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结构物施工缝\\沉降缝防水处理
摘要:在施工框架桥(涵)完成后。由于施工缝、沉降缝处理不到位,经常出现施工缝、沉降缝渗漏水现象。本文通过从箱涵混凝土浇注施工;施工缝、沉降缝处理等因素,分析漏水的原因。结合漯阜铁路箱涵施工的实例,介绍预防和处理框架桥(涵)施工缝、沉降缝渗漏的措施。
关键词:结构物、施工缝、沉降缝、防水、处理方法
为实现铁路大提速,确保行车及人身安全,铁路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将既有平交道口改为立交,以保证铁路行车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得平改立桥(涵)施工数量增加。防止平改立涵洞不均匀沉降所以在涵洞中心设置一个整体的通缝为沉降缝;且在箱涵分节浇注施工时就会产生人为形成的施工缝隙。在平改立桥(涵)施工完成后,经常会出现施工缝、沉降缝渗漏水的情况,严重影响平改立桥(涵)施工质量。
概况
漯阜铁路增建二线工程DIK55+742.3框架涵为1-3m框架涵,涵洞中心线与线路中线法线夹角为40°,左侧船槽长32.4m,右侧船槽长35.7m,箱体沉降缝、箱体与船槽沉降缝采用橡胶止水带处理,止水带外层分别为遇水膨胀橡胶层和弹性密封膏封闭层。目前,该涵洞箱体和船槽主体、沉降缝已经施工完毕,但发现右侧船槽和箱体之间的沉降缝漏水,导致框架涵内积水。
一、沉降缝
箱涵沉降缝 “渗漏水”的原因分析
1、橡胶止水带未加固牢固,在施工浇注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过于靠近止水带,将止水带推离原位,导致止水带未起到止水作业,出现漏水。
2、止水带出现破裂或者损坏,出现漏水。
为找到原因,我架子队在涵洞箱体两侧过渡段进行开挖,挖至涵洞基底以下,并进行抽水以降低涵洞外侧有压水,通过涵内积水外漏准确找到了沉降缝上的漏水点。然后人工将该处凿开至止水带位置,通过观察,发现止水带位置安放正确,
但在止水带上有一小孔,导致漏水,从而找到沉降缝漏水的真正原因。
预防沉降缝“渗漏水”的措施
1、在沉降缝施工时一定要将橡胶止水带放置到正位。并且对橡胶止水带进行加固处理。橡胶止水带一定不能破损和弯折。
2、在混凝土浇注施工中,要分层浇注,每浇注一层就要调整一下橡胶止水带的位置使其保持正位;且混凝土振捣要尽量避免振动棒直接与橡胶止水带接触。
3、在沉降缝防水施工时。沉降缝要处理干净;箱涵内、外侧处理为:先塞入遇水膨胀橡胶、然后用弹性密封膏封堵。
4、在箱涵防水施工完成后,应立即在箱体外侧基坑内注满水,做灌水试验。检查沉降缝是否有漏水情况。如有漏水及时处理。
处理沉降缝“渗漏水”的措施
在检查到沉降缝有渗漏水情况后,应立即将箱体外侧基坑内水抽干。如过渡段已经回填的,应将过渡段进行两侧开挖。对沉降缝漏水位置进行处理。
1、人工将沉降缝上漏水点的位置凿开成“U”型,冲洗干净。
2、检查橡胶止水带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新备一块橡胶止水带,并削成一小片,用801胶粘贴住原止水带的破损处。
3、用止水带厂家提供的用于止水带连接的SBS防水卷材粘贴在修补位置,起到加强保护作用。
4、用环氧树脂砂浆修补完整沉降缝。
5、在沉降缝内止水带内、外侧均先安放一层遇水膨胀橡胶,再用弹性密封膏进行封闭。
在过去的箱涵施工中,发现施工缝漏水也时有出现在平改立桥(涵)上。由于施工缝渗漏水严重威胁到涵身内部的钢筋,所以施工缝一旦漏水同样是危害平改立桥(涵)施工质量的一颗毒瘤。
二、施工缝
箱涵施工缝 “渗漏水”的原因分析
1、由于混凝土分次浇注,连接不够密实。
2、混凝土分次浇注振捣施工时,连接处漏振捣不够密实或漏振。
3、防水处理不够到位。
4、二次支模时,模板加固不到位产生漏浆。
预防施工缝“渗漏水”的措施
1、在箱涵混凝土二次浇注前,应对已施工完成混凝土接触面进行凿毛。将浮浆全部凿掉,直到露出骨料为止。
2、在箱涵混凝土二次浇注前,应对已施工完成混凝土接触面进行清理。
3、在混凝土接触面中间放置一条遇水膨胀橡胶。要将混凝土接触面凿出一个U行凹槽,将遇水膨胀橡胶放置在里面并用钢钉固定。
4、施工缝处模一定要加固牢固,避免漏浆现象。
5、混凝土浇注施工时。先浇注3公分厚同标号砂浆,防止前期浇注混凝土浆挂到钢筋上施工缝出现麻面现象。混凝土振捣一定要密实、均匀。
处理施工缝“渗漏水”的措施
在检查到施工缝有渗漏水情况后,应立即将箱体外侧基坑内水抽干。如过渡段已经回填的,应将过渡段进行两侧开挖。对施工缝漏水位置进行处理。
找出施工缝漏水位置,将施工缝内外侧各切开一个宽为5cm、深度为15cm的口子。用弹性密封膏封堵在最里面;然后塞入遇水膨胀橡胶;外层再用弹性密封膏封堵;在墙身外侧用SBS防水卷材粘贴在修补位置,起到保护作用。
结束语
上述预防和纠正箱涵沉降缝渗漏水的方法和措施,是总结了过去一些经验教训以及本次漯阜铁路增建二线DIK55+742.3框架涵发现施工缝、沉降缝渗漏水后采取的措施。总的来说要作到先预防和主动预防,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关于施工缝、沉降缝渗漏水的处理和预防方法还是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还需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创造更有效的技术。
参考文献:《漯河至阜阳增建二线电气化铁路工程图纸》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用指南》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2-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