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人与人之间
第一课 你我同行
1、为什么说人类需要交往?
⑴与人交往,是人类心灵的内在需要。⑵交往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交往。①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缺乏与人交往,知识、能力、智力、心理、技能、情感等都不能得到正常的、健康的发展。②社会的进步依赖交往。正是通过互相交流和往来,人类的文明成果得以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推动了世界的文明进步;也正是有了全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才促进了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飞速发展。
2、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会有什么危害?
如果交往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不仅会影响人的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导致心灵的孤独和精神的寂寞,甚至会威胁人的身体健康。
3、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正常交往有什么重要意义?
正常的交往有利于我们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激发思维,锻炼能力,也有利于我们情感、意志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我们道德、审美等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交往,乐于交往,学会交往.
第二课 假如我是你
1、正常的交往需要哪些条件?
在现代社会,平等、尊重、宽容、理解、关心、互助,这些都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文明交往的内在基础。
2、为什么要平等待人?
①人人生而平等,这不仅是社会法律的规定,更是文明社会的理想追求,也是每个人应秉承的理念。在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②平等待人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
3、我们怎样做到平等待人?
在与同学交往时,我们不应因家境、身体和智能等方面的原因歧视他人,而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
4、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受到尊重,是人内在的精神需要。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尊重,每个人也应该
1
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
5、尊重他人包括哪些方面?
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自由、正当合法权利、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尊重他人的思想、情感、言行和生活方式,尊重他人的劳动与创造等。
6、尊重他人有什么作用?怎么尊重他人?
对于中学生来说,尊重他人不仅是保证我们学习进步和人际交往成功的需要,更是作为现代少年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在与人交往时,我们要尊重他人,不嘲笑、讽刺、挖苦、和侮辱他人,不轻视或歧视他人。
7、为什么要宽容待人?
宽以待人、接纳所有不同的人,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还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都需要更多的宽容。因为宽容我们的社会和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8、宽容他人的表现是什么?
宽容他人包括宽容他人的不同观点,不苛求别人,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对于同学的成绩、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对于别人的缺点和不足、错误或过失,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过分苛责。
9、为什么宽容是有原则?
宽容并不等于无原则的纵容。宽容是在不违背是非原则基础上的求同存异。对于不伤害别人、不损害自尊的事情,我们尽可能宽容;对于违背原则、有损利益的情况,我们要按照自己的原则来处理。一味的宽容等于贬低自己、放纵别人。 10、为什么要理解他人?
①理解他人是指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与言行,理解他人的处境、问题与困难,理解他人的愿望与需要等,并给予关心。 ②理解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成功交往的秘诀,是学习进步、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重要条件。理解是我们心理和精神世界的内在需要。我们渴望他人的理解,我们也要学会理解他人。 11、如何理解他人?
(1)学会理解的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体会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2)现实生
2
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被误解的情况,我们难免无意间伤害到别人或被别人伤害,所以我们要学会体谅、尊重他人的感受。错在己,则应真诚地赔礼道歉,请求他人原谅;错在他人,也要真诚接纳、理解、原谅他人的过失。
12、为什么要关心他人?
(1)相互关心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要。每个人在困难、伤心时都希望有人关心,因此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主动关心别人,帮别人排忧解难。关心是相互的,我们越关心他人,他人就越关心我们。无论是关心他人,还是被他人关心,都是幸福快乐的。(2)关心他人,不仅要关心他人的身体健康、学习情况,也要关心他人的情绪、冤枉和需要等,并在他人需要时,及时伸出真诚的援助之手。
13、为什么要互相帮助?
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帮助他人是善心和爱心的表现。美好的生活离不开人与人的相互帮助。 第三课 交往有艺术
1、讲究文明礼貌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讲究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教养,还反映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⑵讲究文明礼貌既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亲切、和睦的关系;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讲究文明礼貌,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2、如何礼貌待人?
⑴语言文明:文明礼貌首先反映在语言上。谦虚恭敬、文明高雅的语言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优秀品质,还可以影响他人、净化社会;傲慢无礼、粗野低俗的语言既说明了个人缺少教养,又易成为惹是生非的祸端。学会使用“您好”“请”等礼貌用语,有助于我们开展文明的交往,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另外,与人交往,要学会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打招呼是与陌生人交往的第一步。⑵行为文明:①行为应该谦虚、恭敬、彬彬有礼。一个人的文明行为反映了他的品德修养。②在交往中,最不可忽视、最富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是微笑。③礼貌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有礼貌就可能办好。反之则可能办不成,甚至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3、为什么要学会表达?
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看法和感受,可以使对方了解我们的真实态度,增
3
进对我们的了解,从而更乐意与我们交往。表达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另外,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一些不如意的事而难过或烦恼,要学会对他人倾诉。
4、为什么要学会倾听?
①倾听就是听他人表达或倾诉。积极的倾听是成功人际交往的重要技巧之一。积极的倾听是指对他人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地给予关注、重视、尊重和理解。②倾听过程:要保持专心、尊重与体谅的态度,切忌一些不良行为,如三心二意、东张西望、翻看书报、随意打断对方、乱插话以及妄加评论、表情冷漠等。③积极倾听的技巧分为语言技巧和非语言技巧两个部分。
5、除礼貌待人、善于表达、学会倾听外,积极参加他人的活动,努力让他人接受和接受他人,学会赞美与批评、劝告与安慰、协商与协调,学会化解冲突和矛盾,都将有利于我们开展成功的人际交往,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单元 跨越代沟 第四课 走近父母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②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③孝敬父母是为人的基本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法律所要求的。
2、怎样孝敬父母? ①孝敬父母,就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②孝敬父母,就要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③孝敬父母,就要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在衣食住 行上首先想到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努力减轻父母的负担。④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3、父母子女代沟产生的原因有那些?
①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不断增强,独立性越来越强。②我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父母,要求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开始独立地思考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③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④我们与同伴之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⑤我们情绪敏感而不稳定、强烈而又脆弱,缺乏足够的理智。
4、如何与父母沟通?
(1)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2)客观地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别,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建议。(3)了解父母的辛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4)调
4
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5)妥善处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与帮助父母的关系。 第五课 理解老师
1、为什么要尊敬老师?
(1)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对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2)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怎样尊敬老师?
(1)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2)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3)与老师交往时,谦虚、恭敬、有礼貌。(4)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 3、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
4、如何消除师生之间的矛盾?
(1)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3)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4)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5)主动地、热情地与老师交往,避免以逆反的态度顶撞老师。(6)乐于与老师交往,虚心向老师求教。 第三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六课 有朋友的感觉 1、友谊的作用? ①友谊是心灵的需要,友情是重要的精神需要。②离开了朋友,失去了友谊,人就会感到孤独。③进入少年期后,我们更愿意向同龄伙伴特别是亲密朋友倾诉心事,特别渴求友谊。④真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⑤友谊与成长同行。 2、友谊对我们的健康成长的作用? ①寂寞、孤独和苦恼时,给予我们温暖。②成功时,与我们分享喜悦与快乐。③失败时,激励我们继续前进。④顺利时,告诫我们冷静。⑤遇到挫折时,给予我们信心、勇气和力量。
3、如何跨越障碍,获得友谊?
①友谊要用心感受、用心传递,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懂得友谊的价值②人与人之间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友谊,真心对待朋友,用心培育友谊的结果。 第七课 交友的智慧 1、交友的原则?
谨慎择友,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2、什么是“益友”?
“益友”是指品德高尚、志同道合,有益于自己进步的朋友。 3、什么是“诤友”?
“诤友”就是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的错误、缺点或不足,批评和帮助我们的朋友。
4、怎样评价“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
①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是有本质区别的。②“江湖义气”只讲“友情”,不讲是非,其结果是助长坏思想、坏行为的产生,最终必然是一害朋友,二害自己,三害集体。③很多青少年就是因为“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5
5、什么是“损友”?
“损友”是指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
6、为什么要远离“损友”?
①随着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社会中的某些消极因素可能对我们产生影响。②我们涉世不深,辨别和控制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可能在交友上犯错误。③一定要谨慎地选择朋友,远离损友。 7、怎样远离“损友”? ①明辨是非。②提高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③谨慎择友,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8、交友的艺术是什么?
①对待同学和朋友要心胸宽阔、理解体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②不能嫉妒朋友的成功,要欣赏朋友的成功。③对人主动、热情、坦诚。 第八课 男生女生之间
1、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出现的男女两性差异?
①男孩、女孩有多方面的差异。②有各自的乐趣和烦恼。③有各自的特点和长处。④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⑤男孩女孩应该相互体谅、相互帮助。 2、异性交往的必要性是什么? ①男女之间相互交往是很平常的事。②如果我们只与同性同学交往,无异于放弃了一半朋友,也失去了与异性同学互相学习的机会。
3、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和纯真的同学友情有什么好处? ①有益于我们身心的健康。②有利于形成团结的班集体氛围。 4、异性交往处理不当的危害?
产生烦恼,影响学习,甚至损害身体健康。 5、我们与异性同学交往时要遵循什么原则?
①宜主动交往,不宜过分拘谨。②宜群体交往,不宜单独交往。③宜距离适当,不宜身体接触。④宜表达友谊,不宜表达爱情。⑤宜公共场所,不宜私人住宅。⑥宜自然大方,不宜矫揉造作。⑦宜穿着得体,不宜过分打扮。⑧宜果断拒绝,不宜含糊拖拉。
6、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①正确认识,坦然处之。②相互体谅,彼此尊重。③相互关心,相互帮助。④真诚大方,把握分寸。⑤一视同仁,等距交往。⑥认真严肃,公开交往。 7、男女同学交往遇到麻烦、困惑和苦恼,应怎样做?
①采取积极的态度和适当的方式予以解决。②需要理性的驾驭和意志的控制。
第四单元 走自己的路
第九课 从众与自主 1、什么是从众?
大家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大家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做。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从众现象”。从众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2、从众的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个人识大体、顾大局,保证团队成员统一认识和行动,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②有利于个体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③有助于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和误会。
3、从众的消极作用?
6
①弱化自我意识,束缚独立思考。②抑制开放、竞争、开拓和进取的意识。 ③阻碍独立性的培养,窒息个性的发展。④扼杀创新精神和创造力。⑤阻碍个人的发展,影响到集体的事业。⑥更严重的是,不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
4、导致盲目从众的原因?
①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是盲目从众的主要原因之一。②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是从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③缺乏抵御非正式团体和外部不良影响的能力,是青少年从众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5、怎样克服消极从众心理?
①独立思考,明辨是非。要避免盲目从众,就要努力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②自主选择,勇于负责。全面地发展自我,特别是增强自主作出合理的、负责任的选择和行动
的能力。③增强抵挡团体不合理压力的能力,学会抵制外部不良的诱惑。 ④心中有原则。
第十课 偶像与自我
1、“追星”产生的原因?
①进入少年期,我们对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了第一次认真的思考,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发生矛盾时,明星寄托了自己的一些希望和梦想,所以也就产生了对明星的崇拜。②青少年“追星”可能出于满足自己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共鸣的需要。③为了寻求刺激、追求时尚、追求浪漫。 2、谈谈对“追星”的认识?
①“追星”在青少年中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不仅反映了我们的兴趣、爱好与追求,也折射出我们的精神世界。③“追星” 本身无所谓好与坏。但怎样“追星”、对明星崇拜到何种程度,却有是非利弊之分。 ④如果对明星盲目崇拜、疯狂迷恋,以至丧失自我,就会妨碍我们的学习,影响我们的生活。⑤“追星”可以是一种成长的动力。 3、“追星”的利与弊?
①“追星” 本身无所谓好与坏。但怎样“追星”、对明星崇拜到何种程度,却有是非利弊之分。②如果对明星盲目崇拜、疯狂迷恋,以至丧失自我,就会妨碍我们的学习,影响我们的生活。③“追星”可以是一种成长的动力。 4、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心中的偶像?
①要全面地评价偶像,既要看到其长处和优点,也要看到其缺点和不足,这是对待偶像的理性和成熟的态度。②既要看到其成功的结果,也要看到其成功的过程;既要看到其成功的辉煌,也要看到其成功背后的奋斗和艰辛;既要看到其成功的光环,也看到其内在的品质。
5、如何确立自我,成就自我? ①用理性的态度看待明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偶像。②要确立和追寻自己的理想,选择自己的道路,相信我们自己,成为我们自己。③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和优秀品质,让明星、偶像的奋斗精神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让他们的优秀品质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超越崇拜,走向自我。
第五单元 无序与有序
第十一课 规则与秩序
1、什么是规则?
规则是关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的一种规定或要求。
7
2、规则有哪些种类?
(1)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规则,如家庭规矩、学校规则、社会规范。(2)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学习守则、运动规则。 3、为什么要遵守规则?(规则与秩序有什么关系?)
(1)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没有规则,就无法游戏、比赛;没有规则,就没有有序的交通;没有规则,就没有正常的社会生活。(2)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需要各种社会规则的共同保障。如果大多数社会成员都能自觉遵守各种社会规则,整个社会就能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反之,整个社会就有可能陷入一片混乱。(3)国际性的交流与合作同样也需要规则来保证秩序。世界贸易组织就是一个通过规则规范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的组织。
4、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从小就要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只有自觉遵守规则,我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第十二课 法律与生活
1、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2)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1)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2)法律一方面表现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合法行为的保护。
4、法律和其他行为规范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联系 名称 形成方式 实施方法(依靠力量) 约束范围 ⑴都属于人的对全体社会行为规范,对人由国家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法律 成员具有普的言行都具有定并认可 实施 遍的约束力 规范的作用。⑵都具维护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正常秩序和其他行为规自然形成靠信念、习俗、社会舆只对特定的其他活动正常范(道德、规或某个单论或单位和组织的行人群具有约秩序的功能。⑶范、章程、戒位、组织制政力量或信仰、纪律发束力 所有的规则都律) 定 挥作用的 不能违反国家法律 5、为什么说生活需要法律? (1)安全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受到法律的保护。(2)《食品安全法》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道路交通法》为我们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义务教育法》为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保障。(3)法律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
8
供了周全的保障,使我们能够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第十三课 行为与责任
1、如何正确认识行为与结果的关系?
(1)一个人的能力越大,他所能做出的贡献就越大,但是如果他犯了错误,其破坏性也可能越大。因此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2)认识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是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前提。
2、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我们的许多行为都会对他人或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2)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通过实际行动才能赢得人们第信任。(3)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3、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如果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坏的结果,我们就必须弥补自己的过失,尽可能降低损害的程度,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关键是要有勇于承担的勇气和责任心,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承担起我们的责任。(3)我们应该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和习惯,做一个负责任的少年。
4、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违法行为有那些类性?
(1)根据所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可分为违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2)违宪行为是违反的是宪法,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的是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的是民事法律法规,刑事违法行为是违反的是刑法。
6、如何理解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的关系?
(1)任何一种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一切违法行为,都要按照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依法处理,必要时给予法律制裁,让违法者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代价。(2)一旦违法犯罪,不管违法者如何逃避,他们或许躲得了一时,但最终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1)遵守法律,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底线。(2)养成遵守法律的习惯,我们才能愉快地享受法律提供的安全、和便利,在法律的保护下幸福生活、快乐成长。
8、他律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
(1)含义:个人的行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规则支配,而且是被动或被迫接受的。(2)表现:在这里,规则要求“你必须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你不应该怎样做”或“不许你怎样做”,违反了规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他律是必要的,但作用是有限的。
9、自律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1)含义:个人的行为由自己的要求或内在的规则支配,主动、自觉约束自己。(2)表现:自律表现为“我应该怎样做”“”“我不应该怎样做”“我愿意怎样做”或“我不愿意怎样做”。一旦违反规则,我们首先面对的是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的良心会质疑、批评乃至谴责我们的错误行为。
10、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怎样?
(1)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2)只有
9
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我们的心灵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违背规则,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2.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自律?
(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个人独处或者没有外部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做到“慎独”,从而实现真正的自律: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2)自律的境界不是一蹴而就。只有通过日复一日、锲而不舍的努力,我们才能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外部的规则才能逐步转化为内心的自觉要求。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