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说课稿《猫》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猫》的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1.《猫》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现代散文。本单元选入了五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有人类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也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给人留下深深的思考。
“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引文萨特的话:“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的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说记忆是“沉重”的,但又是美丽的?
第一课时完成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字词教学和对前两只小猫故事的解读,本节课重点剖析第三只小猫带给我们的心灵震颤,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而且能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美和作者细腻的描绘、朴素的文采。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学,学中读,如“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浩浩荡荡”读得顿挫有力,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通过教师导读,学生试读、领读、自由朗读、齐读、对学生进行了读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和七年级学生心理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①用心体会第三只小猫带给我的心灵震颤。 ②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细节刻画的手法。
明明是红色小汽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十多厘米,才会造成这次事故,为什么“我”会认为事故的责任在“我”,而且留这张纸条是“应该的”呢?(引导学生讨论,体会“我”的诚实)
③养成严于律己,公正待人接物的品行。 3.教情、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七年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与生活非常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这也符合新课改“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的要求。为此我采用朗读感悟法、情景设置法,小组组内合作、组间讨论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课上主要开展好课本剧表演和课堂法庭两个活动,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二、说预习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所以我让两名学生进行摆放比赛游戏,让孩子认识到十几的组成,并在反复的摆放中加强巩固十几是由1捆和几组成的。
预习是学生课堂学习必备前提,是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径,是四模块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课改实践证明缺少了预习环节的课堂注定是低效的。只有进行有效预习才能达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目的,才能真正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当堂达标。结合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预习题目,在第一课时结束时布置给学生。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第三只小猫的故事排练成课本剧。
(2)诸葛亮为什么敢于向周瑜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之内筹得千万支箭?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个中心词概括说明,并用上“因为……所以……”(板书:种机妙算) 2.把三只小猫的故事对比,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含义。
为保证预习的成效,我安排20分钟的自习课让学生开展预习,目的是培养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前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依据学生预习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环节和重难点。
三、说课堂 (一)激情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网络流行的虐猫视频和大街上的流浪猫图片,带动学生入情入境。问,在第三只小猫身上有没有挨打的经历?哪小组能展示下你们排练的课本剧? (二)课本剧表演
通过课本剧表演,真实再现文本内容。 (三)课堂法庭
表演完毕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临时组建课堂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
“我”“妻”“张婶”“刘嫂”等角色,其余学生组成评审团,针对小猫的死开展法庭举
证,找寻小猫死亡的真正原因。活动的开展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我的良心受伤了?”的含义。这里,我还要引导学生抓住“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等重点语句,细细品读揣摩作者的内心世界。 (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为达到最佳课堂效果,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五段,“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了伤……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是作者的内心独白更是心灵忏悔。在同学们入情之后,请大家小组内自由讨论,谈谈课文告诉我们了什么?
学生能很容易能得出以下观点:
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也可能有的学生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出作者是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感触,表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
这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解读,但我也会把我的观点和学生一起分享: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动物、植物都有他生存的权利,人类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比自己弱小的生命,和谐是我们这个星球生存的永久主题。 四、当堂达标
此环节是以学习目标为中心、落实“堂堂清”要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我设计以下题目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完成,3分钟内检查,2分钟修改。
1.综合能力检测第一题,完成字词考察。
利用远程教育设施获得相关教育资源和相关学习资料,方便学生扩大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和问题的理解,因为本文内容发生的时间和学生相隔较长,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本文的教学目标。
2.文中的三只小猫,你最喜欢那一只,简单说明理由。 3.为第三只小猫写篇悼词,不少于50字。
在这三个题目中,1题90%的同学能达标。2题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3题其实是文本内容的向外拓展,也是表达能力的检测。当我们的学生写出这样的句子:当我举起沉重的木棒砸向你的时候,你没有辩解、没有反抗,便喵呜一声逃到屋瓦上去了。当我知道了真正的凶手时,你却惨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你或许是饿了,或许是冻了,还有可能是委屈和对我们家的恋恋不舍。你受了冤枉却没有辩解也无法辩解,最终死去。我认为是自己把你害死的,这个过失永远无法补救,对不起,小猫,一路走好!
当我们的学生写出这些句子时,我们能说我们的课堂没有成功吗?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 、“量一量” 、“折一折” 、“比一比” ,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一方面,初学英语的学生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二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而一班一部分同学比较调皮,学习欠积极性,虽然优良生比例大,但中下层面而也广,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