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生物学

来源:爱go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活性。图2表1参1 0 Q922 2007072892 人单个中性粒细胞lL一8R[3 mRNA丰度的相对半定量 研究=1nvestigation of I L一8R[3 mRNA expression profile in single human neutrophil/吴航宇(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 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51 5),蔡春青…∥中国应 用生理学杂志.一2007,23(1).一97-101 探讨单个中性粒细胞中自介素一8p型受体(iL一8Rp) mRNA的表达丰度。采用倍比稀释相对定量单细胞RT— PCR方法分离纯化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并提取总RNA, 针对IL一8R[3 mRNA设计引物,进行RT—PCR确认IL一8R[3 在中性粒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并优化反应条件。收集单 个中性粒细胞胞内容物或完整细胞,以相同引物进行 RT反应,再将后者所得的cDNA倍比稀释后,与前者 共同经过两轮PCR扩增,并将最终产物以BamH1内切 酶酶切鉴定产物的特异性。IL一8Rp mRNA在人中性粒 细胞中有大量表达,单个中性粒细胞中亦能扩增出特 异性的IL一8R[3目的条带,并且将单个细胞内mRNA稀 释1o0倍后仍可扩增出目的条带,BamHl内切酶酶切反 应证实为目的产物。人中性粒细胞表达I L一8 R p mRNA,mRNA倍比稀释单细胞RT—PCR方法确认其丰 度远高于一般tuRNA含量,且此方法可在单细胞水平 比较细胞内mRNA的丰度。图4参6 Q93微生物学 Q93 2007072893 苏云金芽孢杆菌两株溶原性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Bi- ology of two lysogenic phages fro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步表明了探索微生物混合培养获得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 可能性。表4参20 Q93 =2007072895 MZ1/廖威(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 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 1 0275),孙钒…//微生物学 报.一2007,47(1).一92-97 异育银鲫肠道蛭弧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Isolation of Bdellovibrio bacteria from the gut of Carassius auratus gibeHo and the study of its biological 研究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溶原 性及其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从生产菌株MzI中分离 了两株溶原性噬菌体。MZI经诱导后产生直径约为3ram 和1 mm的噬斑,分离获得属长尾噬菌体科的噬菌体 MZTP01和MZTP02两株;分别对6株和7株不同亚种 的Bt菌株具有侵染力;免疫血清与相应噬菌体的中和 反应K值分别为4 5和3 2 6,且两者无相关抗原性。 MZTP01抵抗酸、碱、紫外线和热的能力比MZTP02 强,但抵抗有机溶剂的程度比MzTP02弱。MZTP01 的潜伏期为80min,裂解量为55;MZTP02的潜伏期为 40min,裂解量为】7 5。核酸结构分析均表明为线性 dsDNA分子。两基因组DNA的凝胶电泳表明分子量均 在9.4~23kb之间,并被HindⅢ酶切分别产生8条和 9条清晰条带。该菌株被证明为二元溶原菌,可能是 造成生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为防治溶原性噬菌体提供了 生物学信息。图4表6参1 9 Q93 2007072894 characteristics/曹海鹏(农业部渔业动植物病原库上海水 产大学.上海200090),杨先乐…//微生物学通报.一2007,34 (1).一52-56 以一株具有致病力的温和气单胞菌作为筛选宿主 菌,从异育银鲫肠道中分离到一株蛭弧菌,暂命名为 BDF—H1 6。通过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 镜对蛭弧菌BDF—H1 6进行形态观察,并研究了其部分 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蛭弧菌BDF—H1 6为革兰氏阴 性菌,杆形或弧杆形,端生一根鞭毛,菌体大小多为 0.2gm~0.5gin x 0.8gm一1.2gin;蛭弧菌BDF—H16对 实验所选用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均有裂 解作用;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菌,其最佳生长条件为宿 主菌浓度6.75 x 10。cfu/mL、pH7.0—7.5、温度28℃; 在NaCI含量0.85%一5.o0%的培养基中能够生长;恩诺 沙星、诺氟沙星对其有抑制作用。图1表7参1 0 Q93 2007072896 高抗体水平种鸡NDV的分离鉴定和分子特性=Isolation, identiication f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 velogeulc 红树林样品不经分离的微生物群体培养物生物活性 研究=Bioactivity survey of natural microbial consortium N DV isolate from a broiler flock in high antibody level from mangrove/ ̄lJ颖(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生物 技术研究所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海I:1 571101),洪葵…//微生物学报.~2007,47(1).一110~114 从海南、广西与广东三省的红树林区采集了1 81个 样品,不进行微生物分离而直接作发酵剂接种到发酵 培养基进行发酵,取发酵上清液进行抗细菌、抗真菌 与肿瘤细胞毒活性的测定。同时对样品进行可培养微 生物的分离与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样品类 型的生物活性差异较大。在1 5个具有强抗活性的样品 中,有5个样品分离到的单株菌均无任何生物活性,说 明这5个样品的生物活性可能是由微生物的群体作用产 生的,也可能是某种没有培养出的微生物产生的。初 against NDV/马保臣(山东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山东, 济南2501oo),何叶峰…//微生物学通报.一2007,34(1).一 95-1O0 从抗体水平较高、产蛋下降的种鸡群分离到一株新 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SGM01,经 动物回归可产生NDV典型病变,其MDT、ICPI和IVPI 等分别为50.5h、】.76和2.4】,表明为强毒。对其F和 HN基因进行克隆测序,F基因氨基酸多肽裂解位点的 基序为 GRRQKRF“ ,与强毒基序一致。基因分型 表明SGM01属Ⅶ型。氨基酸同源比较显示:SGM01 与LaSota、SQZ04等基因Ⅱ型的同源性为:87.7%一 88.3%;与Taiwan95、Yunnan03等基因Ⅶ型的同源性 一7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为:95.7%一98.2 ;与F4sE。等基因Ⅸ型的同源率为: 90-8 一91.7 。HN基因与F基因不同,具有明显的 时空性,SGM01、Taiwan95、SQZ04等新近分离毒氨 基酸高度同源,同源性为:95 3%~97.2 ,显著高 于与LaSota(经典弱毒疫苗株)和F E。(经典强毒株)的同 源性87.4 一89 0 。图3表3参1 6 Q93 一中由于隐症、干扰物质存在而影响检测结果的问题, 为病毒检测提供了一个快速、简便有效的检测方法。 图3表1参6 Q93见2926 Q933 2007072900 2007072897 依赖P rfA转录调控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 因inlC启动子结构特点的初步研究=Some essential el— ements on the inlC promoter for PrfA——dependent regula— 种快速检测分离溶藻细菌方法的初探=A method— ological study on rapid identification and isolation of algi— cidal bacteria/吕伟英(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tion in Listeria monocytogenes[英]/罗勤(华中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周青春…//微生物学 武汉430079),赵以军…//微生物学通报.一2007,34(1).一 119~122 传统的细菌培养基对铜绿微囊藻具有毒性作用,会 大大影响溶藻细菌的筛选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基本培 养基各成分x,tN绿微囊藻DS的作用研究发现,培养基 中的葡萄糖成分对藻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 与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密切相关,当培养基中葡萄糖 的浓度在0.1~0.4g/L时,藻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当用 柠檬酸三钠取代葡萄糖后,铜绿微囊藻在改良后的培养 基中生长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 5)。 用改良的培养基富集水样中的溶藻微生物,并用此培 养液直接感染宿主藻,一周内即可初步快速检测是否 含有溶藻细菌。此种方法既排除了培养基的干扰因 素,又迅速增加了溶藻细菌的生物量,并可大量收集 细菌分泌的胞外物质,为溶藻细菌尤其以分泌物质溶 藻的细菌的初步筛选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 图4参10 Q93 2007072898 龙须菜体表附生细菌的几种分离方法比较=Compari。 son with several methods to isolate epiphytic bacteria from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Rhodophyta)/徐永健(宁波大学 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 1 52 1 1),乐观宗…//微 生物学通报.一2007,34(1).一123~126 采用超声波粉碎法、涡旋振荡法、超声波清洗 法、研磨匀浆法等4种不同的方法处理龙须菜,分离 其体表的附生细菌,并对分离细菌的数量、种类、形 态结构、细胞壁特性等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通过对不 同方法和相同方法的不同处理所得结果比较显示,超 声波清洗法和研磨匀浆法对分离细菌的数量和种类效果 都较差;超声波粉碎法和涡旋振荡法效果较好,尤以 超声波粉碎法的30W30s处理效果最好,该方法分离到 该项目4个方法1 3个处理获得的1 6个菌株中的12个菌 株,龙须菜的细菌数1.75 X 10 cells/g。图1表3参1 0 Q93 2007072899 烟草环斑病毒DB—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研究 A study on detection of Tobacco ringspot virus by DB—— RT—Realtime PCR/) ̄耘(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深 圳51 8001),杨伟东…//植物保护.一2007,33(1).一1 17~120 该研究首次应用直接结合反转录实时荧光PCR技术 (direct binding 1‘everse transcription realtime PCR,DB— RT—Realtime PCR)检测烟草环斑病毒,由于综合运用了 PCR管吸附病毒外壳蛋白、病毒核酸分子杂交、高灵 敏度实时荧光FCR技术的优点,从而使病毒检测在特 异性、灵敏度、稳定性等技术指标上比传统的DAs— EL1SA方法都有所提高,解决了烟草环斑病毒检测工作 74—u—— 报.一2007,47(1).一22~28 为了研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启动子的 结构特点与转录调控因子PrfA蛋白之间的关系,应用 PCR定点突变和重组PCR技术缺失了该菌毒力基因inlC 启动子上可能与PrfA蛋白结合以及诱发转录起始相关的 碱基序列,构建了一系列突变启动子与lacZ报告基因 融合表达质粒,使lacZ基因的表达置于inlC突变启动 子下,并分别电转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野生株 P14、PrfA蛋白高表达突变株P14a和prfA基因等位缺 失突变株A42中,检测相应的B一半乳糖苷酶活性。结 果表明:位于inlC启动子转录起始点下游22bp处的一 段1 7bp的类似PrfA蛋白结合序列TTAACAGGGTTT— GTTAA并没有增强和抑制PrfA转录调控活性的功能; 甚至将其改造成“完美的”P r f A蛋白结合序列 TTAACATTTGTTAA后,也不影响inlC依赖于PrfA的 转录活性地表达;但是,如果缺失 ,C启动子上原始 的PrfA蛋白结合序列,则使inlC依赖于PrfA的转录活 性完全丧失;另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 inlC和picA依赖于PrfA的转录活性的表达也与启动子 上PrfA蛋白结合区(PrfA—box)距离一10区的碱基个数有 关:最适为22或23bp,长于23bp或短于22bp的突变 启动子的依赖PrfA的转录活性大大降低,甚至没有活 性。说明除PrfA蛋白结合序列外,受PrfA调控的毒 力基因启动子上还可能存在其它尚未阐明的结构和序列 影响PrfA蛋白的结合以及启动转录表达。图5表1参22 Q933 2007072901 苏云金芽胞杆菌幕虫亚种晶胞粘连现象与晶体蛋白 基因cry26Aa所在质粒有关=The plasmid harboring cry26Aa may contribute to the phenomenon of spore— crystal connection i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finitimus/鞠守勇(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业 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纪芳…//微 生物学报.一2007,47(1).一88~91 苏云金芽胞杆菌幕虫亚种T02菌株的伴胞晶体在芽 胞外壁内侧形成,呈现晶胞粘连的现象。在此菌株中 克隆了cry26Aa和cry28Aa两个基因,并对晶胞粘连现 象与质粒的相关性做了系统研究。通过消除幕虫亚种 T02菌株的质粒,得到了仅消除cry26A Q所在质粒的 菌株BMB1 1 51和无质粒的菌株BMB1 1 52。通过穿梭裁 体将cry26Aa和cry28Aa两个基因分别和同时转化无质 粒突变株BMB1 1 52并表达,形成的晶体与芽胞独立存 在不能粘连,表明在幕虫亚种染色体背景下仅仅cO,的 表达不能形成晶胞粘连现象,从而推断晶胞粘连现象 可能与幕虫亚种两个基因所在的质粒有关;进一步的研 究发现将cry26Aa在仅消除cry26Aa所在质粒的突变株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BMB11 5 1中表达,形成的晶体与芽胞也分别独立存在 不能粘连,从而进一步推断幕虫亚种晶胞粘连现象与 cry26Aa所在质粒有关。图3表1参1 3 Q933 2007072902 甲烷氧化菌Met iotaonas sp.GYJ3中甲烷单加氧酶 基因与1 6S rRNA序列分析=Sequence analysis of 1 6s rDNA and genes of soluble methane monooxygenase from Meth),iotaonas sp.GYJ3/华绍烽(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 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李树本…//微生物学报.一2007,47(1).一150-l55 甲烷氧化细菌中的关键酶系甲烷单加氧酶是一个含 双核铁的多组份氧化酶,常温、常压下能够催化甲烷 转化为甲醇。对甲烷氧化细菌Methylomonas sp.GYJ3 中溶解性甲烷单加氧酶基因和1 6S rDNA进行了测序与 分析。利用已知相关基因数据库信息,设计了PCR引 物和测序引物,获得了满意的测序结果。全长的溶解 性甲烷单加氧酶基因为5690bp,部分】6S rDNA的序列 长度为1 280bp。与已发表的甲烷氧化细菌中甲烷单加 氧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MMOX组份中氨基酸序列 的同一性为78%到99%,基因序列的同一性为71%到 97%,6个组份中or./Y片段的同一性相对较低。MMOX 氨基酸序列的多序列联配表明,MMOX序列具有高度 保守性,特别是在双核铁中心区域。1 6S rDNA进化分 析显示Methylomonas sp.GYJ3与1,蛋白细菌是相关联 的,基于M M O x氨基酸序列的进化分析证明,与 Methylomonas sp.GYJ3最近似的菌株是I型甲烷氧化 细菌Methylomonas SP.KSW 11I。综合分析表明,菌 株GYJ3属于I型甲烷氧化细菌Methylomonas sp.属。 这个结果为I型甲烷氧化细菌也能表达溶解性甲烷单加 氧酶提供了新的证据。羟基化酶的理论等电点是6.28, 理论分子量为248874.41Da。图3表1参l6 Q933 2007072903 PN P降解相关基因温敏突变株的分离及其特性研究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temperature——sensi- tire P-nitrophenol degradation related genes mutant strain/邓海华(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系农 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5),李晓丹…//微生物学通报.一2007,34(1),一32-35 通过接合转移将质粒pSC 1 23上的转座子Tn5随机插 入到DLL—E4基因组DNA中,从大约8,000个突变株中 得到1株温度敏感型突变株MT54。根据转座子上的已知 序列设计引物以MT54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证实MT54的染色体中有转座子插入。MT54在30℃条件 下能够以对硝基苯酚(尸nitrophenol,PNP)为唯一碳源 生长,但在37℃不能生长。格里斯试色剂法检测NO:’ 的生成情况进一步证明了MT54的这种特性。通过30℃ 和37℃两种温度条件下MT54和原始出发菌株DLL—FA 对PNP和对苯二酚降解情况的比较,推测温敏突变位 点可能发生在与PNP降解相关的基因中。图4表2参16 Q933 2007072904 菌株F12—11一卜2的16s rDNA序列分析及其生理生 化性质研究=The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and phe- notypical study of strain FI2—11一卜2/刘小宇(第二军医 大学基础部生化教研室.上海200433),许强芝…//微生物学 通报.一2007,34(1).一36~38 菌株F1 2一I1一 2是一株从中国东海浙江海域200m 的海泥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抗稻瘟霉( riCU la ria oryzae)活性。通过对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 化特征的研究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它是 一株适应了海洋环境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枯草芽孢 杆菌(Bacillus subtilis)。图2表2参2 Q933 2007072905 Bacillus subtilis自然感受态缺陷株蛋白质表达谱的初 步分析=Analysis of protein profiling of Bacillus subtilis natural competence—deficient mutant BR1 51 pm/唐嫡(河 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2),刘国生…// 微生物学通报.一2007,34(1).一85-87 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对枯草芽孢杆菌自然感受态缺 陷突变株BR151pm感受态形成期的全细胞蛋白质进行比 较分析,发现有28个蛋白质斑点出现变化。利用基质 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对其中2个明显 缺失的蛋白斑点进行分析鉴定,确定这2个蛋白质分别 为直接参与自然感受态形成的Nin蛋白和RecA蛋白, 进一步确证了BR1 51 pm为自然感受态缺陷突变株。图 1表1参9 Q933 2007072906 细菌基因突变的策略及应用=The strategy of bacterial genetic mut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黄勇(四川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625014)//微生物学通报.一2007, 34(1、.一169-172 细菌病仍然是目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重要疾病。细 菌突变技术是重要的细菌学研究技术,包括传统的物 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及现代的基因突变技术。基 因突变技术是目前细菌学研究的重点,不同的基因突 变技术采用的策略不同。细菌基因突变技术的开发和 应用为细菌疫苗研制、细菌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治疗 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参3 5 Q933 2007072907 呼和浩特市鼠类携带汉坦病毒的基因分型=Genotype of hantavirus carried by the rodents in Hohhot city/张凤 贤(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内蒙古,呼 和浩特010070),张永振…//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一 2007,18(1),一45-48 对呼和浩特市流行的汉坦病毒进行基因分型,为制 定肾综合征出血热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对经间接 免疫荧光试验初筛为阳性的鼠肺标本用汉坦病毒型特异 性引物,以巢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部 分M和s基因片段上的目的核苷酸序列,纯化回收测 序后,将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病毒的核苷酸 序列进行比较,以明确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及基因亚 型。呼和浩特市3 3份阳性鼠肺中,其中32份为褐家 鼠肺,1份为小家鼠肺,经巢式RT—PCR扩增,用汉 城病毒型特异性引物共扩增出部分s、M片段(Gl、G2 区)69个,经同源性和系统发生分析,褐家鼠和小家鼠 所携带汉坦病毒均为汉城型s 1亚型。呼和浩特市家鼠 中流行的汉坦病毒为汉城型,与流行病学分型一致。 图3表2参l2 Q933 2007072908 嗜线虫致病杆菌北京变种的抗生素抗性及质粒 PLA2917的转化=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Plasmid 7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pLA291 7 Transformation of Xenorhabdus hematophila var.pekingensis/龚永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 所.北京100081),杨怀文…//中国生物防治.2007,23(1).一 23-27 用最小抑制浓度法对嗜线虫致病杆菌北京变种野生 型菌株的抗生素抗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 对氯霉素、新霉素和卡那霉素敏感,而对链霉素、氨 苄青霉素和青霉素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性。利用滤膜三 亲交配的接合转移方法,以嗜线虫致病杆菌北京变种 作为受体细菌,在卡那霉素、四环素和氨苄青霉素的 选择压力下,筛选得到接合转移子。经过菌落PCR鉴 定,证明质粒PLA29 1 7已经成功转移到嗜线虫致病杆 菌北京变种细胞内。对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的质粒 转移方法进行了讨论。图3表1参1 3 Q935 2007072909 不同生长阶段青枯菌的高效离子交换色谱表征=c har. acterization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 in different growth phases by high performance ion exchange liquid chroma- tography analysis/林IN(福州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福建, 福州350002),马骋…//微生物学报.一2007,47(1).一 14 149 采用高效离子交换色谱和激光光散射仪对不同生长 阶段的青枯菌进行色谱表征。青枯菌经过色谱分离得 到3个特征峰。通过对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 青枯菌细胞浓度、发酵液PH值、细胞表面黏附的胞 外酸性多糖(EPS I)含量与青枯菌色谱行为的关系研究, 发现在8h时,青枯菌运动能力强,细胞表面EPS I少, 吸附力弱,绝大多数菌体直接随流动相流出形成峰1; 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表面黏附的EPS I量增多,与 树脂吸附力增强,保留时间延长。因此分析3个色谱 峰的形成与青桔菌的运动性、以及细胞表面EPS I与阴 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作用有关。并通过比较3个色谱峰 青枯菌细胞表面EPS I含量的差异和观察青枯菌经过4% 甲醛固定处理后色谱行为的变化加以进一步验证。高 效离子交换色谱为细菌完整细胞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 分析方法。图5表2参1 7 Q935 200707291 0 细菌的核酮糖单磷酸途径与甲醛同化作用:Bacterial ribul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 and formaldehyde assimi- lation/宋中邦(昆明理工大学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 南,昆明650224),陈丽梅…//微生物学报.一2007,47(1).一 168-171 核酮糖单磷酸途径最初在甲基营养菌中发现,现在 被认为是在细菌中广泛存在的和甲醛同化作用及脱毒相 关的一条途径,该途径的关键酶是6一磷酸己酮糖合成 酶和6一磷酸己酮糖异构酶。文章将介绍来源于各种细 菌的核酮糖单磷酸途径的生理作用及其两个关键酶基因 的组织结构、表达调控机制与应用前景。图2表1参 22 Q936 200707291 1 细菌脂多糖对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中S r C抑制的蛋白 激酶c底物表达的影响=Effects of lipopolysaccharide on the expression of Src—suppressed C Kinase Substrate in cultured astrocytes/沈爱国(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 室,南通大学.江苏,南通22600 1),孙琳琳…//解剖学报.一 76— 2007,38(1).一l3~l7 研究细菌脂多糖(LPS)对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中 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sSeCKS)表达的影响。培 养的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空自对照组、LPS单一刺激 组、LPS联合PKC抑制剂(RO一3 1—8220) ̄激组。运用 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RT—PCR)、免疫印迹和免疫细 胞化学法分析SSeCKS的表达变化和亚细胞定位。Real time RT—PCR显示,LPS可以上调SSeCKS mRNA水平, 在作用浓度为1 00gg/L和1 mg/L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O.0 1)。Western blotting表明,当LPS作用浓度为 1 00 ̄g/L时,SSeCKS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在此浓度 作用下,sSeCKS表达于6h达高峰并广泛磷酸化,至 24h其蛋白表达仍维持于较高水平。免疫细胞化学分析 显示,正常情况下,sSeCKS散在分布于胞质,于胞 膜略有浓集。在LPs单一刺激组,SSeCKS富集于核 周;当LPS联合RO一31—8220共同作用时,SSeCKS的 亚细胞定位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在体外培养的星形 胶质细胞中,LPS可诱导sSeCKS表达,上调其磷酸 化水平,影响其细胞内定位。这些改变与PKC的功能 相关。提示SSeCKS可能参与星形胶质细胞中炎症信号 的转导。图8参1 3 Q936 200707291 2 微生物降解对氯苯胺的一条新代谢途径:A novel me. tabolism pathway for the biOdegradatiOn of chloroanilines/ 张涛(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环境微生物中心.北京1 00080), 刘双江…//微生物学报.一2007,47(1).一83~87 迄今为止的研究报道表明,对氯苯胺的生物降解只 能以邻位途径或修饰邻位途径进行。采用HPLC、液相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DiaphoJ—obactel・PCA039菌 株降解对氯苯胺的中间代谢产物进行了分析和鉴定, 结果表明,对氯苯胺经PCA039菌株的降解形成了氯代 邻苯二酚,5一氯一4草酰巴豆酸,5一氯一2一氧戊烯酸, 5一氯一2一氧一4一羟戊酸,氯代乙酸等中问代谢产物, 这些都是典型的间位代谢途径(meta—pathway)的中问物 质,说明Diaphorobacter PCA039菌株以间位裂解途径 对对氯苯胺进行降解。这对于对氯代胺的生物降解代 谢研究、代i身f机理及其遗传表达调控研究具有意义。 图4参1 5 Q936 200707291 3 极端嗜盐古生菌(Natrinema sp.)R6—5胞外嗜盐蛋白酶 的纯化和性质研究=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xtracellular halophilic protease from haloarchaea Natrinema sp.R6—5/石万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 北,武汉430072),钟传奇…//微生物学报.一2007,47(1).一 161~163 采用bacitracin—Sephm—ose 4B亲和层析的方法得到凝 胶电泳均一的来自极端嗜盐占生菌(Natrinema sp.)R6—5的 胞外嗜盐蛋白酶。经SDS—PAGE分析该酶亚基分子量 为62kDa。PMSF对它的活性完全抑制,表明它是一种 丝氨酸蛋白酶,该酶反应的最适NaC1浓度为3mollL, 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8.0。在高盐条件下能 维持高活性并十分稳定,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图2表l参8 Q936 2007072914 甲醛致酵母菌与大肠杆菌DNA一蛋白质交联作用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比较=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ffects on DNA—protein cross—links of Saccharomyces and E.coli induced by formaldehyde/甘耀坤(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系. 广西,玉林537000),徐钱…//微生物学报.一2007,47(1).一 164~167 为了探讨甲醛致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一蛋白 质交联(DNA—protein el’osslinkS,DPC)的作用,以毕 赤酵母(Pichia pasto ̄。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ot为材料,采用KCI—SDS沉淀法检测液态甲醛染 毒后酵母菌与大肠杆菌中DPC含量。结果表明,低 浓度(251amol/L)甲醛不能引起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的DPC 姚光国(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 1 0095),姚 文…//微生物学通报.一2007,340).一105-107 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肽聚糖部分免疫学活性, 结果表明:小鼠腹腔注射肽聚糖后,相比对照组而 言,Z8、z1 7肽聚糖组巨噬细胞(M )吞噬率、吞噬 指数都明显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增强,统计学 分析差异极显著(户_<0.0 1)。肽聚糖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 增强效果的观察表明,与对照组相比,z8、z1 7肽聚 糖组能明显提高新城疫抗体水平,并使抗体高峰水平 维持时间延长。同时动物实验也表明,两个肽聚糖组 间活性差异不显著,没有特异性。表3参1 7 (P>0.05),而较高浓度(1 25和625 ̄.tmol/L)甲醛可引起酵 母菌和大肠杆菌明显的DPC(P<0.05);另外,酵母菌的 DPC系数是大肠杆菌的DPC系数的10倍左右。这表明 甲醛致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DPC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 系,而且真核细胞的DPC系数比原核细胞的DPC系数 更高。图4参1 8 Q936 20070729 1 5 食源假单胞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研究=Research on quorum sensing signal molecules of Pseudomonas spp. isolated from food/綦国红(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 苏,南京2 1 0095),董明盛…//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一 48-51 从市售鲜鱼中分离的3株革兰氏阴性菌,经 1 6SrDNA鉴定为假单胞菌属,该菌是一种导致食品腐 败的重要腐败细菌。N一酰基一高丝氨酸内酯(AHLs)是 革兰氏阴性菌群体感应(QS)系统中一类重要的信号分 子,以密度依赖的方式调控某些生理性状的表达。利 用AHLs检测菌株对3株假单胞菌进行检测发现,均产生 AHLs类信号分子,且FML05—1和FML05—2至少产生两 种AHLs,主要的信号分子是N一3一氧代一辛酰基一高丝 氨酸内酯(N一3一OXO—C8-HSL)。同时对菌株FML05—2在生 长过程中所产生的A HL S的活性变化进行研究,发现 AHLs活性在菌体生长至1 2h时达到最大。首次对食源 假单胞菌所产生的AHLs进行了研究,为以干扰腐败细 菌群体感应为靶点的食品防腐保鲜策略提供研究基础。 图5参1 0 Q936 20070729 1 6 zK—l菌发酵液中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的纯化与部分特 性研究=Studies on puriifcation and some properties of antifungal compounds in ZK—I fermentation/孙雪文(中 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周金燕…//微生 物学通报.一2007,34(1).一88-9 1 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ZK一1对甜瓜疫霉病、 棉花枯萎病等多种作物真菌病害以及啤酒酵母都有很强 的抑制作用。报道了ZK一1菌发酵液中抗真菌化合物的 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特性。该菌株发酵液经过酸沉淀、 正相硅胶层析以及C. 反相硅胶层析等步骤,得到四个 化合物,经HPLC检测均为单峰,通过质谱测定分子 量并结合高效液相检测结果确定它们为同系物,其中A 为捷安肽素A,并推测其余化合物为捷安肽素A的结 构类似物。图2表3参】6 Q936 20070729 1 7 乳酸菌肽聚糖部分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P a r t i a l immunoactivies of peptidoglycan from lactic acid bacteria/ Q936 2007072918 苏云金芽孢杆菌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Research pro— gress o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chitinase/卢伟(南开大 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系天津市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 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蔡峻…//微生物学通报.一2007, 34(1).一143-147 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作为无公害农药已经得到社会 的认可,如果再开发其几丁质酶抑制真菌和杀虫增效 功能,不仅可充分利用这一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也 将给予传统生物农药以新的生命力。综述了苏云金芽 孢杆菌几丁质酶方面研究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图3表2 参19 Q936 2007072919 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Recent progress on rhamnolipid biosurfactant/吴虹(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 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 1 0640),汪薇…//微生物学通 报.一2007,34(1).一148-152 鼠李糖脂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综述了鼠 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特性、生理学功 能及其发酵生产,特别讨论了利用廉价原料—一工农业 的废物,如植物油废渣等来生产鼠李糖脂,其不仅可 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减少工农业废渣对环境的污染, 降低其处理费用。图1表1参1 5 Q936 2007072920 海洋微生物胞外多糖结构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Pro— gres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and bioactivities of marine microbial exopolysaccharide/张姗姗(中国海洋大 学海洋药物研究所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03),王长云…//微生物学通报.一2007,34(1).一 153-156 海洋微生物胞外多糖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源于海洋 特殊环境,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综 述了海洋微生物胞外多糖的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 展,展望了研究及应用前景。图1参2 9 Q936 200707292 1 核磁共振技术在微生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APPlica— tion of NMR in microbiology metabolism research/刘玮 (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山东,青岛266003),林 建强…//微生物学通报.一2007,34(1).一157-16O 介绍了核磁共振的种类,并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核 磁共振技术在微生物代谢研究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 在代谢工程、环境保护及生态学研究、以及人与动物 健康几个方面的应用。参29 Q936 2007072922 —7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放线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姜怡(微生物药物国家工 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云南大学.云南,昆明 65009 1),唐蜀昆…//微生物学通报.一2007,34(1).一 188~190 简要评述放线菌及其它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 的种类,结构多样性,在临床和农业上的应用,开发 潜力,研究简史和进展。同时对放线菌活性物质开发 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建议。表2参4 Q936 2007072923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胞内外蛋白的提取及杀虫活性 比较=Comparison Of toxicity between extracellular and intracellular proteins of 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 sym— biotic bacteria against Helicoverpa arnt函era/杨保军(中 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 0008 1),杨怀文…//中 国生物防治.一2007,23(1).一33-38 通过超声波破碎、硫酸铵盐析等方法从1 0株昆虫 病原线虫共生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出各菌株的胞内和胞外 蛋白,测定各蛋白样品含量及其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 生长抑制毒性,并用Native—PAGE和SDS—PAGE对各 粗蛋白组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有7个菌株的胞内 和胞外蛋白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生长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 抑制生长活性。其中以嗜线虫致病杆菌3个菌株CB6、 Al1和Bw活性最强,其胞内蛋白的活性分别达97.1 、 97.9%、97.2%,胞外蛋白分别达9 5.8%、96.3%、 88.6%。不同菌株胞内胞外蛋白产量各不相同。电泳图 谱表明,不同菌株间及同一菌株胞内胞外蛋白有差 异,但近缘菌株相似。图4表1参1 6 Q939 2007072924 大口鲇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系统发育分析及相关特 性的研究=Isolation,identification,phylogenetic analy- sis and related properties of a pathogen in Silurus meridionaHs Chen/曹海军(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 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4),李 永文…//微生物学报.一2007,47(1).一1~6 从四川鲶科鱼类养殖场濒死的大口鲇(Si,It r“S meridionalis Chen)体内分离到3株优势菌,人工感染试 验表明菌株TwN3致病性最强。通过形态学观察、生 理生化测定,结合DNA的G+Cmo1%、l6S rDNA序列 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TwN3为普通变形杆菌 (Proteus 1,ulgaris)。再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可进一步 确定TwN3属于普通变形杆菌(Protells VII幢aris)中的 P.vulgaris BG3。该菌株不溶血;对庆大霉素等4种 药物敏感;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生长特性研究表 明,该菌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PH6.0、37℃时盐 度1.5%生长最适。普通变形杆菌致病性广泛,但作为 养殖大口鲇的致病菌国内外未见报道。另外,对该菌 的分类学研究、生长特性、感染途径及防治进行了讨 论。图3表4参20 Q939 2007072925 链霉菌zG0429的分类鉴定与链霉亲和素的分离纯化 研究=Research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Streptomyces strain ZG0429 and purification of streptavidin/张蕾(南 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30007 1),刘春琴…//微生物学 报.一2007,47(1).一7~10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高产链霉亲和素的放线菌 一78一 ZG0429,根据形态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 及1 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判定该菌株为链霉菌属中 的淡紫灰链霉菌(Stt eptomyces lavendulae)。经发酵, ZG0429的链霉亲和素产量可达2O 1.0mg/L。进一步采用 硫铵沉淀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链霉亲和素的回收率 为76.87%,纯度可以达到97.O3%。该方法简单易行, 成本低廉,可得到高产量、高纯度、高活性的目的蛋 白,为链霉亲和素发酵产品的大规模纯化提供了依 据。图4表1参1 5 Q939.9 2007072926 还原亚硒酸盐产生红色单质硒光合细菌菌株的筛选 与鉴定=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photosynthetic bacterium reducing selenite to red elemental selenium/ 王东亮(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1oo),肖敏…//微生物学报.一2007,47(1).一44~47 从实验室保藏的光合细菌中筛选出一株对亚硒酸钠 还原效率较高的菌株s3,其亚硒酸钠还原产物通过透 射电子显微镜及EDX(Electron—Dispersive x—ray)分析确 定为红色单质硒。菌株s3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 征及光合色素扫描结果与固氮红细菌(Rh0dobacter azotofo rm a"S)的特征基本一致;1 6S rDNA序列 (GenBank登录号为DQ402051)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固氮红 细菌同属一个类群,序列同源性为99 。根据上述结 果将菌株s3鉴定为固氮红细菌。初步研究了该菌株还 原亚硒酸钠的特性,首次报道固氮红细菌具有还原亚 硒酸盐产生红色单质硒的能力,为今后利用微生物方 法治理环境中硒污染、利用微生物方法获得活性红色 单质硒以及对微生物还原亚硒酸盐产生红色单质硒的机 理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4表1参1 5 Q939.9 2007072927 含有甲烷氧化菌的混合菌群特性研究=Study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 stable methane—oxidizing mixed microbial consortium/罗明芳(清华大学化工系生 物化工研究所.北京1 00084),吴吴…//微生物学报.一2007, 47(1).一103-109 为获得高效甲烷氧化微生物体系,从农业土壤中采 样,以甲烷作为唯一碳源进行好氧选择性传代培养,得 到生长性能稳定、生长优于Methylo. ̄inus trichospon Hm OB3b纯培养的具有甲烷单加氧酶(Methane Monooxyge— nase,MM0)活性甲烷氧化混合菌。利用MM0的共 代谢特性,分别以苯酚和环氧丙烷作为目标对象,考 察该混合菌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用于生产有用化学物 质的催化特性。结果表明,所得混合菌具有高效降解 苯酚能力,对初始浓度为600mg/L的苯酚,经过1 1 h 培养,苯酚降解率可达9 9 。另外,以该混合菌为 催化剂可以实现丙烯氧化生产环氧丙烷。通过降低磷 酸盐浓度可以有效提高环氧丙烷的积累浓度,最大可 至5mmol/L。此外,采用纯种分离方法结合PCR扩增、 1 6S rRNA和MMO功能基因分析技术对混合菌群结构进 行解析。结果表明,该混合菌群由Ⅱ型甲烷氧化菌及 其它至少4种非甲烷氧化菌组成,它们分别属于 Methylosinus trichospo J item和Acinetobacter junii、 Cupriavidus metallidm arts、ComamotTas testosteroni和 D D D D 口 maltophilia。采用PCR方法从混合 菌及纯化菌株M.trichospo J iums Y9总DNA中都能扩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增得到mmoB、mmoX和pmoA基因片段,表明该甲烷 氧化菌同时具有SMM0和PMM0两种形式的MM0。 通过对从甲烷氧化混合菌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甲烷氧化菌 进行PCR产物测序,结果发现其与MethYloS “S trichosporium的同源性为99 9%。图7表1参1 6 Q939.9 2007072928 学通报.一2007,34(1).一108-11 1 以葡萄糖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在温度37±O.5℃ 下,通过对不同影响因素下酸化过程的研究,确定水 解酸化最佳条件为pH=6.5。重点对此条件下水解酸化过 程中产酸速率的动力学进行了推导,通过计算,得出 此条件下的动力学常数为V =8.45d~,Ks=1,089mg/L。 说明了酸化过程较好氧过程和完全厌氧过程快的理论依 据。图3表1参9 Q939.9 2007072932 产电微生物及微生物燃料电池最新研究进展 =Recenct progress in electricigens and microbial fuel cell/ 洪义国(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广东,广州5 1 0650),郭俊…//微 生物学报.一2007,47(1).一173~1 77 新型产电微生物(Electricigens)的发现,使得微生物 燃料电池概念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展现了广 阔的应用前景。这种微生物能够以电极作为唯一电子 多聚酮的微生物合成及其多样性研究进展=Advances on polyketide biosynthesise by microorganism and the di- versity of polyketide synthases/任立成(中国热带农业科 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 受体,把氧化有机物获得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 到电极产生电流,同时微生物从中获得能量而生长。 这种代谢被认为是一种新型微生物呼吸方式。以这种 新型微生物呼吸方式为基础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同时 进行废水处理和生物发电,有望可以把废水处理发展 成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是MFC最有发展前景的方 向。图1参3 5 Q939.9 2007072929 蓖麻碱降解菌的选育及脱毒效果的研究=I Solation of ricinine degrading strain and its detoxicating propectin 王昌禄(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市食 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7),张盈…//微生物学 通报.一2007,34(1).一1~5 以蓖麻碱为底物,从牛瘤胃液中选育出脱毒能力 强、生长旺盛的菌株4—2W,经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 (pseudomona. sp.),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6℃,最适pH 为7.0。经脱毒实验,4—2w菌降解蓖麻碱的脱除率达 到9O%以上,且该菌株未降解其中的蛋白质。图5表 2参21 Q939.9 2007072930 基因工程菌对阿特拉津的生物转化及其影响因素 =The biotransformation of atrazine and influence factors by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icroorganism/刘春(清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 00084),黄霞…//微生物学通报.一2007,34(1).一 10M4 研究考察了基因工程菌转化阿特拉津的共代谢碳 源、转化动力学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作为共代谢 碳源,葡萄糖优于乙酸盐,碳源浓度对转化影响不大, 对工程菌生长影响显著。阿特拉津比转化速率与工程菌 初始密度无关,与阿特拉津初始浓度有关,用MOnod 方程拟合转化动力学,求得方程参数为V =O.1 68/h, Ks=30.49mg/L。降低温度会显著降低阿特拉津比转化速 率;偏碱性的条件下,阿特拉津转化率较高,酸性条 件严重抑制阿特拉津转化;盐度在一定范围内不影响转 化活性;Co 、Fe 、Fe 和Zn 促进阿特拉津转化, Mn 、Ni z 和Cu 抑制阿特拉津转化。菌体细胞对阿 特拉津的吸附和转化作用呈正相关关系。图9参1 3 Q939.9 2007072931 厌氧酸化菌产酸过程研究=Research on the acidolysis process of anaerobic acidification bacterium/田凯勋(湘 潭大学环境工程系.湖南,湘潭411 1 05),戴友芝…//微生物 实验室.海南,海Vl 5711O1),鲍时翔//微生物学通报.一2007, 34(1).一1 27-131 多聚酮多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大类天然产物,在结 构和功能上具有多样性。很多聚酮具有抗细菌、抗真 菌、抗寄生虫、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有很大的临床应 用价值。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方面更多的天然产 物聚酮被发现,另一方面对它们合成相关酶的作用机 制研究也更加深入。主要对多聚酮的合成机制以及多 聚酮合成类型的多样性展开论述。图2参1 5 Q939.9 2007072933 异化Fe(m)还原及其在污染治理中的作用=Dissimila- tory Fe(n1)red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contaminants t reatm ent/许玫英(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广州 5】0070),郭俊…//微生物学通报.一2007,34(1).~】32-1 37 细菌的异化Fe(Ⅲ)还原指以Fe(Ⅲ)为末端电子受体 在无氧条件下氧化有机物的产能过程,在生物地球化 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系统综述了异化Fe(Ⅲ)还原 细菌与多种代谢反应相耦联的Fe(1l1)还原过程、还原不 溶性Fe(Ⅲ)氧化物的机制,及其与Fe(Ⅲ)还原相关的分 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有关Fe(Ⅲ)还原在 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图2参3 8 Q939.9 2007072934 ANAM MOX菌的微生物学研究进展=The microbiol- ogy research progress of ANAMMOX bacteria/赵志宏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院.湖南,长沙41 o082),李小 明…//微生物学通报.一2007,34(1).一138-142 厌氧氨氧化具有运行成本低、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特 点,是目前最有前途的脱氮途径。厌氧氨氧化是一个 生物过程,已确定的细菌有3种:Brocadia、Kuenenia 和Scalindua。综述了其分离和鉴定的方法、生物化学 途径、生态生理学特性和分布。图2参1 7 Q939.9 2007072935 细菌纳米磁小体有望作为靶向药物载体=T h e magnetosomes of magnetotactic bacteria may be used as drug-carriers for targeted therapy/孙建波(中国农业大 学生物学院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与应用重点开放实验 室.北京1 00094),姜伟…//微生物学通报.一2007,34(1).一 165-168 趋磁细菌细胞内合成的纳米磁小体具有颗粒均匀, 晶型稳定的特点,每个磁小体有脂膜包被。提纯的磁 小体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可作为多种药物和大分 子化合物的载体而应用于定向治疗肿瘤。该文介绍了 7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细菌磁小体的结构特点,提出了采用细菌磁小体连接 抗癌药物的策略,讨论了建立磁小体载药体系靶向治 疗癌症的可能性。图1参2 7 Q939.9 2007072936 抗稻瘟病菌株——诺卡氏菌A 1 1的诱变育种=Breed. ing of Norcardia sp.AI 1,a strain resistant to rice blast by induced mutation/叶亚军(四川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四 川,雅安62501 4),张敏…//植物保护.一2007,33(1).一 33-36 从四川农业大学农场土壤中分离得到的诺卡氏菌 (Norcardia sp.),其代谢产物对稻瘟病菌有强烈的抑制 作用。以此菌株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uV)、硫酸 二乙酯(DES)、微波(MV)诱变,诱变处理后获得的突变 株中以uV处理1 20S时正变率最高,其摇瓶复筛试验 中,该变异株代谢产物拮抗活性比出发株提高43.4%。 MV处理在20s剂量下提高了32.8%;DES处理在浓度 为0.2%时提高了24.8%。经连续传代8次,拮抗活性 稳定。图4表5参1 0 Q939.9 2007072937 微生物防制媒介昆虫进展/张吉斌(华中农业大学微生 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0),喻子牛//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 志.一2007,1 8(1).一69~72 总结了中国微生物防制蚊、蝇、蜚蠊等媒介昆虫 的进展,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细菌、病毒和 真菌等媒介昆虫病原的大量分离、筛选、作用机制和 安全等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媒介微生物防制剂不同 的发酵方法以及适合媒介防制的剂型,开发出孑孓 灵、l 87悬乳剂、BsC .乳剂和毒力岛等制剂,经大 面积防制蚊、蜚蠊等,不仅虫口密度大幅下降,而且 疟疾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为中国大力发展微生 物防制媒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保护环境可持续 发展等国策的要求,保障人民的健康,提出了中国媒 介微生物防制的策略。参43 Q939.9 2007072938 生防细菌BRF一1和BRF一2鉴定及生物学特征=Iden. tifica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iocontrol bac— terial strains BRF一1 and BRF一2/王光华(中科院东北地 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生态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 50081),金剑…//中国生物防治.一2007,23(1).一49~54 BRF一1和BRF一2是从大豆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的两 株革兰氏阳性生防细菌,平板对峙培养表明它们对7种 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BRF一1芽孢球型中生,无 鞭毛;而BRF一2芽孢球型端生,周生鞭毛。部分生物 学特征研究表明,两菌株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采用 Biol0g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和对两菌株的1 6SrDNA基 因序列分析表明,菌株BRF一1和BRF一2分别与多粘类 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亲缘关系最近,故把菌株 BRF一1和BRF一2分别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 8O一 菌。图2表2参8 Q939.9 2007072939 拮抗细菌B8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菌株鉴 定=Inhibition of an antagonistic rhizobacteria B8 to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danae and its identifi— cation/赵秀香(沈阳农业大学植保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吴元华…//中国生物防治.一2007,23(1).一54-59 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对烟草黑胫病菌及其它植 物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B8,平板对峙培养抑菌 带内菌丝畸形、原生质凝集或外渗。其发酵原液和发 酵液的无菌滤液均能抑制烟草黑胫病菌和蜡状芽孢杆 菌;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其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的防 效,结果表明预防作用达1 O0%。室内盆栽试验表明B8 菌株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的预防作用可达78.1%,优于 治疗作用。该菌菌体杆状,芽孢侧生、椭圆形,经 形态学、生理生化性状和1 6S rDNA序列测定,将其 鉴定为侧孢短芽孢杆菌。图2表2参1 6 Q939.9 2007072940 番茄叶霉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Selection of antagonistic microorganisms against Fulviafulva and analysis of fermentation conditions/魏松红(沈阳农业大 学植物保护学院.辽宁,沈阳11 0l61),纪明山…//中国生物 防治.一2007,23(1).一60~63 从蔬菜地田间土壤中筛选出对番茄叶霉病具拮抗作 用的22株菌株,其中1 4株细菌,8株放线菌。孢子 萌发抑制试验表明,细菌x. 菌株和放线菌F. 菌株的发 酵液及其离心后上清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 均达1 00%。菌丝生长抑制试验表明,x, 菌株对番茄 叶霉病菌的平均抑菌直径为22.2mm,初步鉴定该菌株 为芽孢杆菌。利用离体叶片法测定对番茄叶霉病致病 性的影响,结果表明,x. 菌株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 果为79.8%~89.0%。对x, 菌株发酵条件研究,最佳 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NH NO ,最适PH为6.0。 表2参11 Q939.9 2007072941 重组杀蚊苏云金芽孢杆菌研究进展=R e s e a r c h progress on recombinant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gainst mosquitoes/赵新民(湖南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湖 南,益阳413049),夏立秋…//中国生物防治.-2007,23(1).一 77-82 苏云金芽孢杆菌除了对鳞翅目多种昆虫具有毒杀作 用外,还有多种亚种或血清型对蚊虫也具有杀虫活 性。目前,将多种杀蚊毒素基因进行重组表达,取得 了一定的效果。该文就近年来有关杀蚊苏云金芽孢杆 菌及其晶体蛋白的结构、分子作用机理,以及利用 DNA重组技术提高杀蚊效果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图 1表2参27 Q939.9见29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