竹的下跌趋势,令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9、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0、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轩然大波:常用于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11、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家长作风。(╳)
12、作家不深入生活,坐在家里管窥蠡测,就创作不出群众喜欢的作品。(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了解片面狭隘,十分有限。应改为“闭门造车”)
对策一:吃透词义,多识记多积累
2
(二)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题:
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 “轮”是“高大”的意思“奂”是“众多”的意思,适用的对象应是高大的建筑物而非人物形象。)
2、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极多。)
3、本刊将洗心革面,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4、宽畅明亮的教室里,72名同学济济一堂,畅谈着美好的理想。
5、这些女孩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豆蔻年华,却己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6、他退休后,除了做家务、上老年大学外,还能抽空写字作画,跳迪斯科,生活得真是游刃有余。
7、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3
8、我们漫步在山阴道上,沿途的风景络绎不绝。
9、小李在这次月考中又是班上倒数第一,名落孙山。
10、这座破旧的博物馆如今修葺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对策二:平时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
「备注」:
“感同身受”指替蒙受恩惠的人向施恩者表示答谢,不用于受恩惠者本人。
“相濡以沫”用于患难中,不用于平时。
“炙手可热”用于人有权势,而不用于物。
“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
“萍水相逢”用于陌生人初次见面。
“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洛阳纸贵”比喻著作风行一时。
“慷慨解囊”用于帮助别人。
4
着手成春 戛然而止 面面相觑 生灵涂炭 大快人心 耿耿于怀 相濡以沫 甘之如饴 安之若素 亭亭玉立 秀色可餐 秀外慧中 各有千秋 青梅竹马 相敬如宾 折冲樽俎 天作之合 不绝如缕 脍炙人口 行将就木 破镜重圆 豆蔻年华 纵横捭阖 党同伐异 金迷纸醉
(三)色彩失当,语境不分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谦敬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从谦敬色彩上分为谦辞和敬辞。在使用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1、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成语和有些词语一样是有感情色彩的,使用成语时,须要使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语境褒则褒,语境贬则贬,中性语境则使用中性词。
(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
(2)沙河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是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极点,属褒词贬用。)
(3)启动园丁康居工程的消息一经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政府为
5
他们办了实事。(弹冠相庆: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贬义)
(4)只要台湾当局和实际行动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一定会柳暗花明。(√ )
(5)在这个工厂里,他是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始作俑者:第一个做某件坏事 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6)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伙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地痞流氓终于身陷囹圄。
(8)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9)班里的不良现象已经蔚然成风,再不治理就会带来严重后果。(指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好的风尚。)
(10)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蠢蠢欲动:形容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将捣乱。)
(11)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12)辛弃疾继承并发扬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现实,形成南宋词坛一大流派。(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贬义)
6
(13)他本来就喜欢舞文弄墨,再加上这两年的苦练,如今成了全县闻名的笔杆子。
(14)他是全队的核心,只凭颐指气使就能打出一次次漂亮的防守反击来
(15)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像力。 ( √ )
对策三:注意感情色彩,辨明褒贬
「备注」:
克勤克俭 处心积虑 虎视耽耽 无所不为 无所不至 玩火自焚 物以类聚 满城风雨 狗尾续貂 寿终正寝 瓦釜雷鸣 暴虎冯河 舞文弄墨 天花乱坠 大放厥词 亦步亦趋 以邻为壑 拾人牙慧 彪炳千秋 彪炳史册 流风余韵 为虎傅翼 醍醐灌顶 胶柱鼓瑟
7
趋之若骛 心劳日拙 养尊处优 奇文共赏 颐指气使 官样文章 有口皆碑 耳提面命 胡朋引伴
半斤八两
尸位素餐
连篇累牍
煞有介事
振振有辞
胸无城府
城下之盟
不稂不莠 师心自用
2、谦敬失当,不合语境
词语有谦敬色彩。遣词用句的时候要注意得体有礼,对别人要敬,对自己要谦,要让词语的谦敬色彩与语境保持协调一致。
(1)王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2)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对策四 据词辨义,区分谦敬
「备注」:聊尽绵薄 不情之请 蓬筚生辉 敬谢不敏
忝为人师 忝列门墙 雕虫小技 敝帚自珍
(四)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或矛盾。
1、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2、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3、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的时候,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
8
悄悄的。
4、这个厂的领导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常常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5、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6、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有名气,可一拿到大地方去,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7、提起南京大屠杀,当年的情景又历历在目的浮现在这位老人的眼前。
8、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9、他常常在行家面前卖弄,结果被人贻笑大方。
10、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万千中国人民生灵涂炭。
11、他一大早就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
12、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平凡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发光。
13、把生病的老人送上医院,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万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14、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王小晓独自孑然一身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9
15、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16、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
17、同志们都认为,他这个人办事向来深思熟虑,计划周密,不假思索。
18、、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领袖,本可以把革命进行到底,但结果却半途而废,功败垂成,真令人惋惜。
19、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这种走马观花地了解一点表象的工作态度,根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对策五 细心体味语境与成语意思,消除重复
「备注」:
忍俊不禁的笑起来 责无旁贷的责任 被人贻笑大方
说得津津有味 一场南柯一梦 我自己扪心自问 刻骨铭心的难忘教训 真知灼见的看法 不期而遇的邂逅
老朋友在异地萍水相逢 见仁见智的达成一致意见 许多莘莘学子
早已预料的无妄之灾 找到了明显的蛛丝马迹 群众民怨沸腾
浑身遍体鳞伤 寒舍蓬筚生辉 值得可歌可泣
10
正方兴未艾 各自分道扬镳
(五)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有些成语还应该注意它的词性用法以及它的词义轻重与语境是否协调。
1、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2、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3、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僚必须坚决地打翻在地,并踩上一只脚。
4、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5、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于自己的成绩。
6、美伊之间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海湾局势不会就此一劳永逸。
7、他看见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头,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敌人的妙计。
8、少数党员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与其同流合污。
9、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
10、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时,大家对
11
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会有口皆碑。
对策五:注意习惯用法
(六)、两栖词语,仔细斟酌
有些成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情色彩,这称为词语的“两栖现象”。要判断成语运用正确与否,需用它的多个含义和色彩去一一斟酌。
1、“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2、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备注」:咄咄逼人 秀色可餐 气冲斗牛 数典忘祖
想入非非 高山流水 按图索骥 绵里藏针
特别提醒:有些词语一时难以判断其使用正误,此时不妨找一些词语替换一下,再作比较,肯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判断下列句中划线熟语使用的正误。
1、法海和尚见许仙不答应,就快刀斩乱麻,把他关了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
2、当面锣对面鼓,城北派出所无辜抓走了海关缉私警察。(大水冲了龙王庙) 3、
12
不法商人把过期的食品重新标上日期拿出来销售,这种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来坑害顾客的行径令人发指。(换汤不换药)
4、下半场,釜底抽薪的实德队突然发威,郝董、王涛各进一球,将比分反超。(破釜沉舟)
5、站在新世纪的门口,眼中是太多的浮华和喧嚣,人们往往乐于浅尝辄止地游历四方,匆忙间,却忽视了文化的绚烂和土地的厚重。 (浮光掠影)
6、仿制古画还有一种,决不署自己的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取金钱。(鱼目混珠)
7、随着调查的深入,非洲某国前总统食用人肉这一耸人听闻的事实得到了揭露。(骇人听闻)
巩固练习
1、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C )
A、17年卧薪尝胆,2003年中国女排终以11战全胜的成绩夺回世界杯赛的称号。
B、许是大家都知道巴金老人对玫瑰情有独钟,一束束象征热情与朝气的红玫瑰将冬日里巴金的病房装点得春意盎然。
C、他写了一部描写农民现状的小说《空槐》,得了一个奖,便一发不可收拾。(形容事物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含贬义)
13
D、他多次在千钧一发之际逃过仇敌追杀,但百密一疏,一年前不慎泄露行踪,最终未能幸免于难。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D )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地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A、在我们中间,一个人有困难,就会有上百、上千、上万个素不相识的人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
B、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C、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思想。
14
D、市长一走进我们的办公室,我们几位老师都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容易致误成语类型分析
高考成语的命题是为了考查学生对汉语中语言精华的熟悉程度。由于考生阅读面不广,成语积累量不多,对成语的意义把握不准,因而判断起来准确性不高,科学性不强。若要准确判断高考中成语使用的正误,就应该认识其运用中会出现哪些错误,从而作出正确选择。成语的运用一般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类型。
一、误用近义成语
两个成语,意义上有相近或相通之处,有时甚至可以交换使用,但从使用范围、表达重点、语义轻重等方面分析,还是有区别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只能用这个,不能用那个。分辨不清何种情况下使用哪一成语,就会出现判断失误。如:
她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日耳闻目睹,多方接触,所以她也爱好音乐。
只要你能身临其境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耳闻目睹”指“亲自听说,亲眼看见”,一般指事。而“她”爱好音乐是因为听得多、见得多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因而应使用“耳濡目染”这一成语。“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地方”,一般指具体环境场所。句中要求设想自己处在别人地位或环境中,替别人着想。因此应用成语“设身处地”。两句都属于误用近义成语。
象这样的近义成语还有很多。如:
15
不可一世――目空一切 安然无恙――平安无事
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同日而语――相提并论
息息相关――休戚相关 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千丝万缕――千头万绪 东山再起――死灰复燃 首当其冲――当务之急 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后起之秀――后来之上 尽善尽美――十全十美 随机应变――见机行事 自命不凡――自以为是 不谋而合――不约而同 视而不见――视若无睹
念念有词――振振有词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间不容发――亲密无间
无可非议――无可厚非
置之度外――置之不理
刻不容缓――迫不及待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食古不化――食而不化
称心如意――心满意足
16
二、误用成语的适用对象
有些成语的表述对象单一,只能适用于特定的人或物。认识不清运用的成语适用于哪些对象,扩大了使用范围或张冠李戴,都可能导致运用失误。如: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仑美奂。
“洗心革面”中“洗心”指清除邪恶心思;“革面”指改变旧面目。整个词语是比喻彻底悔改,适用的对象一般是“过错”之类。该成语用来说明刊物,是用错了对象。“美仑美奂”原意是“形容房屋的高大华丽”。适用于建筑一类的东西,不能用来形容石刻作品。
下面这些成语只能适用于特定的对象:
举案齐眉 相敬如宾 破镜重圆 琴瑟之好――用于夫妻之间
秦晋之好――用于两姓联姻
人老珠黄――用于妇女
青梅竹马――用于幼年男女
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
17
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挥洒自如――用于书写作画
不胫而走――用于消息
豆蔻年华――用于女子十三四岁
蓬荜生辉――用于称谢别人的到来或别人赠送的字画
巧夺天工――用于人工的精巧
鬼斧神工――用于建筑、雕塑等技能的精巧
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境
循序渐进――用于工作学习
筚路蓝缕――用于创业的艰辛
擢发难数――用于罪行
三、误解成语的字面意义
对有些成语个别语素的理解错误,会导致整个成语的意义的理解错误。有时甚至意思完全相反。因此,要在正确理解某个语素意义的基础上,认识整个成语的实际意义。不能
18
望文生义。如:
他写的稿子虽然不少,但都是些不刊之论,能用的不多。
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8.19”大火。
“不刊之论”是说文章写得好,无可删改。句中是把“不刊”当成“不能刊登”,语素理解错误。“不足为训”意思是“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是把“训”错误理解为“教训”了。
下面是容易根据字面意义而导致理解错误的成语:
文不加点 空穴来风 差强人意 莘莘学子 不孚众望 不以为然 久假不归 首当其冲 狗尾续貂 豁然开朗 不可理喻 一辞莫赞
屡试不爽 硕大无朋 万人空巷 明日黄花 独辟蹊径 弹冠相庆 目无全牛 独步天下 春风化雨
四、不明成语的词性:
从语法角度讲,和一般词语一样,成语的语性有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不同的词性适合作句子的不同成份。若不明词性,便不了解其能放在句中什么位置,适合作什么成份,从而导致判断失误。如:
有识之士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教育界当务之急的大事。
19
这个国营企业的群众基础较好,又有一个同心同德的领导班子,因而摆脱困境是完全可能的。
“当务之急”是指当前急切应办的事,是名词性的,一般作宾语,不能用来修饰“大事”。“同心同德”指的是同一心愿,同一行动。形容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一心。是动词性的,一般作谓语,不能修饰“领导班子”。
五、表意重复
句中已经有了某个语义,但成语表达的意义中也包含了这个语义。从表面看,成语的运用并无不当之处,但若仔细分析,前后关照,即可知道前后有语义重复的毛病。如:
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他自幼没有父母,与哥哥共同生活,所以两人情同手足,什么事情都相互商量。
“难言之隐”指“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苦衷”指“痛苦或为难的心情”。二者都是指“内心的东西”,语义重复。“情同手足”中的“手足”比喻兄弟,“哥哥”和“他”本来就是兄弟,前后语义也重复。
六、表意矛盾
句中已确定了某一概念包含的数量或范围,而成语中也包含了一定的数量或范围。句中所确定的数量和范围和成语意义中的数量和范围不能吻合,二者自相矛盾。如:
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
20
困难这样多,你们还能成为全国百强县之一,真可谓凤毛麟角了。
“豆蔻年华”多指女子十三四岁。而句子前面已说过是“十七八岁”,年龄上自相矛盾。且“我们……的中学生”这个概念中既包含有男同学,也包含有女同学,性别上也产生矛盾。“凤毛麟角”比喻“稀少的、不可多得的事物”。句中已说过“全国百强县”这个概念,这样的县很多,不稀少,因而前后产生矛盾。
七、误用成语的感情色彩
有些成语有感情色彩的,要认识其是褒义还是贬义。成语的感情色彩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要注意褒义的成语不能贬用,贬义的成语不能褒用。如:
该市××商店服务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是长期以来始终未见改进。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有口皆碑”是指“人人称赞”,用于好的方面,属褒义。既然“服务之差”就不能用“人人称赞”来说明,是褒义贬用。“趋之若鹜”比喻“成群的人争着去”,多用于贬义,此处是贬义褒用。
下列成语属褒义,不能贬用:
神机妙算 名不虚传 别出机杼 拭目以待 惨淡经营 苦心孤诣 重整旗鼓 洋洋大观 有头有脸 叹为观止 有口无心
下列成语属贬义,不能褒用:
21
满城风雨 形形色色 半斤八两 无所不为 明哲保身 忘乎所以 高谈阔论 始作俑者 巧言令色 好为人师 巧舌如簧 一团和气
衣冠楚楚 无独有偶 振振有词 咄咄逼人 别有用心 费尽心机 等量齐观 长此以往 评头品足
八、误用成语的后起意义
有些成语意在言外,其意义并不是各个词语的简单相加而成的组合意义,后起意义才是它的真正意义。对那些来自寓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的成语,更是要注意它的后起意义。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它的比喻义、引申义。要以古论“今”,不要以今论“古”。如:
真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严重事,真是祸起萧墙。
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祸起萧墙”原指“祸乱发生在家里”,后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不适于用来说明工程质量不过关,造成事故。“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的东西也忘掉了”,不适用于说明向别的企业学习。二者都是不了解成语的后起意义而导致运用错误。
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平时要多积累,对成语进行归类。应试时要推测命题者的意图,找出迷惑点,切忌先入为主。因为平时我们认为运用正确的成语,结果它偏偏是错误的。只有正确理解,才能准确判断。认识了成语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类型,借助于具体的语言环境,才不会判断失误。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