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家乡的大煎饼(DOC)

家乡的大煎饼(DOC)

来源:爱go旅游网
寒春

冬天的余寒,仍肆无忌惮的蹂躏人间的大地时,春天就这样低调的来了,春风仍抵不过冬日那霸道的寒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美景,在初春注定是看不到了,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失落。

不经意间,一抹紫色闯入了我的眼帘。那是一株无名的野花,悄然盛开在这个寂静的春天。这是我经历了一个淡长的冬天后,接收到的第一个春天的信息,我俯下身子,端详着这朵小花,它仿佛只是一只淡紫色的蝴蝶,栖息在这残雪之上。它高傲的注视着这残冬,自豪的抬起头,仿佛在宣誓,“看,我代表着春天,盛开在这片土地上。”

我伸出手,想把它摘下来,夹在书中,永远留住这个春天。但我没有,在指尖触碰到它的那一刻,我停住了。我忽然觉得,它是属于春天的,它是属于大地的,它应该开在这里,骄傲的开在这个尚有寒冷的春天。

紫色,虽然是冷色调,但它让我那颗被风雪冰冻了一个冬季的心开始融化,仿佛,这个春天,也没有先前那么冷了。

顺着小路,继续向前走,没有目的,没有方向,心情愉快,脚步轻快。

前方一个小园出现在我的面前,看来,这是一家废弃的

小院,周围并没有多少人居住,倒是一株桃花从土墙上探出头来,偷偷的放松着幽香。

小门虚掩,一推就开了,一股暗香迎面涌来,灌满了胸膛。迎面一树艳丽的桃花正杂怒放。我呆呆的站在那儿,如果一朵花的开放代表不了春天,那么,这满园的暗香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世间的事就是这样,美好的东西总在不经意间出现。这几日,我一直苦于不知到何处寻找春天,没想到,它竟然住在这里。

几株桃树,杂然分布在院子旁边,迎春花疏斜相应,桃花虽欲开还闭,但迎春花早已绽开笑脸,我一直惊异,原来,这个时候也有蜂蝶成群的美景,可见它们为了迎接这个春天,熬过了一个淡长的冬季,这等待,应该比我盼望春天的到来更加漫长。花儿也为了这几日的美丽,积蓄了一身的力量。

我悠然的在这花间踱来踱去,恨不能把全部的景色盛入脑海,留给下一个冬天取暖。

我呆呆的仰望着杏花,这是我最喜欢的花儿之一,因为它是雪白的,给人一中迷离的美,宛如仙女。不沾凡界一丝纤尘,傲然立于枝头,艳压群芳。站在这样的树下凝望,不能说不是一种享受。

看着这一幅春满园图,我不禁想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中的那一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我虽身居郊外,仍未发现春天,莫非真如人们所说:隔着太近,反而迷住了双目,视而不见?

那一抹黄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青花眼

看。

——题记

它,没有呼风唤雨的本领,没有妩媚妖艳的姿态,不会恣意生长,不愿与百花争艳,却总会在茫茫花海中吸引我的眼球,把我带进一个全新的梦境。

它,是迎春花。

当寒雪红梅的冬天归拢衣袖的时候,它已悄无声息的潜入我们的世界。伴随着“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喜悦在枝头生长。我只见过微微泛黄的迎春花,明亮的黄色即令人惊艳,又含柔美典雅,无丝毫揉捏造作之意。那黄色从花蕊到花瓣愈来愈深,有着淑女般的优雅,贵族般的气质,却没有那居高自傲的陋习。那花蕊由内而外散发着清香,随风而散,让人一

闻便知——春天来了!

那年初春,我踏着朝阳去爬山,山上时而陡峭,时而平坦。走着走着,似乎一缕黄色在我眼前飘过……那是什么?是迎春花,对,那是迎春花啊!

远远望去,那密密麻麻的明黄,如古代的泼墨画,淡淡的墨色线条,豪放洒脱的挥笔,将满枝桠间那推搡着的迎春花们,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泛白的宣纸上,连落地的花朵,都含而不露地缀有一番残缺朦胧之美。我被那黄色所吸引,慢慢地走近它,看见那细腻柔美的迎春花一片片交叠、铺卷。嫩黄色的花瓣仿佛含着不易轻触的脆弱,细腻轻巧的纹理,仿佛铭上了道道水雾的印记,别有一番清新雅致之感。簇拥着的繁华,好似朵朵明艳的笑脸,你挤着我,我靠着你。细细长长的花芯吞吐出点点芳香,如梦如幻地缠绕在鼻翼间,萦绕在心头。

这时的我才突然发现,原来它几乎是这座悬崖上唯一存活的植物!这小小的迎春花顽强的挤在两块庞大的石头缝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意志力?上进心?那该是怎样的精神品质,鼓舞着它在这个贫瘠的地方生长下去。我的心中不禁有一股敬佩在旋转。交织。崩塌。仿佛可以冲破一切障碍,澎湃的心已不知如何表达此时的感受,只觉自己也好像成长了好多,好多……

不知不觉,太阳已渐渐升起,破碎的阳光透过交错的枝桠,仿佛一下模糊了视线,隐约可见飘飘忽忽地零落了几朵,易无声息地,静静仰望这湛蓝的天空。和煦的风轻掠了又过,殊不知花朵如同折了翼的蝶,跌落进那褐色湿润的山涧。

枝桠间,不知不觉间又冒出了几朵嫩黄的小脑袋,安静祥和地捻开柔软的花瓣,自由沐浴在阳光下,一声满足的轻叹……

静静地,轻轻地,仿佛天地间什么声音都停止了。耳边只萦绕这那花如同呓语般满足的长叹……

霎间,一阵清风袭来,我只愿陪着迎春花,一同飘到很远很远……

墙角里的葫芦花

时间:2013-03-31 18:54来源:高桥初中10级5班 作者:卢超慧 点击:

208次 责

任编辑:教育宣传科 你,到底有没有想过, 不 要 只 做夏日墙角里的 那 一朵葫芦花?素白的花瓣,淡黄的心蕊,硕大的梧桐一样 的 叶子常常将你包裹起来,你无意于羞涩, 也 没有向太阳挑战的野心,只 是 躲在那绿色里,躲在那静静的一隅里,只 要 一个寂寞的角落就足够了 吗?

你,到底有没有想过,不要只做夏日墙角里的那一朵葫芦花?素白的花瓣,淡黄的心蕊,硕大的梧桐一样的叶子常

常将你包裹起来,你无意于羞涩,也没有向太阳挑战的野心,只是躲在那绿色里,躲在那静静的一隅里,只要一个寂寞的角落就足够了吗?

你似乎没有多少朋友,这倒是少了无谓的埋怨和招蜂引蝶的麻烦,但这不是你要的生活,你经常倾听着外面花草的招摇,她们的嘁嘁喳喳,能言巧辩,你有时觉得离他们很近,有时又觉得那么遥远。

你喜欢黑夜里黑色的蝙蝠的喘息,它常常将辛酸的干裂的嘴唇贴近你的心,你静静地听,听它的泣,听它的诉,这难道不是一种别样的热闹?你欣赏过夏日的萤火虫的光彩,你不用赞美,只用心去欣赏;你还知道夜的彷徨和蝉的落寞……世界上一切与心有关的故事,你都会有异常的感觉。

常常是这样热闹的夜晚,月亮知道你的心事,它的光洒在你脸上,将你明媚,你报之以恬静的微笑,没有多的言语。一天天的热闹就要结束了,幸而有一只蝴蝶发现了你,它说它会让你获得重生,可是只栖息在你的怀里一宿,当你还在你犹豫是否重生时,你的花瓣已开始凋落!

也许在几天后,在你原来的位置便会生出一个绿色的葫芦。那绿色的葫芦里应该会有你的影子吧?有一点白色的淡淡的雅致,有一点羞涩的躲藏,有些不言语的聪慧……总会有那么一丁点的吧?她也许还会知道,这儿曾有那么一个葫芦,只开在这墙角里,素白的花瓣,淡黄的心蕊……

你始终都不会后悔,因为你曾绽放过,哪怕是那么短暂的一瞬间。无论你是开放,还是凋落,在那小小的一方,有月儿来过,有太阳对你微笑过,有萤火虫对你呢喃过,有蝙蝠曾将干裂的嘴唇贴近你的心。

等着我呵,等着我,等到下一个炽热的夏天,我还回来,一定还会绽放出令你震憾的高雅! (指导老师 宋淑秀)

家乡的老碾,我的娘

时间:2013-10-10 09:21来源:未知 作者:孔令荣 点击:

270次 责任编辑:教育

宣传科

娘是什么,娘是年;年是什么,年就是家乡那盘长满青铜斑的老石碾 小的时候,庄稼人的年,全在老碾上。 除夕那天,鸡叫刚两遍,娘就穿衣,无声无息地从墙上挂着的瓦罐里倒出大半碗半圆半瘪的玉米粒粒,拿起那根打狗棍兼拐棍的槐木碾棍,去村头拨动老碾,碾碎

娘是什么,娘是年;年是什么,年就是家乡那

盘长满青铜斑的老石碾……

小的时候,庄稼人的年,全在老碾上。

除夕那天,鸡叫刚两遍,娘就穿衣,无声无息地从墙上挂着的瓦罐里倒出大半碗半圆半瘪的玉米粒粒,拿起那根打狗棍兼拐棍的槐木碾棍,去村头拨动老碾,碾碎那怀着春韵的袭袭腊风,迎接那无滋无味的春天……

没有娘,就没有掺着才爷爷的玉米粥,这既暖手又充饥的年夜饭;没有老碾,就没有年年过的农家年……

我读高中了。那盘蓝碾仍旧转呀,转……清明节的头一个夜晚,一向让碾的娘,却跟张婶争碾,非要先推不可。原来娘要给远在30里外的县城一中读书的我送我最爱喝的玉米粥。清明节那天,刚鸡叫一遍,娘就起床,折腾了大半宿,地堑上种的柴芸豆加点盐的咸玉米粥终于做成了。娘就拄上那根碾棍,深一脚浅一脚急走慢走大跑小跑地上路了……

三十里路,一坛子咸粥;七八个寒星,两三点老雨,我的老娘终于在早饭前把饭送到

了! 粥,早已凉了,可我的心里多热呀!后来,听爹说,娘回家就病倒了,额头老烫老烫,两腿肿得老粗老粗……打那以后,娘就落下个腿疼的病根……

我要参军了。临行,娘双手端起了一碗滚烫烫的玉米粥说:“喝了这碗‘壮心粥’,到了队伍,扛枪练武,保家卫国,可别做孬种!”

几年后,我做了大队会计,成了村里的“账房先生” 。娘拿起那根生命的碾棍,又去推碾了。吃晚饭时,娘就说了,儿呀,当了大队会计,是娘的脸面,喝了这碗“定心粥”,打起算盘来,可别犯糊涂。

我娶了媳妇有了一个女儿,爹不知怎的,一天没说话,旱烟管都磕断了。傍晚,推碾回来的娘把碾棍往地上一撞:

“女儿怎么啦?没有你娘能有你这老顽固?”爹吃了一棒,挑水去了……

到油田打工后,我的日子从“胜利”走向胜利,娘可不用再去推碾碾玉米面了。可有一天,娘非要去推碾不可,方便面、“黑芝麻糊”和豆奶粉统统受到娘的“污蔑” :都是机器粉子,不是庄户饭,不香!我的娘,今儿你这不是炒儿的“孝”鱼吗?后来听爹说,娘是怕我花钱,留着给孩子上学用……

月上柳梢头,人醉黄昏后。从不饮酒的我,今夜也“风月无边”了。钞票算什么?火锅算什么?那不是看着喝着嚼着咽着有滋有味的玉米粥,不是月老用那棵老榆树吊起的那盘老石碾,那不是我的娘!我哭了……我要喝娘推碾做的玉米粥!喊了老半天,我才明白:我在“胜利”,娘在老家,娘听不见……

我病了,发高烧,净说“糊”话。娘知道后,给我寄来了一张娘在月下推碾的照片和一包玉米面,还叫我的女儿用上初中的“墨水”给我开了一个“药方’:我寄娘心与明月,伴儿直到钻塔起……

哦,家乡的老碾,我生身立命的娘……

柳梢声声闹春天

时间:2013-04-04 21:49来源:四十里二中 作者:师立梅 点击:

323次 责任编辑:

教育宣传科

夜里不知不觉的下了一阵零星的小雨,接着穿堂而过几缕和煦的春风,早起一看,不知从何时院子里的杨柳枝条开始活络起来了,从皮下氤氲出微微的黄绿,紧接

着蹑手蹑脚的露出来一点两点的眉眼,慢慢的那眉眼舒展开来,不再倚门含羞笑,竟然绽 放成 了一簇 一簇的

夜里不知不觉的下了一阵零星的小雨,接着穿堂而过几缕和煦的春风,早起一看,不知何时院子里的杨柳枝条开始活络起来了。柳皮下氤氲出微微的黄绿,紧接着蹑手蹑脚的露出来一点两点的眉眼,慢慢的那眉眼舒展开来,不再倚门含羞笑,竟然绽放成了一簇一簇的新绿。柳条开始柔软如酥,荡秋千般飘在春风里,招摇的摇曳起来。

清明前后,当柳条开始舒展开鹅黄的嫩叶的时候,拧柳哨的时候到了。放学归来,那撒欢的孩子手里总少不了长短不齐摇曳不止的柳条。农村的男孩子猴一样,很少有不会爬树的,只几下,便“噌噌”的上了树,骑在树杈上,盘在树干上,露出半个脸儿。下面的小丫头、小小子们,爬不上树的,净在树下干着急,偶有在下面讨好的出主意,这个柳枝好,那个柳条直,期望树上的能扔根柳枝下来。树上的男孩子自己玩够了,折下柳树股儿,扔给下面那些胆小的。一时间,折柳枝的,拧柳哨的,都忙的不可开交。

拧柳哨的柳枝最好要表皮光滑的,没有枝桠的,枝条不能太粗,粗了拧不动,也不能太细,细了拧出的柳哨吹不响,筷子或者手指粗细正合适。扯一条柳枝下来,把柳树皮和里面的木质部分扭分离,然后抽出里面的木质部分,再把拧好的柳皮筒截成五至十厘米左右,每只柳哨的头上刮去一厘米左右的老皮,然后捏扁,一只柳哨就做好了。小伙伴们的手

劲不一样,做成的柳哨也各不同,一时间,清脆的、沉闷的、婉转的、悠扬的,柳哨声此起彼伏,春天的眉眼便在这声音里鲜活起来了。

爱美的女孩子嘴里吹着清脆的柳哨,手里也不闲着。折一些柔软的枝条,编成柳条帽,戴在头上;做成手镯,套在手上;编织成小动物,展示自己的手巧。于是,春天不只葱郁在树上,鲜活在孩子们的嘴里,也蓬勃在孩子们的身上了。

柳哨声声,它吹走了一冬天的沉寂,吹走了恼人的寒冷,在那欢快的旋律里,小燕子开始忙忙碌碌的衔泥筑巢,风筝开始摇头摆尾的冲上天空,沉闷在家里一冬天的老黄牛也不甘寂寞,“哞哞”的引吭高歌。

春天,在声声柳哨里开始泛滥的不像话,像在大人的训斥下依然舔着脸的孩子,人来疯一样。红的,粉的,嫩绿的,鹅黄的,随意的泼洒着,且不管颜色的搭配是否和谐,“乱花渐欲迷人眼”,说的一点都不错!

摘一片柳叶在嘴里,吹出乱弹的曲子;拧一股柳哨含在嘴里,青涩的柳味儿便在唇舌边回旋出春天的味道。在声声的喧闹里,春天生长着,旺旺的。

飘香的香椿芽儿

时间:2013-04-23 15:10来源:四十里二中 作者:师立梅 点击:

313次 责任编辑:

教育宣传科

还记得刚结婚的时候,单位分了我们一套一间半的小房子,用婆婆的话说:那么小的屋子,像簸箕,连腚也调不开。确实小,堂屋里站两个人就转不开身了,可

这小屋子也有一个好处,大门口朝阳,天气暖和的时候,端个小板凳,大 人 晒太阳,孩子和泥扒沙。 婆婆看门

还记得刚结婚的时候,单位分了我们一套一间半的小房子,用婆婆的话说:“那么小的屋子,像簸箕,连腚也调不开。”确实小,堂屋里站两个人就转不开身了,可这小屋子也有一个好处,大门口朝阳,天气暖和的时候,端个小板凳,大人晒太阳,孩子和泥扒沙。

婆婆看门口空荡荡的,觉得空着可惜,遂从老家里挖来两棵香椿树苗,栽在门口了。

刚挖来的香椿树苗,还没有锄头把粗。树苗刚刚缓过劲来的时候,还只是蔫蔫地长着,因此第一年的香椿芽,还不敢肆意去掰。婆婆看着着急,隔三差五给它开个小灶,平时的洗菜水呀、童子尿呀都往树根倒,再加上门口没有其他的树和它争阳光、抢天空,这两棵香椿树越长越泼辣,过了夏天,展开的叶子竟也能遮住一片阴凉。香椿长得如此旺盛,害得我每年掰香椿芽都要踩着凳子,举着绑了镰刀的竹竿,昂头老半天。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香椿树开始发芽的时候。先是树顶冒出芽孢,芽孢从奄奄的灰色渐渐地变得活络,不知不觉间暗红色的香椿芽就招展起来。

当香椿芽长到大约一揸长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掰了。头茬的香椿芽味最浓,也最香。婆婆说,头茬香椿尽管掰,掰了还会发新的,香椿树会长得更旺。镰刀绑到竹竿上,对准香椿头,轻轻扭着香椿头一别,一簇嫩嫩的香椿芽就掰下来了。 往往是我和老公掰,孩子和婆婆拾。掰了头茬,还可以掰二茬、三茬,但已不如头茬的香椿鲜嫩。香椿芽的吃法多种多样,香椿芽炒鸡蛋,原汁原味的香;香椿芽粘鸡蛋糊放油里烹,香脆酥嫩,馋得能吃掉舌头;切碎的香椿芽凉拌小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爽爽;腌好的香椿芽切碎拌在凉面里,更是咸香味十足。

春天的时候,全家就着香椿芽下饭;夏天的时候,坐在香椿树下乘凉;两棵香椿树之间扯上根绳子,就可以晾衣服;树下堆上沙,就是孩子们的乐园。每天早上,香椿树看着我们去上班;每天下午,香椿树迎我们回家来。

在那小房子里,不觉一住就是八年。后来终于搬进了楼房,很是高兴,再也不用住那“调不开腚”的屋子了,可是香椿树却不能跟着搬家,就一直留守在那小房子的门口。

偶然回原来的家看看,香椿树还在那儿,芽孢在春风的吹弄下,已经徐徐展开,像一个沉湎于往事的老人,依然不急不缓的。树皮上还有女儿小铲子的砍痕,树干上还有我扯

上晾衣的绳子。

我在门前站了半天,手抚着粗糙的树皮,那粗粝的感觉在手心里,就像往事的小手在心里挠痒痒,触手可及,却又无法触摸。

深吸一口气,那浓浓的香椿味仿佛已经在鼻尖攒积,缓缓地沁入我的肺腑。如今,春天又来了,我还想再掰一回香椿芽,还想再吃一次那香香的香椿芽炒鸡蛋!

陪父亲喝茶

父亲有中午喝茶的习惯,这个习惯已经很久了。随

着父亲年纪增大,他最渴望的就是我们陪着他喝茶、聊天。

父亲四十多岁的时候就习上喝茶了。那个时候,家里日子紧巴,父母亲耕种十几亩地,而且大部分是山地,山高路陡,耕种起来很费劲,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只能靠肩挑背驮,用小木车一车一车地运。“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土里刨食,靠天吃饭”,一年辛辛苦苦下来,收入不了几个钱,还要供应我和弟弟上高中、大学。那时,还没有免除几千年来压在农民身上的农业税,没有种粮补贴,没有免费的九年义教育,也没有合作医疗这些惠民政策,农民身上的负担很重。

我想,那时父亲喝茶,多半是为了减轻一天天沉重体力劳动带来的身体疲惫吧?在家里经济那么拮据的情况下,喝名茶是父亲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赶集称上一斤几块钱的茶叶,地里劳动回来,泡上一壶,饭后“滋滋滋”的喝两口,疲劳仿佛也随着茶水咽到肚子里去了,就这样喝茶慢慢成了父亲的一种习惯。

后来,我们姐弟三个相继走上工作岗位,能挣钱减轻家里的负担了,也慢慢还清了我们上学欠下的债务,日子一天天好转起来,父母亲每天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是啊,正是由于父母艰辛的付出,更由于父母不论多么困难都坚持让我们上学,才换来今天美好的生活。现在,父母老了,儿女们都不在身边,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盼望我们回家让他们看看。父子三人围坐在桌子前,泡上一壶茶,听我们聊工作上的、生活中的事。

又该回家了,想一想,拿什么好呢?还是去超市里买上几包红茶吧,回家泡上一壶,就着家长里短的琐事,和父亲喝几杯,那该是对父亲最大的慰藉!

玩泥炮

回想起童年天真、无邪的生活,心里总是甜滋

滋的。最难忘怀的当属“光腚伢子”玩泥炮比赛。

夏季,一阵风,一溜云,就是一场雨。地上一洼洼明晃晃的水汪。雨停后,我们一群光腚伢子们头顶着一垛黏乎乎的泥,到村口的泥石碾旁,抢最好的“场子”,开始“捏车”、“造炮”。不一会儿,每人造了各种各样的炮,美其名曰“小钢炮”、“呱呱叫”、“捂耳朵”等。造好后就可以比赛了。

比赛前总是摔一阵膀子,喊一阵嗓子。“东家来,西家来,都来听我放啪唻!”、“东乡里,西乡里,都来听我放炮哩!”,一嗓子高过一嗓子。唱完后,右手高托心爱的小炮,踮着脚尖,歪着脑袋,猛的托过头顶摔下来, “啪”一声,有的声音很响亮,有的变成“小哑巴”,赢了的连蹦带跳,眉开眼笑,伸着大拇指,恣的鼻涕像两条小蚯蚓似的爬下来也不知道,到了嘴边,撮嘴塌鼻一吸,或者是伸胳膊一抹。输了的则撅着小嘴,低头搓着手里的“泥丸子”。

每次比赛,我的“炮”总是百发百响,如同响鞭一样,同伴们都叫我“常胜将军”。而那些放“哑巴炮”的伙伴一直追问我成功的秘方,我总是神秘地摇摇头说:“祖传秘方二百年,不会告诉你!”。

童年的花灯

每年年味还没有褪尽的时候,便在断断续续的鞭炮声

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走上街头,随处可见小摊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玩具花灯和红色蜡烛。每当这时,我就会

想起我童年时的花灯。

记忆中的元宵节热闹非凡,这一天不仅有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习俗表演,还有吃元宵祈福的习惯,更有趣的是这一天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灯节。每当这天晚饭后,母亲就会用粗面做许许多多多的灯。母亲的手可真巧,那一团团的面通过揉、捏、摁等一系列活动在母亲的手下乖乖地变成了飞禽走兽。接着再用黑豆、红豆、或高粱粒做动物的眼睛,然后放锅里蒸熟。掀开锅,有千回百绕的长蛇,吐着红芯子;有小白兔竖着一对长长的耳朵,瞪着红红的眼睛,好象正在寻觅着什么……这么多栩栩如生的小动物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每一种动物都寄托着人们吉祥如意、风调雨顺的心愿。

在“天地之位”上的灯美其名曰“辣萝卜灯”。拿一个大青萝卜用刀切成一个长方体的形状,中间用铁匙挖三个窝,然后在草秸杆上缠上棉花插在窝的正中央,倒上豆油,一个20厘米左右的灯便做成了。记得母亲总是在辣萝卜灯还没有燃尽的时候,拿着它一边说着“照毒虫,照毒虫,照着全身不招虫”,一边照遍我们的全身。这样一年内就会免除蚊虫的叮咬。 这一天的小孩子们并不寂寞,我们总要拿着自制的手提花灯走街串巷。父亲教给我制作花灯的方法:找来一块正方形的木板,中心楔入一根长钉子,上面罩一个透明的罐头瓶子,用铁丝固定住,再找一根拇指粗的木棍挑着,在底座上插上蜡烛,小小的花灯做成了,既简单美观又经济实用。看着大家羡慕的目光,我的心也像这明亮的烛火,越烧越旺,

盛满了骄傲和开心。

如今我的女儿已学会了自制小桔灯,黄色的外壳,红色的火焰,女儿提着它走在路上,总是换来一阵惊呼,在火树银花的夜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的习俗也渐渐淡去,那些笨拙又可爱的花灯也很少再见,可童年的花灯却那样清晰而温馨的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像春天里阳光下那条明净的小河缓缓地流淌在心上……

柿柿如意

时间:2014-01-17 14:27来源:富官庄镇初级中学 作者: 徐茂艳 点击:215次 责任编辑:教育宣传科

在我们老家有句俗语: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乱赶集。九月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在农村,几乎家家门前栽几棵柿子,一为绿化环境,二为了自家吃。成熟的柿子,像橘红的灯笼,高高挂在枝头,引得喜鹊前来啄食,待它们大朵快颐后,常会高兴得喳喳,喳喳叫着

在我们老家有句俗语:“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乱赶集。”九月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在农村,几乎家家门前栽几棵柿子,一为绿化环境,二为了自家吃。成熟的柿子,像橘红的灯笼,高高挂在枝头,引得喜鹊前来啄食,待它们大朵快颐后,常会高兴得“喳喳,喳喳”叫着飞去,或许因为喜气的缘故,大人并不恼怒。

领儿子赶集,看到地摊上摆着黄灿灿的柿子,问儿子:“喜欢吃吗?妈妈为你买。”儿子摇摇头说:“我才不喜欢吃呢。”是的,看看集市有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儿子怎会喜欢这名不见经传的柿子呢?而我的思绪却循着记忆的青藤,慢慢走近那座叫做童年的小屋,细细碎碎的旧时光阴,闪闪晃晃又走进我的梦里。

小时候,我们的欲望很低,能吃上一顿水饺,喝上一碗面条,就是我们所谓的美食,而这些也只能盼到逢年过节才能吃到。我们吃过的水果,只有小小的苹果。而我们见过的水果树也极少,幸运的是,我家门前就栽了一颗柿子树。从记忆起,这棵树就有大人胳膊粗了,每年春天刚到,树上冒出嫩嫩的绿芽,我和姐姐,就盯着树看,什么时候开始结柿子呀?我们眺首以望,终于等到满树长满青翠的绿叶,树上就会开满米黄色的小花,这是一种朴素的小花,如果不仔细观看,在青翠繁茂的枝叶间,你根本看不出它的存在,淡淡的四个花瓣被下面的绿色花柄托起。它开得那么安静,既闻不到它的花香,也看不到它的飘逸,留给我们的只有生命的淡定稳实。在我们的热切观望下,那些淡色的花瓣开始退落,我们在树下将掉落的花瓣一颗颗用线串起来,当做手镯或项链。从花瓣飘落的那天开始,一个个青涩的小柿子,像浮出蛋壳的小鸡慢慢探出了头,我们就会在树下高兴得蹦跳:“结柿子了, 结柿子了。”

整个夏天,柿子都是青涩的,在枝繁叶茂的浓浓绿荫中,柿子将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以至于我们都怀疑今年的柿子结了没有。我们天天盯着柿子树观望,啥时候柿子会熟呢?当有小小的柿子从树上落下来,我们竟也兴奋地捡拾起来,并将他们晾晒在窗台上,希望灼热的日光将他们烤熟,看到他们变软,变黄,我们竟瞒着家人偷偷地去吃,即使涩

得我们伸不出舌头,我们的嘴馋却并没有改变。

好容易盼到九月,秋天将万物煮成了金黄,我们曾经看不到的青涩柿子,也在秋风吹拂下,慢慢蜕变成橙黄,我一遍遍问母亲:“娘,什么时候摘柿子呀?”母亲不急不忙地说:“快了,你这个馋猫。”终于有忍不住馋劲的孩子,会趁我们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爬到树上摘柿子,于是在树下就有了掉落的柿叶。母亲终于说:“今天,我们就把柿子摘了吧。”我高兴地四处散布这个好消息,一群儿时的玩伴都来凑热闹,堂哥爬树摘柿子,我们小孩子在下面撑着棉单,接掉落的柿子,最后终有几个够不到的柿子,挂在高高的树枝,母亲会说:“留着吧,为我们看门的,来年一定会接更多的柿子。”到了晚上,母亲将柿子清洗干净,一个一个摆放在一个有着清水的大灰盆里,将锅底铺上一层青草,将盆放在草上面,母亲开始烧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揽柿子。这是个技术活,火不能烧得大了,只能保证盆里的水温保持在三十度左右。如果水太热,柿子就会蒸熟,如果水温太低,将不能将柿子揽好。而且母亲看水温不够,要不停地烧火,在我们眼巴巴的等待中,过了一整天,两整夜,第三天我还在熟睡,母亲将温乎乎的柿子放进我的被窝,我狠狠地吃上一口,听到脆脆的一声,皮薄肉多的柿子就到了嘴里,忙不迭地啃上几个。母亲已在催我:“抓紧起来,给邻居的孩子送柿子去。”于是,我挎着家里的小箢子,给小伙伴送柿子,我想那个清早,我

附近的人家的孩子,一定会和我一样趴在被窝里啃柿子吧。 后来,家里翻盖新房,那颗黑黝黝的柿树不得已被砍倒,而我也不是那个蹲在树下盼望柿子成熟的女孩了,奔波在追梦的路上,我们遗忘了很多,但儿时的纯真,却一直种植在我的心里。现在农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没有哪个孩子盼望着柿子成熟,把柿子当做好吃的美食。但栽柿子树的人家却越来越多,每当秋末回到老家,总会在路口看到结着累累硕果的柿子树,枝头挂满黄橙橙的柿子,将树身压得弯下了腰,当秋风吹起时,总会有掉下来的柿子,跌落一地的殷红。现在的柿子个大皮厚,不再像我以前吃过的笨柿子,但往往冬天来了,树上还会留着很多,没有那个小孩回去偷偷够那成熟的柿子了,我想人们将剩余的柿子留给无处觅食的鸟儿吧,留一点给自然,也是人们富余之后对大自然的一点回馈吧。而我看到一个个在秋日下,闪着黄色光晕的柿子,更像一个个色彩斑斓的灯笼,不由想起一位网友的一组摄影:“柿柿如意”,对呀,“柿柿如意”,多么好的祝福,但愿家家门前的柿树,年年青翠葱茏,年年挂满吉祥的果实,让家家事事如意。

娘的味道

时间:2013-12-07 10:24来源:沂水第二实验中学 作者: 李增兰 点击:381次 责任编辑:教育宣传科

家里已经几周没有花生油了,又不习惯吃豆油,我决定利用周末,亲自去娘家讨要。 每次经过七里集的路口,都免不了给娘买点好吃的几斤酸味水果;一个热乎乎的坛子鸡,顺便要点老汤,这是娘最爱吃的:第一顿吃鸡,第二顿老汤炖青菜。但这次忽然想更新一下,老吃

家里已经几周没有花生油了,又不习惯吃豆

油,我决定利用周末,亲自去娘家讨要。

每次经过七里集的路口,都免不了给娘买点好吃的——几斤酸味水果;一个热乎乎的坛子鸡,顺便要点老汤,这是娘最爱吃的:第一顿吃鸡,第二顿老汤炖青菜。但这次忽然想更新一下,老吃鸡会烦了吧,还是给娘买几斤大骨吧,顿白菜吃,营养又补钙;再买点冻肉,娘喜欢吃煎饼,鲜葱冻肉,也是绝好的搭配;再买几斤橘子,娘喜欢吃。

大包小包的回家,家里的小狗先迎了上来,没见娘。进了屋子,好安静,原来娘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电视也没有打开,就那么直愣愣的坐着,没见父亲。心里忽然有点酸酸的,天冷了,娘就这么干坐着……

“娘,你在想什么呢?怎么也不开电视?”

娘一看是我,又惊又喜,立马站了起来:“没事,坐着玩呢,你怎么没打电话就来了?自己来的吗?”

“嗯,下午没事,过来看看,顺便要点花生油吃。”我便放下包裹,便笑笑。看着娘好好的,就放心了。

一听我说没油了,娘就唠叨开了:“怪不得上次你妹妹说你们家吃豆油,就知道你们没花生油了,让你爹去送,你爹却说要是真没了,她自己会来要的。你们这段时间是怎么吃的?”娘说着,眼圈都红了,她似乎觉得吃花生油才是正宗,其它就是委屈我了吧。

我赶紧安慰:“娘,其实,豆油挺环保的,比花生油还健康呢,放锅里多熬一会,炒菜也挺好吃。 我都吃习惯了。”

“豆油哪有花生油香!要是拌个凉菜,要是吃个水饺,什么油能和花生油比?你爹这个懒鬼,他要是早送去,你还用吃豆油?”娘开始絮叨爹的不好。

我赶紧给岔开话题:“娘,我给你买了骨头,你炖白菜吃吧。我还要回去理发,做按摩,就不在这里吃晚饭了。给我装上油,就走。”

娘赶紧地找来桶,给我装了10斤香喷喷的花生油,又给装上一袋鲜辣椒,一袋干辣椒,她知道她女儿离开辣椒就没法活,我赶紧都要了。

突然,看到盆里的丸子,娘立马又找方便袋给我装,还塞我手里一个:“我刚炸的鸡肉丸子,你尝尝,很香。”“好吧,我吃一个就行。别装了,你自己吃吧,我家里有菜,” “我知道你好吃,菜是菜,丸子是丸子,拿回去顿菜吃,早上上班紧张。”娘又给我装了一小袋鸡肉丸子,我知道推辞也是白搭,就拿着吧。

我要走了,娘送了我很久。我一再说“回去吧,回去吧”,才慢慢的回家去。

路上,我似乎真的闻到了鸡肉丸子的味道,那是娘特有的味道,带着娘的体温和关爱。有娘的日子,什么都是香的,暖的。

晚上回家,丸子炖上小青菜,热腾腾的空气里,氤氲着暖暖的香味,一如娘的味道。在那碗热腾腾的汤里,我似乎看到,娘的影子在游荡——花白的头发,褶皱却慈祥的脸,蹒跚的脚步,向着岁月的深处走去……

一根白头发

时间:2013-12-10 11:21来源:沂水县沂城街道中心小学 作者: 李玉梅 点击:305次 责任编辑:教育宣

传科

刚开春的时候,住在老家的婆婆来电话说,等天气暖了,老屋周围的香椿树发芽的时候,她就腌香椿芽咸菜给我们捎来。还说,喝粥啊,吃煎饼的时候就着香椿芽咸菜,甭提有多香了。 听了此话我忙在电话这端摇头拒绝。心想,婆婆年纪大了,做事情粗手笨脚的,腌出的

刚开春的时候,住在老家的婆婆来电话说,等天气暖了,老屋周围的香椿树发芽的时候,她就腌香椿芽咸菜给我们捎来。还说,喝粥啊,吃煎饼的时候就着香椿芽咸菜,甭提有多香了。

听了此话我忙在电话这端摇头拒绝。心想,婆婆年纪大了,做事情粗手笨脚的,腌出的香椿芽味道哪能比得了超市里买的好啊?于是,我一再表明:“妈,自己腌香椿那么麻烦,再说我们也不喜欢吃,您不要再麻烦了 。”但是放下电话时已是垂涎欲滴,并且决意等香椿芽上市的时候,一定去超市买些来吃。

几个月后的一天,老公将一位陌生人带进了家门,告诉我是老家的堂哥,来城里办事的。临走的时候,堂哥打开包,提出了一个鼓鼓的食品袋,说:“这是俺三婶子给你们腌的香椿芽。知道我要来你们家,昨天晚上就送到我家,让我给你

们捎来。”我忙接过说:“我说过不让她腌的,太麻烦了。”堂哥说:“可不是嘛,一春天,我三婶子眼瞅着香椿树,有芽了,就让我三叔去掰下来。可是今年天凉,香椿长得慢。三婶子觉得不够,又让我三叔去集上买了一些。”我说:“很贵啊,再说,我们在这儿能买到的。”堂哥说:“你们这儿的,哪有我们乡下的好啊,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呢。”

堂哥一走,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袋子,呀,一股清香沁入心脾,有草的青甘味,似乎还带有乡下空气的清新,轻咬一口,嫩嫩的,咸咸的,味道好极了。老公说:“你光知道吃着香!你知不知道这香椿芽怎么腌成的?”我摇头,老公说:“香椿树发芽长到一拃长的时候才能采,太小的时候不行, 香椿味不浓;再大些呢,味道浓了,可叶子老了,口感不行。采来后用盐揉搓,揉搓得嫩芽都蔫了,将盐的咸味溶入芽里……”我接口道:“用盐揉搓?岂不是很蚀手?”老公道:“可不是,手泡在盐里,难受得很。唉,这些香椿芽,我妈不知道要揉多久……”

“啊!脏死了!有头发!”我发现香椿芽里有一根头发,老公也一愣,为了证明我的话,我翘着手指捏起了那根头发,举到老公的眼前。是一根银白色的头发,干枯,暗淡,毫无光泽。

老公望着那根银白的头发,平静地说:“这是我妈的头发——”这位被我称为铁石心肠没心没肺的男人,此时竟然眼圈

红了,说:“我妈这么大年纪了,为我们兄妹五个操碎了心。这香椿肯定自己没舍得吃,掰下来都给我们送来了……”

我的眼睛也润湿起来。今年婆婆送来的香椿芽,有她的白发,有她的体温,越发感觉格外的香……

童年的花灯

时间:2013-01-14 16:15来源:四十里二小 作者:孙明丽 点击:341次 责任编辑:教育宣传科

年味还没有褪尽,便在断断续续的鞭炮声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走上街头,随处可见小摊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玩具花灯和红色蜡烛。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我童年时的花灯。 我是70年代的人,出生在北方。记忆中的元宵节热闹非凡,这一天不仅有耍龙灯、耍狮

每年年味还没有褪尽的时候,便在断断续续的鞭炮声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走上街头,随处可见小摊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玩具花灯和红色蜡烛。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我童年时的花灯。

记忆中的元宵节热闹非凡,这一天不仅有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习俗表演,还有吃元宵祈福的习惯,更有趣的是这一天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灯节。每当这天晚饭后,母亲就会用粗面做许许多多多的灯。母亲的手可真巧,那一团团的面通过揉、捏、摁等一系列活动在母亲的手下乖乖地变成了飞禽走兽。接着再用黑豆、红豆、或高粱粒做动物的眼睛,然后放锅里蒸熟。掀开锅,有千回百绕的长蛇,吐着红芯子;有小白兔竖着一对长长的耳朵,瞪着红红的眼睛,好象正在寻觅着什么……这么多栩栩如生的小动物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每一种动物都寄托着人们吉祥如

意、风调雨顺的心愿。

在“天地之位”上的灯美其名曰“辣萝卜灯”。拿一个大青萝卜用刀切成一个长方体的形状,中间用铁匙挖三个窝,然后在草秸杆上缠上棉花插在窝的正中央,倒上豆油,一个20厘米左右的灯便做成了。记得母亲总是在辣萝卜灯还没有燃尽的时候,拿着它一边说着“照毒虫,照毒虫,照着全身不招虫”,一边照遍我们的全身。这样一年内就会免除蚊虫的叮咬。

这一天的小孩子们并不寂寞,我们总要拿着自制的手提花灯走街串巷。父亲教给我制作花灯的方法:找来一块正方形的木板,中心楔入一根长钉子,上面罩一个透明的罐头瓶子,用铁丝固定住,再找一根拇指粗的木棍挑着,在底座上插上蜡烛,小小的花灯做成了,既简单美观又经济实用。看着大家羡慕的目光,我的心也像这明亮的烛火,越烧越旺,盛满了骄傲和开心。

如今我的女儿已学会了自制小桔灯,黄色的外壳,红色的火焰,女儿提着它走在路上,总是换来一阵惊呼,在火树银花的夜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传统的习俗也渐渐淡去,那些笨拙又可爱的花灯也很少再见,可童年的花灯却那样清晰而温馨的定格在我的记忆里,像春天里阳光下那条明净的小河缓缓地流淌在心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