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礼,无以立

来源:爱go旅游网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一生好礼,他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他把礼看成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在回答鲁哀公的时候,他指出“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上下长幼之序也。”他认为礼是社会的纲领,对于礼的重要性他说“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可见他已经把礼提到了关乎生死的高度。礼,不仅是儒家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它对我们现代社会也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里,“礼”仍然对提升文化软实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尽管现在可能有点不讲礼仪。这些年有钱了,中国人到全球各地旅游的越来越多,但留给外界的印象似乎更多的是暴发户的粗俗,而非礼仪之邦的温良恭俭让。但传统上,尤其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段,我大中华的确是礼仪之邦,不仅有过万邦来朝的辉煌,而且人的确一个个都比较温良,在电影《建党伟业》中“秀”辫子的辜鸿铭先生,认为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gentle,温文尔雅)。崇礼尚礼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精神,它不断教化着人们“明是非,远罪疾”,成为推动华夏文明不断进步的文化内核。放眼当下,古之礼教随着“破四旧”在一定程度被片面化,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被边缘化,使得公民素质低下的现象屡屡被曝光,使得我国之大国风范缺少精神的元素。现在能在很多地方见到不文明的行为,如一位在埃及旅游的中国网友发布了一条微博,微博里卢克索神庙浮雕上赫然刻着中文“某某到此一游”。实际上,个别中国游客在境外不文明举动引发的争议一直不断。泰国国家旅游局一说,随着中国来泰国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泰国民众对中国游客的投诉也越来越多。中国游客留给泰国人的负面印象主要有:不守秩序、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尊重当地习俗。有些中国游客进入寺庙不脱鞋,偷着躲着穿鞋进入,这被认为是对当地宗教信仰的极大亵渎。这些不文明现象严重损害了我们礼仪之邦的形象,让我们温文尔雅的传统丢失了,也给许多外国人留下了我国国民素质低下的不良印象。

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需要大力提升民族整体素质,革除种种不文明和不讲“礼 ”的现象。让“礼”大行其道,更需引领。通过建立和规范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礼仪制度,开展升国旗仪式、入学礼仪等有庄严感的典礼,通过重大纪念日、祭典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开展有教育意义的纪念活动,让“礼”走在阳光下,让“礼”走进生活中,让 “礼”文化助力民族复兴。每个公民也要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知礼行礼、彬彬有礼,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和追求。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注重礼仪,对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讲文明、守礼仪,成为衡量市民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的标准,成为反映城市文明程度、社会风尚和人文环境的标志。

“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不仅告诉了我们“学礼”的重要性,更提醒我们,作为最好的老师,父母应该从自身做起,对子女起到教育作用,唤起社会对“礼”的重视,营造社会“学礼”的氛围。相信通过这份努力,我国的精神基础必然夯实,一个复兴的大国必然由此屹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