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
【作者】寒山 【朝代】唐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译文:
寒山道上一片寂静幽暗,冷寂的涧边一片幽僻寥落。 这里常常有鸟儿啾啾地啼鸣,却空虚冷清罕见人烟。 风淅淅沥沥刮向我面门,雪纷纷扬扬洒落在我身上。 我身处其中天天见不到阳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注释:
杳杳:幽暗状。
寒山: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县西)天台山有寒暗二岩,寒山即寒岩,乃诗人所居。 落落 :寂静冷落的样子。
淅淅:象声词,形容风声。一作“碛碛”。 赏析:
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
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
作者介绍:
寒山(约691~793)乃唐代首都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