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201
专业门类:外国语言文学 标准学制:4年
所属学院:外国语学院 方案制订人:王敏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夯实语言基础、培养跨文化意识、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校校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英语语言技能学习与师范技能锻炼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师范人才的需要,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掌握英语教学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较高的教师职业素质,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主要在中小学及其他教育部门从事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
学科门类:文学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适用年级:2016级 专业负责人:王敏 方案审核人:程家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一)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教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相关学科理论与技能的系统教育和训练,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英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具体规格要求如下:
1. 思想政治素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2. 通识能力素质方面: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掌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等应用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第二外语。
3. 专业能力素质方面: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包括语言、文学和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及科技发展概况的知识,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掌握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师范专业技能,包括普通话、板书、教学活动设计、班主任工作艺术等,具有设计实施英语教学和英语教育研究的能力,能熟练地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手段与模式,能根据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需要,将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英语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了解国家和地方相关教育政策,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教师职业特点。
4. 综合能力素质方面: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诚信意识和团队意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文学艺术修养和人际交往意识;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和求实的敬业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未来职业适应能力。
专业素质能力要求实现矩阵如表1所示。
三、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
四、课程体系
1
(一)专业核心课程:语音正音、基础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基础英语写作、高级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学、英语教学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微格教学与示范课观摩
(二)特色课程:基础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三)课程体系如图1、图2、图3所示。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设计(含学年设计、论文)、专业见习、实习实训、毕业实习(教育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的内容。实践教学体系如表4所示。
六、学制和学位
(一)学制:4年,修业年限可为3-6年。 (二)学位: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161.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39学分,公共选修课5学分,专业基础课53学分,专业选修课30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34.5学分。
八、必要说明
1、专业方向课必须修读整个模块所有课程;
2、任选课按课程类别不同由学生任意选择。任选课学分需满足最低学分要求,按方案公布每学期所列任选课程,根据课程安排、所属类别等控制课程总量,然后由学生报名选课,根据选课人数最终确定所授课程(至少25人以上开班);
3、为了强化英语师范生应用能力培养,第7学期开始安排毕业实习活动(含实习汇报、总结)、第8学期主要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就业指导等;
4、公共选修课由学校统一安排,最低修满5学分方可毕业。
九、专业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简介
(一)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基础英语 学 时:272 学 分:17
开课学期:第1.2.3.4学期
课程简介:《基础英语》是一门基础英语技能课,是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和训练基本语言
技能的综合课程,是本、专科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必修必考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修课对象为英语专业本专科一、二年级学生,它的具体任务是传授英语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服务。
教学方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核占60%。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参考教材:1. 何兆熊.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 邹 申.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语言技能训练指导[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 杨立民.大学英语教程教师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高级英语
2
学 时:108 学 分:7
开课学期:第5.6学期
课程简介: 《高级英语》课程是面向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低年级
《基础英语》课程的延伸和发展。本课程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化、教育、哲学等多方面的名家作品,旨在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名篇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技能,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核占60%。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参考教材:1. 张汉熙.高级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 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 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精读(6)[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3. 英语阅读 学 时:64 学 分:3.5
开课学期:第1.2学期 课程简介:《英语阅读》课程是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通过英文原版文章和报刊新闻培养学
生英文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培养阅读兴趣,增强英语语感,不断积累各种语言知识,加深文化沉淀,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能掌握略读、寻读、细读、评读等阅读方法;学会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根据上下文判断生词的词义,扩大词汇量;能读懂简易的英文原著,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要点,用正确观点评价思想内容。
教学方式:研讨式、合作式、讲授式、问题式、实践活动式、课题式等。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核占60%。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参考教材:1. 王守仁. 泛读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 刘乃银. 英语泛读教程(第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 基础英语写作 学 时:72 学 分:4
开课学期:第3.4学期 课程简介:《基础英语写作》课程主要传授英语写作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基本技能训
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该课程力图通过有效的读写结合的手段,以语篇体裁分析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基础写作能力,锻炼学生相对应的英语词、句、段落和篇章的写作能力。
教学方式:研讨式、合作式、讲授式、问题式、实践活动式、课题式等。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核占60%。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参考教材:1. 徐克容. 现代大学英语中级写作[M].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5.
2. 明建平. 语法写作[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
5. 视听说 学 时:236 学 分:13.5
开课学期:第1.2.3.4学期
课程简介: 《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听
力习惯和正确的听力方法,丰富学生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扩大学生视野,提高英语水平。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而视是辅助听说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视的同时进行听力则更有利于提高听的效率和说的动力;通过使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学习和欣赏外国原版情景剧、短剧和电影,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原著英语文化、最地道英语的表达法的了解;以能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基本的会话交流。英语视听说课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也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核占60%。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参考教材:徐钟,谢之君. 21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6. 语音正音 学 时:28 学 分:1.5
开课学期:第1学期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语音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中最基本的组
成部分,正确的语音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能力的前提。本课程目标主要强调通过英语语音语调理论知识和发音方法的系统介绍,使学生掌握语音语调理论知识,并以此理论知识来指导其进行正确的语音和口语、听力技能的练习,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大量练习掌握英语的发音、语流的规律、语调的功能,掌握听音辨音等英语实用能力,基本上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进行朗读、表达思想并进行交际。基本上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朗读和有效的交际,为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为以后的从教、翻译等工作以及考研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核占60%。考核方式为考查。
参考教材:1. 何善芬.实用英语语音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2. 王桂珍.英语语音语调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7. 翻译理论与实践 学 时:72 学 分:4
开课学期:第5.6学期 课程简介:《翻译理论与实践》是本科英语专业和本科英语师范专业高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
内容主要涉及翻译的基本概念,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英汉、汉英词汇、句子以及语篇翻译的基本技巧以及翻译的基本流派和相关理论。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英汉、汉英词汇、句子以及语篇翻译的基本技巧,并能够在翻译实践中熟练、准确地运用这些技巧;掌握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及英汉互译的能力,能将报刊、杂志上中等难
4
度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翻译成中文或英文,力求译文准确、流畅,译速达到每小时250-300个字。学习掌握翻译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阐释、分析翻译中的基本现象和问题。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英汉翻译技巧以及翻译基本理论的讲授,提高英汉翻译技能和分析、研究翻译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核占60%。考核方式为考试。
参考教材:1.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8. 基础教育学 学 时:36 学 分:2
开课学期:第3学期 课程简介:《基础教育学》课程是英语师范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对实现我校的培养目
标,特别是对所有师范专业关于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培养目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基础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教育功能有清晰的认识,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和科学的教育观;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技能,明确教师的责任,初步具备教书育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教育规律,学习用教育规律分析问题,解决教育与生活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学方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核占60%。考核方式为考试。
参考教材:1. 王守恒,查啸虎等.教育学新论[M].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道俊, 郭文安. 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 叶 澜. 新编教育学教程[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 英语教学法 学 时:36 学 分:2
开课学期:第5学期 课程简介:《英语教学法》是高校师范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除
了必须具备比较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及其语言实践能力外,还必须懂得英语学习的原理,掌握教授英语的理论和方法,并且初步具备教好英语的能力。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基本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英语课外活动、教学手段和测试手段。在教学中,将采取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和多媒体语音室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观摩学习,培养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使学生既有教学法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方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核占60%。考核方式为考试。
参考教材:1. 王 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M]. Beij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
3. Ur, P..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0.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学 时:36 学 分:2
开课学期:第6学期
课程特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是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核心课程,是在充分调研各师范类院
校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以新时期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具有应用型特色。该课程系统阐释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和结构,提供操作性强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策略,将教师职业技能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教师基础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学生教育技能,并通过理论介绍、反思探究、模拟训练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建构适合自己的技能结构,突出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终身性和实践性。
教学方式:谈论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核占60%。考核方式为考试。
参考教材:1.李 森.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刘 芳,李 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1. 微格教学与示范课观摩 学 时:36 学 分:2
开课学期:第6学期 课程简介:《微格教学与示范课观摩》课程介绍微格教学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实践要求。分
析微格教学系统,对微格教学的核心内容进行了详细和深入的阐述。主要内容包括:微格教学概述、微格教学系统、课堂教学技能、微格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微格教学案例评析。另外,本课程还对示范课进行欣赏、观摩,结合自己试讲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理念,逐步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方式:谈论式、归纳式、实践活动式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核占60%。考核方式为考试。
参考教材:1. 李志河. 微格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 邹 申.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语言技能训练指导[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1997.
(二)专业特色课程简介 1. 基础英语 学 时:272 学 分:17
开课学期:第1.2.3.4学期
课程特色:《基础英语》是一门基础英语技能课,是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和训练基本语言
技能的综合课程,是本、专科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必修必考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修课对象为英语专业本专科一、二年级学生,它的具体任务是传授英语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
6
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服务。
教学方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核占60%。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参考教材:1. 何兆熊.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 邹 申.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语言技能训练指导[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1997.
3. 杨立民.大学英语教程教师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学 时:36 学 分:2
开课学期:第6学期
课程特色: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是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核心课程,是在充分调研各师范类院
校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以新时期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具有应用型特色。该课程系统阐释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和结构,提供操作性强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策略,将教师职业技能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教师基础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学生教育技能,并通过理论介绍、反思探究、模拟训练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建构适合自己的技能结构,突出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终身性和实践性。
教学方式:谈论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核占60%。考核方式为考试。
参考教材:1.李 森.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刘 芳,李 颖.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7
一年级专业导论基础英语(一)英语阅读(一)视听说(一)基础英语(二)英语阅读(二)视听说(二)英语语法基础英语(三)基础英语写作(一)视听说(三)图1:专业课程地图 二年级高级英语(一)高级听力(一)翻译理论与实践(一)口译(一)高级英语写作必修 四年级高级英语(二)高级听力(二)翻译理论与实践(二)口译(二)学术论文写作语言学导论英语词汇学 选修
职业发展方向三年级基础英语(四)基础英语写作(二)视听说(四)就业:中、小学英语教师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英国文学与作品选读西方文明美国文学与作品选读英语电影赏析毕业实习微格教学与示范课观摩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应用教师口语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学业深造专业认知实习小学期制教师学导论小学期制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础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小学英语教材分析中学英语教材分析创业基础教育学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A:基础课程B:基本技能大学体育(三)大学体育(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汉语阅读与写作英语学科应用与职业拓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C:学科课程D:创新创业教育E:统整课程 必修 92 学分,限定选修 8 学分,任意选修 22 学分
8
图2:课程体系层次图 通识模块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基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础第二外语 课程 大学体育 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职业发展 与就业创业教育 形势与政策 安全教育 公共自然科学类课程 选人文社科类课程 修课经济与管理类课程 程 艺术审美类课程 专业能力素质模块 基础英语(一)*、基础英语(二)*、基础英语(三)*、基础英语(四)*、高级英语专(一)、高级英语(二)、英语阅读(一)、英语阅读(二)、基础英语写作(一)、基础英业语写作(二)、英语语法、语音正音、视听说(一)、视听说(二)、视听说(三)、视听说基(四)、翻译理论与实践(一)、翻译理论与础实践(二)、英语教学法、专业导论 课 程 方方向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小学英向语教材分析、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专限练*、微格教学与示范课观摩 业定方向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中学英选语教材分析、中学教师职业技能训选修练*、微格教学与示范课观摩 修课 课任高级听力、口译、高级英语写作、时文阅读、程 意英语词汇学、语言学导论、跨文化交际、西选方文明、普通话与教师语言、基础心理学、修课 教师学导论、考试策略与训练等 9
综合能力素质模块 英语师范技能训练 基微格教学课程设计 础专业认知实习 实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践 综合提学科竞赛 实高毕业实习 践实毕业设计(论文) 课践 职业技能鉴定 程 职业资格(能力)考试 拓自主学习 展学术讲座 学社会实践 习 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 文体活动
基础英语一、二、三(理论)、 图3:“三段式”人才培养课程分布图 基础英语四(理论)、高级英语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理论)
实践教学 新生入学 理论教学 英语阅读一、二(理论)、 语言正音(理论)、 二(理论)、基础英语写作二(理论)、视听说四(理论)、翻译理论与实践二(理论)、中(小)学英语教材分析(理论)、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理论)、 班级管理(理论)、学术论文写作(理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理论) 微格教学与示范观摩(理论) 教师口语(理论) 语言学导论(理论) 英语语法(理论)、 基础英语写作一(理论)、 视听说一、二、三(理论)、 专业导论(理论)、 翻译理论与实践一(理论)、 基础教育学(理论) 学生毕业 基础英语一、二、三(实践) 英语阅读一、二(实践) 语言正音(实践) 基础英语写作一(实践) 视听说一、二、三(实践) 专业导论(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一(实践) 基础教育学(实践) 认知实习、小学期制(英语演讲) 基础英语四(实践)、高级英语一、二(实践)、基础英语写作二(实践)、视听说四(实践)、翻译理论与实践二(实践)、中(小)学英语教材分析(实践)、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践)、学班级管理(实践)、学术论文写作(实践)、小学期制(口译、微格教学)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实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实践) 微格教学与示范观摩(实践) 教师口语(实践) 语言学导论(实践)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强化专业”阶段(1.5-2学年) “多样发展”阶段(1-1.5学年) “筑牢基础”阶段 (1-1.5学年) 10
课程实践类 实践课程类 课外实践类 综合实践类 通识实践层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外语、大学体育 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 大学体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势与政策 入学教育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安全教育 图4 :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实践层次 基础英语 高级英语 英语阅读 基础英语写作 英语语法 语音正音 视听说 翻译理论与实践 小学英语教材分析 中学英语教材分析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中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微格教学与示范课观摩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应用 教师书法技能训练 英语文化周 英语竞赛 专业认知实习 小学期制(英语演讲、口译实践、微格教学)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社会调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体育 社会实践 企事业单位调查与志愿服务 参加英语技能培训 学术科技与创新 社团与社会工作 素质拓展与创新 创业实践层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
11
表1:专业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实现矩阵
培养要求(知识、能力、素质) 综合素质能力 专项素质与能力 主要支撑课程或实践 基础英语、语音正音、视听说、 英语语法、英语阅读、基础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师口语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 普通话与教师语言、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少儿英语歌曲与舞蹈、教师书法技能训练、教师书法技能训练 1.1 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1.英语语言能力 1.2 文化认知、文化比较、文化协调能力 2.1 师范技能:普通话、钢笔字、板书与教学简笔画、英语歌曲及舞蹈等 2.2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运用的能力 2.教学能力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应用 英语教学法、中(小)学英语教材分析、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与研究 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微格教学与示范课观摩 学术论文写作 基础教育学、教师学导论、教育研究方法 中(小)学班级管理 基础心理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西方文明、英国文学与作品选读、美国文学与作品选读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策略与训练 2.3 课程教学、教材分析能力 2.4 综合运用教学技能的能力 3.1 选择研究方向,设计研究方案 3. 教育研究能力 3.2 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4.1.班级管理能力 4. 组织管理能力 4.2.学生心理辅导能力 5. 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6.1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6.个性化发展能力 6.2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表2:学时学分分配表
学时分配 课程类别 总学时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公共选修课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专业任选课 必修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合 计 376 / 2230 16.9% / / 22 34.5 161.5 13.6% 21.4% / 3 34.5 53 专业限选课 732 898 80 144 占比 32.8% 40.2% 3.6% 6.5% 总学分 39.0 53 5.0 8.0 占比 24.1% 32.8% 3.1% 5.0% 学分分配 含实践教学学分 8 6 0 1.5 必修课 1. 培养方案所列课程总学时为223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26学时,实践教学604学时。 2. 培养方案所列教学环节总学分为161.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08.5学分,实践教学53学分;其中创新创业教育10学分。 3. 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应修读总学分为53学分,其中,课程实验(实践)类18.5学分(占34.9%),实验(实践)课程类0学分(占0%),课外实践4.5学分(占8.5%),综合实践30学分(占56.6%)。
13
表3-1: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课 程 类 别 总学时分配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学 时 讲 课 30 22 34 40 70 70 28 4 4 4 4 14 22 24 32 20 36 实 践 4 2 2 4 20 20 8 24 28 28 28 28 10 8 8 网 络 12 8 12 20 52 ■ 9 第1学年 1 3 2 1+2 2 2 2 2 2 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 第2学年 3 3 2 4 4 2 第3学年 5 5 6 5 第4学年 7 4 8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思政教研部 思政教研部 思政教研部 思政教研部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体育 学院 体育 学院 体育 学院 体育 学院 信息 学院 教科院 教务处 学生处 思政教研部 学生处 考核 类型 课程 归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 2.0 3.0 46 32 48 64 90 90 36 28 32 32 32 42 32 32 40 20 3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0 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外语(一) 第二外语(二) 第二外语(三) 大学体育(一) 大学体育(二) 大学体育(三) 公 共 大学体育(四) 基 础 课 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5 5 2 1.0 1.0 1.0 1.0 2.0 2.0 2.0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 2.5 形势与政策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小计 1.5 1.0 1(16学时,其中讲课12学时、实践4学时)、 6(24学时,其中讲课20学时、实践4学时) 2(8学时)、3(6学时)、4(6学时) 8 5 6 5 5 4 39.0 732 458 222 应修读39.0学分,其中实践教学8.0学分 公共选修公共选修课由学校统一安排,采用网络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最低应修满5学分。 课 1.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第一学期14周;其它学期16-18周,考试1周,其余为机动(用于安排课程考查、补齐课程教学学时、进行学年和课程设计等)。 2.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中的周学时计算:讲课周学时=(讲课学时+实践学时)/上课周数;课内实验周学时=课内实验总学时/上课周数,两者之间用“+”分隔,如“1+2”表明讲课周学时为1,实验周学时为2。 说 明 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和《形势与政策》两门课程在学期中进行,其周学时未纳入小计。 4.公共基础课中,思政课、大学体育、大学计算机基础将通过网络平台、体育俱乐部、基于MOOCs的混合学习等模式进行教学。 5.第二外语授课对象为英语师范专业学生,第七学期的课程集中安排在1-9周。 14
表3-2: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课 程 类 别 总学时分配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学 时 讲 课 50 66 66 66 48 48 20 28 28 28 28 20 44 58 42 42 32 28 10 实 践 6 6 6 6 6 6 8 8 8 8 8 8 12 14 12 12 4 8 0 网 络 第1学年 1 4 2 2 4 2 14 2 4 2 2 4 12 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 第2学年 3 4 2 3 9 4 4 2 3 9 第3学年 5 3 2 5 6 3 2 5 第4学年 7 8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查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考核 类型 课程 归属 基础英语(一)* 基础英语(二)* 基础英语(三)* 基础英语(四)* 高级英语(一) 高级英语(二) 英语阅读(一) 英语阅读(二) 基础英语写作(一) 基础英语写作(二) 英语语法 专 语音正音 业 基 视听说(一) 础 课 视听说(二) 视听说(三) 视听说(四) 翻译理论与实践(一) 翻译理论与实践(二) 专业导论(前5周) 小计 3.5 4.5 4.5 4.5 3.5 3.5 1.5 2 2 2 2 1.5 3.5 4 3 3 2 2 0.5 53 56 72 72 72 54 54 28 36 36 36 36 28 56 72 54 54 36 36 10 898 752 146 应修读53学分,其中实践教学6学分 1.第一学期14周;其它学期16-18周,考试1周,其余为机动(用于安排课程考查、补齐课程教学学时、进行学年和课程设计等)。 2.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中的周学时计算:讲课周学时=(讲课学时+实践学时)/上课周数,课内实验周学时=课内实验总学时/上课周数,说 两者之间用“+”分隔,如“2+2”表明讲课周学时为2,实验周学时为2。 明 3.专业特色课程:在课程名称右上方用*标示。 4.课程归属原则上按课程的学科属性设置,如数学类课程归属数学学院、经济类课程归属经管学院、工程制图类课程归属机电学院,等。 15
表3-3: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 课 程 类 别 总学时分配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学 时 讲 课 实 践 网 络 第1学年 1 2 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 第2学年 3 4 第3学年 5 6 第4学年 7 8 考核 类型 课程 归属 小学英语教师方向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小学英语教材分析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微格教学与示范课观摩 专 小计 业 限 选 课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中学英语教材分析 中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微格教学与示范课观摩 小计 2 2 2 2 8 36 36 36 36 28 28 28 28 8 8 8 8 32 2 2 4 2 2 4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教科院 外语 学院 教科院 外语 学院 144 112 中学英语教师方向 2 2 2 2 8 36 36 36 36 28 28 28 28 8 8 8 8 32 2 2 4 2 2 4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教科院 外语 学院 教科院 外语 学院 144 112 应修读8 学分,其中实践教学1.5学分 学术论文写作(前9周) 高级英语写作 专 业 选 修 课 汉语阅读与写作 跨文化交际 西方文明 英国文学与作品选读 美国文学与作品选读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专 英语电影赏析 业 任 普通话与教师语言 选 课 基础心理学 教师学导论(前9周) 教育研究方法(后9周) 考试策略与训练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应用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1 2 2 2 2 2 2 2 1 2 2 1 1 1 2 1 18 36 36 36 36 36 36 36 18 36 36 18 18 18 36 18 18 18 36 14 18 28 30 30 28 28 30 12 32 32 14 12 14 22 12 12 9 22 4 18 8 6 6 8 8 6 6 4 4 4 6 4 14 6 6 9 14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2 2 2 2 2 2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文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文学院 教科院 教科院 教科院 外语 学院 信息 学院 教科院 教科院 音乐 学院 美术 学院 教育测量与评价(前9周) 1 少儿英语歌曲与舞蹈 教师书法技能训练 1 2 16
基础教育学 班级管理 教师口语 英语教学法 英语词汇学 时文阅读 高级听力(一) 高级听力(二) 口译(一) 口译(二) 语言学导论 2 1 2 2 2 2 2 2 2 2 2 36 18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4 16 28 28 28 28 18 18 28 26 28 2 2 8 8 8 8 18 18 8 10 8 2 2 2 2 2 1 2 2 2 4 4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考查 教科院 外语 学院 文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外语 学院 应修读22学分,其中实践教学3学分 1. 第一学期14周;其它学期16-18周,考试1周,其余为机动(用于安排课程考查、补齐课程教学学时、进行学年和课程设计等)。 2. 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中的周学时计算:讲课周学时=(讲课学时+实践学时)/上课周数,课内实验周学时=课内实验总学时/上课周数,两者之间用“+”分隔,如“2+2”表明讲课周学时为2,实验周学时为2。 3. 专业特色课程应在课程名称右上方用*标示。 说 4. 每个方向所有课程的总学分原则上应保持一致;每个学生限选一个方向,方向确定后必须修读整个模块的所有课程,原则上,方向限定选修课程为4门。不设方向的,可以规定4门专业限选课。 明 5. 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与发展需要,在专业选修课中设置诸如创业、就业、学业深造等不同发展方向或相关课程。学生在高年级(大三、大四年级)可申请选修跨学院(专业)有关课程,取得的学分可等值置换本专业任意选修课程学分。 6. 第七学期的课程集中安排在1-9周。 17
表3-4:集中性实践环节安排表
层次 实践环节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外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外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外实践 通识实践 (5.5学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外实践 形势与政策课外实践 入学教育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安全教育 专业认知实习 主要内容 主题演讲、班级辩论、经典阅读、参观考察、专家讲座、论文评奖 知识竞赛、经典阅读、视频教学、参观考察 经典阅读、视频教学、论文评奖、参观考察 问卷调查、视频教学、参观考察、志愿服务、学生助讲、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实地参观考察等 校史、校情、校纪、校规、专业教育等 军事技能训练 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进入相关企事业单位参观、考察、体验等,进行专业认知实习和教育 英语演讲 小学期制 专业实践 (19学分) 微格教学 口译实践 英语文化周 英语竞赛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社会责任教育 素质拓展 与创新创业实素质拓展 践(10学分) 创新创业教育 英语话剧、英语翻译、英语书法等活动 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等比赛 毕业实习含校内专业实践、实训、试讲,校外见习、实习和实习总结等 毕业设计或论文(含答辩) 参加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挂职锻炼、专业服务、义务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 参加各类校园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 参加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国家专利,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等 学分 周数 2 时间安排 1 ■ ■ ■ ■ ■ ■ ■ ■ ■ ■ 2 ■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4 ■ ■ ■ ■ ■ ■ ■ ■ 4+ ■ ■ ■ ■ ■ ■ ■ ■ 5 ■ ■ ■ ■ ■ ■ 6 ■ ■ ■ ■ ■ ■ 6+ ■ ■ ■ ■ ■ ■ ■ 7 ■ ■ ■ ■ ■ ■ ■ ■ 8 ■ ■ ■ ■ ■ ■ ■ ■ 由学生处和外语学院共同组织实施。 由学生处、保卫处会同有关单位组织实施。 由保卫处、学生处和外语学院共同组织实施。 由外语学院根据实习大纲组织实施。 由外语学院组织实施 由外语学院组织实施 由外语学院组织实施 由外语学院组织实施 由外语学院组织实施 由外语学院根据实习大纲组织实施 由外语学院根据培养方案组织实施 由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和外语学院制订活动方案与认定办法共同组织实施 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学生处、团委、教务处与外语学院制订活动方案,共同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 0.5 0.5 0.5 0.5 0.5 1.0 1.0 1.0 1.0 1 1 1 1.0 1.0 8.0 8.0 5.0 1.0 4.0 至少应修读34.5学分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