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信运营商转型研究——全球化视角

电信运营商转型研究——全球化视角

来源:爱go旅游网
 -

电信运营商转型研究

——全球化视角

2014年3月

“转型不仅是一种选择,注定是一种战略。那些坐着不动、等待机遇的运营商注定将降级为普通日用品销售商……传统运营商唯一的生存之道是进取和革新”——BT(英国电信)高级执行副总裁PaulReynolds,2006年。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大时代的浪潮,有人看到了机会,有人看到了恐惧,更多人什么都没看到,但已经生活其中”——91无线CEO胡泽民,2013年。

一、通信发展简史

通信技术是当代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技术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通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最早的通信包括最古老的文字通信以及我国古代的烽火台传信。而当今所谓的通信技术是指18世纪以来的以电磁波为信息传递载体的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级通信阶段(以1839年电报发明为标志)

近代通信阶段(以1948年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为标志)

现代通信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互联网、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技术为

1

-

标志)

二、电信运营商运营管理演进趋势

固定移动传统固网运营商市话、长话、互联网阶段1移动运营商语音、数据和增值有线电视运营商方向2方向3Internet方向6卫星方向4方向1阶段2方向5家庭宽带(VoIP/IPTV)企业宽带(VoIP/数据传输)移动互联网(基于娱乐和实用的个人和商用服务)广域覆盖的移动互联网(基于娱乐和实用的个人和商用服务)广域覆盖的语音、数据等移动服务方向7阶段3全业务运营商个人、家庭和集团客户的一站式服务(固定和移动语音、固定和移动宽带、娱乐和商务的内容增值服务) 从技术和业务发展、市场和政策环境方面看不同阶段电信运营的主要特点:

阶段1:网络运营方主导产业链

蜂窝电话系统开通,各种无线通信和数据移动通信技术不断涌现,垄断经营逐步打破。移动业务逐步分离,纷纷实现独立运营,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替代效应逐步显现,传统固网语音业务低值化,基于移动窄带的数据、增值业务蓬勃发展。此时,由于技术和政策原因,业务处于不可替代和垄断阶段,网络运营方直接掌握客户,自成体系(网络、终端、

2

-

平台、应用和内容),主导着产业链。

阶段2:强势终端运营方主导产业链

3G/4G等移动宽带接入技术不断进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移动智能终端不断涌现,智能电视日益普及,市场竞争日益多元化和自由化。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的网络、终端、业务不断融合,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业务对移动电话和短彩信业务的替代效应逐步显现,传统移动的语音、短彩信等业务低值化,基于移动宽带的IM(即时通讯)、社交、游戏、电子商务等工作生活应用服务大发展。此时,由于技术进步,网络、终端、业务大融合和大替代,强势终端厂家(如苹果的iphone),直接控制客户,自成体系,主导着产业链。

阶段3:ICT(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大融合,产业大竞合

以技术为导向的竞争向市场为导向的竞争转变,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向客户为中心的营销转变。各方将围绕流量入口和客户接触点的展开争夺。谁控制更大的流量入口,谁掌握更多的客户接触点,谁就会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主导产业链。

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终端将不可抗拒的向融合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技术壁垒将被打破,一机在手走遍全球的时代已经可以看见。平台、应用和内容的运营已经并将继续成为ICT产业的核心,客户将成为ICT产业的中心。移动IM对传统电信业的冲击、(移动)电子商务对传统实体商家的冲击、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我们都已经身在其中并有着切身体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就是生产力,其将不断改变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方式,将不断改造传统产业业态。

3

-

三、2004-2005年国外电信运营商的集中转型

转型背景:

通信运营商转型的背景(即转型的驱动力),包括技术、市场、产业、用户、政策等众多因素。其中技术、市场、产业、用户等因素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具有较强共性,表现为移动宽带、IP、光纤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具备了承载各种业务的能力,市场竞争加剧使运营商市场份额下降、固话收入萎缩、移动ARPU值下滑,电信行业与IT行业融合使新业务的产生成为可能,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和丰富性推动运营商不断创新。政策因素更多体现在政府主导或持股较高的运营商以及电信监管政策出现重大调整的电信市场。

欧洲

法国电信(FT)

—法国电信对转型判断:

✓ 改变传统业务模式,致力于为用户带来电信业务新体验,向综合性运营商方向迈进

—法国电信的转型目标是“成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全球通信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德国电信(DT)

—德国电信认可的未来社会(2015年):

✓ -Always Together:人们更加个性化,通过ICT技术,与亲人时刻可以连线

4

-

✓ -A Beautiful View:通过虚拟技术和3D技术,人们很容易观看异地风情

✓ -Always Informed:无数种交流方式,让人们很容易了解要知道的所有信息

—德国电信的转型目标是“转变成为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水平和效率水准,最终成为行业领先的公司”

英国电信(BT)

—英国电信对转型判断:

✓ 一个融合的世界:未来我们将能够通过我们选择的任意联网设备,访问所需信息,享有同样的客户体验

✓ 客户服务成为竞争关键要素:客户服务关注的重心是感受的“本地化”、行动的“全球化”;对服务的交付和质量保证的精确管理;标准的运作程序和系统;清晰透明的客户服务;可测量性;“自助服务”的平滑演进;提升与客户沟通和参与

—英国电信的转型目标是“从传统电信运营商转向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通信服务提供商”

美洲

SBC

—SBC转型判断:

5

-

✓ 固网业务将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用户需要融合/捆绑服务

✓ 通信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SBC的转型目标是“从本地服务商向用户需要的第一大通信及娱乐服务提供商转变成为能提供下一代产品和服务的一站式公司”

Sprint

—Sprint转型判断:

✓ 融合正在改变着电信行业

✓ 综合/捆绑产品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简便、捆绑/融合的服务是未来制胜的法宝

✓ 强劲的业务增长主要来自于移动、DSL、IP

—Sprint的转型目标是“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成为领先的有线/无线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

亚太

NTT

—转型判断:

6

-

✓ 强调要建设光纤接入和全IP化的下一代网络,并以网络为基础,实现业务融合,提升公司价值

—NTT的转型目标是“帮助政府实现e-Japan和u-Japan战略;建立安全、可靠、便利的通信环境和宽带接入基础设施;实现固定线路IP化和金属有线系统光纤化”

KDDI

—转型判断:

✓ 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Ubiquitous Network Society)

✓ 将固定与移动进行融合,消除两者之间的差别

—KDDI的转型目标是“固定网络IP化,固定移动融合(FMC)”

成败分析:

各主要运营商都从网络、产品/服务、品牌、业务(商业)模式、组织架构、合作伙伴、资本运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但是由于对转型的认识和判断不一样,不同运营商的转型重点呈现重大差别。欧洲的运营商侧重于从业务转型和海外运营角度理解转型战略;美洲运营商侧重于从深挖用户价值角度理解转型战略;亚太运营商侧重于从网络升级角度理解转型战略。

多年来,美国一直是全世界通信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引领者,其曾经是全球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创新的源头。随着转型战略的推进,在网络基础建设、移动互联网运营等方面,

7

-

亚洲的日本、韩国均走在了欧美国家前面,亚太地区运营商侧重于网络升级的转型战略成效显著。尤其是3G/4G移动通信网络的大规模部署和运营,使日韩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网络的改造和升级,从技术层面驱动着企业转型,带动形成新的产业形态,这告诉我们业务模式、市场需求固然非常重要,技术驱动往往更加根本。技术革命往往催生产业革命,历史告诉我们,错过或延误了技术革命,等待我们的就是痛苦的追赶过程。

四、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启示

今天,全球都在进入一个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也是IT产业继硬件、软件、PC互联网之后开启的第四个王朝。移动互联网和PC互联网有很大的不同,PC互联网在全球范围是高度标准化的,你拿一个中国产的电脑,装英文操作系统,在日本上网不会有任何障碍。而移动互联网是有明显的区域特色的全球市场,各国家和地区的网络、终端、运营商、内容、渠道情况迥异,发展阶段和路径也各有不同。

早期做过移动互联网的人,没有谁不知道日本的i-mode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世界的移动互联网都是以日为师。智能手机发展后,全球目光逐渐转移到美国,但是日本是目前全世界移动互联网运营经验最丰富的国家,日本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运营3G网络的国家,日本首创的运营商-SP模式、二维码、手机钱包等移动互联网服务,曾经深刻影响了世界。远在苹果做手机之前,日本NTT DOCOMO的i-mode就已经是一个“网络服务-终端-平台-业务-渠道”的完美封闭体系了,这和后来苹果的“App Store+iPhone”体系高度类似。

然而在2008年,当智能手机被引入日本后,日本原有的以运营商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格局被深刻颠覆,这和发生在中国的事情非常相似。如果抛下成见,多看看日本,会发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信息通信行业,和日本这走来的一路有那么多共同之处。

8

-

孙正义(日本软银移动创始人)先生曾经有个很著名的“时间机器”理论,大致意思是在某行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开展业务,等待时机成熟时进入行业发展落后的国家,就像坐着时间机器回到若干年前的发达国家。

单从国内来看,我们国家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情况,极大的印证了时间机器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打破传统通信行业垄断低效局面,师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多轮电信重组改革,引入市场竞争,行业整体水平得到极大提升;2000年前后,中国的移动梦网,可以说是i-mode的翻版,一度引领了中国的手机增值服务,造就了一大批SP和互联网企业的暴富;传统PC互联网企业三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初期可以说就是Google、亚马逊、MSN的中国翻版,不同的是他们根植本土,吸取了更多的本土养分,故能飞速成长;最新风靡全国的微信,其产品和商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日本的LINE。无论从产品,还是商业模式来看,中国的通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移动互联网公司都经历了仿制、改造和创新的历程。在信息通信产业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今天,充分利用以邻为鉴的价值,同时创造中国式跨越,中国完全有能力在新一轮的行业发展浪潮中更多扮演引领者的角色。

五、改革创新,顺势而为

任何行业发展都有其内生的规律性,如何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运行规律,从网络、终端、平台、业务、渠道等方面提前做好战略布局,做好个人和公司的转型同步,是摆在我们每一个移动人面前的课题。

运营商、虚拟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公司、广电,已经并将继续在网络融合的大潮下高度交叉,大竞合的时代已经到来。纵观信息通信行业的前世今生,我们可以看出:

9

-

移动互联网运行的特点是:时间机器+本土化;关键点是:流量入口+客户接触点;核心是:利用网络、终端、平台或业务进行主导和竞合。

通信运营商的未来架构依稀可见: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网络运营(固网+移动网络流量经营)为主导,平台运营(应用/内容聚合)为核心,(终端、渠道)合作为手段,(行业、集团、家庭)信息化项目服务+周边产业拓展同步发展。

下一步我们要怎么做?

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要根植本土、以邻为鉴,用移动互联网的养分,滋养每一位成员的移动互联网思维。没有经验不可怕,就怕不学习和不专注。

10

-

主要参考文献

1.曾航.移动的帝国—日本移动互联网兴衰启示录.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王丹.国外电信运营管理的演进路径.Frost&Sullivan(中国)公司.2008

3.透视国外运营商的组织结构转型.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2006

4.国外电信运营商转型战略与实践.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2006

5. 肖云/张晶等.国际大型电信运营商运营经验。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2005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