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李煜长相思

李煜长相思

来源:爱go旅游网
李煜长相思

李煜:长相思

《长相思·重山》

作本人:李煜

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帘风月闲。

注释:

1 重:量词。层,道。

2 烟水:雾气蒙蒙的水面。唐代孟浩然《送袁十岭南寻弟》中有“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诗句。

3 枫叶:枫树叶。枫,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掌状三裂。其叶经秋季而化成红色,因此称“丹枫”。古代诗中常用枫叶形容秋色。丹;红色。

4 塞雁:塞外的鸿雁,也作“塞鸿”。塞雁春季北去,秋季南来,所以古人常以之作比,近在咫尺表示对远离故乡的亲人的思念。唐代白居易《赠江客》中有诗句:“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5 帘:帷帐,帘幕。风月:风声月色。

赏析:

《长相思·重山》这首本人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短萼》在词调下题作“秋怨”。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虽然词句未曾出现“秋” “怨”字眼,但仔细吟诵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 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全词写了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 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跨车的怨恨心绪。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那远行在外的征人坐船诺塞县身处何方呢?他是否正亟需跋涉在离乡的路上呢?怀着这类焦迫不安的心情,她不停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帮助有所发现。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三句描写了幅荒寂寥廓的群山述说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

的。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神曲《长相思》曰:“山程,水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写主人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将是受了该词的启发。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觉得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冬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 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胭脂日久,怨愁更多。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当成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细看不到他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照样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这些想法涌上心中,使得女主人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无意赏玩的心境。柳永《雨霖铃》词写白苞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二 《长相思·云涡》

作本人:李煜

云緺,玉梭,

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

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

注释:

1 云:指如云的鬓发。涡:别作\"窝\".涡(wo),即束。说音guo,意为青紫色的丝带,束发用。

2 玉:指玉簪。

3 衫儿:别作“春衫”。罗:丝。这里指丝制的罗裙。

4 黛螺:别作“翠娥”。指代眉毛。

5 秋风:别作“风声”。

6 雨相和:雨声和风声相交织。别作“雨如何”。

7 帘外:别作“窗外”。三两:别作\"三四\"。窠:别作\"棵\".意同。

8 人奈何:别作“争奈何”。争:怎。

赏析:

这是成帝早期作品,描写闺怨的词。

上片写女子的外貌。这位女子,她的头发如云般蓬松浓密,头上的玉簪如梭。衣着淡雅。是个气质高雅容貌艳丽的女子。这样可爱的女子,想象中本只要春风得意,快乐的很。可是,她并不快乐,在微微的皱着眉。笔锋转的巧妙,突如其来。为什么不快乐?读本加添人最关心的问题作本人没有说,下片却转而写周围环境:风雨相和。秋天本就容易引人忧思,偏又风雨相侵,更添苦闷情绪。但这还不够,雨打芭蕉,风吹残叶,窗外秋意更浓,内心秋思更苦。夜那么长,又风雨相和,听着风声,雨声,芭蕉声,帘内的人,更添寂寞情绪,却无可奈何。原来,秋思就是她上时片中,眉头紧锁的原因。

整首词,人与景,景与情相交映,浑然体。通篇写愁,却不见愁字。而秋思之意,浮于字里行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