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余华《兄弟》中的情

浅析余华《兄弟》中的情

来源:爱go旅游网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

浅析余华《兄弟》中的情

许丽珠 江苏省南京林业大学

摘 要:余华作为先锋派代表人物,他的作品里总是充满了时代下的悲欢离合。《兄弟》一出版,就引起不小骚动,评论呈现两极分化。本文通过浅析作品中主要人物之间的情感联系,探讨在不同时代下人物的变化,揭示人性的善恶与欲望。

关键词:亲情;爱情;时代;欲望指导老师:缪军荣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80-02

《兄弟》分为上下两册,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分别阐述了不同时代下人们的疯狂与荒诞。就像一场喧哗的闹剧,人物一个接一个上场,故事情节也紧锣密鼓的拉开。然后,突然,就结束了这场闹剧,人物又一个一个退场,故事在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结束。留给人们的只有一个闪着微光的空荡的舞台,似乎还有声音在空中回荡,这是喧哗过后的寂寞。寂寞之中,还有一缕叹息。

形形色色的人物穿插在历史的潮流之中,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被不断推向前方,有的如鱼得水,有的麻木向前,有的被潮流淹没。而这些人之间,又被情所联系在一起,每一个人都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因在不同的关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身份,综合成一个斑斓的人生。

一.亲情

亲情,特指亲属之间的那种特殊的感情,不管对方怎样也会爱对方,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互相的,不是专一的;二是立体的,不能是单方面的。

“亲情”重在“情”字,无血缘关系也可以有亲情;有血缘关系也不一定有亲情。

余华以《兄弟》作为书名,围绕李光头和宋刚兄弟二人展开叙述,明明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却成了好兄弟,成了血脉相连的两个人。

李光头的父亲死的那一天正是他出生的那一天,也是她母亲失去自尊的那一天。他父亲死的不光彩,在偷看女厕所时被宋凡平发现,一不小心就掉进了粪池里。宋凡平跳进粪池把他救起来,背着他的尸体回了家。整个刘镇都震惊了,都喧闹了。当看到自己的丈夫以这样羞耻的方式死去,李兰整个人都垮了。这个时候,李光头就出生了。母亲的自卑使得他前半个童年都在昏暗的屋子里度过,因此他是这样的渴望外面的世界。在他长大一点后,他终于可以踏出家门。我以为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李光头会自卑内向,但他居然没有。他调皮、无赖、满脑子小聪明。这个时候,李兰和宋凡平就结婚了,他们两个残缺的家庭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家。

宋凡平是一个好父亲。他正直、善良、乐观、勇敢,他身上的这些优点都是李光头的亲生父亲所没有的。李兰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是在说宋刚,他几乎继承了父亲

80

身上的大多数优点。宋凡平的到来,使李兰母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会在结婚时骄傲地告诉大家这是他的妻子,虽然结婚时有人打架,他被揍得鼻青脸肿,他仍然会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带着老婆孩子去照全家福;在被批斗时,他会教宋刚和李光头做饭,让他们兄弟二人一起合伙炒青菜;他的手被打到脱臼,他会跟孩子们开玩笑说这是因为胳膊休息

了;正是因为他弥补了李光头的父亲的角色,才让李光头没有彻底变得和他生父一样。同样,李兰的到来也让宋刚没有缺失母爱,李兰温柔体贴,让宋刚感受到母亲的关怀。因此在李兰去世后,他坚守着自己的诺言:只剩一碗饭,让弟弟吃,剩一件衣裳,让弟弟穿。因为在他的心里,李兰早已是他的亲生母亲。

宋刚作为哥哥,他比较内向、老实、不善言辞,他和李光头并没有因为是重组家庭而充满敌意。相反,他们变成了很好的朋友,他们一起偷吃大白兔奶糖,一起玩。在李兰去了上海治病,而宋凡平被批斗时,他们一起做饭,一起去河里捉虾,同甘共苦着,这个时候,他们变成了真正的兄弟。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份兄弟之情,让宋刚一次次妥协到不和李光头来往到最后的自杀;正是这份兄弟之情,让李光头一次次的放纵到无视到最后的后悔。在父亲惨遭红卫兵打死后,兄弟二人分开了,又没有完全分开。李光头又一次被锁在了屋子里,但是宋刚会在跟随爷爷来镇上卖菜时来找李光头,送把青菜或是一颗大白兔,都始终把兄弟二人联系在一起。

母亲的离世又再一次使二人团聚在旧时的小家,他们都有了工作,似乎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只是似乎罢了。一个林红,让宋刚和李光头走向了决裂。林红是谁,是李光头小时候偷看女厕所,看见的一个人的屁股,就是林红。是的,他最终还是跟他父亲一样,去偷看女厕所,让李兰好不容易抬起来的头又再一次深深地低了了下去,她再一次说到:“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次说的是李光头。李光头想尽一切法子去追林红,可林红却与宋刚看对了眼。李光头每次都说咱们是兄弟,你要帮我。于是宋刚违背自己的心不去理会林红,直到李光头说:“兄弟也一样宰了。”宋刚才幡然醒悟,原来所谓的兄弟,并不是他心里想的那样。于是他和林红高调宣布在一起,然后顺理成章的结婚。而李光头失业了,在下海经商失败后,他靠着宋刚的零花钱和午饭过了一段日子。可是这个时候,他还不懂,宋刚已经属于另外一个家庭,他有了新的身份。在林红的一次次失望伤心下,宋刚下定决心和李光头不再来往,他要去维护他的家庭。

刘镇没有人想到,那个偷看女厕所的李光头,居然成了刘镇的人大代表。宋刚却下岗了,还因为搬水泥患上了肺病,自己的妻子也被车间主任一次又一次调戏,这些无疑都和李光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时代不断向前的过程中,李光头冲在前头,成了一个亿万富翁。而宋刚则是顺着潮流,他是被动的推着向前,因而被时代所抛弃。甚至在他外出打工时,被自己的妻子抛弃,被自己的兄弟抛弃。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得宋刚疲累,他决定去死了。这可能是他做的最轻松的决

定了。在余华笔下,他把宋刚的卧轨描写得很凄美,都会让人觉得他其实不是在自杀,而是去拥抱天堂。就连他的尸体都没有被鲜血沾染。他的血溅在了李光头和林红的心里,他们互相指责,然后指责自己,怨恨自己,最后也只徒留遗憾与悔恨。

小说里李光头和宋刚对苏妈说:“你会有善报的”,对陶青也说,对于每一个帮助过他们的人都说。这世上没有绝对的恶和善。宋刚很善良,最后却没有好报。李光头看似很坏,却又好像有了善报。然而,他最后还是被欲望所迷惑,迷失在糜烂的生活之中。

李光头的亲情被时代碾碎,被他自己亲手扬起,被一阵微风,吹散。

二.爱情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它通常是情与欲的对照,爱情由情爱和性爱两个部分组成,情爱是爱情的灵魂,性爱是爱情的附加属性,并不是必要存在的,情爱才是爱情的根本与核心。

整部书里最让人触动的就是宋凡平和李兰的爱情。一个鳏夫,一个寡妇,所有人都嘲笑他们的结合。而别人等着看他们的笑话,他们却不自轻自贱,过着自己的日子。他们一起上班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好像没有什么事情不在一起。即使是宋凡平被迫害,仍然与李兰保持书信,让她在上海安心看病。难以想象,他在受子那么重的伤的情况下还能宽慰他的妻子。

宋凡平一生都是正直的规矩的。第一天还举着红旗游行,好不威风。结果第二天就变成了自己被游行,戴上了地主的帽子。但是他却逆来顺受,仿佛永远都是乐呵呵的。他一生中仅有一次的反叛,留给了李兰。他为了去上海接李兰回家,从仓库逃走,在火车站就被红卫兵打死。那么短的路,那么长的时间。他就这样死了,死的面目全非,连宋刚和李光头都不认得他的脸;他就这样死了,为了能够放进棺材,连小腿都被折断,死无全尸。李兰同样让人敬佩,她一个人拖着自己麻木不仁的身体,帮丈夫清洗尸体,让他穿上体面的衣服;她去置办棺材,办丧事。她骄傲地抬着头,即使是被红卫兵打,她也大声承认,她李兰是宋凡平的妻子,她是地主婆。李兰不让孩子在镇上哭,在走到无人处,她说“哭吧!”李兰原先是那么怯懦自卑,但是宋凡平让她变得坚韧。刘镇的习俗是在丈夫死后,妻子以不洗头发来表示对丈夫的忠贞。从宋凡平去世,到李兰去世,那么多年,她从未洗过一次头。哪怕头发已经散发酸了,她用自己的满头青丝,祭奠着她深爱的丈夫。一洗头,青丝变华发。

还有就是林红和宋刚的爱情。林红是一个敢爱敢做的女人,她为了逼问懦弱的宋刚承认自己的喜欢,毫不犹豫跳下河,她为了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庭,让宋刚同李光头断了兄弟联系。宋刚和他父亲一样,是一个好丈夫,他爱护关心妻子,为了自己的妻子和兄弟一刀两断。可是他们的爱情还是变了质,过了期。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

是宋刚的执拗,为了让林红过上好日子,跟着骗子周游贩卖各种保健品,为了推销丰胸霜,给自己做了隆胸手术。在他离开后,林红一人面对着猥琐的上司,一次次求他回来,他都忍痛拒绝。

是林红的迷失。林红去求李光头让他帮自己摆脱上司,李光头一听二话不说摆平,甚至告诉林红,想做哪个职位都可以。林红心里想好像李光头也没有那么坏,一来二去之间,他们在一起了。

是李光头的欲望。为了满足李光头追求的所谓纯洁的处女式的爱情,他让林红去做了处女膜修复手术。他们二人迷失在欲望之中,丝毫不顾纲常伦理。

是宋刚的自杀。给这段荒唐的感情划下句点。林红的心里一直爱着宋刚,宋刚也一样。但无奈,却落得这般下场。李光头心里一直想着林红,是一种占有式的情感,但不是爱情。到头来,林红开了镇上最大的妓院,李光头变得阳痿。他们两个人以不一样的方式失去了爱一个人的能力。

李光头一直追求着爱,他甚至为了林红结扎。他渴望一份纯洁的爱,因此举办了荒谬的处美女大赛,最荒谬绝伦的就是这个大赛的冠军,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他求而不得,沉溺在声色犬马之中,精神上得不到的满足,都在肉体上一一求得。但是到了最后,他依然没有拥有他想要的爱情。

李光头的爱情,被欲望禁锢,随财富挥霍,被宋刚的鲜血终结。

书中的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都以李光头抱着宋刚的骨灰想上太空为场景。他散尽家财,只求和自己的兄弟去往外太空,或许他觉得只有那个远离人类的宇宙,才能寻得一片净土,让宋刚和自己在那里归于平淡,变回最初的最好的兄弟。

《兄弟》跨越两个时代,然而你却好像觉得,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处于不同时代中的人,似乎都是一样,一样疯狂。都被时代下的物欲横流迷花了眼,丧失自己的理智,甚至是良知。不过也总有人是善良的,不管是宋刚苏妈还是陶青,还是李光头,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人性的闪光点。小说里的每一个人,出场或多或少,但是在余华笔下,他们都很丰满,都是时代的剪影,是时代的投射。

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在《兄弟》之中都被余华用或朴实或华丽或温情或残酷的语言来描写。虽然作品中充斥着慌乱年代的血腥暴力,但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亲情和爱情仍然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为心力交瘁的人们送去温暖。

参考文献:

[1]陈思和.《我对<兄弟>的解读》.期刊 2007年第二期.[2]许松盛.《论余华小说中的暴力与人性》.期刊2011年第四期下半月.

[3]孙宜学.《从<兄弟>看余华小说人物塑造艺术的突破》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

[4]姜智芹.《西方人视野中的余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