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网络对信息传媒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人学”的文学也不例外。受网络技术的影响。文学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传播从1:7头传播阶段、纸面传播阶段过渡到网络传播阶段.
关键词:网络技术;文学;口头传播;纸面传播;网络传
播
刘昱君
也只能随着叙述人的讲述进行.文学的接受与理解都受到较大的,慢慢地它失去了主导地位,从而被纸面文学所取代。
二、纸面传播阶段
文学作品先后被刻在龟甲兽骨上.写在羊皮、竹简、木片、丝绸上以及因当时制造量不大而极为昂贵的纸等载体上,由手工抄写(后来出现有雕版印刷)流传,这一阶段我们
在人类历史上.文本的传播方式与载体形式已发生过多次变化。就传播方式来说.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口头传播阶段、纸面传播阶段和网络传播阶段。不同的传播方式对文学有着不同的影响.而物质技术的发展对于各时期的文学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口头传播阶段
文学在最早主要是通过口头传播的.其主要特征是口耳相传。这一时期的文学我们称之为口头文学。其典型形态是故事性强、结构简单的神话和史诗。它们把人类的口语文学推到了巅峰.但口头文学作品缺乏固定的载体.叙述人任意发挥讲述造成了叙述的内容的不稳定性:而读者的接受
称为纸面文学传播阶段。造纸术的进步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学传播克服了物质与技术上的困难,使文学的大规模传播成为可能。纸面文学在传播方面有口头文学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它超越了口头文学在传播上的时空。世界范围内纸面文学已经产生了成熟样式.诞生了巅峰范本,很难超越以往的水平.纸面文学的表现力似乎已臻极限,必然将被另外一种新的媒介所冲击甚或代替。
三、网络传播阶段
网络文学传播包含了传统文学上网和原创网络文学作品。网站和众多文学主页把文学名著搬上网络,具有两重意义:就网站方面来说,有了文学名著坐镇可以提升网站或主
的、节奏明快的爵士音乐。艺术家在追求绘画作品的旋律感时。决非象节奏感那样容易。它体现了艺术家对作品意境的追求,展现了艺术家博大精深的艺术理想。绘画作品的旋律感使绘画作品中的各元素为体现组合变成为和谐的配套.它像魂一样,寄托画中。贯穿在画面的每个部分中。让观者感觉到飘逸于作品之外,达到内外和谐统一贯通。即所谓“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境界。
纵观二十世纪初期西方艺术中音乐与绘画的通感.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艺术现象背后的现实意义。
艺术形式的通感通过联想得到实现。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是心灵与听感官制作的艺术。而绘画则是心灵与视感官制作的艺术。在所利用的媒介上。音乐以声音为表现手段,其意象的塑造是以有组织的音为材料来完成的。它凭借乐音来创制听觉意象.通过乐音流动把细微复杂的情感直接表现出来,而绘画则是与手合作,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媒介使心中构思的意象物态化;从产物上看.音乐在时问中展开,是由连续运动着的乐音组合成的动态的时间意象.呈现为一种流动的线的形式,而绘画则是一种视觉意象。通过视感官,呈现为一种静态的和空间的形式.是一种静态艺术、空间艺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二十世纪初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并且借彼此的表现形式在各自的艺术领域进行着新的革新.达到心灵之问的再次升华。
从美学意义上来说,抽象性绘画追求音乐表现性。文化根源西方抽象绘画语言趋向于音乐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渊
源。古希腊人的这种观念影响着整个西方画坛,也就是说西方绘画是在音乐美学的暗示和影响下不断发展的。尤其对抽象艺术的形成.发达的西方美学更是提供了最直接的启示。
另外.在经历了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社会人类严重异化的痛苦之后的西方艺术家,对传统理性失去了信心和信任.同时又受神秘主义的影响,纷纷投身到一些非理性思潮中去.把艺术看成是潜意识的本能宣泄。开始希望用一种纯灵性、纯精神的新手法去概括和提炼自己的精神世界。而音乐.是最善于表现这种抽象感情和潜意识、下意识的艺术。于是音乐元素走进了绘画.于是绘画语言便走向了如音乐般的抽象。
参考文献:
[11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4。
121'-1匕*’’德彪西【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3】[英]保罗史密斯.印象主义【M1张广龙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齐易年版。
【5】杨恩寰,梅宝树《艺术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61[德]约翰
雷华德.印象画派史【M】.平野。殷鏊,甲
丰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201
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1
论静态的文学与运动之间的良性互动
口河南焦作师专体育系
陈娇霞
摘要:随着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中国已经正式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在今天随着现代体育的飞速发展。体育与其他社会学科的融合需求也日益迫切。体育与文学这两个不同领域一动一静的结合也成为了新的学科交叉点。结合辩证法原理,割析二者的关系,“体育”与“文学”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体育之动态芙与文学的静态美中存在着的内在的完美契合.维持着两者之问的良性互动关系.
关键词:动态美;静态荑:辩证关系
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古往今来的社会生产劳动和发展演变中。两者一致都是相互渗透彼此交织在一起的。在各种题材的文学中.有关体育的描述,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能找到印记。而今天。体育和文学两大门类学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地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并成为了人们重新认识体育和文学两大领域过程中产生出的新的热点问题.而体育的价值、使命与生命力也有必要从文学情怀与文学理想的角度重新审视和探索。
一、与文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文学范围很广。虚构的、纪实的、美好的、丑恶的什么都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命题中从来都是一对矛盾和辩证的两个极端,就像体育与之于文学。提起体育文学.多数人会认为,两者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事物,事实上,体育和文页的文化艺术档次,吸引更多的网民点击。增加网站访问量;就文学本身而言,名著上网有利于加快文学经典的广泛流传,扩大文学影响力.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培养读者的欣赏水平,并且可以减轻图书馆的借阅压力.当然也相应减少了图书市场的名著销售量.
网络传播打破了文化、地域、时空、政治、意识形态等各种差异,是一种高度开放的全新方式,世界上大多数网站。对每一个网民敞开了大门.网络上的每一种产品都具备“世界性”与“全民性”。它先于现实世界一步在虚拟世界中实现了“人人平等”,确保了网络文化传播与接受的平等性。此外,网络传播还具有直接性、通畅性和无限复制的特点。网络直接面对上网者。在上网者与网络之问,没有因技术和经济原因之外的其他障碍。更没有书籍传播时代的出版、发行、销售环节以及由此而来的某些部门对于文学作品的“生死”的决断权。一部作品一旦上了网。从可能性上说。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读者都可以找到它,进行阅读。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文学,作者与读者的选择性都增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也更加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任何阶层、团体甚至个人的兴趣、爱好、要求都可能在网络文学中表现出来,从而导致各种实验文学、先锋文学的产生和繁荣。
事实上,当我们打开电脑。浏览那些按传统标准根本不可能被承认为叶乍家”的网络作者的文学作品时.我们可能都会有这种感受:许多作品技巧并不圆熟,结构并不严谨.细节并不高明,语言也并不华美。但作者自由驰骋的想象。不拘一格的构思和时不时闪现的充满灵气的句子.却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叹。在传统的编审制度下.这样的作者或作品只能。忍痛割爱”,因为它不符合传统的文学审美眼光。所
有。体育范围更广,走、跑、跳跃、投掷。生活中无处不有。一些常人往往认为文学与体育是对立的。文学以静为主,体育则以动为美,但是从文学的出发点来看,文学与体育是紧密以.从技术的角度说,“电子传播更有利于艺术中的游戏倾向,因为它追求瞬间性的感官效果,画面的迅速切换消解了人们心中对于永恒性的崇拜.而有声有色的高强度感官刺激则在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欲望的同时.使原先担任‘把门人’的理性思维麻木化了”(陈富强:2008,8)。网络写作与传播打破了传统文学严格的运作机制.营造出一个新的文学秩序:自由、非功利、众声喧哗的文学世界。在网络文学的传播中。读者可以领略到文学多元化的真正乐趣。
文学的以上三个传播阶段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取代或排斥的关系.而是后者容纳前者以及在以后者为主导基础上与前者的共存。但是在不同的时代,总有一种传播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当前社会中。网络科技发挥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但也不容否认。技术对文学的冲击力量来势虽不凶猛.却绵绵不绝、后劲十足。网络科技为文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动力.传统纸质文学上网、网络原创文学应运而生并风起云涌。
参考文献:
【1】黄燕妮.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秩序的新构建田.当代文坛。2002,(4)。
【2】李郁.论文学活动中传播的意义o】.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o
【3】陈富强.在网上舞蹈[NI.文艺报,2000—8—1S。
【4】黄鸣奋.比特挑战缪斯——网络与艺术[M】.福建:厦
门大学出版社。2000。
【5】[芙】威廉白瑞德著、彭镜禧译.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探源【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
16]王汶成.文学与网络传播踟,文艺报。2000-10-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