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峪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授 课 时 间 学生姓名 课 题 授 课 班 级 《赤壁》 课时安排 参与者 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者 三 维 目 标 知识1、了解本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目标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能力1、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目标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情感1 1、学习诗歌,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目标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诗歌赏析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资源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制作的ppt课件。 一、新课导入 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其中赤壁之战是最为著名的战例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一首咏史诗《赤壁》 二、学习《赤壁》 (一)自主预习 1、知诗 (1)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背景介绍: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3)作品简介: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自学检测: 1、赤壁之战,三国形成时期, 、 联军于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 ,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2、杜牧, 代诗人,字 ,号 ,人称“小杜”,和 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文辞清丽、情韵跌宕见长。史载杜牧胸怀大志,知军事、好议兵,曾为《孙子兵法》作注。 2、读诗 (1)听课文朗读录音,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解决下列字词,划分诗歌节奏。 折戟( )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折戟: 销: 将: 前朝: 认前朝: 东风: 周郎: 铜雀: 二乔: (2)学生尝试读,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整体感知诗意。 (二)合作探究 3、悟诗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3)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前后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4、品诗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遍,试背,试写。 (三)拓展延伸 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 (四)堂清反馈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 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