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五年级部编人教版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

小学五年级部编人教版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

来源:爱go旅游网


小学五年级部编人教版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课外天地。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雨 一( )明月 一( )石头 一( )竹子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空”应读 ,它在“空闲”中应读 。“空山”为我们创造的是一种 的意境。 3.这首诗描写的景色是 季的 时分,是从

“ ”这句诗读出来的。

4.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月和松林都被照亮了,泉水从石边流过

B.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

5.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新雨、 、松林、 、石头、 、浣女、 ,还有渔舟,描写了美丽的山村风光。想要表达的情怀是( )

A.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B.表达了旅途的愁思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阅读《己亥杂诗·其五》,然后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1 / 6

[2]“落红不是无情物”中,诗人以落红暗喻(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 课内阅读。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诗中描写了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_________。

[3]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

4. 阅读并完成练习。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唐代另一种著名的诗歌体裁是________。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意万重:________________ 复恐:________________ [3]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四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我想把小手

___在桃树枝上。 ___着一串花苞, ___着万缕,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___在柳树根上。 ___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___

长成一座绿色的蓬帐。

(1)把下面五个字填到文中的横线上。伸 牵 安 接 带

在桃树枝上。 着一串花苞, 着万缕,悠啊,悠

在柳树根上。 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 (2)把下面的短语补充完整。 的歌唱 的营养 的土地 的蓬帐

(3)诗中“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把脚丫接着柳树上,表达了什么?

2 / 6

(4)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5)《我想》这首诗表达了 。

6. 名著阅读。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啊,我哭泣号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啊,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上述语段选自______(填人名)的组诗《七子之歌》,语段中的“我”指的是______。

[2]《七子之歌》除本篇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

7. 课外阅读。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似____( )____( )

[2]“绿丝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剪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柳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写柳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写出一句写柳有关的诗词或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除“咏柳”外,那你还知道柳文化中的什么内容,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快乐阅读。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_(填人名),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竹喧_________________。王孙:_________________。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中的静态描写是

“_________________”,动态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先_______后

3 / 6

_______ (视觉 听觉 感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诗的句序是倒置的,请你试着写出正常的句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面的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古诗对比阅读。

《山中》 《秋风引》 (唐)王维 (唐)刘禹锡 荆溪白石出, 何处秋风至? 天寒红叶稀。 萧萧送雁群。 山路元无雨, 朝来入庭树, 空翠湿人衣。 孤客最先闻。

[1]第一首古诗是 朝诗人 写的,第二首古诗是 朝诗人 写的。

[2]第一首诗中的“红叶”一词让我们想到 (谁?)的诗《山行》中的 。第二首诗中“萧萧”指的是 ,叶绍翁写的

《 》中 一句也有“萧萧”这个词。

[3](1)第一首古诗描绘由________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___所组成的山中深秋初冬时节的景色,色泽鲜明,富于诗情画意。

(2)第二首诗这首诗表面写___,实际却是在感叹自己的际遇,抒发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

10.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练习。

观书有感(其一) 观书有感(其二) 半亩方塘一鉴开, 昨夜江边春水生, 天光云影共徘徊。 蒙冲巨舰一毛轻。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两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这两首诗描绘其“______”的感受,借助生活中的现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_____________的现象,比喻_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______________,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

11. 课外类文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①河②东入海,五千仞③岳④上摩天⑤。

遗民⑥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①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②河;指黄河。③五千仞;形容它的高。④岳;指“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⑤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

4 / 6

高。⑥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区的宋朝百姓。

[1]读了诗的前两句,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泪尽”表达了(______),“又”字极写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现(______)。 a.诗人心头的失望

b.人们生活困苦,受到胡人的压迫,非常痛苦 c.遗民迫切希望王师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的是( ) A.洞庭湖 B.君山 C.西湖

(3)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 A.湖光秋月两相和 B.潭面无风镜未磨 C.遥望洞庭山水色

(4)读完这首诗,我眼前出现了 这样一幅画面。

13. 课内阅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诗人描绘幽雅美丽的图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古诗阅读。

《已亥杂诗》

作者: 代诗人 。 ( ),( )。

5 / 6

( ),( )。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来词语的意思。

生气:_________________。 恃:_________________。 抖擞: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 B. 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

[4]写出诗中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四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万马齐喑究可哀”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初期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 (______)

(2)全诗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