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进步 科学与财富 IT能力、组织结构与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珠三角大中型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 刘海涛陈兴挺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摘要:本文以市场化和信息化程度都比较高的珠三角300家制造企业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对IT能力、组织结构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 究。实证结果表明,IT能力对组织结构和企业绩效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组织结构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并且组织结构在IT能力与 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中介作用。本文最后在给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总结了本研究对珠三角大中型制造企业在管理实践上的启示。 关键词:ITOg力组织结构企业绩效珠三角大中型制造企业 一、引言 在当今时代,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 柱产业,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1】 珠江三角洲作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试验区, 在此区域内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进一步推动了信息化的覆盖面,对企 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对信息技术能力的研究有 助于企业更好的了解和利用信息技术,从而促进组织结构的更新和企业 绩效的提升;考察组织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可以让企业了解自身的 组织结构的优点和不足;研究组织结构在信息技术能力和企业绩效间的 中介作用,可以为企业调整IT战略及其组织结构,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匹 配,最终提升企业的绩效。 二、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能力(IT能力)这一概念起源于上世纪8O年代末在学者中广 泛流行的I1’“生产率悖论”,也就是说IT投资和投资回报率之间没有明显 的关联。但Bharadwaj(2000):i/ ̄过对1991。1994年期间进入《信息周刊》排名 的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IT领导企业的平均财务绩效明显比配对企 业要高[2】。慢慢地,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IT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经过 研究发现:影响企业绩效的不是IT本身,而是IT的能力。Ross,Beath ̄Ll Goodhue在1996年首次提出了Ⅱ能力这一概念,他们认为IT能力“是控制 与IT相关的成本以及通过实施IT来实现企业目标方面的能力”【3]。 现在对IT能力的定义主要是从资源基础观的角度出发,例 ̄IBharad- waj(20001 IT能力定义为:“组织通过运用和配置自身rr资源,来整合组织 其它资源的能力”【2】,同时将IT资源分为三类:IT基础设施、IT人力资源 和IT无形资产。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学者都是基于资源基础观来强调IT资 源与组织其它资源的整合,但有些学者诸如曹明(2007)还强调了信息技 术资源与企业战略意图的协调和融合【1】。本文以资源基础观为基础,同 时结合曹明(2007)的定义,将IT能力界定为部署信息技术资源并与企业 战略意图相协调,并结合其它资源优势来支持和提高经营职能,从而帮 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同时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rr能力 分为三个纬度,也就是rr基础资源、IT关系和IT体系惯例[4】。 本文定义IT基础资源包含IT基础设施和IT人力资源。Zmud等(1990) 指出IT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特性在于使公司在合适的时间推行正确的应 用,基础部件可以通过周期性的改进,选择合适的销售时机从而巩固公 司竞争地位[5】。IT人力资源在一般包含IT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 【6]。本文所指的IT关系主要是指IT部门与业务部门保持良好关系的程 度,一线管理人员与ITfl[ ̄务人员保持良好关系的程度。IT关系是一种无形 资产,但对企业却至关重要,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部门问工作的不协 调和效率低下,最终影响企业绩效。Neo(1988)发现最成功的rr推行者是 那些已经推行过类似系统和积累了相关经验的公司,因此Ross等(1996) 认为IT体系惯例为公司信息技术操作模式提供了标准性要求,给公司选 择和部署IT资源提供了准则和指南【3]。基于对IT能力的三个维度的划 分,本文试图分析验证IT能力以及各个维度对绩效的影响。因此,本文提 出假设: H1:IT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Hla:IT基础资源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Hlb:IT关系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Hlc:IT体系惯例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三、组织结构 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其核心能力,谢卫红(2002)认为能灵活适应环 境变化的组织结构是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7】。组织结构的演变是一 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最早的组织结构是直线制,慢慢出现了职能 制、矩阵制、事业部制等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组织内外部环境变得具 有变化性和不可预知性,渐渐出现了扁平化组织、多功能团队、网络化组 织、学习型组织和虚拟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历史上对组织结构的定义 虽然五花八门,但大多都是基于功能视角来定义的。比如Blau(1974)把组 织结构定义为:组织结构根据不同的标准将人们分配到不同社会角色的 社会岗位上。本文总结前人的研究,将组织结构定义为组织为达到组织 目标而正式确定的权责分配关系,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 框架体系。 Pu 等(1968)的《组织结构维度》是最经典的组织结构维度研究文 献,文献提取出了四个相互独立的维度:集权化、结构化、辅助部门的规 模、工作流程的直线控制[8】。学者们对组织结构纬度的划分虽各有不 同,但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性是多数学者都比较认同的三个维度。基于 企业周边环境日益的动态化、复杂化,组织自身的结构应对环境应该保 持一定的柔性,这自然就会对权力的分配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权力分配 情况就可以用组织成员的自我管理性来加以测量。自我管理性是指组织 成员共同合作来进行组织决策,诸如:雇佣、解雇、计划安排、以及运行程 序等(Romig,1996)。本文认为自我管理性高的组织能提升企业的绩效,原 因有三:第一,自我管理使成员拥有了针对不确定性问题的决策权力,提 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第二,自我管理让组织内部沟通更有效率,让组织 的交互行为更具有开放性;第三,自我管理让成员学会承担责任,提高了 成员的工作责任感。 整合协调性是指不同职能部门的整合能力、任务交互的程度及组织 内部沟通和协调是否高效顺畅。Lawrence和Lorsch(1967)把组织结构的复 杂性表述为分化或差异化,并把协调称为整合[9】。整合性和协调性高的 组织,能提高组织内各部门的沟通和共事能力,也能提高组织与外部衔 接的有效性,从而提高组织内部的运行效率,有效杜绝各部门之间的对 工作责任的相互推诿,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蒋峦(2003)等认为,在动态环境中,企业的边界不可避免地随着企业 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间的内部与外部边界明显呈现出模糊化的趋势 [1O]。这就是所谓的组织结构的边界渗透问题,本文认为:边界渗透性高 的企业,信息传播更为快捷、资源共享更为高效,从而导致组织管理更有 效率,使得企业更能适应环境变化,企业的成本得到下降,竞争力得到提 高,绩效得到提升。所以本文将边界渗透性作为组织结构的第三个维 度。 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2:组织结构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H2a:自我管理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H2b:整合协调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H2c:边界渗透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四、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是管理学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定义为一定时间内企业的 经济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以前很多学者在企业绩效的测量指标选取中侧 重于财务指标,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务指标的局限性逐渐暴露 187 科学进步 出来。财务指标容易导致经营者行为短期化,不能反映企业的全貌。企业 绩效应该包含那些也会影响组织运作的非财务指标,例如顾客满意度、 品牌知名度、企业形象、声誉等因素。为了保持研究的一致性,本文将从 还有待于检验。● 科学与财富 参考文献 [1】曹明.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相关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 [2]Bharadwaj,A.S.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 gY Capability and Finn: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MIS Quarterly,2000, 24(1):169・196. [3]Ross,J.W.,Beath,C.M.,Goodhue,D.L.Develop Long—term Competitive— ness Through IT Asset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6,38(1):31.42. 【4]Tippins,M.J.,Sohi,R.S.IT Competence and Firm Performance:I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Missing Link[J]_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3(24):745—761. [5]Cooper,R.B.,Zmud,R.W.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个维度考察企业绩效,采用谢卫红、舒采焘等 (2009)对企业绩效的测量指标。很多学者都认为IT能力能够降低监控成 本,提高沟通效率。因为信息技术一方面把权力进一步下放,员工参与性 越强,自我管理程度就越高;一方面使得组织部门边界模糊化,内部沟通 协调顺畅。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ITflg力对组织结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H3a:ITfl ̄力对自我管理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H3b:IT能力对整合协调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H3c:IT能力对边界渗透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五、组织结构的中介作用 Research:A Technol ̄’gical Diffusion Approach【J】.Management Science, 1990,36(2):123一l39. 前面的假设提到过,IT能力、组织结构和绩效彼此之间都有正向的影 响,那么组织结构在IT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到底有没有起作用就自 然成为下一个假设。任迎伟等(2007) ̄研究发现ITfl ̄力确实能提高组织 效益,而发展更强IT能力则需要更灵活的有机组织形式,即让组织富有柔 性,以更能适应动态的市场环境。据此,本文将组织结构作为中介变量提 出假设: H4:组织结构在信息技术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H4a:自我管理性在信息技术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H4b:整合协调性在信息技术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H4c:边界渗透性在信息技术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六、结论 【6】张样.组织学习导向、信息技术能力及其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基 于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7. 【7】谢卫红.组织结构理论述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4(4):49-52. 【8]Pugh,D.S.,Hickson,D.J.,Hinings,C.R.Dimension of Organization Structure[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68(13):65—91. [9】Lawrence,P R,and Lorsch,J W.Org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 Managing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M].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7. 【10】蒋峦,蓝海林,谢卫红.企业边界的渗透与模糊[J].中国软科学, 2003,4:59—63.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是研究了IT能力对企业绩效的直接作用和 间接作用,进行了维度细分,研究的比较透彻;二是重点研究了ITfl ̄力对 组织结构三个纬度的影响,以及组织结构三个纬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三是突出了组织结构的中介作用的重要性,以及找到了现阶段珠三角制 造企业中产生中介作用的那条主线,即:IT基础资源——自我管理性—— 企业绩效。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还可能存在某些其他因素可 以解释研究中的未知变化,我们的研究尚未触及这些因素;二是本研究 的数据来自于珠三角大中型制造企业,对其他地区及中小企业的普适性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772028);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 规划项目(GDI1XGL22);广东工业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立项;广东工 业大学学生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与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 目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刘海涛(1981一),男,硕士生,主要从事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研 究。 设设计更为灵活,且不用满足更多的受众。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看到 的情况,往往是在无法改变建筑空间的状况下,室内陈设依附与建筑空 间不断更新以求跟上时代需求。 3、家居陈设完善住宅建筑空间 成组的陈设一旦离开了它存在的环境,就是说它一旦离开了建筑空 间,就丧失了它大部分的功能性和审美意义。陈设设计就像画笔离不开 画布或者纸张,但是同样的,如果平淡的居住空间丧失了陈设人们就无 法在其中生活,那住宅空间无疑是一张白纸 “几个世纪以来,为实证主 义思想所推行的完全可见性的学说,对建筑历史仍有重大的影响?线、 面、光线、体量与画面效果,深远感,空实,以至最微妙的视觉表征——不 管它们在充作先修课以帮助评论工作摆脱传统定见方面有多大用 处——却不足以阐明意见艺术作品与另外一件间深藏的差别?”如果我们 也将家居空间的陈设设计看作一项艺术创造,那么我们可以将其问的各 个元素看作是绘画中的点、线、面:家具、织物、植物以及装饰画种种元 素,运用在特定的空间里面是为了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家居环境来。 那么家居陈设如何完善住宅建筑空间呢?家居陈设作为住宅空间中 的一部分,室内设计的延伸,合理的运用,将从从功能、视觉和氛围三方 的过度到高足家具——即我们现在居室空间中所运用的家具。这些家具 满足了我们日常的生活需求,让我们远离潮湿、远离灰尘且栖居得更加 的舒适自得。其次,因为家居陈设和所有物品一样具有不同的材质、色 彩、形式它们和任何视觉艺术形式一样,靠不同的组合方式创造不同的 视觉效果。因此他们能够在室内空间中创造视觉的焦点,对空间形式做 出诠释:如果说在住宅空间中有一条轴线,作为一条轴线的收头是一面 白墙的话人们难免的感到失望和乏味,但在轴线的尽头处理以具有形式 美感的陈设:装饰画、边柜、植物——空间才会因此丰富,空间的层次感 由此得到体现。最后,也是陈设最重要的作用之一:烘托氛围。每个居住 者所期待的居住氛围是不一样的,建筑空间仅仅只能表达的是围合的大 小、方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但这些并不能满足居住者的期待。美好的 家居氛围光有白墙是完全不能成立的,因此居住者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让 自己生活得更舒适,创造他们个人最满意的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1】《人的潜能和价值》(美)马斯洛等著/林方主编/华夏出版社1987年 [2】《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意)布鲁诺?赛维著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6年 【3]《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第二十六 次印刷 面有效的完善住宅空间。首先是功能性上的。作为人活动的场所,建筑的 室内空间是不可能同希腊神庙一般的。原始社会的人也许可以席地而 坐,但逐渐的他们为自己的住宅铺上了毯子,然后是矮足家具,然后渐渐 [4】《室内设计形式语言》尼跃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t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