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积累运用 (共7题;共45分)
1. (4分) (2017八下·义乌期中) 给加下划线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________事,使我终shēng________受用不尽。它有时候能激lì________我前进,有时候能鼓舞我振作……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________爱子女,也颇不以为然。
2. (12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1——3题。
走进盐城沿海一望无际的滩涂湿地,你会强烈的感受到生命的原生状态。它远离都市的喧xiāo ( ),保留着天然的清纯安宁,有时笼罩着淡淡的薄雾,饱含神韵和灵气,给人一种 (变化莫测 神秘莫测)的感觉。这里的天空,是那么的蓝,蓝的明亮剔( )透,深邃悠远; _________________ 。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明亮剔(________ )透 ②喧xiāo (________ ) (2) 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处。 (3) 仿照文中画线句子,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内容。
3. (2分) (2016·靖江模拟)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荷兰王后访德期间,靓丽的时装上赫然镶嵌着类似纳粹党徽的万字符,引起了轩然大波。 B . 经过十六个小时的浴血奋战 , 英勇顽强的消防官兵终于扑灭江苏德桥仓储大火。 C . NBA常规赛进入最后一天,湖人坐镇主场迎来了万众瞩目的科比谢幕演出。 D . 对于这种小虫子,我起初不以为然 , 但是后来发现脚踝和手臂多处被叮咬。 4. (10分) (2018七上·五华期末) 按要求默写古诗词。 (1) ________,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2) 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生动勾勒出北固山下长江壮阔图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 请完整默写刘禹锡的《秋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 (5分) 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课外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全面的素养培养,还能使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②但现在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学生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因此也就出现了中学生手中的“课外书”近八成是考试类书籍。③真正让课外书名副其实,还不断需要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6. (5分) 综合性学习
第 1 页 共 10 页
近日,学校组织了一次“走近新词语”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1:爷爷一提到“粮票”“布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而对他的孙女来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之类的新词语。
材料2:某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剧《蜗居》刚播出,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词语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门词汇。
材料3:李老师在批改练笔时,看到了天书一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班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
究
发
现:
(2)请你写出两个现在流行的新词语,并解说其意义。
( )
( )
7. (7分) (2018七上·河池期末) 名著阅读
(1) 《朝花夕拾》原题为《________》,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其中《五猖会》记述了“我”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的急切、兴奋地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和痛苦的感受,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选段中的“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二、 文言诗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
8. (8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 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第 2 页 共 10 页
(2) 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9. (2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 “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② , 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①适:到……去 ②味败:品味败坏。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 ②愚人食盐不已( )
(2) 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 (3) 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4) 这是一则寓言,它的寓意是什么?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
10. (25分) (2017·吴中模拟)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题。 故乡红叶(凸凹)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富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庄稼的桔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来年沤①出一些好肥料来。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珠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声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多,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第 3 页 共 10 页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②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理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甲)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乙)父亲么?!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③:“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如山里的人们。 (本文有改动)
【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踅( xué ):中途折回。③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1) 本文记述了作者多次回乡前的心理及回乡的原因,请阅读相关语段,分别概括作者几次回乡的心理及回乡的原因。
(2) 阅读文中画线语段,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处“辜负”的内容和蕴含的情感。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气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甲)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乙)父亲么?!
(3) 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文章开头要写“香山红叶”? (4) 阅读全文,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5)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第 4 页 共 10 页
11. (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向上的风 郑彦英
①连绵的灰色戈壁滩,蜿蜒的黄色祁连山,还有旷野里的灰白色风车,缩成一团的苍黄色梭梭草,颜色接近,一望无际。虽然汽车高速奔驰,但景色似乎不变,因为近处和远处几乎完全一样。
②忽然一声唤:“到瓜州了,下车吃瓜。”
③路边搭了个简陋的布棚,棚下放着长条桌和方桌,上面摆着西瓜和哈密瓜,一个长相普通的中年妇女朝我们微笑,身后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娃。要了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以我在郑州的经验搭眼看去,应该五十斤左右,上秤一称,却不到四十斤,不禁感叹。
④切开了,哈密瓜是黄瓤,西瓜是红瓤,颜色就把人锁住了,一入口,那种甘甜爽利,顿时让人进入忘我境界。 ⑤女老板把刀放在条桌上,似乎是下意识地擦着手,女娃在一边收拾瓜皮。“有水呢,洗洗手。”女老板说着,指指旁边一个木桶。
⑥木桶平放在桌上,装着一个水龙头,水流很细,但在大戈壁上,已经难能可贵。
⑦我不禁问女娃:“跟你妈卖瓜呢?”女娃点点头。“咋不上学呢?”女娃一笑,没看我,还是擦着桌子,说:“暑假呢。”
⑧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甚至还说到意义。 ⑨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月牙泉。
⑩一汪泉水,清澈如仙女的清泪,周围任何一座沙山倾泻下小小一角,都会把月牙泉埋掉,但是棱角分明、曲线妩媚的沙山就立在那里,千百年来,月牙泉却安然无恙。
⑪风忽然来了,裹着黄沙,打着脸和眼。眼当然紧紧闭住了,心里却在想,不说沙山下来,就这风裹的沙子往月牙泉里一落,不到十天半月,月牙泉不被沙子填满才怪。
⑫脸上没有沙子打了,便睁开眼,却发现那阵裹沙子打我的风是一个庞大的风团,灰苍苍的风团已经吹到沙山底部,然后昂着头,竟然直直地朝上吹去。一个人的帽子被风卷了起来,帽子和沙子被风裹着,很快就到了山顶,转眼之间,就翻过山去了。
⑬我不禁感叹:“月牙泉的风有灵性,沿着沙山往上走。”
⑭同行的朋友认真地说:“不是什么灵性,月牙泉周围的山势,决定了不管多大的风,一旦进入月牙泉区域,必然往山上走,不但能带走风里的沙子,甚至能裹挟沙山上的黄沙。”
⑮这番话让我感慨万千,对奇特的现象,为什么要加上人性的思考呢?为什么要强加给它们所谓的高尚呢?为什么要赋予它们深刻的含义呢?
⑯这种反省持续到回去的路上,不禁想到了瓜棚下的母女。她们那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让戈壁滩不再枯燥的微笑,也许就如这向上的风,是本性,所以才那么平实真切。
⑰风,向上的风,正因为很难遇到,所以让我难以忘怀。
第 5 页 共 10 页
(选文有删改)
(1) 说说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 文章第⑧段中写道:“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请结合文章②—⑦段,概括让“我们”产生特殊感觉的原因。
(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⑮段中画线句的含意。
对奇特的现象,为什么要加上人性的思考呢?为什么要强加给它们所谓的高尚呢?为什么要赋予它们深刻的含义呢?
(4)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⑰段的理解。
四、 写作 (共2题;共10分)
12. (5分) (2017九下·万盛开学考)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一)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一律用A,B,C等大写英文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大雨天开车路过水坑时,请稍微慢一点,泥水就不会溅湿弄脏正从坑边走过的行人;进入电梯时,请稍微等一等,后面可能正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妈妈……正如一位巴勒斯坦的诗人说的那样——“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意思就是这个世界上,除了有你,有我,还有他(们)。
请以“想想别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天早晨,一中学生在早餐店喝豆浆,因为赶时间,很快就喝完了。第二天,他还是在这家早餐店喝豆浆,他一勺一勺慢慢地喝,觉得滋味真好。他问店主,这两天豆浆的味道怎么不一样。店主说:“我这里豆浆的配料和制作过程完全一样,每天的味道也一样。不一样的是你自己。你给味蕾时间,味蕾才给你真滋味呀。”
13. (5分) 作文:
从小到大,我们的父母老师、亲朋好友、先贤哲人给我们说过许许多多的话,这些话,或让你热泪盈眶,或让你豁然开朗,或让你信心满怀……
请以“我又想起了那句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要叙真事,抒真情;②在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班名、人名;③字数600字以上。
第 6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一、 积累运用 (共7题;共45分)
1-1、
2-1、2-2、2-3
、
3-1、 4-1、
4-2、4-3、
4-4、
4-5、
5-1、6-1
、
第 7 页 共 10 页
7-1、7-2
、
二、 文言诗文阅读 (共2题;共28分)
8-1、8-2
、
9-1、9-2、9-3、9-4、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
10-1
、
10-2
、
10-3、
10-4、10-5
、
11-1
第 8 页 共 10 页
、
11-2
、
11-3、11-4
、
四、 写作 (共2题;共10分)
12-1
、
13-1
、
第 9 页 共 10 页
第 10 页 共 10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