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CM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0年VOL.(23)NO.4 —13. 中药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观察及护理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by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陈萍王晓亮马茜茜 (甘肃省中医医院,甘肃兰州,730050)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07-2286(2010)04-0013.02证型:DGI 【摘要】目的:总结中药外敷治疗RA的方法及对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40例RA住院患者实施 中药外敷治疗的同时,予以心理及健康指导、饮食、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护理。结果:患者在住院期间对中药外 敷治疗效果满意,并对护理工作积极配合。结论:对RA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治疗疾 病的信心,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中药外敷;类风湿关节炎;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 治疗前有所好转;无效:较治疗前无改善。 种慢性的自身免疫炎性关节疾病。临床表现以掌指关 3结果 节、近端指间关节受累为主,呈反复性,对称性、多 关节畸形患者经治疗后,虽关节畸形不能恢复正 发性小关节炎,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l】。我科采 常,但关节肿痛有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消失,关节功 用中药外敷治疗活动期RA患者,疗效肯定,毒副作 能也得到改善。140例中显效112例,占80%,好转 用小,方法简便,现报告如下。 19例,占13.6%,无效9例,占6%,有效率93.6%。 1资料与方法 4护理 1.1一般资料 4.1心理护理 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我科住院患者140 使患者认识到中药外敷是治疗RA一个十分有效 例,年龄26岁~78岁,其中男56例、女86例,平 的方法,使病人树立信心,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均52岁。 4.2用药指导 1.2治疗方法 ①抗风湿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还可出现皮疹, 1.2.1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7.5mg/d,同时予 肝、肾功能异常,让患者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作用与 种改善病情慢作用药甲氨蝶呤片10mg/d,治疗期间 副作用。口服药应饭后服,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上述药物剂量不变,,且不加用激素、中枢镇痛药或其 减轻患者的痛苦。②让患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正 他特殊治疗,否则该病例予以剔除。药物成份:当归、 规用药,不得自行加减或停药,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伸筋草、桑枝、花椒、牛膝、秦艽、威灵仙、红花、 实效性。③预防感染,病室每天消毒1次,并减少人 路路通。诸药装入纱布袋中 员探视。 1.2.2用法:药包置于锅内加入黄酒半斤、食醋20Oral 4.3生活护理 煮半小时,使用,待温度适宜后,患者将肢体、颈肩 病室保持通风,阳光充足,避免对流风,避免潮 及腰背部皮肤暴露,沙袋置于患处,可用毛巾包裹湿 湿、阴暗的房间,温度、湿度适宜,不出入温差过大 敷病变关节,每天1次,每次30 ̄40分钟,15" ̄30 的地方。注意保暖,避免风寒,尽量不用冷水,不吹 天为1疗程 J。 风。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2疗效评价 4.4休息 显效:一个疗程之内主要症状、体征(关节疼痛、 卧床休息,卧硬板床,每2~3小时翻身1次,避 肿胀)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较 (下转l5页) CJCM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0年VOL.(23)NO.4 竹叶20g、厚朴15g、生薏仁40g、半夏15g,中药治 疗首诊3剂,再诊3剂(保持基本方药不变,随症酌 情调整剂量)。同时配合予秋水仙碱片5片(0.5mg/ 片),研末用清水调至糊状,涂擦于患部,每日换药一 次,5~7d后停用。 2.4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 证诊断疗效标准》。关节红肿热痛消失,局部无任何异 常反应,活动如常,血尿酸降至正常水平为显效;关 节肿胀消失,疼痛缓解,血尿酸值下降,但未达到正 衷2两组治疗前后血沉、血尿酸比较( ± ) 常范围为有效;关节红肿热痛症状改善不明显,活动 仍受影响,血尿酸值未下降为无效【3J。 3结果 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 率89.47%,显效率52.6%;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8 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3.68%,显效率31.57%。 经过统计分析,以有效率为观察指标,治疗组与对照 组比较无明显差别( .05),但以显效率为观察指标,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0.05)。 注:自身前后比较,★尸l<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O.05。 4讨论 行不畅而形成痹痛,也就形成红肿热痛之痛风性关节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伴组织损伤的 组疾病。急性发作时以关节急性炎症为主要临床表 炎。本文通过38例痛风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和临床观 察,中药三仁汤配合予秋水仙碱外敷,既可以较好地 控制痛风的临床症状,又可明显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 为痛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现,属于中医之“痹病”范畴。近年来,随着现代医 学的发展,中医界对痛风的概念已经明确,统一使用 西医痛风的概念进行诊断,通过临床的实践,许多医 家提出了对痛风的治法,通过对近年的文献分析,结 合临床实践,认为痛风的主因在于脾胃功能失调。脾 失运化,不能及时将水湿转输至肺肾,也就无法通过 肺肾的气化作用将其化为汗或尿排出,故湿浊内生。 此时,如果又酗酒暴食、劳倦过度,则会促使痰浊流 参考文献: 【l】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O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91 [2]伍沪生.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草案) .中华风 湿病杂志,2004,3(8):17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注于关节、肌肉,痰浊阻于局部必郁而化热,气血运 (上接l3页) 编号:E.10041354(修回:2010—05.25) 免长时间受压,预防压疮。限制受累关节活动,同时 保持关节功能位置,避免垂足、垂腕等关节畸形。 4.5敷药的护理 外敷前首先对外敷部位进行评估,确定局部皮肤 清洁,无皮肤破损、伤口等情况时,方可进行敷药; 中药外敷后,每日观察外敷部位有无瘙痒、灼热感等 症状。外敷部位若出现红疹、瘙痒、水疱等过敏现象, 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4】。治疗后宜用 根据患者的不同差异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其精神负担, 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心态,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根据外敷部位制作合适的敷贴;外敷后及时 观察外敷部位症状,检查牢固程度;更换敷料时,观 察皮肤情况及敷药效果。总之,在有效治疗的同时, 早期成功的实旋有效的护理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可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缩短住 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浴巾擦干全身,并更换衣服,稍作休息,嘱患者多饮 温开水,防止感冒。 5讨论 中医认为RA的发生主要是因正气不足,感受风、 参考文献: [1]Amett F C.Edworthy S.The1987revisedARA critoriaforrh ̄natoid atthrit is Arthritis Rhettm-1987.30(Supple):517 [2yE宗祷.中药熏蒸治痹证152例疗效观察 .国医论坛,1994,4(1):127 [3】洪淑云.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1例及其免疫调控的研究 .辽宁 中医杂志,1994.21(1):30 [4】卓大宏_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北京华夏出版杜,1990,893.895 寒、湿、热之邪所致,留滞肌肉经络,导致气血经脉 闭阻,引起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中药外敷能 促进患处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有效减轻 炎症肿胀,改善关节晨僵、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活 动期病情一时不能控制,患者易情绪急躁,求愈心切, 编号:E.10042581(修回:201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