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一章

地理环境:指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四个圈层的地球表面或地球外表。 地理学(自然):它是研究地理环境本身与各要素及自然地域综合体的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各种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产业:从事产品和劳务生产及经营的各个部门。

经济活动: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与秩序之下,人类为了求生存而经由劳动过程或支付适当代价以取得及利用各种生活资料的一切活动。

经济活动区位:人类经济活动所在的场所,亦理解为人类选择经济活动场所。

第二章

区位条件:区位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经济地理位置:指一个国家、区域、城镇或乡村在与外围地区的经济联系中所形成的空间关系。

距离递减规律:地理客体间相互影响的强度与其距离成反比,是经济基本理论的出发点之一。

自然条件:又称自然环境,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指人们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自然部分。

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技术条件: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操作方法、工具设备、工艺流程和技能等。 技术创新:技术发展中的突破,技术领域根本性的对技术和经济活动产生深刻影响的重大变化。

现代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浪潮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科学技术 人口质量:综合概率,主要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劳动技能、道德觉悟。 劳动地域分工:劳动分工:一个地方为一个地方劳动;地域分工:各地区发挥各自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并通过商品流通交换满足社会需要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第三章

产业结构:主要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金、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GDP:一国一地区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一年),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GGDP:绿色GDP

GNP:(国民收入总值)=GDP+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外支付的要素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得自国外的要素净收入

增长极:推动型产业及其关联产业(产业增长极);推动型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空间增长极)。

点-轴理论:这里所说的点,就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各级结点(即各级城镇)。这里所说的线,包括各种交通线、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通信线路等各种线状基础设施,其中以交通线为主。交通线则包括铁路、公路、内河航运、海运航线等。通过各种线网将各点联系起来组成点轴系统。这一理论的主要论点是,在一些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一般已经具备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较为丰富的资源,其工业和中小城镇往往围绕某一中心城市及交通路线交汇处形成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要使这类地区进一步发展,关键是选好重点开发轴线。 极化作用:周围向中心的要素与经济活动的集聚,增长极自身加速发展。 扩散作用:是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动输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

主导产业:需求收入弹性较大,关联性强,劳动生产率高的产业。它在区域产业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

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其资源来源稳定,占GNP比重大的产业。

新兴产业:代表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的产业。

基础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如能源、交通、农业等。

工业化: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占统治地位的过程。

区域发展:是指以一定的区域为对象,依据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为实现区域发展目标,以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统一的观点,为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保护环境而进行的综合协调、统筹安排的工作。

区域空间结构:一定时期和条件下,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形式,即点、线、网络、域面通过空间经济关系(吸引、排斥、竞争)而形成经济空间结构。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

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

产业集群:某产业或多个产业的众多企业的地理集中。 产业集聚: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中的企业的地理集中。

第四章

农业:是培育动植物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包括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传统农业: 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自给自足型

现代农业:在近现代工业和现代科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品化农业 根据产品的用途分类,分为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

自给农业:是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的农畜产品不是直接为满足市场的需要和交换,而是为满足本国或本地区的需要,以自给性生产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农业。

商品农业: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满足市场对各类农产品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以商品性农产品生产为目的的农业。

根据投入生产要素的多少分类,分为粗放农业和集约农业

粗放农业:是农业中的一种经营方式。是把一定量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分散投入较多的土地上,采用粗放简作的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对一定面积的土地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广种薄收的农业,称\"粗放农业\"。

集约农业是农业中的一种经营方式。是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较少的土地上,采用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同粗放农业相对应,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来增加农业品产量的农业,称\"集约农业\"。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并按照人类的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 土地:是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的一个独立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利用类型:是指人类在改造、利用土地进行生产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不同利用方向和特点的土地利用类别,它反映了土地的经济状态,是土地利用分类的地域单元。

土地生产力:土地生产力是指作为劳动对象的土地与劳动和劳动工具在不同结合方式和方法下所形成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果,是鉴别土地质量的重要依据。 杜能环:1826年,德国人杜能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他假设有一个与外界无任何联系的孤立国,在这个孤立国内:

(1)只有一个中心城市,城市周围是广阔的、自然条件均一的可耕平原; (2)均匀分布着具有相同技术素养的农民,他们追求最大利润,并有能力按市场要求调整其农业经营类型;(百度) 参考书上86页

(1)“孤立国”中唯一的巨大城市位于沃野平原的中央

(2)“孤立国”内的交通手段固定为马车(当时无火车、暂定无通航河流) (3)腹地具有均质性,即认为各地的土壤肥力、气候等地理环境相同 (4)腹地各地农业经营者的能力和技术条件相同

(5)腹地经营者是追求最大利润,并且有能力按市场要求调整其农业经营类型的农民

(6)运费和距离成正比,并且由产品生产者——农民负担

农业地域结构:是指一定地域内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结合。 农业生产地域专门化:是指一个国家、地域或农业生产单位,根据其农业生产发展条件与优势,为适应市场需要,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有商品意义的农产品。

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农业区:是农业生产上具有类似的条件、特征和发展方向的一定区域。是农业生产地域差异和地域分工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区际差异性和区内共同性的特点。属经济区的类型之一。

农业区划:按照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农业区域。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因而成为空间形态变化最明显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的地区差异,大至全世界,小到一个地方,都是客观存在的,且各有其形成的历史过程。农业区划就是这种客观的农业地域差异在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反映。

农业区域开发:是指在农业区划与农业区域规划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地域单元(包括农业区域、自然区域、行政区域)为范围,以农业自然资源为开发对象,以一定时段内的劳力、资金、技术和物质投入为主要开发条件,以提高农业新生产能力和农产品产量,发挥地域优势,发展商品经济,富裕农村为目的的区域经济活动。

第五章

矿产资源:经过一定地质过程形成,在当前或可预见的未来能成为经济上可利用的矿产品。

品味:指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单位含量,以%、g/t、g/ m^3、g/L等表示,为衡量矿石质量的最重要指标。

高技术工业:高技术产品的价值构成中,知识和技术所占的比重大大高于原料能源成本的总和。

工业地域结构:工业布局的地理空间组合形式,依水平、规模、特点不同分类。 工业区:由一个大型企业为骨干包括若干中小企业组成的工业企业群体,是工业枢纽和工业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点:由一个或为数不多的小型工业企业组成,是工业布局地域类型的基本单元。

工业枢纽:在若干个大型联合企业基础上形成的工业集中地区。

工业地区:是由两个以上的工业枢纽,集聚在几千到几万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城市群所组成的一种工业地域结构类型。

工业地带:是由重要交通干线(沿海、沿江、铁路、高速公路等)联结起来的若干工业地区和工业枢纽形成的带状工业地域结构系统,这是最高层次的工业地域结构类型。

工业区位论:关于工业最佳区位选择的理论。

原料指数:指需要运输的非遍在原料的总重量和制成品总重量之比。 等费线:由生产费用相等的点的轨迹连接起来的线。

临界等费线:在综合等费用线中,与低廉劳动供给地的劳动费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

劳动成本指数: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成本。

劳动系数: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来表示劳动力成本的吸引力。

第六章

交通运输业:凭借运输工具和交通设施专门从事人和货物的移动,以期获得经济报酬的行业。

交通运输布局:指由线路和货客流构成的各种运输方式的空间布局和地域组合现象。

交通运输网络:立体化综合运输网络,简单的说就是天上、地面和地下的综合利用。

综合运输枢纽:由两种及以上干线运输方式相互交叉衔接的地区,包括为共同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的各种运输技术设备的综合体。

港口:是港池、航道、外堤、码头、库场、起重机械、交通网络线等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的统一体,是水运的起点和终点。 腹地:指中心一带的地区。

货流:是指货物在地域上的定向移动,它是与运输过程一道发生的。

对流运输:亦称“相向运输”、“交错运输”,指同一种货物,或彼此间可以互相代用而又不影响管理、技术及效益的货物,在同一线路上或平行线路上作相对方向的运送,而与对方运程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重叠交错的运输称对流运输。

重复运输:是指一种货物本可以直达目的地,但由于某种原因而在中途停卸重复装运的不合理运输现象。 网络交通中心:

网尼克指数:一个点的网尼龙指数表示从这个点到运网中最远一点的最短径道所经过的线路数目。 网络通达性:

商业中心:人们常常把商业网点的地域集合体称为商业中心。

绝对利益论: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利益论”。

相对利益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首创的,他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认为两个国家生产力不同,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产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就可以同另一个国进行贸易,并使贸易双方都能得到好处。

H-O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

第七章

城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多种人类活动集聚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 城市化(都市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向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职能:一个城市在政、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所承担的任务或发挥的作用。 基本职能:城市为本身以外的地区提供服务的各种职能。 非基本职能:城市为城市内部居民服务的职能。 一般职能:每个城市所共有的职能。

特殊职能:代表城市个性特征、决定城市性质、地域优势相关,非每个城市所共有的职能。

城市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城市的主要基本职能和发展方向。

城市地域分化:城市各种职能在城市内部空间地域上相对集中分布,导致职能地域分异的过程,形成城市功能区域。

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各种职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组合。即城市功能区在地域上的排列和组合关系。

城市地域形态:指城市地域的轮廓形状,即城市地域结构的反映。

城市体系:一定地域内,若干不同规模、各具特点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门槛人口:企业所需服务的最低人数。

中心地: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域的居民提供中心商品(货物和服务)的地点。

需求圆锥体:廖什认为如果一个区域只存在一个企业,随着距离生产地距离的增加,运费增加,销售价格增加,需求量随之减少,到市场边界需求量为零,将需求曲线围绕生产地的销售量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圆锥体就是需求圆锥体。

中心地理论:论述一定区域内城镇数量、等级规模、职能间关系及其空间结构的规律性。

大都市经济圈:由中心城市及其经济吸引和辐射力直接作用的区域所组成,中心城市是其核心。

a、一个或多个发达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增长极。 b、城市及区域内有一定人口规模且有一定互补性。 C、基础设施良好,区内外经济联系密切。

第八章

经济区:客观存在的地域经济单元。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的产业结构,不同等级各具有特色的中心城市及其腹地组成的网络型地域经济系统。

经济区划:认识经济区形成发展规律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与方法,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区进行的主观划分。

区域规划: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的国民经济建设总体部署。

主体功能区: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对特定地域范围内经济长远发展的全局性筹划和决策,

是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蓝图的总体勾画。

第九章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提供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区域经济一体化: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范围更广的经济的一种状态或过程。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建立多国的经济联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